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三国鼎立主备教师:孔维霞 审核组长:石新丽 审核领导:马冬红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 2、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及三国经济的发展。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 2、能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三、情感目标: 1、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热爱我们文化悠久的中华民族。 2、曹操和诸葛亮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作出了一定贡献,是我国历史杰出的政治家。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具准备课本、教辅、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 预习检测,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自主学习。二、 明确目标(如上所示)三、 多向互动、精讲点拨【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三国是哪三国?你知道吗?我们所熟知的这些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一段历史-三国鼎立。 【讲授新课】 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2页第一段(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北方战乱局面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当时北方有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其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袁绍,其次是曹操。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曹操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你知道曹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么? 引导学生看导入框、课本第一段内容和学生自身知识回答。学生回答:(略) 教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实力大增。 1、 官渡之战(板书)2、 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阅读P102页最后一段 和P103第一段绿字 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曹操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曹操意图统一全国。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动态显示赤壁之战形势图2、 赤壁之战(板书) 一起归纳: 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板书) (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哪三国? 请学生到前面看图回答,生答后教师指出: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下面根据三国鼎立知识一起回答: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四、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在学生介绍时分别出示魏、蜀、吴经济代表成就图片。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板书设计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统一北方 ) 魏 孙权 赤壁之战 (208年 ) 蜀 努力发展联合功曹 吴 刘备 课后反 思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主备教师:孔维霞 审核组长:石新丽 审核领导:马冬红 教学目标(1) 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2)能力培养目标:1、使学生学会从整个社会状况去分析局部经济发展情况的能力,从社会状况,劳动力,生产技术等方面去分析经济发展状况的能力。 2、通过学生利用示意图整理历史线索,培养学生动力的能力和利用历史图表学习复习历史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教学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具准备课本、教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 预习检测,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自主学习。二、 明确目标(如上所示)三、 多向互动、精讲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魏:定都洛阳,建立者曹丕,建设时间220年;蜀(汉):定都成都建立者刘备,建立时间221年; 吴定都建业,建立者孙权,建立时间222年。 2、“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过渡讲解、置疑:263年魏国先灭了蜀。265年,司马炎夺取帝位,改魏为晋,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掉吴,重新统一了全国,所以常有人说:“三国尽归司马氏”。但是,西晋统一的时间很短,不久就灭亡了。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的发展线索如何?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经济出现哪些新的景象? 3.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 (板书)指导学生阅读108-109页“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课文以及插图西晋壁画等,思考回答: 1、“三国尽归司马氏”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世纪时,姓司马的家族先后消灭蜀国、改魏为晋、吞并吴国,重新统一全国。) 2、西晋建立于哪一年?灭亡于哪一年?(265年316年) 3、根据109页“动脑筋”: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只有很短的时间? A、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B、统治集团发生内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统治秩序,耗竭西晋国力; C、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4、根据112页“活动与探究1填图与思考”A、画线与箭头,见课本。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 B、意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过渡讲解: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南方是东晋,北方有“十六国”。在东晋十六国期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就是“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板书)指导学生阅读109-111页“淝水之战”课文和淝水之战形势图、草木皆兵图等,思考回答: 1、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力量对比情况如何?结果怎样? 2、 你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投鞭塞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 3、组织学生根据111页“动脑筋”: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 A、从前秦方面看: 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b、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 a、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 b、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过渡讲解:淝水之战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北方混战,南方则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被大将所夺。此后,有4个政权相继统治南方,史称“南朝”。 江南地区的开发 (板书) 指导阅读108页“导入框”、111-112页“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文及“文献资料宋书摘录”,思考回答: 1、史记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地广人稀,生产生活水平落后,商业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很低。) 2、宋书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物产丰富,在丰收的年分,一年的粮食收成可以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给天下人穿用。) 3、汉朝与南朝的江南经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汉朝的江南尚未开发,南朝的江南已经过三国、西晋、东晋的长期开发。) 板书设计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魏灭蜀汉和司马炎建晋灭吴2.统治集团的腐朽和争夺皇位的斗争3.五族内迁和西晋灭亡二、淝水之战1.东晋建立和前秦统一北方2.淝水之战3.淝水之战后的南北形势和南朝的统治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开发前开发原因开发表现开发影响课后反 思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主备教师:孔维霞 审核组长:石新丽 审核领导:马冬红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教具准备课本、教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 预习检测,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自主学习。二、 明确目标(如上所示)三、 多向互动、精讲点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上节课讲南方在六朝时期,由于人口大量的南迁,促进了南方经 济的发展。而处于同一时期的北方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下面学习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讲授新课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的一支。他们强大起来以后,建议了北魏。