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6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2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建筑方案16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39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41第七章 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48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51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52第十章 项目建设招投标53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5第十二章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67第十三章 建议与结论69第一章 总 论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2012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独立工矿区转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三位一体”推进,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受xx市xx新区房屋产权登记交易服务中心的委托,编制xx市xx新区xxx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xx市xx新区xxx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1.1.2 建设规模与内容:项目总用地面积164952m2(247.4亩),用地红线面积149423 m2(其中地块一红线面积为102245 m2,地块二红线面积为47178 m2),城市道路用地面积15529 m2;总建筑面积372000 m2,其中独户式住宅(5层,三通一平,代建基础)建筑面积369000 m2,社区服务中心(2层)及农贸市场(1层)3000 m2;配套建设室内外给排水工程、室内外电气工程、道路工程【含宽20米的xx路(xx路至xx路段),长约917米】、绿化工程、围墙工程等。1.1.3 建设性质:新建 1.1.4 建设地址:位于xx市xx新区xx路与xx路交汇处西南侧。1.1.5项目总投资:39927.06万元1.1.6资金来源:财政拨款1.1.7建设单位:xx市xx新区房屋产权登记交易服务中心1.1.8项目负责人:xx1.1.9建设期:3年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xx市xx新区房屋产权登记交易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8月,属经xx市xx新区管委批准成立的国有企业。由xx市xx新区财政局作为出资方,并由xx市xx新区住建局管理。经营范围:为房屋登记提供房地产交易场所,房地产市场信息咨询,代办房地产交易手续以及与住房交易有关服务。注册资本120万元人民币,经费形式为自收自支,人员编制12人。1.3主要建设条件拟建场地位于xx市xx新区xx路与xx路交汇处西南侧,场地东侧与骨科医院用地及xx小区用地相邻,南面则为xx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用地。场地现为山岭,需平整场地后方可进行建设。场地东北侧的xx路已基本建成。拟建场地的供电、供水、排水、电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且该用地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威胁。1.4 建设目标为拆迁户提供居住保障,大幅度改善、提高拆迁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改善xx新区xx社区风貌,美化xx新区核心区周边形象;为进一步提升xx新区的城市形象做出贡献。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3.广西xx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2010-2025)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7.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1993(2002 版)1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版)11.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12.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J255-2003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14.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15.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221-2007)16. 建设单位提供的于本项目有关的资料、数据;17. 国家其他有关规范、标准等。1.6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确定该项目的建设。2.通过对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的分析,研究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根据场地的地理位置和相关条件,确定项目的建设地点。4.通过对项目的效益分析,选定建设投资、最佳技术方案和技术指标。5.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节能情况,对该项目建设后的环境影响和节能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措施。6.对项目建设的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和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7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名 称单位指标备注1总规划用地面积1649522用地红线面积149423其中地块一用地红线面积102245地块二用地红线面积471783规划城市道路用地155294总建筑面积3720005地上建筑面积372000其中独户式住宅建筑面积面积369000社区服务中心及农贸市场建筑面积30006容积率2.57绿地率%308建筑密度%459总户数76010汽车停车泊位数76011项目总投资万元39927.06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1.xx市概况 xx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总人口671.23万人(xx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xx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快捷。