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课程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Linux课程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Linux课程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Linux课程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Linux课程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inux/Unix实验指导书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12月Linux/Unix课程实验是Linux/Unix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对Linux/Unix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一般性系统管理。1 目的本实验是课程Linux/Unix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技能及一般性系统管理,并兼顾常用软件使用的重要环节。2 基本要求实验前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实验中具体进行实际操作,能在文本模式和X-Window图形模式下熟练使用Linux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及网络应用的配置。通过实验,建立对操作系统和Linux/Unix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学习铺垫。3 实验内容3.1 实验一(1)实验名称Linux/Unix系统管理。(2)实验类型验证。(3)实验学时4学时。(5)实验地点南区管院机房。(6)实验目的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熟悉Linux/Unix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系统管理。(7)实验内容 Linux文件管理相关操作。 Linux用户管理操作。 设备加载和卸载。 Vi的使用 X-Window下的系统管理(8)实验步骤与方法 打开计算机,进入Linux系统; Linux启动过程显示硬件检测、模块安装等信息,启动过程结束后显示登录提示,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在该状态下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用户名root,口令linux);如果用户名和口令输入正确,进入系统,在命令行显示命令提示符“”。这时进行以下操作试验。 Linux文件管理相关操作:第一步,显示当前工作目录:输入命令“pwd”,应显示当前目录“/root”;第二步,切换当前目录:输入命令“cd /sbin”,进入目录/sbin;然后输入命令“pwd”,应显示当前目录名“/sbin”;第三步,显示当前目录内容:输入命令“ls”,应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可见目录和文件名称。ls命令是Linux下最常用的命令之一,带不同参数可以显示多种信息:-a 列出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以 . 开头的隐含文件。-b 把文件名中不可输出的字符用反斜杠加字符编号(就象在C语言里一样)的形式列出。-c 输出文件的 i 节点的修改时间,并以此排序。-d 将目录像文件一样显示,而不是显示其下的文件。-e 输出时间的全部信息,而不是输出简略信息。-f -U 对输出的文件不排序。-i 输出文件的 i 节点的索引信息。-k 以 k 字节的形式表示文件的大小。-l 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m 横向输出文件名,并以“,”作分格符。-n 用数字的 UID,GID 代替名称。-o 显示文件的除组信息外的详细信息。-p -F 在每个文件名后附上一个字符以说明该文件的类型,“*”表示可执行的普通文件;“/”表示目录;“”表示符号链接;“|”表示FIFOs;“=”表示套接字(sockets)。-q 用?代替不可输出的字符。-r 对目录反向排序。-s 在每个文件名后输出该文件的大小。-t 以时间排序。-u 以文件上次被访问的时间排序。-x 按列输出,横向排序。-A 显示除 “.”和“.”外的所有文件。-B 不输出以 “”结尾的备份文件。-C 按列输出,纵向排序。-G 输出文件的组的信息。-L 列出链接文件名而不是链接到的文件。-N 不限制文件长度。-Q 把输出的文件名用双引号括起来。-R 列出所有子目录下的文件。-S 以文件大小排序。-X 以文件的扩展名(最后一个 . 后的字符)排序。第四步,使用vi建立、编辑文件:输入命令“cd”,进入用户目录/root;输入“vi sample1”,编辑文件sample1。Vi简介 Vi是“Visual interface”的简称,它在Linux上的地位就仿佛Edit程序在DOS上一样。它可以执行输出、删除、查找、替换、块操作等众多文本操作,而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定制,这是其他编辑程序所没有的。 Vi不是一个排版程序,它不象Word或WPS那样可以对字体、格式、段落等其他属性进行编排,它只是一个文本编辑程序。 Vi没有菜单,只有命令,且命令繁多。Vi有三种基本工作模式:命令行模式、文本输入模式和末行模式。