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难点.docx_第1页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难点.docx_第2页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难点.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冠截留: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2、 地面净雨量:经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的两次分配作用后,到达林地地面的实际有效降雨量。3、 吸收贮水量:在土壤吸附力或毛管力作用下保持的水量,其大小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性能及土壤水分对林木生长的有效性。 4、 土壤抗冲性:土壤抵抗径流的机械破坏和推移的能力。5、 土壤抗蚀性:土壤抵抗径流对其分散和悬浮的能力。6、 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7、 地理种源: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各地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它们产生不同的种内气候适应性,形成不同的地理种源。8、 水土保持林体系: 在一个区域或流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水土流失特点,规划和营造的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 与其他林种相结合所形成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9、 垂直配置:合理搭配的乔灌草种在林分内分层配置,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结构。10、 重力持水量:在重力作用下,深层渗透进入地下水或土内径流或深层土壤再分配的那一部分水量 。其值越大,越有利于对降雨的吸收和重力水的排除。 11、 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12.平茬:利用某些萌芽力强的树种,截取地上部分,促进重新萌生新枝的一种抚育措施13入渗率:单位时间通过地表单位面积入渗但土壤中的水量14.入渗量:入渗开始后一定时间内,通过地表单位面积入渗到土壤中的总水量15.人工林的种类: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特用林,薪炭林。16.造林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株树。二、简答题1.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1)调节地表径流(2)涵养水源(3)增强土壤的抗蚀抗冲性2. 立地条件: 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发育生长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其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湿度、风、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植被的组成、数量、根系等情况,也包括人为活动情况。3. 立地分类的依据: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划和分类单位划分依据(1)区划单位划分依据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属区划单位的级别主要依据为地貌、水热组合、岩性等的分异性。对人工林来说还要考虑最热月气温、最冷月气温、低温平均值等辅助指标。(2)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依据 a.环境条件 以造林地上客观存在的立地环境作为基本依据划分立地条件必须反映立地环境因子的异同性,特别是主导因子的异同性;b.植被条件 植被是造林地上光、热、水、养等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c.林木生长情况 在划分立地条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的的地区内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应该依据多因子的综合,其中主要依据主导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还要以植被作为参考,以林木生长状况做验证4.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法:(1)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 方法:确定主导环境因子,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按因子、因子水平组合成立地条件类型表。(2)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方法:按照土壤的水分条件和养分条件划分等级,然后组成不同的立地类型。(3)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方法:用某一个树种的立地指数级来说明立地条件。当前国内采用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主要为地位指数法5. 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1)根系发达,特别是须根发达;(2)树冠浓密,落叶丰富且易分解,具有土壤改良性能;(2)生长迅速,枝叶发达,郁闭紧密;(4)适应性强;6.适地适树的途径:a.适地适树 b.改地适树 c.改树适地7.造林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a.在幼林阶段,干、枝、叶等的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密度以后就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b.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不同密度的林分,其生物产量最终是一定的。 8.确定密度的原则:a.林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b.人工林栽培类型及材种要求不同,则造林密度不同。c.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则造林密度不同。d.立地条件不同,则造林密度不同。e经营条件和林业经营水平不同,造林密度不同。9.三角形配置: 一般要求相邻行的种植点错开呈品字形排列,也叫品字形配置,这种配置形式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有利于使树冠充分发育,能较好的阻挡风沙,保持水土,是山区水土保持林营造中最常用的形式。