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粤桂两省区交界处,以xx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分布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梧州、柳州、湛江、茂名等中心城市,辐射人口近5000万。国道324线与黎湛复线铁路纵横相交,南宁经xx至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xx段)编织以xx城区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网络,市内形成了以xx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是桂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是我国东部西进,西部东进最便捷的通道。作为广西沿海城市群与区内经济腹地相互对接、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多个经济合作区的相互重叠区和交叉点,是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工基地和东部通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跳板。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也是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 xx市物产景观丰富,商贸发达繁荣。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广西第一,花岗岩、石灰石、莹石等储量也比较丰富。xx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粮食、水果、禽畜重要生产基地,xx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xxx等120多处名胜古迹。商品交易市场健全发达,现代物流服务经营体系完备,拥有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等,商贸流通辐射各省(市)区,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xx市经济基础坚实,发展商机无限。市场发达,商贾云集,交易活跃。2012 年,xx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创建“六个示范”,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素制约突出等困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其中: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48 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1004.26亿元,增长2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 亿元,达1056.4 亿元,增长14.5%;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100.36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达1042.79 亿元,增长15.78%;有9 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区水平。先行先试成果显著。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不断深化,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71元,增长13.17%,比全区水平高928 元,增幅排全区第3 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269元,增长15.9%,比全区水平高126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121缩小到3.051。城镇化率达43.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有力推进。完成技改投资435.24 亿元,增长42.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3.35亿元,增长18.2%。新增亿元工业企业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食品健康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2.自然条件概况xx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台地,境内山地、丘陵、谷地、台地、平原相交错,尤以丘陵台地分布较为广泛。平原盆地占全市面积17.4%,丘陵占49.4%,山地占33%。其中,耕地面积19.02万公顷,有林面积68.2万公顷。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1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小时,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天数为346天。3.xx新区概况xx市xx新区于xx年xx月挂牌成立,与广西xx经济开发区、海峡两岸(广西xx)农业合作试验区实行“三个牌子”、“一套人马”,“行政区+开发区”复合模式的特区式管理。xx新区工委、管委分别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区工委、管委在xx新区行使市一级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xx新区管辖范围包括广西xx经济开发区、海峡两岸(广西xx)农业合作试验区位于xx区等区域。新区规划总面积143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容量53万人,现有户籍人口8.6万人。xx新区处于“玉北一体化”主轴的核心位置,是xx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先试的典型、示范和样板,规划形成“一轴、两廊、四园、六片区”的城乡空间结构。新区功能定位为xx城市新中心,xx新兴产业的聚集地、经济的新增长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和现代化生态文明新区。xx新区成立以来,工委、管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个集中,促进三化联动,创建六个示范”的总体要求和“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 的阶段性目标,积极“创建新机制、发展新经济、建设新城乡”,全面树立和弘扬“勇于创业、善于创新、敢于创先”的“xx精神”,大力实施“1236”工程,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强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行政区划体制和农村产权制度“四项改革”,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打造“低碳xx、宜居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走在广西前列,xx村成为“广西农村产权改革第一村”、xx社区成为“广西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典范”。