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三亚市第二中学 周建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中国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2)分析并理解新中国能够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3)探究科技进步对我国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历史图片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2)采用研读历史史料,分析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3)应用探究法理解科技进步对我国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3)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弹一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科技进步对我国的影响。三、课型:新课四、课时:1课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嫦娥二号升空”视频。刚刚大家看到的这个视频就是今年的10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全国人民献上的一份节日大礼“嫦娥二号”。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又一光辉篇章。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成就对我国有何影响,从中我们又能得出什么启示?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大家将要学习的内容。(二)学习新课: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大家在初三的时候曾经学过,同学们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讲其中的两个成就:“两弹一星”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两弹一星1、原子弹1954年,毛泽东问赫鲁晓夫:“苏联能不能帮中国研制原子弹?”赫鲁晓夫答:“研制原子弹是需要很多电的,把你们全中国的电加起来也不够哇!我们苏联有原子弹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研制原子弹!”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里说了这么一段话: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今天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毛泽东说没有原子弹就会受人家的欺负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三个历史瞬间,从国际环境的角度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历史瞬间1: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这幅漫画左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右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大家注意他们坐着的是什么?原子弹。请大家思考,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研制原子弹的什么原因?美苏争霸,美苏垄断着核武器,美苏争霸很大程度上是核武器数量和质量上的竞争,这就造成了世界局势紧张。历史瞬间2: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这幅图片反映的就是美国在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的同时,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并公然宣称要对我国使用原子弹。大家归纳一下,这幅图片又反映了我国研制原子弹的什么原因?美国敌视中国,用核武器威胁中国。历史瞬间3: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通过必修一、二的学习大家知道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随着中苏边界谈判的破裂,苏联不断对我国北方边境进行武装挑衅,这张照片反映的就是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人民解放军执勤的情景。大家归纳一下,这幅图片又反映了我国研制原子弹的什么原因?中苏关系恶化。归纳: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为了打破美苏核垄断和核威胁,加强国防。鉴于此,在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现在请大家看两张照片:大亚湾核电站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 尸横遍野左边这张照片反映的是1945年8月6日,因为日本法西斯的负隅顽抗,美国对日本的广岛投掷了原子弹“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尸横遍野,给日本广大和平居民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大家思考:这是核科学在什么方面的使用?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灾难。右边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国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大家思考:这是核科学在什么方面的使用?发电。这是对核科学的和平利用。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造福。由此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历史结论?核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思考:是否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是。哪位同学能举个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例子?启示: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我们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2、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东方红一号”的视频。思考,“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对我国有何影响?意义:继苏美法日后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为神五、神六、神七、嫦娥号奠定了基础。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选取两位杰出的代表:第一位: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去美国留学,相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一直从事火箭导弹研究,还曾参与了美国研制导弹的“曼哈顿工程”,在美国享有很高地位。他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他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新中国成立后,就立刻为回国做准备,美国人为了留住钱学森,软硬兼施,高薪、优越的生活科研条件、坐牢、软禁、恐吓,但这些都抵挡不住钱学森的归国心,抵挡不住他浓浓的爱国情。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于1955年回到了中国,并带领广大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为我国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2007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钱学森的评语: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 是科学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9年11月6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打着横幅排队,准备向钱学森同志遗体告别。第二位:邓稼先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通过以上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大家觉得“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勇于攀登。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这张照片拍摄于三亚的南繁基地。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决意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64,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明显,从中获得启发。1970,找到野生雄性不育稻“野败”。1973,“南优二号”。1998,超级杂交稻。杂交稻的成果如何呢?请大家看材料一:1950-2004杂交水稻亩产量简表:时 间亩产量多养活人数1950年141kg1998年450kg6000万2004年800kg7500万未来目标1000Kg材料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为什么?从材料一、二中我们能看出袁隆平对我国有何贡献?中国温饱问题已解决,正朝着小康生活迈进。但是,与我们同一个地球的非洲,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请大家看材料三:悲惨一幕垂死的女人饥饿的女孩非洲亟待解决的问题:粮食问题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经开始了在非洲的试种,一旦成功并推广,这种场景一定会得到大大的改观。因此,美国著名农业科学家唐帕尔伯格赞扬道:“是他(袁隆平)让我们远离饥饿的威胁,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从材料三中我们能看出袁隆平对世界有何贡献?归纳: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的饥饿问题。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我们刚刚学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大重要科技成就:“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那么,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 1956年我国制订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陆续制定了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原因:.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党和政府制订了正确的科技发展规划材料二 为适应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自力更生,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原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知道了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建国以来的这些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从以上学习中我们能得出这样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教兴国。(三)课堂小结. 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 党和政府制订了正确的科技发展规划.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基因工程计算机等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随堂练习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 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星火计划”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建立2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李四光 D杨利伟3、下列科技成就,是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银河”型计算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