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药与理气剂PPT课件.ppt_第1页
理气药与理气剂PPT课件.ppt_第2页
理气药与理气剂PPT课件.ppt_第3页
理气药与理气剂PPT课件.ppt_第4页
理气药与理气剂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气药与理气剂 1 第一节理气药 含义 凡以调理气分 疏通气机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功效与主治 理气药能调节气机 行气或降气 而行气止痛 降逆止呕 用于气滞证或胃气上逆证 性能特点 理气药大多气香性温 其味辛 苦 辛能行散 苦能疏泄 芳香能走窜 性温能通行 多归脾胃 大肠 肝胆 肺经 能理气宽中 顺气降逆 行气除胀 疏肝解郁等 2 气机不畅主要与脾 胃 肝 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因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肝主疏泄 肺主气 诸如寒暖失调 忧思郁怒 痰饮 湿浊 瘀阻 外伤 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 都会影响上述脏腑气机的运行 导致脾胃升降失司 肝失疏泄 肺失宣降 本类药物主归脾 胃 肝 肺经 分别具有理气健脾 疏肝解郁 理气宽胸作用 适用于不同的气滞病证 如脾胃气滞 升降失司 则见脘腹胀满疼痛 嗳气泛酸 恶心呕吐 便秘或腹泻 肝气郁滞 则见胁肋胀痛 胸闷不舒 疝气疼痛 乳房胀痛或结块 以及月经不调 肺失宣降 则见胸闷不畅 咳嗽气喘 使用本类药物 须针对病证选择相应功效的药物 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如脾胃气滞因于饮食积滞者 应配消导药同用 因于脾胃气虚者 配补中益气药同用 因于湿热阻滞者 配清热除湿药同用 因于寒湿困脾者 配苦温燥湿药同用 肝气郁滞因于肝血不足者 应配伍养血柔肝药同用 由于肝经受寒者 配伍温肝散寒药同用 因于瘀血阻滞者 配活血祛瘀药同用 肺气壅滞因于外邪客肺者 配宣肺解表药同用 因于痰饮阻肺者 配祛痰化饮药同用 本类药大多辛温香燥 易耗气伤阴 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3 陈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皮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性味归经 辛 苦 温 归脾 肺经 4 功效与应用 理气健脾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 恶心呕吐等证 对于寒湿阻中的脾胃气滞 常与苍术 厚朴等同用 如平胃散 若脾胃气滞而消化不良 常与党参 白术同用 如异功散 如胃失和降 恶心呕秽 可配生姜同用 如橘皮汤 如肝气乘脾所致的腹痛泄泻 可配伍白术 白芍同用 即痛泻要方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 寒痰咳嗽 本品既能燥湿化痰 又能温化寒痰 而且能宣肺止咳 为治痰之要药 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同用 如二陈汤 治寒痰咳嗽 多与干姜 细辛等药同用 用量用法 3 10g 水煎服 本品又名 橘皮 5 枳实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性味归经 辛 苦 酸 微寒 归脾 胃经 6 功效与应用 破气消积用于食积停滞 胃肠热积气滞证 本品能破气除胀 消积导滞 如食积不化 脘腹胀满 可配伍山楂 神曲以消食散结 如热结便秘 腹痛胀满 可配厚朴 大黄以行气破积 泻热通便 如小承气汤 如脾胃虚弱 运化无力 常与白术配伍 以消补兼施 如枳术丸 如湿热积滞 泻痢后重者 可配伍大黄 黄连等药以泻热除湿 消积导滞 如枳实导滞丸 化痰散痞用于痰湿阻滞气机 胸脘痞满之证 本品能行气消痰 如胸阳不振 寒痰内阻 可与薤白 桂枝等同用 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如心下痞满 食欲不振 可与半夏曲等药同用 如枳实消痞丸 如痰热结胸 可与黄连 瓜蒌等同用 如小陷胸加枳实汤 用量用法 3 10g 水煎服 7 木香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 苦 温 归脾 胃 大肠 三焦 胆经 8 功效与应用 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证及泻痢里急后重 本品善于行脾胃 大肠之滞气 为行气止痛及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治疗脾胃气滞 脘腹胀痛 食少便溏 可与陈皮等药同用 治疗脾虚气滞 脘腹胀满 可与党参 白术 陈皮同用 如香砂六君子汤 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 常与黄连配伍 如香连丸 用于肝郁气滞 此外 本品又能疏理肝胆 对于脾失运化 肝失疏泄而致脘腹胀痛 胁痛 黄疸 可与郁金 大黄 茵陈等药同用 现代还用于治疗胆石症 胆绞痛 健脾消食用于脾虚食少 本品芳香能醒脾开胃 对于饮食积滞的脘腹胀痛可与槟榔等同用 如木香槟榔丸 此外在补益剂中常配伍用之 减轻补益药的滋腻碍胃滞气之弊 用量用法 3 6g 水煎服 9 香附 来源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辛 微苦 微温 归肝 脾 三焦经 10 功效与应用 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作痛 疝痛等证 本品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 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 多与柴胡 川芎等药同用 如柴胡疏肝散 治寒凝气滞 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可配高良姜同用 如良附丸 治寒疝腹痛 多与小茴香 乌药等同用 理气宽中用于脾胃气滞 脘腹胀痛 本品辛散理气 能行行脾胃之气滞 消脘腹之胀满 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 痛经及乳房胀痛等证 