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doc_第1页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doc_第2页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doc_第3页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doc_第4页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生物上 BS版 实验报告册目录实验一 饲养和观察蜗牛实验二 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实验三 观察猪的长骨实验四 涡虫对光的行为研究实验五 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实验六 探究蜜蜂对荠菜结实的积极作用实验七 探究手上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实验八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九 自制泡菜实验十 饲养家蚕 实验十一 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十二 植物的营养繁殖实验十三 参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实践活动实验十四 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实验一 观察蜗牛的运动实验目标1学会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2初步判断动物的运动方式;3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实验准备一、知识回顾绝大多数动物能迅速改变自身的位置,这一特征有别于植物。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利用资源的机会,对其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的生活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因此,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二、注意事项1.将捕捉到的蜗牛饲养在较为黑暗潮湿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2.观察蜗牛运动时不可撬开蜗牛的壳进行观察,以免蜗牛死亡。三、实验器材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瓷砖纸板线、直尺、墨水、放大镜等。探究过程一、实验过程1.把一只蜗牛放在透明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举起或竖起,观察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在蜗牛的足部滴一滴墨水观察会更清楚。2.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运动后在玻璃板上留下什么物质,想一想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3.测试蜗牛运动的速度。首先把饥饿的蜗牛放在玻璃上,旁边摆一直尺,用细线系小块苹果去引诱它,食物放在蜗牛范围内5 6厘米左右,一会蜗牛出壳发现苹果朝食物爬去,沿直尺边缘平行轻缓地拉动细线,诱使蜗牛不停沿直尺往前爬。以蜗牛腹足尾部为起始点和终点,60秒后,从直尺读取爬行的距离,计算出爬行的速度。在瓷砖纸板上做同样的试。二、数据记录 1.尝试用简笔画表示蜗牛的运动,画两个图分别表示足部肌肉的收缩动态。.2.计算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爬行的速度。三、实验结论蜗牛的运动方式 。蜗牛的运动速度 。归纳总结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鲜嫩的叶、芽、茎、花,多汁的果实等。蜗牛的身体由壳、头、触角、眼睛、嘴、腹和尾等部分组成。蜗牛的腹足宽大、肌肉发达,是蜗牛的运动器官。蜗牛运动缓慢,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而前进,运动时足下分泌黏液,主要起到固定身体的作用。讨论1蜗牛是怎样运动的?2蜗牛运动时,足部分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4行走、奔跑和跳跃都是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实验练习1在观察蜗牛的运动中,为了更仔细地观察,往往要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 A显微镜 B望远镜 C反光镜 D放大镜2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方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草履虫既没腿也没鳍,所以不会运动 B蛇的运动方式为爬行 C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们获取食物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3家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与它的哪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 )A行走 B跳跃 C爬行 D奔跑4下列不属于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是 ()A鱼 B虾 C草履虫 D马陆5长期生活在沙漠中,靠行走和奔跑来寻找食物的是 ()A骆驼 B家兔 C鹿 D金丝猴6蛇的四足退化,马陆有许多步足,它们的运动方式分别是 ()A爬行、爬行 B爬行、行走 C爬行、奔跑 D前三项都不对7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 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照片序号123456时间t/s010203050路程s/mm012.022.248.7(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运动,整个50 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8在“观察蜗牛的运动”活动中,我们会看到,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总是一部分固定,一部分伸展运动,结合实际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蜗牛运动时是以(A)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还是以(B)足部肌肉收缩的部分固定? 