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项目危险源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1页
XXX项目危险源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2页
XXX项目危险源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3页
XXX项目危险源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4页
XXX项目危险源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项目危险性评估报告XXXXXX项目经理部(DKXXXXDKXXXXX) 危险性评估报告第一章 概况 一、工程概况1.线路概况新建XXXXXXXXX标段正线起讫里程为DKXXX+XXXDKXXX+XXX;全长XXXkm。位于XXXXXXX。2.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最大坡度: 20、特殊地段30。最小曲线半径:4000m。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3.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标段全长34.538km,路基土石方84.3万方/1.7km,桥梁5670.9m/19座,隧道27363/12座。 二、任务及依据1、任务由来:XXXXXXXXXX段项目经理部建设项目进行项目危险性评估。2、评估工作依据:在工程建设选址阶段,必须对工程建设用地进行项目危险性评估工作,其目的是为工程场地的最后选定及征用建设用地的宏观决策提供项目防治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项目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损失程度。单位项目项目危险性评估工作,是在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并结合评估区前人先后开展的区域地质研究、项目调查与区划以及水文地质勘察等研究成果,对区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区域项目的分布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是本次项目评估工作的主要基础依据。法律法规依据如下:(1)国务院第394号令项目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项目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附件项目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04年3月25日);(3)省土地局、省地勘局地发199956号文件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项目危险性评估的通知。(4)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3月)。(5)国土资发2005162号文件之附件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项目项目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6)评估任务。(1)搜集以往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等方面的资料,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评估区内项目类型及易发的区、段、点。(2)查明拟建场地地质环境基本特征;(3)对拟建场地项目和项目隐患进行调查,查明项目类型、分布规律、稳定状态、危险程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且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制及演化规律;(4)依据工程特点在实际勘查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建设用地项目危险性,并进行项目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5)划分项目危险性等级,对土地适宜性做出评价;(6)提出项目防治对策及建议。 三、工作方法、任务完成情况评述项目科研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国土资发2005162号文件之附件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项目项目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从新建工程建设地区地质环境的具体实际出发,针对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工程安全为核心,查明对建设工程相关设施构成危害的各种项目,对评估区进行系统的项目危险性评估。本次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项目危险性评估,遵照建设项目项目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1、工作方法本次评估工作在充分收集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工程场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野外项目调查,着重调查了工程建设场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岩土体特征、河流发育情况、植被发育状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现状。(1)充分搜集、利用区内已有地质资料及初步可行性研究资料,通过现场踏勘,初步确定项目评估区范围、级别和调查区范围;(2)在调查区内开展详细的地质环境、项目调查;(3)对上述成果综合整理、系统分析研究后,进行拟建工程区项目危险性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估,做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4)对重要项目隐患点和可能产生项目的危险地段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在野外调查与评估过程中运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MAPGIS)及数码摄像等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室内报告编制阶段的数据整理、资料统计、计算、图件编制和复制等工作采用计算机技术,以提高成果的精度和确保图件的质量。