四年来,xx新区不断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创造了“xx速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3年,xx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等9项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均为第一。其中,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2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26亿元,同比增长33.6%;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3.9亿元,同比增长33.2%;财政收入完成7.47亿元,完成全年考核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6.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8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8401元,同比增长14.2%;城乡收入比由2013年的2.98:1缩减为2.90:1;城镇化率为59%;土地流转率为57%。城乡呈现出收入差距加速缩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5.本项目提出的理由:(一)提出背景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为加快xx新区第三产业发展,繁荣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凝聚人气,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重大项目和产业布局分布,以产业、人居在区域间的优化,形成空间格局作为有效支撑。结合xx新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规划和xx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安置房的建设,对提高城镇化水平、土地的利用,提高人居生活水平、加快田园城市的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等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二)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的实施可以大幅度改善、提高拆迁居民生活、居住条件。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盘活土地资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4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和现代田园城市(镇)的建设,该项目的实施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5. 改造xx社区xxx周边风貌,美化xx新区核心区周边形象。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项目选址本项目选址用地位于xx市xx新区xx路与xx路交汇处西南侧,场地东侧与骨科医院用地及xx小区用地相邻,南面则为xx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用地。场地现为山岭,需平整场地后方可进行建设。场地东北侧的xx路已基本建成。拟建场地的供电、供水、排水、电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且该用地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威胁。项目用地地理位置优势:(一)在辖区中心区域且交通便捷。(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三)有较好的市政设施条件。(四)用地位于xx社区范围内,符合就地安置的原则。3.2建设条件3.2.1交通条件本项目选址用地位于xx市xx新区xx路与xx路交汇处西南侧,场地东侧与骨科医院用地及xx小区用地相邻,南面则为xx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用地。用地东侧xx路已基本建成,北侧及南侧的xx路与自强路均在规划建设中,西侧xx路则拟在本项目配套建设。3.2.2地质条件 1.场地地处xx岩溶平原,场地现状为山岭,组成场地土层为含砂粘土,基岩为中泥盆统东岭组D2d灰岩,场地及其附近地段无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有断裂通过,属区域相对稳定区,无下卧矿藏。地震烈度7度。地表层属粘性土,深层属石灰岩结构,地质构造简单。根据毗邻建筑情况,没有发现场地和周围存在不良地质现象,也没有构造断裂带通过,属地质环境较好场地。拟建场地地质情况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2.参照周边地质条件,场地类型为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3.根据本地区建筑经验,可不考虑地下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 4.根据周边地质条件、所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用地性质,本项目拟不建造人防地下室,按规定缴纳相应的人防异地建设费用。3.2.3气象条件 项目地区位于低纬度,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4-9月受湿热的夏季风影响,盛行偏南风;10月至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多为北风。 建设地点的气象情况 历年平均气温:21.8C 最热月平均气温:28.4C 最冷月平均气温:12.9C 年平均降雨量:1609mm 最大年降雨量:2518.4mm 最小年降雨量:944.8mm 最大月降雨量:374mm 多年最大平均风速:17m/s(8级以上) 多年最大风次数:5.6次/年(8级以上) 全年主导风:西北风3.2.4给水条件 本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用水量都不大,接入市政供水管网即可满足施工期间使用、生活及消防用水需要。3.2.5排水条件本工程采用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水制度,项目设单独雨水系统,在楼屋面设计雨水斗,由雨水立管排到地面排水沟;污水则经过地埋式化粪池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污管道。3.2.6供电条件 本项目用电量不大,使用供电公司的公变线路,能满足居住生活的用电需要。3.2.7 建筑材料供应 本地建筑材料供应充足,项目所需钢材、沙、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可保证供应。3.2.8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势高,地面无低洼积水,排泄性好。