。(选择A或B)(2) 蜗牛运动后玻璃板上会留下一些黏液,这些黏液对蜗牛的运动有 (选阻碍或促进)作用。 (3)张棉同学在活动中又做了一个“蜗牛的运动速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的实验,他选取了粗糙的纸板和光滑的玻璃板,这里设计的变量是 ,你能预测出实验的结果是 。实验二 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实验目标1通过折纸飞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2观察比较纸飞机与纸张的落地情况,可以感受体形与运动的关系。实验准备一、知识回顾靠着翅膀,很多昆虫能够在空中飞行,鸟类、蝙蝠也能够在空中飞行,其中鸟类的飞行能力很强。一些大型的鸟类(如鹰)能够双翅伸展不动,身体从某一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这样的飞行运动方式叫做 。 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善于滑翔的鸟类几乎可以沿水平方向飞行前进。制作纸飞机模仿了鸟类的外形,在高处释放的纸飞机是不是也能够如鸟类一样滑翔一段距离呢?二、注意事项. 折纸飞机的纸张不宜太重或太软,要尽量折得两边对称,且纸飞机的重心位置应该靠前。(想想为什么?)2实验做完后不要随便丢弃纸张和纸飞机,以保持环境卫生。三、实验器材纸、剪刀等。探究过程一、实验过程1. 站在高处将一张纸顺风释放,观察并记录纸张下落的方式和落地所需时间。重复实验5次。2. 将纸折成一只飞机形状,站在同一高处顺风释放纸飞机,观察纸飞机下落的状况,记录纸飞机下落的方式和落地所需时间。重复实验5次。二、数据记录 类别实验次数下落的方式落地所需时间/s落地所需时间平均值/s纸张12345纸飞机12345三、实验结论1.纸张的下落情况: 。2.纸飞机的下落情况: 。归纳总结一、误差分析二、实验整体总结讨论1. 纸飞机和一张纸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2.一张纸和纸飞机的落地状态有什么不同?3.要提高纸飞机的飞行水平,应该怎样改进? 4.纸飞机与飞机有哪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练习1在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 ( )A飞行距离与纸飞机的形状无关B飞行距离与纸飞机的形状有关C一张纸和纸飞机落地状态相同D以上结论都不对2下列家鸽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中,哪一项与飞行的关系不密切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变成翼并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C体表被覆羽毛 D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3.飞机实现了人类在空中飞行的梦想。大多数飞机都由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 装置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哪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稳定和操作作用? ( ) A机身 B机翼C尾翼 D动力装置4.鸵鸟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鸟,请说出它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 ( ) A翅膀、奔跑 B下肢、飞行 C翅膀、飞行 D下肢、奔跑5.鸟类滑翔器官是 ( )A.羽毛 B.双翅 C.腿 D.足6.下列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空中飞行的都是鸟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是用鳍游泳C.每种动物都固定的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运动方式单一D.昆虫因为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7.判断正误。(1)蝙蝠能够飞行,所以它属于鸟类。 ( )(2)所有的鸟类的主要运动方式是飞行。 ( )(3)滑翔是飞行动物一种费力的运动方式。 ( )(4)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5)乌贼在水中依靠漏斗喷水和腕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 ()8.将下列动物运动的名称与运动的结构用线连接起来。水母四肢乌贼肌肉收缩草履虫步足马陆纤毛蛇漏斗、腕猫伞部9.把下列动物与运动方式连接起来金丝猴跳跃袋鼠爬行蚯蚓行走和奔跑猎豹飞行蝴蝶攀援10.仿生学是指人类模仿生物功能,来发明创造的科学。请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人类发明技术用线连起来。鸟类 雷达蝙蝠 飞机鱼 锯子萤火虫 卫星丝茅草 冷光蜂巢 潜水艇实验拓展纸飞机的折法实验三 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实验目标1观察长骨的主要结构。2认识长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实验准备一、知识回顾上肢的肱骨、尺骨和桡骨,下肢的股骨、胫骨和腓骨都属于长骨,人体运动时,长骨起着 和 作用。二、注意事项1.安全性:实验中会用到骨锯、解剖刀等工具,实验前必须先熟悉这些工具的使用,以免使用不当弄伤自己。2.材料选择:尽可能选取新鲜的实验材料,现做现买,尽量不冷藏。三、实验器材哺乳动物的长骨(一端纵向剖开)、解剖盘、解剖刀、镊子、骨锯、放大镜等。探究过程一、实验过程1.取一根新鲜的哺乳动物的长骨,放入解剖盘里。用手触摸表面时,你会有什么感觉?2.用镊子从骨的表面分离出一层膜,这就是骨膜。想想骨膜有什么作用?骨3.用放大镜观察骨膜内侧,是否看到它的表面有红细条和白细条,想想红细条和白细条分别是什么?有何作用? 4.观察已经纵向剖开的长骨,比较骨骺和骨干两部分在骨组织的致密程度上的差异。想想这种差异有什么作用?5.观察骨干中央空腔中的物质,想一想它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作用?