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中考考点.doc_第1页
说明文中考考点.doc_第2页
说明文中考考点.doc_第3页
说明文中考考点.doc_第4页
说明文中考考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考点】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尤其对于将要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来说,现代文阅读的成绩在语文成绩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那么,在现代文阅读当中,最容易拿分的是什么?当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基础中上的孩子,一般都能做到基础知识部分,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部分都不失分。其实,中考说明文的考点不多,题型也少,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是完全可以熟练掌握的。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中考说明文的考点和技巧问题。考点要求:1、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2、说明方法的判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一下几种: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3、说明顺序的辩析。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4、文章或段落中的层次。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 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 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 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 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阅读要点】 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等【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说明文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写法分析 】1、 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 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九、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考点及对策】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 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这种题型解法很简单: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考点之四: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题型:辨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要求辨别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首先,理解并熟记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其次,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考点之五:说明顺序类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六: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题型: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这种题型的命题形式为:文中“”这句话中“”一词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原因。而要求删去的词语多数是表示程度、数量范围或性质的词语,如“可能”、“一般”、“大约”等词。解答这种题型可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回答“否”或“不能”;第二步,解释要删去的词语的意思;第三步,联系原文分析删去该词语之后句子意思的改变。考点之七:提出说明文说明的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开放性强,要求针对文中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应对措施。命题的形式通常有:应如何正确看待或防范“”请你略作分析。从上文对“”的说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针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有:()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的。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依照常识回答。我们依据所掌握的常识回答就可以了。考点之八: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文章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总体来看:总分 分总 总分总部分来看:并列式 递进式题型:指出文章的结构形式思路: 说明文总的结构形式是总分式,要和局部的结构形式区分开。: 考点之九: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考点之十 标题的作用及拟定作用 (1)点出说明对象;(2)概括特征;(3)引起阅读兴趣。拟定 (1) 简洁 (2)点出说明对象 (3)概括特征 (4) 引起阅读兴趣题型:文章的标题能否改换或重新为文章拟定标题思路:紧扣三点作用和拟定的要求,拟定时点明说明对象及特征是最重要的。考点之十一 说明文前说故事、传说、或现象的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2)引起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3)举出 的例子,具体说明对象的某一特征。题型:故事、传说能否去掉或有何作用(表达效果)思路:根据语境,结合要点考点之十二 提出合理化建议题型:针对文章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思路: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考点之十三 领悟科学精神题型:问答题思路:结合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启发、体会,关注科学,关注生活【说明文考类题及答题技巧】1、考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2、考察对说明事物特征的把握。答题技巧:尽量从原文中找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中关于它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3、考察说明顺序。常见题型:对某些段落或语句的顺序是否能调换。4、辨别说明方法及作用。近几年中考试题,不但要考查考生辨别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而且还要指出具体说明方法的作用。(见上面第一部分说明方法部分)5、考察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把握。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6、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这类题,其答案的形式通常为:说明了介绍。解题目方法:先找中心句;然后结合语段中对说明 特征的概括,进行认真提炼。7、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1)理解说明文结构:事物说明文一般用总分式的结构(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事理说明文一般用递进式结构。阅读中“分”是如何组合的,是并列,还是递进,若是并列关系,分清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若是递进关系要分析各层是按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逐层深入的。题型是划分段落层次。(2)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求信息,对段落内容的归纳;或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3)从文章中进行拓展延伸阅读式的题型。(材料链接类)主要考查观点的提炼,相同点或不同点的准确捕捉,以及链接材料带来的启示,感触等。题型:(1)用文中的知识解释材料中的问题。(2)给出与文中相同的链条,找出探究结果,找共同点。8、考查发散创新的能力。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这种题考查的是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解题指导】: (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词好在哪里?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2、分析、体味语言。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题时语言要规范。“”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答题格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四 名题例析 把美国中央情报局吓一跳的民居 飞碟,大家都知道。可民居像飞碟,那晓得的就不多了。在什么地方呀?它就是位于我国福建省的永定客家土楼。永定,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小城,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的客家土楼,就藏在这山旮旯里。躲在深山人不知,又怎么会吓到美国中央情报人员呢?这还有一段让人发笑的趣事。据说,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侦察卫星突然发现,中国闽西崇山峻岭间有几处像“远程导弹发射井”的建筑物,这下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都炸开了锅。美国以为这又是中国研制出的什么新式武器。因此,马上加强对该地区的侦察。直到多年以后才搞明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的“导弹发射井”,其实是一种圆形的客家土楼。美国人在感叹草木皆兵、虚惊一场的同时,也被这种令人震撼的民居建筑所深深折服。要说客家土楼,就得先说说客家人。他们原是中原一带的汉民,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年,因为“群雄争中原,黎庶走南疆”,中原兵荒马乱,连年战事不断,民不聊生,所以许多老百姓被迫迁往当时的蛮夷之地南疆,辗转千万里来到此地。由于是新移民,难免受到当地人的欺负,他们只得进入山区定居,这就是客家人的祖先。离乡背井,历尽千辛万苦的客家人,深知团结互助,同心协力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把家建成一个大大的圆形或方形的城堡式建筑。一来很多人住在一起,可以互相照应;二来也能够抵御野兽或土匪的袭击。久而久之就形成现在的这种客家土楼建筑,其中最出名的还要数圆形土楼。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又似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圆形土楼以其独特的形状,特别的构造,成为土楼中的佼佼者。这种巨大的园楼是园中有圆,一般由二、三圈组成,由内而外,环环相套。最外圈的园楼高十几米,分为四层,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中圈二层,有几十间客房,中间则是祖堂,作为居住在楼内几百号人举办婚丧宴请的公共场所。最大的园楼光房间就有400多间,楼中还有水井、浴室、磨坊等公共设施。土楼的建造就地取材,用黄土掺上石灰,在加进红糖、糯米浆,以增加黏度,然后将他们垒筑起来,不是钢筋水泥胜似是钢筋水泥。园楼的墙很厚,上端最窄处也有0.9米,这样,园楼不仅能防卫御敌,还冬暖夏凉。圆的外形使它具有多项优点,比如圆形对风的阻力要比别的形状小得多,并且还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它不光通风好,采光也很不错。先人们真是了不起,竟能造出如此科学又牢固的民居建筑!圆形土楼里的民居众多,有些还互不相识。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一次婚宴上,两个年轻女子同桌吃饭,都夸耀自己住得园楼大。一个说自己的土楼房间多,一天住一间,一年也住不完。另一个讲她住的楼大,大得住了600多人。双方报出楼名后才发现,原来竟是同住一个土楼内,一个未出嫁住东楼,一个刚过门住西楼,所以,彼此还不认识。永定圆形客家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