接受评估委托收集资料建设和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地质环境条件初步分析建设和规划项目工程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工作大纲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提交报告专家评审向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图11 工 作 程 序 框 图2、任务完成情况根据建设项目项目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技术人员对评估区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编写了项目设计,依项目工作设计开展评估工作。充分收集、分析了工程地区的地质及相关资料,野外项目调查工作全面地对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环境背景与项目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取得的资料全面、翔实、可信。评估报告在项目现状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项目预测评估、项目综合评估,评估工作符合实际。本次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全面、野外工作扎实、评估报告内容丰富,基本阐明了工程地区地质环境背景、项目及项目隐患的类型分布与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危害情况,并分区划分了项目的危险性等级,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建议。评估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符合国土资发2005162号文件之附件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项目项目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的要求。依据国土资发2005162号文件之附件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项目项目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中评估等级分级标准(表1-2),拟建工程为一般建设项目。再结合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确认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属中等(表1-3)。建设用地项目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12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分级复杂程度建设项目重要性复 杂中 等简 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一级 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为此次评估级别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13复 杂中 等简 单1项目发育强烈1项目发育中等1项目一般不发育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3地质构造较简单,岩性岩相较稳定,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第二章自然地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1.自然特征 1.1地形地貌 本标段为中低山区,新化至怀化一带,穿越雪峰山地段,为中山地貌景观。山体高大,峰峦重叠,河流纵横切割剧烈,河谷幽深,河床坡度较大,滩潭相间,为“V”型河谷,沅江流进本标段。1.2 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沿线地层出露较为完全,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皆有分布。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类可溶岩为主,相间分布板岩、泥岩、砂岩、页岩及煤系地层,局部地段有岩浆岩分布。新化至怀化段为元古界浅变质岩为主,局部为燕山期岩浆岩。 (2)地质构造沿线主要为华南陆块。沿线自东向西经由湘东北武陵雪峰期逆冲褶皱变形区、湘中湘南印支期岩浆构造变形区、雪峰山加里东期逆冲褶皱变形区。构造形迹复杂多变,具多期性,控制着沿线的山川地势及工程地质条件。区域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密集,断层发育,以近SN和NE向断层为主。其中许多断裂规模巨大,切割深,发展历史复杂。沿线经过主要的区域性大断裂有公田新宁断裂、桃江城步断裂、通道安化断裂、靖县溆浦断裂、怀化新晃镇远断裂等。(3)不良地质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区域地质作用剧烈,碳酸岩分布广泛,不良地质特别发育,项目发生频繁,类型众多。沿线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滑坡、错落、崩塌、危岩落石、岩堆、泥石流、岩溶和岩溶水、顺层、风化剥落、构造破碎带及影响带、放射性、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现象。滑坡、错落、溜坍沿线滑坡、错落、溜坍体主要分布于长沙至湘谭、怀化至芷江段,多发生在稳定性差的斜坡堆积层地段及岩质软、风化破碎的泥岩、页岩、板岩地段。崩塌、危岩落石、岩堆沿线对线路有影响的崩塌、危岩落石地段,短者数十米,长者超过1km,一般长约数百米,主要分布于娄底至新化一带,其余为零星分布。危岩体直径多为0.21.0m,最大达8m,应进行支、补、嵌、锚、拦、清等综合措施整治。沿线对线路有影响的岩堆体物质组成多以灰岩、白云岩、砂岩质碎块石为主,普遍厚215m,对线路有一定影响。巨型岩堆多已绕避,对线路穿越岩堆地段,应采取加固处理措施。岩溶和岩溶水本段通过碳酸盐岩地段长约190km,占该段线路总长的45%。长沙至湘谭,可溶岩地层为白垩系砾岩,主要为覆盖型岩溶,岩溶弱中等发育,局部强烈发育;韶山至新化段,可溶岩地层为泥盆系、石炭系石灰岩及白云岩夹砂岩、页岩,岩溶为溶洞、落水洞,局部发育有暗河,岩溶总体上为中等发育,局部地段岩溶强烈发育;怀化东侧的芦阳附近,可溶岩为石炭系白云岩及灰岩,碳酸盐岩质地纯,厚度大,地表可见石芽、溶沟、洼地、漏斗、溶洞等,岩溶大泉、暗河等发育。顺层局部线路与地层走向平行或小角度相交地段,倾向线路一侧的路堑边坡含软弱夹层或层间结合较差时易发生顺层坍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沿线顺层现象较为普遍,主要位于娄底至新化段,路堑边坡大多存在顺层问题,线路应尽量以小填小挖通过,顺层地段进行顺层清方或加固处理。(软质岩)风化剥落边坡风化剥落是砂、页(泥)岩类软质岩地段普遍而又常见的现象,主要分布于沿线的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志留系、寒武系等地层碎屑岩段。设计时,对高边坡,除采取支挡加固措施外,坡面亦应考虑防护处理。构造破碎带及影响带沿线区域地质作用剧烈,构造线发育,部分段落位于构造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内,岩体破碎,稳定性较差,特别是软质岩地段,路堑及隧道洞口施工开挖易引发工程滑坡,洞身围岩易坍方。放射性在湖南韶山及溆浦地区,有燕山期、印支期和加里东期岩浆岩侵入,以花岗岩为主的岩浆岩侵入岩体内可能含放射性物质。深挖路堑及隧道的挖掘,有可能开挖到含有放射性超标的岩层,隧道施工需加强防护,开挖弃碴需妥善处理,避免放射性超标物质流失造成环境危害。