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及其防控PPT课件.ppt_第1页
禽流感及其防控PPT课件.ppt_第2页
禽流感及其防控PPT课件.ppt_第3页
禽流感及其防控PPT课件.ppt_第4页
禽流感及其防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禽流感及其防控 1 一 有关流感发生的基本观点 1 野生候鸟 主要是水禽 是人 禽 其他哺乳动物流感病毒的保毒宿主 2 野生水禽带带而不发病 和人 禽形成自然隔离状态 禽流感病毒随其生活环境而散播 3 流感病毒除A B C型对不同物种感染力不同 不同物种对同型流感病毒也存在种间隔离 细胞受体不同 2 4 同一型中不同亚型 HA 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 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属于H5 H7亚型 5 猪是人 禽流感病毒的混合器 因为猪具备人 禽流感病毒的细胞受体 容易形成基因重组 6 家鸭可带毒而不致病 或许家养水禽 7 一旦发病经常存在开始致病力尚弱的毒株 渐变为高致病性毒株 3 二 近期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特点 1 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频率加快 次数增多 范围扩大 4 5 2 感染宿主多样化 20科 88种3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特点 1 水禽发病 其最早发现始于水禽 2 传播方式的不同 6 H5N1传播可能方式 野生水禽 鹅鸡鸭 一般传播方式家养水禽家养水禽 不发病 野生水禽 鸡 7 3 感染宿主多样化 鹅 鸭 鸡 猫 虎 猪 人 鼠 犬等 H5N1毒株的变异对哺乳动物尤其是小鼠的致病性逐渐加强 8 各毒株感染后小鼠死亡情况及MLD50 9 三 最近关于禽流感发生的寻源研究认识 1 H5N1型 1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96广东鹅源毒株是HA的源头 97香港鸡毒株是NA的源头 2 H5N1亚型的起因和水源污染有关 或许这是家养水禽发病导致种间突破的根本原因 个人观点 10 2 H9N2亚型 不同地区 不同时间 大面积发生不是来自同一毒源 3 禽流感的发生与候鸟迁徒有关 4 不同野生禽类宿主分离到的H5N1对鸡的致病作用 2000年后 11 不同宿主AIV特征 12 四 禽流感的防控 一 诊断1 指示性诊断指标 1 目的 制定可供建立初步诊断的指示性诊断指标 以便快速反应 及时采取防控 扑灭措施 免于因时间延误而形成的禽流感传播危害 13 2 技术路线实验室感染试验的临床观察大群发病禽的临床观察选择经鉴定过的标准毒经实验室诊断确诊 血清学 病毒分离鉴定 SPF鸡有不同抗体的鸡 鸭免疫禽群未免疫禽群得出共有的指示性诊断指标免疫群体未免疫群体 14 2 指标 1 H5亚型的指示性诊断指标 未免疫禽群 突发 急剧的倍数增长的死亡 萎顿 鸡冠发绀的鸡只出现后很快死亡 早期病死鸡以全身性出血性变化为主 15 免疫鸡群鸡群中出现萎顿 鸡冠发绀 趾部角质变红趋向的鸡只很快死亡 并延续数天 可见肿头及流泪 死亡鸡和营养好坏无关病死鸡肝脏变化为主 呈现偏淡的多色彩 质脆 腺胃乳头出血常见 检查HI抗体可见群体抗体水平参考不齐 16 未免疫鸭 沉郁 明显的神经症状 头颈扭曲 抽搐 瘫痪 临床症状出现后死亡急速上升 死亡率30 100 种鸭初期采食下降 产蛋下降可达10 90 免疫鸭 商品鸭发病日期在20日龄以后 神经症状和死亡明显 种鸡产蛋下降30 60 很少死亡 17 2 H9亚型的指示性诊断指标 