3.2.9不良地质作用 据调查周邻未发现地面塌陷和塑性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没有发现土洞和土洞引起崩塌物。3.2.10地震及其效应 拟建场地内无重大全新活动性断裂通过,属相对稳定区。3.2.11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周边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地势较高,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公用设施完善,远离污染源,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地块内无现状建筑,未涉及拆迁,用地内的山坡将平整后按规划建设。东侧与骨科医院用地及xx小区用地相邻,南面则为xx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用地。3.2.12公共设施条件与法律支持条件本项目用地位于xx市xx新区xx路与xx路交汇处西南侧,东侧为规划宽70米的xx路,西面为本项目配套建设宽20米的xx路,北面为宽40米的xx路,南面为宽40米的xx路,城市路网、给水网、排水网均在配套完善;南侧的xx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已建成投入运营,东侧的骨科医院及xx等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已办理选址意见及土地预审等手续,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3.2.13用地使用性质 按广西xx市xx新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2010-2025),本项目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与本项目用地使用性质相符。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设计方案4.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4.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1993(2002 版)7.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版)8.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9.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J255-200310.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11.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12.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221-2007)13. 国家与地方的其他现行规范和规定4.2建设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64952m2(247.4亩),用地红线面积149423 m2,城市道路用地面积15529 m2;总建筑面积372000 m2,配套建设室内外给排水工程、室内外电气工程、道路工程【含宽20米的xx路(xx路至xx路段),长约917米】、绿化工程、围墙工程等。1项目总用地面积164952m2(247.4亩),用地红线面积149423 m2(其中地块一红线面积为102245 m2,地块二红线面积为47178 m2),城市道路用地面积15529 m2;2总建筑面积372000 m2,其中独户式住宅(5层,三通一平,代建基础)建筑面积369000 m2,社区服务中心(2层)及农贸市场(1层)3000 m2;配套建设室内外给排水工程、室内外电气工程、道路工程道路工程【含用地西侧宽20米的xx路(xx路至xxx路段),长约917米】、绿化工程、围墙工程等。 3. 建筑设计技术指数项目设计的规模等级:大型建筑耐火等级:二级人防建设情况:异地建设结构安全等级:二级防水等级:3级4.3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一)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在体现城市形象的同时必须充分关注人的各种需求,体现多数人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空间及人性化需求,“以多数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城市详细规划设计不仅要关注物质空间的塑造,同时要关注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现代城市居住空间的“宜居性”。(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能省地型居住区。 城市的盲目膨胀产生了许多城市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交通干扰、没有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的区域,因此住宅区人车分流、不受汽车干扰的完整的、同时具有休闲、文化及景观生态价值的步行绿地系统及均好性的社区空间城里众多人的追求。在设计中,居住区的景观绿地系统不仅要满足居民的交往游憩需求,还要满足其生态功能,在设计中,建筑布局,空间的创造性均以此作为核心宗旨,那就是为居民营造一个监控、舒适、生态的家。 (三)城市的整体性与规划地块个性特色的统一城市特色的塑造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关注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城市的街道广场、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城市的园林绿化、城市的建筑和建筑群、城市色彩以及城市小品等,又要关注城市小区单元的特色塑造,在注重体现城市整体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体现城市特色的自然和人工要素,并将体现城市特色的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既要关注城市“大空间”,又要关注城市的“日常生活空间”,以实现城市整体特色与规划地块个性特色的统一。(四)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突出“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注重城市设计理念与详细规划的结合 在规划地块详细规划设计中,不过分强调规划、建筑或景观的任何一个方面,而应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将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三者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统一考虑。注重将现代城市设计手法与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机结合,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提高城市空间的综合品质,这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上升,需求层次提高的必然结果。