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在中医护理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辨证论治在中医护理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辨证论治在中医护理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辨证论治在中医护理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辨证论治在中医护理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辨证论治在中医护理的应用 张永超2016 1 4 2020 3 20 1 主要内容 中医四诊中医辨证 2020 3 20 2 中医四诊 一 望诊医生运用视觉 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 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 称之为望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 2020 3 20 3 望诊的内容丰富 包括 望神 望面色 望形态 望头颈五官九窍 望皮肤 望络脉 望排泄物 望舌 舌苔 舌质 2020 3 20 4 望神 得神 即有神 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失神 即无神 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假神 是生命垂危患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是临终前的预兆 2020 3 20 5 望面色 1 青色 主寒证 痛证 瘀血和惊风 2 赤色 主热证 甚者为实热 微者为虚热 3 黄色 主虚证 湿证 4 白色 主虚证 寒证 脱血 夺气 5 黑色 主肾虚 寒证 痛证等 2020 3 20 6 望舌 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 在于其作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 无论八纲 病因 脏腑 六经 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 都以舌象为重要辨证指标 临症验舌法 凡内外杂证 亦无一不呈其形 著其色于舌 重点 2020 3 20 7 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光线 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 2 姿势 正坐 自然张开口及舒展的将舌伸出口外 使充分暴露 3 顺序 先看舌苔 次观察舌体 从舌尖到舌根 4 饮食 注意区分 染苔 2020 3 20 8 舌诊的内容 望舌质 淡红舌 薄白苔 1 舌神 即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2020 3 20 9 舌诊的内容 望舌质 淡红舌 薄白苔 2 舌色 淡白舌 较正常的淡红浅淡 甚者全无血色 主寒证 虚证或气血两虚 红舌 较正常淡红色为深 甚者呈鲜红色 主热证 绛舌 较红色更深的红色 称为绛舌 主热证及瘀血 紫舌 即舌色为紫色的舌 主寒或热 青舌 如 青筋 之颜色 缺少红色 称为青舌 水牛舌 主寒凝阳郁及瘀血 2020 3 20 10 绛舌 2020 3 20 11 青舌 2020 3 20 12 紫舌 2020 3 20 13 舌诊的内容 3 舌形 指舌体的形状 老嫩 老是舌质纹理粗糙 属实证 嫩是舌质纹理细腻 一般属虚证 胖大 舌体较正常为大 伸舌满口的称为胖大舌 主阳虚水湿 裂纹 舌面有多少不等 深浅不一的裂沟 主热盛伤阴 血虚不润等 齿痕 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 称为齿痕舌或齿印舌 主脾虚 2020 3 20 14 2020 3 20 15 2020 3 20 16 2020 3 20 17 舌诊的内容 望舌苔 苔色 1 白苔 主表证 寒证 2020 3 20 18 黄苔 主里证 热证 2020 3 20 19 灰苔 主里证 常见于里热证 2020 3 20 20 黑苔 常见于疫病严重阶段 主里证 热极 2020 3 20 21 舌诊的内容 望舌苔 苔质 厚薄 润燥 腐腻 偏全 剥落 真假等 2020 3 20 22 中医四诊 二 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听声音是指诊察患者的声音 语言 呼吸 咳嗽 呕吐 呃逆 嗳气 太息 等声音 嗅气味是指嗅出患者体内所发出的气味及排泄物 分泌物排出的气味 2020 3 20 23 中医四诊 三 问诊问诊是医生询问患者或陪同者 了解疾病的发生 发展 治疗经过 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相关的情况 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陈修园的 医学实在易 问证诗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 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 天花麻疹全占验 2020 3 20 24 中医四诊 四 切诊切诊分脉诊和按诊两部分 两者同时运用双手对患者体表进行触 摸 按 压从而获得重要辨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2020 3 20 25 切诊 脉诊 脉象形成的原理 心主血脉 心脏的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 脉诊古代有遍诊法 三部法和寸口法 后世则以寸口诊法为主 并从脉的位 数 形 势 分为二十八种脉象 以察知身体内部的病变 2020 3 20 26 脉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时间2 体位3 指法4 举按寻 轻手循之曰举 重手取之曰按 不轻不重 委屈求之曰寻 2020 3 20 27 切诊 脉诊 平脉 即正常人的脉象 其形态是三部有脉 一息四至 约72 80次 分 不浮不沉 不大不小 从容和缓 柔和有力 节律一致等 2020 3 20 28 切诊 脉诊 浮脉轻按可得 重按则减 主病 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 卫气抗邪 脉气鼓动于外 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 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 阳气不足 虚阳外浮 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2020 3 20 29 切诊 脉诊 沉脉轻按不得 重按乃得 主病 里证 有力为里实 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 