思考: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迁都的原因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展示材料: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当时流行的歌谣: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归纳:平城自然条件比较寒冷干旱,其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且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而洛阳是表现中国文化传统优越性的地方。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关。2.迁都洛阳后的积极意义概括归纳: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市;洛阳的人中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集了四方的商人。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提问: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学习,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民族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孝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控制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孝文帝的改革内容思考:在孝文帝改革内容中,你认为哪一项对民族融合最有影响力?而哪些政策可能会使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消失?为什么?语言:说汉话。展示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仍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诫!”这恐怕是对怎样说话提出要求的第一位皇帝。姓氏:改汉姓。结合P116改汉姓表,请问:孝文帝为什么把皇族姓氏改为“元”?从孝文帝改革的各项内容来看,他是要彻底改变鲜卑人原有的生活方式,过汉人的生活。他禁止鲜卑人回到自己的故乡,甚至连死后都不得归葬自己的原乡,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决定啊!提问:你们愿不愿意把家迁到南方去,永不再回?愿意的请举手。很多人不愿去,因为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儿,不想背景离乡。你们愿不愿意把名字永远改为“拓拔”。为什么北魏的鲜卑人愿意?是百姓愿意?还是只是孝文帝的心愿?所以站在鲜卑人的立场来看这件事是很悲情的。讨论: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归纳:其一,孝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的教训深知鲜卑族若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立足生根,子子孙孙永远安居乐业,就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的文化;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有较游牧文化更高的使用价值,故游牧民族向汉文化学习与融合是必然的,因而面对繁华绚烂的汉文化的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这也证明了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文化水准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征服一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但终究还是会被这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所溶化进而消失无踪。动脑筋: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思考:在当今社会要发扬尊老、养老的风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改革的作用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南北方的统一。3.北朝的分裂西 魏北 魏东 魏北 齐北 周北周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间进一步融合,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讨论:你怎样评价改革家孝文帝?板书设计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魏的建立2.黄河流域的统一439年3.民族的大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洛阳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措施语言服饰姓氏婚姻官制、律令礼法2.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课后反 思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主备教师:孔维霞 审核组长:石新丽 审核领导:马冬红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地理三方面的科技成就。 (2) 能力目标: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3) 情感目标:了解我们祖先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教具准备课本、教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 预习检测,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自主学习。二、 明确目标(如上所示)三、 多向互动、精讲点拨【导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这一时期有什么突出特点?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时期。一方面,统一的封建国家分裂了,这一历史时期充满战争和灾难;另一方面,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由于北方人民的南迁,又导致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些特点,必然反映到文化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有些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讲授新课】(一)、祖冲之与圆周率 观察课文中祖冲之的图像,阅读本目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并将问题答案勾画在课本上。 1、祖冲之是什么朝代的人?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方面?其著作是什么? 2、他在数学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这项成果有什么地位? 3、什么是圆周率?是用什么希腊字母表示的?我们常用的数值是多少? 4、祖冲之是利用什么方法来求圆周率的数值的?当时最主要的计算工具是什么? 小组内合作探究: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观察课文中的贾思勰图像和种植农作物图,并阅读本目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并将问题答案勾画在课本上。 1、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2、 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你怎样评价齐民要术? (三)、 郦道元和水经注 观察水经注书影并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 水经注的作者?性质?内容?板书设计1、 祖冲之和圆周率1. 祖冲之简介2. 成就(1) 数学成就(2) 天文历法(3) 机械制造2、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 贾思勰简介(2) 齐民要术的内容及地位3、 郦道元和水经注(1) 郦道元简介(2) 水经注内容和地位课后反 思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主备教师:孔维霞 审核组长:石新丽 审核领导:马冬红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以及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2) 情感目标: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3) 过程与方法: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教学难点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教具准备课本、教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 预习检测,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自主学习。二、 明确目标(如上所示)三、 多向互动、精讲点拨 导入 导入新课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同一幅幅光彩夺目的图画映入我们的眼帘。的确,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百色市2026届数学八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名校2026届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6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承德市腰站中学2026届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中学2026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许昌建安区四校联考2026届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6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无锡新吴区2026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山市重点中学2026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邮储银行鞍山市海城市2025秋招笔试英语阅读理解题专练30题及答案
- 2025年书记在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 GB/T 17219-2025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及水处理材料卫生安全评价
- 省级人文社科课题申报书
- 高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指导方案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题库大全-附答案
- 伟星PPR培训课件
- 小学语文高段课标解读
- 财产申报表-被执行人用
- 万能式断路器课件
- 《小篮球规则》知识培训
- 江苏扬州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