(五)城市开发与城中村拆迁安置的协调发展将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与小区系统构筑有机结合起来,关注中低收入阶层生活居住问题,尊重拆迁安置居民的生活居住需求,合理解决城市开发与城中村拆迁安置的矛盾,建设和谐小区,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4.4总平面布置: 一、总体布局项目总用地面积164952m2(247.4亩),用地红线面积149423 m2,主要为独户式住宅,建筑密度为45%,容积率为2.5,安置户数771户,地块一东南侧为社区服务中心及农贸市场,位于地块一、二之间,方便群众生活;独户式住宅仿照传统的里坊式布置,既保证了良好的通风日照,又能在住宅主出入口侧设置较宽敞的通道,从而获得良好的活动空间。二、立面设计在总平面布置基础上,建筑造型力求简洁、大气,强调建筑的体量穿插关系,在风格上,追求创新的同时,又不失住宅建筑的稳重及亲和力。在建筑细节上,精心推敲梁柱、墙面、窗、屋顶的细节构成。从整体建筑造型出发,设计合适的开窗、实墙比例,并以阳台为灵活造型元素,再结合线脚、窗台、收边、屋顶等细节元素,力求整体造型细节丰富,又不失整体比例的协调。在建筑材料应用上,住宅小区造型统一,形成整体的城市形象。住宅建筑外墙以面砖为主;阳台采用挑阳台,便于业主凉晒衣物和种植花草盆景。住宅建筑顶部采用传统的中式挑檐,打破常规住宅楼顶部单调的火柴盒的生硬形式。三、剖面设计 室内外高差0.15m,独户式住宅底层层高为4.5m,二至五层为3.6m。四、建筑单体设计1.每户均保证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的“四明”格局。2.每户拥有朝南客厅及一间以上朝南卧室。3.卧室设计低窗台的凸窗,内加防护栏杆,客厅至阳台为落地玻璃窗,保证了居室良好的采光及开阔的景观视野。4.每户拥有景观阳台与客厅相连,工作阳台与厨房相连。5.每户客厅朝南或朝向景观区。6.充分考虑洗衣机的位置以及储藏间的位置。五、装修工程(独户式住宅只负责建设基础)外墙装修:方案一以暖灰色调为主,以白色面砖、玻璃和木色百叶为主,体现简洁的设计风格;方案二以冷灰色面砖、玻璃和碳灰色铝制百叶为主,色彩采用灰调子,体现住宅建筑的庄重典雅的气氛。社区服务中心及农贸市场建筑内装修:普通房间及内墙面采用抹灰面。顶棚装修:刷素水泥一道,内掺3%107胶,7厚1:1:6水泥纸筋石灰砂浆打底,3厚细纸筋石灰膏抹面门窗:门窗便于开启、清洁、耐用。门窗开启后不得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门窗要有利采光通风。外墙门采用塑钢门,采用6厚钢化玻璃。窗全部采用塑钢窗楼梯:楼梯的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交通疏散和防火规范的规定。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台阶高度不应大于150mm。楼梯井的净宽度不宜大于200mm。室内楼梯栏板或栏杆的净高度不应小于900mm。六、居住区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a.180厚C25砼面层 b.25厚粗砂 c.300厚级配砂石垫层 4.素土夯实。预留管道燃气位置,给排水管网、燃气管道均埋设于道路下方。七、竖向设计根据周边城市道路标高及现状地形进行竖向设计,主要原则为:1)规划项目区道路纵坡尽量与排水方向一致,道路纵坡一般控制在0.3%-0.5%之间,采用平坡式地面形式;2)道路纵坡变坡点一般设置在交叉拐弯处,方便道路雨水设计,利于排水。3)建筑室内0.000按室内外高差100-450mm取值,室外地坪较之室外道路路面高100-150mm。八、无障碍设计小区内设有路缘石的人行道,在各路口设置缘石坡道;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地段的人行道设置盲道,公交候车站设置提示盲道;绿地内的通路符合轮椅通行要求,室外活动场所通道入口设置提示盲道。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要求,社区服务中心的入口及平台、走道、楼梯、室内外有高差处均设置无障碍坡道及扶手,地面应选用防滑材料,以利于残障人士出行。4.6结构设计依据与要求4.6.1 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4.6.2基本风压: 根据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本工程基本风压为wo=3.0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4.6.3抗震条件及抗震设计要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并参考周边用地的地质情况,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类别和标准为属丙类建筑,多层建筑的抗震等级按三级。4.6.4本工程活载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取。4.6.5结构设计: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2级。2多层建筑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3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4混凝土结构的环境作用等级:基础为二a类,地上为一类。5结构类型:多层建筑采用现浇框架结构。6上部结构及基础在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伸缩缝及沉降缝。4.7给排水工程4.7.1 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2005】4.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7.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技术规程 【CJJ/T29-98】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GB 50788-2012】10.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4.7.2 给水工程本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用水量都不大,市政管网可满足施工期间使用、生活及消防用水需要。生活用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水质按生活饮用水水质考虑。生活用水量为250L/人天,小区约771*3.5=2699人,日用水量250*2699/1000= 674.75 m3 ,再加上绿化用水取2L/( m2/d),及未预见用水量(按20%计取),则最高日水量764.4 m3;时变化系数Kh=1.5 ,最大时水量47.78 m3。设计拟从小区东北和西南处分别引入两根DN150进水总管,在小区内形成环状布置,环管上设置若干组室外消火栓(总平考虑),供本小区室外消防之用。小区给水管道接入点水压暂按0.30MPa设计。室内生活用水由室外主管接入,生活用水点均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方式。4.7.3消防给水设计1 设计依据1)按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2)按照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进行。 3)按照GB50219-95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进行。 4)按照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进行。