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必修二第3课导学案.doc_第1页
2014必修二第3课导学案.doc_第2页
2014必修二第3课导学案.doc_第3页
2014必修二第3课导学案.doc_第4页
2014必修二第3课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案 高一历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授课日期: 2014 年3 月 11 日 主备人:范清洋 校对人:梁娟【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 四大经济区域的基本内容。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自主学习】:(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阅读教材P11,完成下列问题)思考1、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哪四大经济区?四大经济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各自的经济特征是什么(包括各自经济状况及成因)?这反映了当时(从战国到东汉)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自主检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2、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 A 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3、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 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 统治残酷阻碍经济发展 人口稠密资源贫乏 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A、B、C、D、【自主学习】:(二)人口迁移思考2、(阅读教材P11-12,完成下列问题)中原人口南迁呈现出哪三次高潮?为何会出现人口南迁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自主检测】:4、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 B、社会环境 C、封建统治 D、民族关系5、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A. 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C. 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自主学习】:(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阅读教材P12-14,完成下列问题)思考3、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并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自主检测】:6、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 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 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 北方战乱频仍 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 南方相对安定A、 B、 C、 D、7、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材料三:教材P12第一段小字。材料四: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转移,从经线来看,总体呈自西向东的趋势;以纬线观之,则时南时北。政权南移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主要有三次:晋代;宋代;元末明初。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有哪些?【自主学习】:思考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哪些影响?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自主检测】:8、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能力提升】:1.(2012安徽卷)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2、合作探究:20多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的许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需求量比较大且工资较高,从而吸引了内地大量农民工涌入这些地区,形成了延续多年的“民工潮”。而近年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和市场结构的变化,特别是长三角各城市新员工平均工资比广东高,而且广东地区的企业在用工要求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民工潮”骤然演变成了“民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是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请思考:当前的民工潮与古代的人口迁移有什么区别?3、合作探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观点1: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是件好事,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观点2:南方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知识链接】:1、区域经济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2、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农耕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知识整理一、区域经济根据司马迁的划分,汉代全国经济可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1、山东、山西地区:地理位置:山东指河南崤山以东,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山西指河南崤山以西。特点及地位: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其中山东是汉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政治中心的影响。2、江南地区特点及地位:江南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差距较大。原因:江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人口稀少,生产技术的落后。3、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地理位置:龙门碣石以北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特点及地位: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原因:土地比较贫瘠,气候十分寒冷,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农业生产。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二、人口南移1、第一次高潮: 时间:两晋之际 原因: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八王之乱;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2、第二次高潮: 时间:唐安史之乱以后。 原因: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3、第三次高潮: 时间:两宋之际之际。 原因: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4、影响: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江南 气候变迁的影响。2、过程:1)南方开始开发: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初步开发)表现:农业: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手工业和商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城市:出现建康等大城市。 2)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时间:中唐以后,安史之乱后。表现:无论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都在加速发展 江西湖南成为粮食基地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3)进一步发展。时间:北宋表现: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都城的选择依靠南方经济4)南移过程完成.时间:南宋表现: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成为“天下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3、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4、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高一历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后作业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2、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客观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自然条件 人口密度 开发早晚 生产技术A B C D4、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人地矛盾A B C D5、胡人多衣皮,而中原地区的人多衣布。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风俗习惯的差异 B经济形态的差异 C气候条件的差异 D传统审美观念的差异6、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A生产力大为改观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社会环境稳定7(2011海南单科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8、南宋时,苏、湖、常、秀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C. 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D. 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9、 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10(2009全国文综一15)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经济格局变化 D疆域面积大小 11、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 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 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城市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12、(2011上海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二、非选择题(20分)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 材料三: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 时间历时最高洪水水位上升平均每年上升量新石器时代至汉2300年02m00087cm汉至宋元1400年23m0164cm宋元至今800年1110m139cm材料四: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朝代年数 水灾次数平均几年一次唐代28916 18宋朝(金)317635元朝91165.6明朝276664.1清明268624.2-材料二、三、四均摘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长江流域开发的情况(要求表述成文)。要求:评述内容应包括开发的过程及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谈谈你个人的认识。高一历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自主检测14DBBBA 6-8 B C7、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江南政治中心南移影响。能力提升1、B2古今人口迁移的区别:(1)、古代:躲避战乱或自然灾害,人们自发地迁到相对稳定的地方。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北方南方(2)、今天:当前的民工潮实际上就是人口的迁移。我国现代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政府为了经济建设目的而有组织地引导人口流动。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增加,国家放松进城的限制。农村人口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致富的愿望,自发地移向城市。科技人员和大学生进城读书就业等等。人口迁移的方向:农村城市;内地沿海3、提示:第一种观点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