高地应力线路通过区新构造动强烈,应力高度集中,多期岩浆侵入的地质环境也存在高地应力。对于硬质脆性岩石,容易发生岩爆,软质岩石如泥岩、砂岩、粉细砂岩等埋深大时可能出现大变形,应采取稳妥的工程措施。除以上不良地质外,沿线还分布有少数泥石流、河岸冲刷等不良地质现象。(4) 特殊岩土人工弃土主要为碎石土、块石土,石质为灰岩、玄武岩,厚28m、215m、525m不等,松散,稍湿,稳定性差。为既有铁路、高速公路隧道、路堑施工及城镇建设弃碴,局部地段为矿山弃碴,对铁路影响较大,线路附近的人工弃土宜清除。软土、松软土沿线软土、松软土多属山间沟谷、洼地型沉积,以淤泥、淤泥质土及软黏土为主,多呈透镜状分布,厚度多为26m,部分地段厚度大于10m,软土、松软土具有压缩性高、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力学性质差的特点,需结合工程特性进行处理。膨胀岩(土)沿线上第三系(N2)地层具半成岩作用,多呈黏性土状,具弱中等膨胀性,局部零星分布强膨胀土;下第三系(E)、白垩系(K)泥岩具弱膨胀性,主要分布于长沙至湘潭及怀化至芷江段。沿线膨胀土根据成因,可划分为二类:一类为下第三系(E)、白垩系(K)、侏罗系(J)泥岩风化残积型;另一类为碳酸盐岩风化残积型红黏土,多属弱膨胀土,仅少数可划分为中等膨胀土,沿线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红黏土较为普遍。膨胀岩(土)地段易造成路堑、路堤边坡坍滑,路基基床变形、翻浆冒泥等病害,需加强防护或改良处理,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不能直接用作路基填料。1.3 水文地质特征1.3.1地下水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三大基本类型。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湘江、资水、沅江、舞阳河等江河河床阶地、河谷两岸和各小流域沟谷较平缓地带,以及地势低洼地带的第四系冲、洪、湖积层中,其中以河床、河谷两岸及盆地的冲、洪、湖积砂卵石层中地下水较丰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斜坡地带的坡残积的黏性土、碎石土层中地下水较贫乏。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低、中山区及丘陵区的碎屑岩风化及构造裂隙中,其中的砂岩、砾岩及玄武岩地段裂隙水相对较丰富,大部分山间沟槽中有地下水露头,其流量一般为0.053L/S,个别可达5L/S,在构造裂隙密集带或断层带普遍富集地下水,水量较大。岩溶水主要发育于石炭、二叠及三叠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次为部分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地层,水量较丰富,分布不均匀,受岩溶发育形态及程度控制,接受大气降雨补给。从各种溶洞、溶孔、溶缝中以泉或暗河方式排泄,流量随季节变化大,泉水流量一般为25L/S,个别可达1030L/S,集中暴雨后会更大,暗河流量一般为50500L/S不等,丰水期更大。地下水化学特征本次初测,对沿线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分析,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表水对砼无侵蚀性,部分地段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砼具弱强硫酸型酸性侵蚀及弱中等溶出性侵蚀,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其侵蚀等级为H1H3。1.3.2 水文、河流本标段较大的河流为沅江水系,多呈东西或南北向展布。沿线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较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一般河水位受季节性降雨变化,雨季水流较大。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而地下水是地表水经常性补给来源。1.4 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标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度)。1.5 气象特征本线位于湖南省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18,一般东南部高于西北部1.52,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8,极端最低气温为-16,七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30,极端最高气温为43.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700mm,46月为雨季,78月高温多暴雨,9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1.6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本标段经过XXX省级自然保护区(已上报国家级)1处环境敏感区。目前已上报国家级,并已按上报国家级的范围进行管理。线路在CKXX+XXXCKXXX+XXX穿越康龙自然保护区;穿越核心区1.03km、缓冲区5.50km、实验区1.72km,穿越形式为隧道5.56km、桥梁1.18km、路基1.51km。主要保护该地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2. 交通运输情况沿线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水运为辅。2.1 铁路沿线既有铁路交通较为发达,主要有渝怀线、湘黔线等,既有XXX与新XXX专线基本平行,可利用现有铁路进行物资运输,铁路交通运输条件便利。2.2 公路沿线公路交通系统发达,XX高速、国道320,XX市跨S224、S312,芷江、新晃自治县有G320与线位基本平行,由新晃西出XXX省境内可利用这些公路作为运输主干线,修建通往各桥梁、路基、隧道工点的施工便道。2.3 水运本标段所经沅江水系可通航,为级航道。第二节 人类工程活动评估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人类工程设施及铁路设施的建设。工程场区目前为高新区建设备用地,总体来看,评估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大,加之区内地形总体较陡,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现状较大。第三章 建设场地项目危险性评估第一节 项目危险性现状评估根据对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分析及现场实地勘测的结果,评估区具备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项目的必要条件,评估区内有明显的现状项目现象发生,而且有冻土冻融灾害即冻胀融陷现象,工程场区地表普遍分布有较厚的黑色腐植土和粉质粘土层,由于场地内只有2层土在季节冻土范围内,测得天然含水量W23.5,塑限WP16.7,即符合关系式Wp+5WWp9,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分类标准,判定为季节性冻土,融沉性分类为融沉,等级为II级;因此场地有冻胀融陷现象,危害性不大,在采取工程措施处理后可避免;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凹陷、山洪的危害性较大。