气血阻滞阳气不畅 脉沉有力为里实 脏腑虚弱 阳虚气陷 脉气鼓动无力 则脉沉无力 2020 3 20 30 切诊 脉诊 数脉脉搏急促 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 有力为实热 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 脏腑热盛 邪热鼓动 血行加速 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 津血不足 虚热内生 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2020 3 20 31 切诊 脉诊 弦脉端直而长 挺然指下 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 痛证 痰饮 气机不利 肝失疏泄 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 致使气机输转不利 出现弦脉 2020 3 20 32 切诊 脉诊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 起落明显 主病 虚证 多见于阴虚 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 或湿邪阻压脉道 脉细小 2020 3 20 33 切诊 脉诊 结脉脉来缓慢 时见一止 止无定数 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 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 见于气滞血瘀 痰结食积 症积 疝痛等 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 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律不齐 2020 3 20 34 切诊 脉诊 代脉脉来歇止 止有定数 不能自还 良久复动 即有规律的间歇 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 歇止时间较长 为脏气衰微之征象 2020 3 20 35 中医辨证 辨证 即分析 辨认疾病的证候 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辨 即辨认 辨别 也就是分析 证 即证候 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 机体与环境之间 脏腑 经络 气血津液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 所以 明确了某一证候 即是对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 病位 邪正斗争的强弱 阴阳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况的概括 2020 3 20 36 中医辨证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 进行综合分析 以探求疾病的性质 病变部位 病势的轻重 机体反应的强弱 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 归纳为阴 阳 表 里 寒 热 虚 实八类证候 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 各种辨证的总纳 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 在诊断疾病过程中 起到执简驭繁 提纳挈领作用 2020 3 20 37 八纲辨证 一 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 口鼻侵入机体后 邪留肌表 出现正气 卫气 拒邪的一系列症状 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 病程短 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 如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2020 3 20 38 八纲辨证 二 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 是病位深于内 脏腑 气血 骨髓等 的证候 里证的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 表邪不解 内传入里 侵犯脏腑而成 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 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 三是内伤七情 劳倦 饮食等因素 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 2020 3 20 39 八纲辨证 三 寒证寒证是感阴寒之邪 如寒邪 湿邪 或阳虚阴盛 脏腑阳气虚弱 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 表寒证已以表证讨论 这里所指为里寒证 2020 3 20 40 八纲辨证 四 热证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 如风邪 热邪 火邪等 或阳盛阴虚 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 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可分为表热证和热证 表热证已在表证讨论 这里所指为里热证 2020 3 20 41 八纲辨证 五 虚证虚证的形成 或因体质素弱 先天 后天不足 或因久病伤正 或因出血 失精 大汗 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 精气夺则虚 2020 3 20 42 八纲辨证 六 实证实证的形成 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 因外邪侵袭而暴病 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 如气滞血瘀 痰饮水湿凝聚 虫积 食滞等 2020 3 20 43 八纲辨证 七 阴证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 阴偏盛的证候 一般而言阴证必见寒象 以身畏寒 不发热 肢冷 精神萎靡 脉沉无力或迟等为主证 由脏腑器官功能低下 机体反应衰减而形成 多见于年老体弱 或久病 呈现一派虚寒的表现 2020 3 20 44 八纲辨证 八 阳证阳证是体内阳气亢盛 正气未衰的证候 一般而言阳证必见热象 以身发热 恶热 肢暖 烦躁口渴 脉数有力等为主证 由脏腑器官机能亢进而形成 多见于体壮者 新病 初病呈现一派实热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