5) 按照GB50222-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进行。2概述 工程项目消防设计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现行各种消防规范,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建筑防火技术,应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安全生产,方便使用,经济合理。本项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根据规范要求,合理布置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各建筑物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入口按规范设置。3消防给水部分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在室外DN200消防环状给水管网上设置DN100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为不大于1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m,距道路路边不大于2m本项目室外消防给水管网采用独立的管网系统,环状管网布置,4.管道材料(1)室外消防管除与生活合用的消火栓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密封圈接口。(2)室内所有消防给水管道均采用热镀锌焊接钢管。4.7.4排水工程1.排水体制及排放要求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汇集后排入小区雨水渠;污水集中排至室外化粪池,经初步处理达到后排入城市市政污水管道。2.污水系统项目污水主要为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洗浴污水,污水产生量按生活用水的80%计算(绿化用水除外)为539.8m3/d,废水主要污染物分别为COD、BOD5,SS、氨氮。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3.雨水排水系统xx暴雨强度计算方:Q=(2170*(1+0.484lgp)/(t+6.117.0)0.634重现期为:20 年1)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屋面雨水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井。2)室外场地雨水:由雨水口收集,雨水口每隔30m 设置一个,屋面雨水及室外场地雨水经室外雨水井及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城市雨水管道或附近水体。4.7.5管材及接口1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室外埋地给水管采用PE给水管,热熔连接。2室内污水、废水管采用UPVC管,粘接连接。3室外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4室外消防管除与生活合用的消火栓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密封圈接口。5室内所有消防给水管道均采用热镀锌焊接钢管4.8 供电工程4.8.1项目概况和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本项目总建筑面积372000 m2,其中独户式住宅(5层)建筑面积369000 m2,社区服务中心(2层)及农贸市场(1层)3000 m2。 2.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3.建设方提供的有关职能部门(如:供电部门、消防部门等)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4.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6.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2011】4.8.2设计范围1.本工程设计包括强电、弱电及防雷保护。2.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配电系统、照明、动力配电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系统等。4.8.3配电系统本项目用电负荷主要以应急照明、普通照明、家用电器设备等为主。根据目前的用电水平、国家有关标准及项目实际情况,对住宅建筑采用户均容量法,多层每户按 6 kW, 办公为60W/ m2,需要系数取0 . 45:得总容量 PN0.45(7716+0.063000)2162.7kW。可在地块一设1#总配电所,内设2 台630 kVA干式变压器;在地块二设2#总配电所,内设2台500 kVA干式变压器。4.8.4 负荷等级及供电本工程为多层住宅,按三级负荷供电。4.8.5动力及照明配电系统1.本建筑电源由小区箱式变压器引来,电缆埋地敷设,电源容量为118.8kw,供电电压380/220v,采用三相四线制电源供电。2.对于用户暂时不明确使用功能或需要进行二次装修的场所,可以仅预留配电箱单位用电指标参照功率密度值表估算。3.室内插座布线采用塑料铜芯线, 穿PVC管沿墙及圈粱内暗敷设,或埋地敷设。管线过长或转弯过多须加接线盒。动力管线沿墙及圈粱暗敷,或埋地敷设,过长的管线及转弯处过多的管线须加拉线盒,两个拉线盒的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管线沿楼板敷设时,尽量分散敷设,不要集中,以免影响结构强度。4照明光源主要以节能型荧光灯为主,照明灯具基本上采用一灯一控方式,住宅楼梯间、走道采用节能自熄开关。5. 相应场所照度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照度要求6电气节能和环保1)电气环保:采用节材、节地的技术措施、选用绿色环保材料等。2)电气节能:配电系统节能措施包括减少线路损耗、设备运行损耗等。照明节能措施包括合理选用照明光源、灯具型号、节能控制方案和补偿装置等。7.建筑物防雷本建筑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防直击雷,在女儿墙上以10 镀锌圆钢明装布设避雷带,每根引下线接地冲击电阻不大于 30 。防雷引下线共若干处,均利用平面图上所标示的柱内钢筋 (两根 16 主筋) 做引下线,引下线上端用 10圆钢与接闪器焊接,详见(03D501-3P53 ),引下线下端应与接地装置焊接,并在室外地面下1.0米处焊出一根镀锌扁钢 -40*4,伸出室外距离不小于 1.0米,引下柱内钢筋需与各部分构件之间连成电气通路,引下线距地0.5 米处设预埋连接板,每根引下线的冲击电阻不大于30欧姆。利用全部基础内的钢筋体作为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如果电阻值过大,须加打接地极。避雷带之间,避雷带与引下线之间均采用焊接,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屋顶所有高出屋面的金属管道均应与接闪器焊接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所有进入室内的金属管、电缆金属外皮均需就近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详细做法参见有关国家标准安装图集本建筑需进行总等电位联结。8.接地及安全措施本工程接地种类主要是: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防雷接地。