根据工程勘察评价结果,不存在砂土液化灾害。根据我项目掌握的技术资料,拟建工程场地地面沉降量轻微,在采油注水区以地面抬升为主,而地下水漏斗区以下降为主,均属区域性地面沉降,地基变形量轻微,对工程影响不大。且在设计时加以设防和采取措施可以避免此灾害产生更大的危害。第二节 项目危险性预测评估项目危险性预测评估是指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项目危险性评估。依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及建设特点,预测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或加剧项目的发生和发育程度。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的项目危险性预测据现场实地调查及所掌握的资料,该项目在建设期间及建成后,建设场地及其周围岩土体较稳定,但由于建设现场人为开凿、爆破活动,影响岩层的整体稳定性,将引发滑坡、边坡失稳、潜在不稳定斜坡等项目。也会引发或加剧其他项目如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和发育程度,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其它项目危险性小。据目前报导,怀化市地下水漏斗水位缓慢回升,地面沉降变形轻微并趋于稳定。地下水漏斗水区为区域性的地面沉降,随着进一步开发建设,地下水位目前处在缓慢回升过程,地面沉降变形会有所恢复,但项目建设的仍有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进而使地面抬升或沉降,由于幅度小,而且是区域性的,因此,通过设计、工程措施等,可消除其危害,地基变形灾害的危险性小。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项目危险性预测根据本项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建设场地的地势较陡,人为活动较大,易发生坍塌、泥石流、滑坡、地面凹陷、山洪等项目。由于评估区位于南方地区,季节性温差较小,秋季多有连续降雨且降温缓慢,季节冻土普遍发育,冻土层深达0.5m,每年从12月初开始冻结,至翌年3月初融化。由于冬季发生冻胀可能性较大,造成表层土冻裂、冻胀现象的发生,春季升温快,冻土层上部融水无法顺利下渗,使表层土的含水量局部迅速增加,易产生融陷现象。在工程建成后,冻土冻融项目可能对浅基础构筑物和道路等造成危害,由于对冻土冻融项目在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冻胀及融陷等措施后可预防并避免,故该种项目造成的危险性小。预测可能遭受滑坡、边坡失稳、地面塌陷、崩塌及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其它缓变的灾害如地基变形、砂土液化等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危险性,在采取防治设计与工程措施进行后可预防并避免。第三节 项目危险性综合评估一、综合评估原则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关于加强项目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要求中项目危险性分级表的内容,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项目危险性分级:1、项目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2、项目类型、分布发育特征、稳定状态及其对建设工程的危害程度;3、项目在采取工程治理防治措施时的难易程度;4、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引发或加剧原有的项目对建设工程的危害损失程度。二、项目危险性综合评估在充分考虑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灾害种类、危害程度、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等因素,对工程的危害损失程度及预测以后可能对建设场地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有明显的现状项目现象发生,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项目主要有坍塌、泥石流、滑坡、山洪、冻土冻融项目,此类灾害较易于采取各类工程措施进行防治,项目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危害损失程度较大,故将评估区总体确定为项目危险性中等区,见表31。项目危险性综合评估表害 表31 确定 要素危险性分 级危害对象地形地貌地质环境背 景水文气象主 要灾 种状 态分布位置损失情况危险性小区新建工程及生态地质环境中低山区、山体高大,峰峦重叠,河流纵横切割剧烈,河谷幽深,河床坡度较大,滩潭相间,为“V”型河谷。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密集,断层发育,以近SN和NE向断层为主。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三大基本类型。坍塌、泥石流、滑坡、山洪、冻土冻融等新建工程场地普遍存在中三、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估工程建设场区为中低山区、山体高大,峰峦重叠,河流纵横切割剧烈,河谷幽深,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密集,断层发育,以近SN和NE向断层为主。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三大基本类型。建设用地土地易发生坍塌、泥石流、滑坡、洪水、地基凹陷、冻土等项目,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评估表见表32。建 设 用 地 适 宜 性 分 区 评 估 表表32分区类别分 级 说 明复杂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较大,工程建设遭受项目危害的可能性较大,诱发、加剧项目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难于处理。第四章 项目防治措施根据现场调查及工程地质钻探资料,结合项目类型和危险程度,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对相关主要项目提出以下防治措施:对于坍塌项目在工程施工之初及施工中采取的措施:加强对地质情况的核查;开凿部位及时进行喷锚;进行便道的修建时尽量少用爆破的方法破坏岩层;尽量少破坏附近环境植被的破坏;岩层松动部位及时加固并修建山坡挡墙;山体中的雨水及时引出接地。对于泥石流项目采取的措施:当地天气情况适时跟踪,及时了解天气状况,当灾害发生时,人员可以及时撤离;山体四周砌筑挡墙,应对泥石流的冲击。对于滑坡项目采取的措施:可以在施工便道、驻地等修建浆砌片石挡墙;减少多自然环境、植被的破坏;作业施工时,尽量减少爆破施工,减少对岩层的破坏。对于山洪项目的采取措施:可在驻地、施工现场修建排洪沟、防洪挡墙;及时了解天气情况;雨季来临时,可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