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心肌梗健康教育定义:A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一、 诱发因素:1、 遗传因素2、 年龄(男性60岁后,女性绝经后为高发人群)3、 生活习惯(过劳、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等)4、 心理因素(情绪激动)5、 环境因素6、 其他(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二、 临床表现:与梗死的部位、大小、側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先兆:1、50%-81%的病人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2、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烈、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3、 心电图示ST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情况。症状:1、疼痛,严重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2、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9h出现,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加快等,体温可达38左右,约持续1周;心肌酶谱增高,特异性进行性ECG变化 3、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肠胀气 4、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24h内最常见,以室性心率失常最常见,室颤是AMI早期,特别是入院前最主要死因。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发作期间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且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三、 并发症:1、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2、 心脏破裂3、 栓塞4、 心室壁瘤5、 心肌梗死综合征: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四、 常用检查:1、 心电图2、 超声心动图3、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显示AMI的部位与范围,观察左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 实验室检查:24-48h后白细胞增高至(10-2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可持续1-3周;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建议入院即刻、2-4h、6-9h、12-24h测定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五、 健康指导:1、休息指导: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第二周在床上做肢体活动;第三周在床边活动;第四周在室内活动2、饮食指导:宜清淡、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从 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逐渐过度;切记少食多餐。适当进食杂粮及食物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3、运动指导: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疲劳活动、长时间活动,应从步行过渡到慢跑、打太极等,每次时间逐渐延长,循序渐进。4、心理指导:保持心情愉快,学会自我调节,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5、用药指导:强调用药治疗的必要性,指导病人按嘱服药,告知药物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血压;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的检查。6、家属指导:AMI后应积极做到全面综合的二级预防,即冠心病二级预防ABCDE原则。(如图所示)代号释义A(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噻氯吡啶)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治疗,如硝酸脂类制剂B受体阻断药,控制血压C控制血脂水平戒烟D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E鼓励有计划地,适当的运动锻炼病人及其家属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