接地电阻控制在4-10欧姆。本建筑需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卫生间须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具体做法参见 02D501-2 P13、P16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形式,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4.9火灾联动控制系统本工程应设有消火栓按钮联动系统,任一个消火栓按钮均可启动小区泵房内的消火栓加压泵。4.10有线电视系统1. 电视信号由室外有线电视网市政接口引来,进线由甲方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2. 干线电缆选用SYWV-75-9,支线电缆选用SYWV-75-7,住户电缆选用SYWV-75-5。4.11电话系统1. 市政电话电缆先由室外引入小区内总接线箱,再由总接线箱引至各栋集中接线箱,再分线给住户接线箱,由住户接线箱跳线给户内的每个电话插座。2. 电话电缆及电话线分别选用HPVV和HJYV型,穿保护敷设。4.12网络系统1.由室外引入楼内的数据网线选用2芯非屏蔽多模光纤,具体选型由运营商定。2. 电脑插座的线路采用超五类4对双绞线,穿保护管敷设。4.13门禁对讲系统为方便住宅的访问管理及大厦安全的需要,在住宅内均设门禁对讲系统,该系统在一层住宅入口处设对讲主机与电源装置,住户内设对讲分机。4.14环保与节能1.选用低噪音、低闪烁、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满足标准要求的电器设备及照明灯饰,倡导绿色照明。2.光源选用T5系列荧光灯及高效节能灯,配高品质电子镇流器。照明采用一灯一控, 楼梯间、走道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长明灯。4.15规划宽20米的xx路(xx路至xx路段)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1)建设规模新建道路总长度约917米,占地总面积19372.47(合计29.06亩),施工范围为xx路至xx路段。(2)技术标准1. 按照建设部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为15年。2.工程管线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施行。道路工程设计方案4.15.1平面设计路段平面设计指标表 表4-1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速度(Km/h)红线宽度(m)最大圆曲线半径(米)最小圆曲线半径(米)平曲线个数(个)xx路城市支路3020-4.15.2纵断面设计路段纵断面设计指标表 表4-2 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速度(Km/h)范围内变坡点个数(个)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最大坡度(%)最小坡度(%)xx路城市支路3022502500.650.384.15.3道路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指标表 表7-3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速度(Km/h)红线宽度(m)横断面型式路幅型式双向机动车道数(条)横一路城市支路30204米人行道+12米车行道+4米人行道单幅路2路拱:采用折线形式机动车道:1.5;人行道:2.04.15.4路基设计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措施和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防止各种不利的自然因素对路基造成危害,以确保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土基回弹模量E030Mpa。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标高。本工程设计路基不设加宽及超高。4.15.5路面设计水泥砼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表 表44名称xx路车行道结 构 层厚度水泥混凝土面层22沥青封油层1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级配碎石基底层18合 计61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人行道路面结构 表4-5结 构 层厚度(cm)C25砼透水砖6M10水泥砂浆34%水泥稳定碎石15合 计244.15.6路基路面排水本项目的路基、路面排水是根据路线平面、纵断面,结合沿线地形,气候,降雨,地表河流,水塘水系的分布,及道路两侧土地的开发,综合考虑进行。使路基,路面排水相互结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使道路排水顺畅,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和安全行车。4.15.7交叉口设计 一律采用右进右出平面交叉。 4.15.8无障碍设计在人行道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以便轮椅、视力残疾人、婴儿车通行。4.15.9给水工程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管道沿规划道路布置,布置在人行道下,给水管沿道路单侧布置。按规范要求,在给水管上设置控制阀门、排泥阀、排气阀及消火栓。1. 给水主要管材本工程给水管采用DN300的球墨铸铁管。球墨铸铁管一般直径大,管壁厚,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正常使用寿命可达25 年。且球墨铸铁管还具有破损率低,施工维修方便、快捷,防腐性能优异,运行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项目仅对给水工程方案进行初步描述,设计图纸和实施由后期建设完成。2. 消火栓统计结合规范要求,消火栓布置在道路两侧,且沿道路方向以100120m间距交替在道路两侧设置SS100市政消火栓,本项目仅统计消火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出资合同协议书范本
- 物流公司的采购合同范本
- 门面房车位出租合同范本
- 消防施工协议合同书范本
- 汉中酒店承包联营协议书
- 电商app开发合同范本
- 申请延期的补充合同范本
- 派出所门面出租合同范本
- 父子结婚房子协议书范本
- 污泥处理外包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 前台物业收费管理制度
- T/ISEAA 006-2024大模型系统安全测评要求
- T/DZJN 03-2019即热式饮水电加热器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血液净化治疗进展
- 医疗AI的透明度与可解释性的伦理及法规要求
- 《cfg桩施工技术培训课件》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合作协议书范本
- 四川绵阳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高频题库带答案2025年
- 2025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报告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