命令行模式:任何时候,不管用户处于何种模式,只要按一下键,即可使Vi进入命令行模式;我们在shell环境(提示符为$)下输入启动Vi命令,进入编辑器时,也是处于该模式下。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输入各种合法的Vi命令,用于管理自己的文档。此时从键盘上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当做编辑命令来解释,若输入的字符是合法的Vi命令,则Vi在接受用户命令之后完成相应的动作。但需注意的是,所输入的命令并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若输入的字符不是Vi的合法命令,Vi会响铃报警。文本输入模式:在命令模式下输入插入命令i、附加命令a 、打开命令o、修改命令c、取代命令r或替换命令s都可以进入文本输入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Vi当做文件内容保存起来,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在文本输入过程中,若想回到命令模式下,按键即可。末行模式:末行模式也称ex转义模式。Vi和Ex编辑器的功能是相同的,二者主要区别是用户界面。在Vi中,命令通常是单个键,例如i、a、o等;而在Ex中,命令是以按回车键结束的正文行。Vi有一个专门的“转义”命令,可访问很多面向行的Ex命令。在命令模式下,用户按“:”键即可进入末行模式下,此时Vi会在显示窗口的最后一行(通常也是屏幕的最后一行)显示一个“:”作为末行模式的提示符,等待用户输入命令。多数文件管理命令都是在此模式下执行的(如把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写到文件中等)。末行命令执行完后,Vi自动回到命令模式。例如::1,$s / A / a / g 则从文件第一行至文件尾将大写A全部替换成小写a。若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过程中改变了主意,可按键,或用退格键将输入的命令全部删除之后,再按一下退格键,即可使Vi回到命令模式下。如果要从命令模式转换到编辑模式,可以键入命令a或者i;如果需要从文本模式返回,则按Esc键即可。在命令模式下输入“:”即可切换到末行模式,然后输入命令。Vi的基本操作:(1)进入vi在系统提示符号下输入 vi 及档案名称后即进入vi屏幕编辑画面,且在命令行模式下。(2)切换至文本输入模式在命令行模式下可按 i 或 a 或 o 三键进入 Insert mode。(3)离开vi及存档在命令行模式下可按:键进入末行模式;:w filename (存入指定档案):wq (写入并离开 vi):q! (离开并放弃编辑的档案)命令行模式下功能键简介:(1)进入文本输入模式i:插入,从目前游标所在之处插入所输入之文字。a:增加,目前游标所在之下一个字开始输入文字。o:从新的一行行首开始输入文字。(2)移动游标h、j、k、l:分别控制游标左、下、上、右移一格。b : 往後一页。f : 往前一页。G : 移到档案最後。0 : 移到档案开头。(3)删除x : 删除一个字元。#x : 例, 3x 表删除 3 个字元。dd : 删除游标所在之行。#dd : 例, 3dd 表删除自游标算起之 3 行。(4)更改cw : 更改游标处之字到字尾 $ 处。c#w : 例, c3w 表更改 3 个字。(5)替换r : 取代游标处之字元。R : 取代字元直到按 为止。(6)复制yw : 拷贝游标处之字到字尾。p : 复制(put)到所要之处。 (指令 yw 与 p 必须搭配使用。)(7)跳至指定之行g : 列出行号#G : 例, 44G 表移动游标至第 44 行行首。末行模式下指令简介注意: 使用前请先按 键确定在命令行模式下。按 : 或 / 或 ? 三键即可进入末行模式。(1)列出行号:set nu(可用:set all 列出所有的选择项。)(2)寻找字串 /word (由首至尾寻找) ?word (由尾至首寻找)第五步,文件拷贝:编辑文件sample1存盘后,输入命令“cp sample1 sample2”,即将sample1拷贝到sample2。-a 等同于-dpR参数一起使用;在复制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源文件或目录的属性;-b 给被覆盖的文件做备份。比如我们把file1 复制到file2时,如果file2存在,我们把file2覆盖掉,用这个参数就能同时生成一个file2的文件,注意文件名后有结尾-d 不间接引用符号链接,保持源文件和目标文件之间的硬链接关系;-f 删除已存在的目标文件;-i 覆盖已存在的目标文件之前给出警告提示,这是人机交互的选项;-l 建立文件硬链接,而不是复制;-p 保存源文件或目录的最后修改时间和模式,比如要保持目标目录或文件的属主、组、权限和最后访问(或修改)时间;-R 复制目录时,包括淅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s 建立源文件的符号链接,而不是复制源文件。源文件名必须用绝对路径;-r 复制目录时,包括淅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r选项不同于-R之处在于 尝试打开目的地文件前先删除已存在的目的地文件-i 人机交互模式,显法覆盖已存在的文件或目录的警告信息;-v 在复制之前,输出每个文件的名字;-help 查看帮助。第六步,移动文件:输入命令“mv sample1 /sbin”,即将文件sample1移动到目录/sbin下;如果带有文件名,如“mv sample1 /sbin/sample3”,则兼有移动和换名的功能;如果没有目录名,如“mv sample1 sample3”,则起到换名的功能。第七步,删除文件:输入命令“rm sample3”,删除文件sample3。