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教学方法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二、 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观测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三名宇航员进入指令舱。 “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后进入预定的轨道。 “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登月轨道。 三名宇航员进入梦乡休息。 “阿波罗11号”飞船到达离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 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来到了月面。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在月面上紧张的工作。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登月舱和“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登月舱被甩在太空。 “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对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总结 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谈登月的意义。 2、归纳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可分四个阶段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 4、找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指出相应事件。 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 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开始进入梦乡。 19日晚上8点33分,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7月21日14点,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7月22日0点15分,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进入预定轨道。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阿波罗11号”飞船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5、作者为什么详细的交代时间,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何作用? 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6、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 明确: 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把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表面 安装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来检测宇宙射线 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把美国的星条旗它插在月面上。 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7、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 明确:科学家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四、教师小结:本文就是真实记录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全过程的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引人入胜是本文的特色。五、布置作业根据第二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表明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即为议论性句子,具体句子略。)作用:起画龙点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阅读本文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 二、畅所欲言 拓展延伸 1、 现时篇 我国作为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有哪些惊天动地的成果呢?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2、想象篇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三、总结语 月的故事引人入胜,月的情愫丰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但我国航天技术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我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愿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板书设计: 准 备 月亮上的足迹 升 空 伟大的壮举 登 月 人类的智慧 返 航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第三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典培训课件教学
- 国画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鸡西市恒山区大恒山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湖北省宜昌市二中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国开期末考试《行政领导学》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抖音知识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2025年污水检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重庆市车管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竞赛决赛题库(含答案)
- 一线班组质量奖申报材料
- 蜜雪冰城加盟合同(2025年版)
-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 ACS合并消化道出血治疗策略
-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H公司订单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 精益管理看板
- 汽车产品初期流动管理计划
- 《战略资源稀土》课件
- 《过程审核讲义》课件
- 中医内科学虚劳培训课件
- DB41T 2086-2020 加油加气站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