二、数据记录 根据对长骨的观察,画出哺乳动物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三、实验结论长骨的结构: 。长骨的作用: 。归纳总结骨是一种器官,根据形态不同,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其中,长骨在人体运动中起着支持和杠杆作用。长骨多呈管状,中间的骨干稍细,两段的骨骺膨大。长骨表面覆盖着骨膜,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骨密质;骨干内侧和骨骺的骨组织呈蜂窝状,呈为骨松质。长骨骨干中央的空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容纳着骨髓。幼年时,骨髓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黄骨髓也可以恢复造血功能。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讨论1.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2.为什么长骨既坚固又轻便?实验练习1.人体的一块骨就是 ( )A.一个细胞 B.一种组织C.一个器官 D.一个系统2.儿童少年的长骨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 ) A.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不断分泌骨质的结果 B.骨骺不断增生的结果 C.骺软骨不断增生不断骨化的结果 D.骨细胞不断分裂不断增大的结果 3.下面关于骨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 B.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黄色骨髓;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C.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 D.人在幼年时的骨髓都是红色骨髓4.儿童和少年骨的特点是 ( ) A.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骨折 B.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变形 C.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骨折和变形 D.有机物多,无机物少,不易骨折和变形5.老年人骨的特点是 ( ) A.无机物多,有机物少,易骨折 B.无机物多,有机物少,不易骨折和变形 C.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骨折和变形 D.有机物多,无机物少,不易骨折和变形6.某同学刚入初中时脊背挺直,三年后发现驼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造成驼背的原因主要是 ( ) A.营养不良 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C.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 D.经常不注意坐姿7.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就会引起脊柱变形,这是因为这个时期( ) A.骨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骨的硬度小、柔韧、弹性大 B.骨中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骨硬脆,弹性小 C.骨密质薄 D.骨松质排列不整齐8.下图是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请填充适当内容。(1)根据图上的字母标注,填写名称:A. ;B ;C ;D. 。(2)图中A的腔隙内容纳着 ,具有 功能。(3)D内血管中的血液对骨具有 作用;D内层的 细胞对骨的 与骨折后的愈合有着重要作用。(4)身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是 ( )A.骨自主运动的结果B.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引骨绕关节活动的结果C.附着同一块骨上的骨骼肌收缩,使骨运动的结果D.关节可以自主、自由地转动,转动时,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实验四 涡虫对光的行为研究实验目标1.通过涡虫对光的反应研究,能够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2.能够说出动物后天性行为对生存繁衍的意义。实验准备一、知识回顾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动物,不仅要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而且要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 。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 ,提高其 和 的机会。动物行为可分为 和 。 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 行为是在后天的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中得到的一些新行为。二、注意事项1.发现涡虫后,用毛笔将它刷下,落入盛有清水的广口瓶里,再捡几块采集地的小石块,以备回家后放入饲养缸。野外采回的涡虫,可移入金鱼缸或其他玻璃容器内饲养。饲养缸必须很干净,否则就会影响涡虫正常生活,甚至会引起死亡。2.涡虫有避光的习性,饲养缸要放在阴凉处,缸内放些采集地带回的小石块。缸口盖上一层纱布,以防蚊子等产卵。饲养水最好用井水,如用自来水,须放2 3天后才可使用。三、实验器材涡虫若干只、玻璃缸、培养皿、手电筒、电击棒、黑布、试管、铝箔、白纸、秒表等。探究过程一、实验过程实验(一)蜗虫的先天性行为研究1.发现并提出问题:涡虫喜欢生活在石块下方等比较黑暗的环境,这是先天性行为吗?2.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的环境是先天性行为。3.制定计划:制造光照和黑暗两种不同的环境,观察涡虫更趋向哪个环境。4.实施计划:(1)用试管从培养皿中轻轻地吸入一只涡虫,迅速的送入试管中。 (2)向试管中注满自来水或河水,加水时防止产生气泡。用橡皮塞塞好管口,然后用记号笔在试管中部做一标记。靠近试管塞一端记为A端,另一端记为B端。 (3)将试管水平放置,直至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观察涡虫10 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4)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用铝箔套遮住试管B端的光,观察涡虫10 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 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实验后,把涡虫放回培养皿。(5)换几只涡虫进行重复实验,看结果如何。实验(二)涡虫的学习行为研究1.发现并提出问题:涡虫见光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2.作出假设:涡虫见光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3.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1)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观察涡虫的反应。(2)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3)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观察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4)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多次。(5)最后只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二、数据记录 蜗虫的先天性行为研究 涡虫停留时间(s) 试管A端试管B端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第四次实验第五次实验平均值涡虫的学习行为研究涡虫的反应清水中步骤(2)的强光照射电刺激步骤(5)的强光照射三、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有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是一种本能行为,动物的本能行为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动物的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具有学习行为的动物能够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涡虫在光线较暗处生活,它们这种对光照的反应是生来就会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这属于先天性行为。涡虫在光照下舒展身体,电击时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是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在多次“光照电击”配合下,最后只要给光照,涡虫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显然是经过多次“光照电击”结合,涡虫学习的行为,所以这种见光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讨论1.在实验(一)中,属于实验者控制的因素是什么?你能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预测吗?2.实验(二)的步骤(2)和步骤(5)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实验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对涡虫有什么意义?4. 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实验练习1.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蜘蛛织网 B.蚂蚁筑巢 C.海豚顶球D.蜜蜂采蜜 E.鹦鹉学舌 F.失去雏鸟的鸟喂食物给鱼吃G.大山雀偷喝牛奶H.小鸡抓虫I.春蚕吐丝J.公鸡打鸣K.家养的猫会在指定的窝中休息L.猴子会表演骑自行车M.老马识途N.惊弓之鸟O.蚯蚓走迷宫P.黑猩猩叠箱子摘取高处香蕉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 A.公鸡打鸣 B.小鸟喂鱼 C.小猴表演节目 D.小狗长牙3.下列动物具有“学习能力”的意义的描述,你认为哪项更好些 ( ) A.有利于找到食物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找到食物 D.更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4.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 A.鱼类的趋光性,蛙的搔扒反射、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蛙的搔扒反射、蜘蛛织网、蚂蚁做巢、鸟类迁徙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昆虫的趋光性D.鸟类迁徙、幼小黑猩猩从洞穴中取出白蚁、涡虫受到光照刺激后产生身体收缩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鱼的洄游 B.龟的冬眠 C.象的表演 D.鸟的迁徙6.马戏团的小狗能用叫声表演“算算术”,这种行为是 (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遗传行为 D.都不是7.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8.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 A.蚯蚓 B.大山雀 C.马 D.黑猩猩9.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 .环境因素 .后天“学习”所得 .遗传物质 .亲代训练10.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防御行为 D.后天性、攻击行为11.“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 是先天性行为 是学习行为 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B C D12.