-f 不显示警告或提示信息就删除,用的时候需要小心;-i 删除文件时,显示警告信息,要多用,这样比较安全;根据提示,输入y就表示删除,输入n,请示不删除;-r或-R 表示可以删除整个目录(包括子目录及所有文件),要小心用。第八步,搜索文件:搜索文件的常用命令为find,find的命令格式为 find pathoptionsexpressionpath指定目录路径,系统从这里开始沿着目录树向下查找文件。它是一个路径列表,相互用空格分离,如果不写path,那么默认为当前目录。所带参数为:depth:使用深度级别的查找过程方式,在某层指定目录中优先查找文件内容。maxdepth levels:表示至多查找到开始目录的第level层子目录。level是一个非负数,如果level是0的话表示仅在当前目录中查找。mindepth levels:表示至少查找到开始目录的第level层子目录。mount:不在其它文件系统(如Msdos、Vfat等)的目录和文件中查找。version:打印版本。expression是匹配表达式,是find命令接受的表达式,find命令的所有操作都是针对表达式的。它的参数非常多,这里只介绍一些常用的参数。name:支持统配符*和?。atime n:搜索在过去n天读取过的文件。ctime n:搜索在过去n天修改过的文件。group grpoupname:搜索所有组为grpoupname的文件。user 用户名:搜索所有文件属主为用户名(ID或名称)的文件。size n:搜索文件大小是n个block的文件。print:输出搜索结果,并且打印。 Linux用户管理相关操作:第一步,添加用户:输入命令“useradd s /bin/bash G thiz d /home/testuser testuser”,建立用户testuser;第二步,修改用户密码:输入命令“passwd testuser”,修改testuser用户口令;第三步,删除用户:输入命令“userdel testuser”,删除用户testuser。 Linux设备加载和卸载第一步,加载分区设备:输入命令“mount /dev/hda1 /mnt”,将本机第一硬盘第一分区挂接到目录/mnt下;第二步,卸载分区设备:输入命令“umount /mnt”,将挂接到/mnt下的分区设备卸载。 X-Window下的系统管理:第一步,进入X-Window:在命令行下输入命令“startx”;第二步,在X-Window界面下,点击“开始”菜单,在“系统工具”子菜单下是各个系统管理工具,点击“系统监视器”,可以看到当前运行的进程列表,CPU占用百分比和内存耗用情况;第三步,运行“系统工具”菜单下的“磁盘管理器”,可以看到Linux挂接的各个磁盘设备的情况;第四步,运行“系统工具”菜单下的“硬件浏览器”,可以看到Linux系统的所有硬件设备的配置;第五步,在“系统配置”菜单下是各个系统配置工具,运行“显示”程序,配置显示器分辨率和颜色;第六步,运行“系统配置”菜单下的“配置网络”,配置网卡IP地址、子网掩码、DNS服务器地址、网关地址;第七步,运行“系统配置”菜单下的“日期和时间”,重新设置日期和时间; (9)编写实验报告按“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Linux/Unix课程实验报告”要求填写。3.2 实验二(1)实验名称Linux/Unix网络应用。(2)实验类型验证。(3)实验学时4学时。(5)实验地点南区管院机房。(6)实验目的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熟悉Linux/Unix系统网络相关应用和配置。(7)实验内容 X-Window下网络配置 网络安全功能的实现 Xinetd超级服务器的配置 Telnet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 FTP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 Apache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8)实验步骤与方法 X-Window下网络配置第一步,执行命令“startx”,进入X-Window;第二步,进入“系统设置”菜单中,选择执行“网络”;第三步,解除网络接口eth0;第四步,编辑网络接口eth0,在“常规”设置中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第五步,配置DNS域名服务器;第六步,保存配置并激活网络接口eth0。 网络安全功能的实现第一步,进入“系统设置”菜单中,选择执行“安全级别”;第二步,可以分别设置网络安全级别为“高级”,“中级”,“无防火墙”;第三步,定制安全级别,只允许指定的服务进入。 Xinetd超级服务器的配置xinetd 提供了访问控制,改进的日志功能和资源管理,取代了inetd,已经成为了Red Hat 7和Mandrake 7.2的Internet标准超级守护进程。第一步,进入目录/etc/xinetd.d,目录中是xinetd所管理的所有网络服务的配置;第二步,打开telnet文件,查看telnet服务的配置;xinetd设置参数的语法: 指示符的描述如下:socket_type 网络套接字类型, 流或者数据包 protocol IP 协议, 通常是TCP或者 UDP wait yes/no, 等同于inetd的wait/nowait user 运行进程的用户 ID server 执行的完整路径 server_args 传递给server的变量,或者是值 instances 可以启动的实例的最大的值 start max_load 负载均衡 log_on_success 成功启动的登记选项 log_on_failure 联机失败的时候的日志信息 only_from 接受的网络或是主机 no_access 拒绝访问的网络或是主机 disabled 用在默认的中禁止服务 log_type 日志的类型和路径 FILE /SYSLOG n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