未免疫鸡群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症状并具明显传染性 产蛋鸡的产蛋下降幅度10 80 不等 7 10天出现缓解 剖检见喉头及上1 3气管潮红 出血 有粘液 胸腔入口支气管分叉处粘膜潮红充血 卵泡表面呈红 紫色 输卵管及中部多见粘稠透明或乳白色粘液 18 免疫鸡群呼吸道症状呈快速传播 在一个隔离群体内占有一定比例 产蛋鸡产蛋下降2 15 不等 剖检变化和未免疫鸡无本质分别 只是变化稍轻微 商品肉鸡在25 30天出现呼吸道症状 随后一直延续至出栏 19 3 可借助HI血清学快速协助诊断未免疫鸡群出现HI抗体阳性样本和免疫鸡群出现有HI抗体滴度 212的一定量样本就可确诊 20 3 实验室诊断 1 HI试验的应用及问题 疫苗正常反应 多次免疫HI抗体 211H9亚型一次免疫可达28H5亚型一次免疫多为24 6 H9亚型HI检测时 212有诊断意义H5亚型在免疫鸡群发病怀疑时间隔21天 两次抗体检测上升 22有参考价值 21 HI诊断中的问题a 诊断试剂不纯b 不同来源抗原对同一血清可能检测结果不同c 关于鸭HI检测要用鸭红血球的认识 可用各种具有血凝特性禽病原的单因子血清通过交叉HI进行病毒初步鉴定 22 2 AGP Elisa的检测问题 3 抗原检测的诊断方法 RT PCK 荧光RT PCR Elisa 单抗基础上的Elisa 荧光抗体法等 4 病毒分离纯度检测 外源病毒检测 有限稀释 毒力测定 23 二 疫苗质量跟踪结果 1 H5亚型 2002年前差 2002年后基本符合要求 一次免疫可达HI抗体24 6 2 H9亚型 2003年前一直较好 一次免疫HI可达26 8 2003年底至今 联苗中H9亚型常出现抗体反应不好的现象 3 H7亚型在某些疫苗中被混入 24 三 免疫程序研究 1 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种鸡与雏鸡母源抗体HI检测相差2 3个滴度 母源抗体通常可维持15天 HI保持在23 疫苗免疫效果和母源抗体高低无明显相关2 免疫抗体消长规律 良好疫苗一次免疫至少可维持有效抗体达2个月之久 H5亚型间隔21天进行二免比一次免疫抗体上升和维持要好的多 25 3 HI抗体为指标的免疫保护研究 H9亚型和H5亚型在HI抗体 26时有100 保护 有效母源抗体接近消失时 即第16 20日龄 即使HI抗体已在24以下 仍有一定保护 可不发病死亡 4 免疫程序7 10日龄一免 28 30日龄二免 开产前三免 5 在抗体监测指导下进行免疫效果的检查和免疫程序的修正 26 四 未来AIV的流行动态 观点 AIV会长期存在高致病性AIV会呈点爆发状态 H9亚型在蛋鸡产蛋下降和肉鸡的多种疾病继发感染上会形成长期影响 依据 AIV疫苗不得不应用 但疫苗注射不能阻止病毒隐性感染及排毒 很难大面积扎实的做好全国甚至东南亚地区的疫苗防疫工作 一定时间内 几年 总会有敏感宿主形成点爆发 H9亚型感染传播能力太强 现有禽舍类型是防控不住的 27 五 对禽流感的防控的认识 1 政策 扑杀 扑杀结合生物安全 扑杀 疫苗注射结合生物安全 2 防疫问题 政策上的预防为主 饲养方式使得防疫2H1开展困难 疫苗的质量 单苗和联苗 新疫苗的研制 a 抗原变异和新疫苗的研制 b 各种基因工程苗的研究载体 禽痘 腺病毒 马立克核酸疫苗 基因工程苗 反向基因操作 有害基因的改造与敲除 人禽疫苗的整合 28 3 公共卫生问题 长时间的存在为禽流感向人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对哺乳动物和人的侵害的认识 病毒变异有向哺乳动物传播的倾向 目前仍是 误行感染 人 禽 种间保护依然存在 注意从事和养禽工作有关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应该开展禽流感变异和哺乳动物易感性之间的研究 29 4 防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