印度曾经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崽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跃窗进入房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乳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的,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1)母狼哺乳婴儿长大的行为,从现象来看属于 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是 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 所决定的。(2)“狼孩”的表现说明: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 建立起来的 行为。(3)越是高等的动物,其生活中 行为越多,越 (“复杂”或“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 ,适应各种生活的能力就越 。13.在花展蜂拥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因而提出了“花的红颜色吸引了蜜蜂”这一假设。 (1)根据这一假设,请进一步到处用于实验的假设: (2)根据这一假设,你能设计出实验吗? 。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 。 。(3)得出结论: 。 (4)蜜蜂停留在红色纸花上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性行为?实验五 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实验目标1.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2.体会小组的协同分工的受益, 观察其他同学的长处,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实验准备一、知识回顾动物的的行为多种多样,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 法和 法,单纯的 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 法中却离不开观察。很多动物行为的研究问题都来源于对动物的长期观察,因此说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同等重要的。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蚂蚁喜欢甜的食物,这属于观察法,运用实验法可进一步证明观察法得到的结果。二、注意事项1.饲养蚂蚁的容器应大一点,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2.捕捉30只蚂蚁(或更多)饲养于玻璃槽内,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进行饥饿处理1 2 d。3.蚂蚁个头小,善于爬行,必须非常注意玻璃槽的密闭性(同时又要保证透气性),否则蚂蚁很容易出来。三、实验器材玻璃槽、干湿适中的土壤、蚁穴土壤、蚂蚁、消过毒的棉花团、浓糖水、清水、辣椒汁、苦瓜汁、纯白醋、浓食盐水、尺子、滴管、计时秒表、纸、笔。探究过程一、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味道的食物?2.作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3.制定并实施计划:在蚁窝外20厘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6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图1)。准备6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每隔5 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棉花团上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 10次。加辣椒汁棉花团加糖水棉花团加清水棉花团加苦瓜汁棉花团加食盐水棉花团加纯白醋棉花团蚁窝二、数据记录 时间/min蚂蚁数量加清水棉花团加糖水棉花团加盐水棉花团加苦瓜汁棉花团加辣椒汁棉花团加纯白醋棉花团5101550三、实验结论归纳总结蚂蚁是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颜色有黑、褐、黄、红等。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雄蚁、工蚁、兵蚁。蚁后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雄蚁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蚂蚁在洞穴里缺少糖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很不好,为了能够找到充分的糖份,所以蚂蚁一旦发现甜的东西,便会取食,这是蚂蚁的一个天性。讨论1通过探究,你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2.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什么? 3.蚂蚁的取食行为是简单的个体行为还是集体行为?4.说说蚂蚁和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实验练习1.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 ( ) A.学习行为 B.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 D.领域行为2.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 A.猫头鹰昼伏夜出 B.雁南飞 C.野兔的心脏跳动 D.两鸡争斗3.“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诗中描绘的是母燕的 ( ) 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4.“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描述的是动物的( )。 A领域行为 B取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5.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也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逸椿象间的联系方式是 ( ) A.