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一、写出与下列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文言词。沿着( )花瓣( )空旷(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都( )于是( )竟然( )详细( )邀请( )能够( )向( )拜见( )高兴( )打算( )不久( )实现( )渡口( )二、理解各组指定的字。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舍:便舍船( ) 屋折俨然(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倒也( )得:便得一山( ) 得其船( )之:忘路之远近( ) 具答之( ) 渔人甚异之( ) 处处志之( )三、理解加点字词的古今义。芳草鲜美 古义_今义_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今义_ 古义_今义_阡陌交通 古义_今义_无论魏晋 古义_今义_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今义_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_今义_咸来问讯 古义_今义_寻病终 古义_今义_问所从来 古义_今义_四、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从本段中找出“要”和“咸”的近义词。2、解释指定的字。乃: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世:自云先世避秦时难( )问今是何世( )3、补充句子省略的成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用原文回答。、表现渔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_”。、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_”。、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_”。、村人“皆叹惋”的原因是“_”。、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_。5、写两个含有“桃花”的古诗句。_陋室铭课堂作业一、默写课文,阅读分析。1、陋室铭的作者是( )朝著名诗人( )。“陋室”意为_,“铭”是_的文体,其特点是。本文的韵脚依次是_。本文的韵脚依次是_。2、“_”是文眼,作者从_、_和_三方面表现了室主人_节操和_的情趣。3、运用对偶和拟人的诗句是“_” ,运用对偶和对比的诗句是“_”,运用对偶和借代的诗句是“_”,表现室主人日常生活的诗句是“_”。4、“山不在高”和“水不在深”比喻_,山不高因仙而名,水不深因龙而灵比喻_。“山、水”比喻_,“仙、龙”比喻_,“名、灵”比喻“_”。5、解释下列文言词。 鸿儒 白丁 丝竹 案牍 可以 何陋之有6、“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 B、无案牍之劳形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何陋之有7、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 B、即景抒情 C、以物喻人 D、类比象征8、唯一的非骈句是“_”。9、文中提到了三位古人:A、孔子,名_,字_,_时期_国人,著名的_家和_家,是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诸葛亮,字_,三国时_国丞相,著名_家、_家和_家,“诸葛庐”指其青年时隐居_所住的草屋;C、“子云亭”的“子云”姓_,名_,是_时期著名的_家,“子云亭”在当今的( )省绵阳市。10、为自己写一句座右铭:_爱莲说一、从文中找出与下列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文言词。多( )很( )我( )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 )牵牵连连( )树立( )玩弄( )认为( )唉( )少( )应当( )耸立的样子( )更加二、课文分析。1、课文出自_朝_家_的文集 ,这个文集的命名方式是_。全文运用_的写法,中心句是“_”,千古名句是“_”,线索是一个“_”字。2、默写作者爱莲原因的句子,完成:、文中的句子“_”体现了莲的_。文中的句子“_”体现了莲的_。文中的句子“_”体现了莲的_。文中的句子“_”体现了莲的_。文中的句子“_”体现了莲的_。、指出下列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 菊 牡丹 莲、用线条将相关项连接起来。 莲花 隐士 赞扬 菊花 君子 赞扬 牡丹 富贵者 鄙弃、最能体现莲高贵品质的一句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莲,花之君子者也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噫”之后的陈述句是“_”, 疑问句是“_”, 感叹句是“_”。 、 “噫”的表达作用是“_”。核舟记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篷( )糁( )峨冠( )髯( )髻(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矫( )二、写出下列加线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23.长曾不盈寸(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2、诎右臂支船_3、左手倚一衡木_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_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木:能以径寸之木( )以至鸟兽、木石(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文曰“初平山人”( )奇: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为人五;为窗八(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_,字_, 嘉善人。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3黄庭坚是_朝的文学家,字_。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_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_”一个动作和“_”的神态看出来。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_的性格特点。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_,_”(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_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_。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_、_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_。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_,_。_,_。六、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_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_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_5苏、黄共阅一手卷。_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_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_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_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七、回答下列问题。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_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_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_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_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_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_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_八、中考试题巡礼。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解释下面的词语。峨冠_髯_袒_历历_2翻译下面的句子。佛印绝类弥勒_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_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_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_九、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峨冠gun B手卷jun C不属sh D矫ji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以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十、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文言词语。有才能的人( )通“举”,选拔( )因此( )仅仅( )奉养( )父母( )抚养( )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丧父的孩子( )老而无子的人( )职业( )归属( )憎恨( )大门( )这( )2、用课文中有关语句来回答问题: 选举什么样的人治理国家:_ 提倡什么的人际关系:_ 怎样对待弱势群体:_ 具有什么样的物质财富观念:_ 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念:_3、“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什么?_答案: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_答案: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杜甫诗三首一、望岳1、默写。2、根据提示填写诗句和字词。写远望之貌的诗句_写近望之景的诗句_写细望之感的诗句_写极望之情的诗句_(“ ”)字写尽泰山的得天独厚,(“ ”)字衬托泰山的高峻,两字化静为动。“_,_”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表明了诗人满怀信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昂扬进取的情怀。3、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B、“夫”:凑足音节无实义;“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感情深厚。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D、中间四句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二、春望1、默写。2、对春望分析不当的一项(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