香附为妇科常用之品 常配伍当归 川芎 白芍 柴胡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 如乳房结块 经前作胀 可配伍柴胡 当归 瓜蒌等药 以行气和营 疏肝散结 用量用法 6 10g 水煎服 11 川楝子 来源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苦 寒 有小毒 归肝 小肠 膀胱经 川楝子 12 功效与应用 疏肝解郁 行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作痛 脘腹疼痛以及疝气痛等 本品苦寒 对于证见热象者较为适宜 常与延胡索配伍同用 可增强止痛作用 如金铃子散 如寒疝少腹胀痛 可配伍小茴香 吴茱萸等药以散寒理气止痛 如导气散 杀虫用于虫积腹痛 本品既能杀虫 又能止痛 常与槟榔 使君子等同用 此外 本品外用 可治头癣 用量用法 5 10g 水煎服 13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 性味归经 辛 苦 温 归肺 胃 大肠经 薤白 14 功效与应用 通阳散结用于胸痹证 本品为治胸痹之要药 若属寒痰阻滞 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 常与瓜蒌 半夏 枳实等配伍 如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等 若属痰瘀胸痹 则可与丹参等药配伍 行气导滞用于脘腹痞满胀痛 泻痢里急后重 本品能行气导滞 消胀止痛 治胃肠气滞 泻痢里急后重 常与木香 枳实同用 治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 可与高良姜 砂仁等同用 用量用法 5 10g 水煎服 15 第二节理气剂 含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 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的方剂 属于八法中的 消 法 气病 气的升降出入异常是如何形成的 情志失调 劳逸过度 寒温不适 饮食不节等 气虚 补益剂 气滞 肝气郁结 脾胃气滞 行气 气逆 胃气上逆 肺气上逆 降气 16 行气 调畅气机 解郁散结 肝郁气滞 配活血化瘀药 行气止痛药 温经散寒药 清热药 滋阴养血药 脾胃气滞 配温中散寒药 化痰祛湿药 健脾益气药 活血化瘀药 降气 降气平喘 止呕止呃 肺气上逆 配辛温宣肺解表药 温肾纳气药 降气化痰药 胃气上逆 配温胃散寒药 清热药 补中益气药 泄热通便药辛开苦降药 温化痰饮药 17 越鞠丸 丹溪心法 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 水丸每服6 9g 温开水送服 也可按原方比例酌定剂量 煎服 行气解郁 气郁所致之六郁证 症见胸膈满闷 脘腹胀痛 嗳腐吞酸 恶心呕吐 饮食不消 18 本方所治郁证系由肝脾气机郁滞 以致气 血 痰 火 食 湿等相因成郁 丹溪心法 说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之病 多生于郁 人以气为本 气和则病无由生 若喜怒无常 忧思过度 或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等因素 均可引起气机郁滞 气滞则肝气不舒 肝病及脾 脾胃气滞 升降失常 运化不行 故见胸膈痞闷 脘腹胀痛 吞酸呕吐 饮食不消等症 肝郁气滞 气滞则血行不畅 或郁久化火 脾运失司 聚湿生痰 或食滞不化 故气 血 火三郁责在肝 胆 湿 痰 食三郁责在脾 胃 病虽言六郁 但侧重于气郁为主 成方便读 说 治郁者必先理气 以气行则郁行 气阻则郁结耳 治当行气解郁为主 使气行则血畅 气畅则痰 火 湿 食诸郁自解 病证分析 肝气郁结 脾胃气滞 湿痰食 郁 血火 郁 功用 行气解郁 万病一郁 调气为先 19 方解 君 香附 辛香入肝 行气解郁 以治气郁 臣佐 川芎 辛温入肝胆 血中之气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助香附行气解郁 苍术 辛苦性温 燥湿运脾 以治湿郁 神曲 甘温入脾胃 消食和胃 以治食郁 栀子 苦寒清热泻火 以治火郁 痰郁 或因气滞湿聚而生 或因饮食积滞而致 或因火邪炼液而成 今五郁得解 则痰郁亦随之而消 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20 方歌 越鞠丸治六郁侵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加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平 21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紫苏子9g半夏9g川当归6g炙甘草6g前胡6g厚朴6g肉桂3g 加生姜2片 大枣1枚 苏叶2g 水煎服 降气平喘 祛痰止咳 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症见喘咳痰多 短气 胸膈满闷 或腰痛脚软 或肢体浮肿 舌苔白腻或白滑 脉弦滑 22 治证简析 素体阳虚 肾阳虚弱 蒸腾气化障碍 水泛为痰 上溢为肿腰膝酸软 肾摄纳无权 喘促 呼多吸少 不能平卧 易感外邪 肺宣降失司津液输布不利 痰涎壅肺肺气不畅 下虚 上实 降气平喘 祛痰止咳 喘咳胸膈满闷 23 方解 君 紫苏子 降气平喘 祛痰止咳 臣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 厚朴 下气宽胸除满 前胡 下气祛痰止咳 助紫苏降气祛痰平喘 治上实 佐 肉桂 温补下元 纳气平喘 当归 本草经 当归主咳逆上气 养血润燥 生姜 苏叶 散寒宣肺 使 大枣 炙甘草 调药和中 治下虚 配伍特点 上下并治标本兼顾以治上实为主 24 方歌 苏子降气草半归 前胡桂朴姜枣随 或加沉香去肉桂 化痰平喘此方推 25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 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旋覆花9g人参6g生姜10g代赭石9g炙甘草6g半夏9g大枣4枚 水煎服 降逆化痰 益气和胃 胃虚气逆 痰浊内阻证 症见胃脘痞闷或胀痛 嗳气频频 或见纳差 恶心 呕吐 舌淡苔白腻或白滑 脉弦而虚或缓或滑 26 治证简析 伤寒汗 吐 下后 邪去 中气伤 胃虚气逆 嗳气频作 反胃呕吐 湿聚为痰 气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