椿象发出的气味 B.椿象发出的光C.椿象发出的声音 D.椿象的挣扎动作6.工蜂找到蜜源后,告知伙伴方位的“语言”是 ( ) A.发出声音 B.分泌气味 C.跳舞 D.触角接触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8.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 生殖行为 防御行为 觅食行为 迁徒行为 海龟产卵鸭孵卵蝙蝠利用超声波分辨是否是可吃食物尺蠖的外形和颜色酷似树枝拟态-刚果地衣螳螂 雌性蛾类会放出一种激素吸引雄性。金龟子遇敌假死雌鸟衔虫子喂养雏鸟孔雀开屏 燕子带着幼鸟南飞乌贼释放墨汁大雁南飞 9.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E.经过几次重复试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F.然后他把上述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A、B、C、D、E、F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个过程: 、 、 、 、 、 。(2)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放上少许盐一组起 作用。(3)小明设计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4)小明在F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实验六 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实验目标1.概述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2.明确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3.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实验准备一、知识回顾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依赖动物传粉,许多蜂类是出名的传粉昆虫,它们靠吸食花蜜或花粉协助植物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二、注意事项1.玻璃罩应大一点,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2.用镊子去除多余的花蕾时应十分小心,以免弄坏植株,影响实验结果。3.在后续等待芥菜花的结实中,应该注意控制盆中土壤的湿度和营养。三、实验器材芥菜苗、花盆、蜜蜂,玻璃罩,纱网,塑料瓶,镊子,笔,记事本,手表,标签纸等。探究过程一、实验过程1.发现并提出问题:蜜蜂是否可以促进芥菜果实和种子的产量?2.做出假设:蜜蜂可以促进芥菜果实和种子的产量。3.制定并实施计划:(1)选取10盆长势良好、带大花蕾的芥菜植株,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A和B。去掉所有已经开放的花,两组均用透明的玻璃罩罩住,玻璃罩的一侧设有纱网(孔径0.550.55mm)制作的小门,保持空气畅通。两组花盆均放在相同位置的大棚内。(2)待花开放时(至少20朵花),把蜜蜂放进组一的玻璃罩内,观察并记录蜜蜂的行为,记录蜜蜂停留在哪几朵花上,一个小时之后收回蜜蜂,并去掉所有未开放的花蕾,统计剩下的盛开的花的数量,最后盖上玻璃罩。组二除去掉所有未开放的花蕾外不做其他处理,统计剩下的盛开的花的数量,最后盖上玻璃罩。(3)观察芥菜花的发育情况,待所有的花凋谢后移走玻璃罩。实验的整个过程注意控制好盆中土壤的湿度和营养。(4)待芥菜角果成熟后,统计芥菜的结实率和结籽率。比较组一和组二的的结实率和结籽率是否有差异。二、数据记录 表一 结实率的比较组一组二总花数总角果数结实率表二 结籽率的比较组一组二角果1子房数结籽数结籽率角果2子房数结籽数结籽率角果3子房数结籽数结籽率角果10子房数结籽数结籽率平均结籽率三、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动物对环境的作用是通过新陈代谢及其各种行为实现的,例如,动物的摄食行为既对植物产生消极的影响,又对植物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粉是被子植物结实必经的过程。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依赖动物传粉,许多蜂类和蛾类是出名的传粉昆虫,蜂鸟、太阳鸟、蝙蝠,甚至小型鼠类也能协助植物传粉。植物的花和花粉直接为昆虫提供食物来源,而在花中取食的昆虫又为植物完成了传粉过程。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其实是收集植物的花粉,同时又帮助植物进行了传粉,使物能够结出果实和种子,保证了植物的繁殖。讨论1. 本实验中,蜜蜂对荠菜植物的互惠互利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 绿色开花植物离开动物能否传宗接代?3.绿色开花植物的传粉除了以动物为媒介,你还能举出其他传粉媒介吗?4.本实验中,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实际的结果与你预期的一致吗?如果不一致,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实验练习1.下列有关动物和植物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给动物提供食物B.某种动物的数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对植物有危害C.植物和动物是相互制约的D.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2. 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物链3.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毁坏了鬼切草 B帮助鬼切草传播种子和果实 C.人对鬼切草不会产生作用 D.以上答案都不对4.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一般必须完成两个主要的生理活动,它们是 ( )A.开花和传粉 B.开花和受精 C.传粉和受精 D.自花和异花传粉5.某片桃树园旁新建了一个养蜂厂,那么,这片桃树的产量将会 ( )A.由于蜜蜂大量增加,会吃掉大量的花粉,因而产量会大量减少B.由于桃花是虫媒花,蜜蜂会帮助桃花传粉,因而产量会增加C.由于桃花是风媒花,蜜蜂对桃子的产量没有影响D.桃子虽然是虫媒花,但蜜峰对桃子的产量不会产生影响6. 油菜花开时节,常见蜜蜂等昆虫飞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