10.混交林中树种的分类: 1)主要树种:在造林地上最大限度的发挥防护目的和效益的树种,是混交林的主要组成部分。2)伴生树种:主要起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为主要树种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3)灌木树种:利用灌木护土、改良土壤,一直杂草生长,防止土壤侵蚀,为主要树种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11.混交林的混交类型:1) 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a.阳阳:单层林b.阴阴:单层林c.阳阴:复层林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a.林分稳定性高,种间矛盾比较缓和,种间关系易调节。适合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3)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杨树紫穗槐(沙棘);柳树沙棘;刺槐紫穗槐(柠条);油松紫穗槐(胡枝子、锦鸡儿、沙棘)4)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灌木混交 :林分稳定,种间关系易于调节。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 一般是通过封山育林或人工林与天然林混交形成的。12.混交方法:a.株间混交(乔灌混交,种间矛盾小的树种 )b.行间混交(乔灌混交、阴阳混交 )c.带状混交(矛盾较大、初期生长速度差异较大) d.块状混交(喜丛生的针叶树种,矛盾较大的树种,次生林改造,地形破碎的造林地 )e.星状混交(强阳性树种与幼树时需遮荫的树种 )f.植生组混交(人工更新,次生林改造、治沙造林 )13.改善立地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 1)增加光照,提高地温 2)缩小温差,增加湿度3)改善水分状况,减少蒸腾和蒸发4)改善土壤养分,增加土壤养分的转化和积蓄5)改善土壤空气状况。14. 造林整地的方式:(1) 全面整地 对造林地上的的土壤采用全部耕翻的整地方式,主要应用于平原地区的荒漠,草原,五风蚀危险的固定沙地,盐碱地一级山区的平整缓坡,水平梯田。(2) 局部整地 : 一、带状整地:分为1.水平阶整地:适用于山地和黄土区土层深厚的缓坡和中等坡。2.水平沟整地: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土层深厚的山地、1525坡地。3.反坡梯田整地:适用于黄土区坡面比较平整的坡面。4.撩壕整地:适用土层薄、土壤粘重的南方山地丘陵区。5.高垄整地:适用于水分过剩的迹地、草地、水湿地和干旱地区的盐碱地。二、块状整地 :1.穴状整地:方法灵活性大,整地省工,能适用于各种离地条件,但但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比其他地方较差。2.块状整地:用于一般山地土壤状况的缓、中、陡坡。3.鱼鳞坑整地:适用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破碎的干旱山地及黄土地区。4.高台整地:用于水分过多的迹地、采伐地、草甸、沼泽地一级盐碱地等地方。15. 造林地的整地技术规格:(1)断面形式:考虑与造林地的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相适应。(2)深度:一、气候特点: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二、立地条件 阳坡阴坡 低海拔高海拔 土层厚土层薄 考虑土壤间层破除钙积层 三、苗木及林木根系分布特点 上限:根系集中分布深度 下限:苗木根系长度(3)宽度:水土流失状况 坡度 植被状况 树种 经济条件(4)长度:地形破碎,破土面长度宜小;坡度越陡,长度越小。 破土面长度大,有利于种植点的均匀配置(5)间距:依据造林地的坡度:依据造林地的植被状况;翻垦与未翻垦的比例一般不高于1:1(6)其他质量要:土埂、横埂、表土回填、底土作埂。16. 截干造林适用于萌芽能力强的树种:a.杨树、刺槐、元宝枫、沙棘、柠条、紫穗槐、胡枝子等。b.截干的留干高度为地表510cm。17.人工播种造林.播前的种子处理:1) 目的: a.完成种子发芽准备,加速种子发芽b.缩短留土时间,保证出苗整齐c.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2)措施:a.消毒b.拌种c.浸种d.催芽18.播种方法:(1)撒播:a.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b.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适用条件:a.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b.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c.中小粒树种。(2)条播:a.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b.播后要覆土镇压。c.种子消耗量比较大。适用条件: a.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b.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3)穴播:a.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b.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十粒种子。c.播后覆土镇压。适用条件: a.适用各种立地条件。b.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4)块播: a.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b.一般块状面积1m2。c.可形成植生组。适用条件:a.已有阔叶树种的天然更新迹地引入针叶树种。b.沙地造林。5.缝播:a.在未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窄缝、小穴播入种子,或选择石块、灌丛、草丛下方开缝播种。19. 分殖造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1)优点:a.能保持母本的遗传特性,造林初期生长速度快,造林技术简单、省工、省力。(2)缺点:a.多代繁殖林木早衰,寿命缩短,要求立地条件较好。b.受母树繁殖材料来源的限制。(3)适用条件: a.营养器官萌芽力强,能够产生大量不定根的树种,如杨、柳、泡桐等。20、 林分管理的措施:(1)间苗对象:采用群状以及穴播等方法造林的幼林;开始时间:立地条件好,速生、阳性树种:23年;立地条件差,慢生、阴性树种:45年。(2)平茬:乔木平茬 灌木平茬 时间:以树木休眠季节为宜 平茬一般在地表510cm处截断;适宜树种:泡桐、杨树、刺槐、桉树、紫穗槐等。 (3) 除蘖:针对萌芽力强的树种及截干处理后的苗木;除掉多余萌蘖条;夏初进行。(4)修枝目的:促进主干生长,利于林下灌木及草本植物生长;修枝强度:保留树冠长度占树高的1/22/3 ;季节:早春、晚秋,树木休眠期。(5)幼林间伐强度:轻度多次间伐;间伐方式:隔株、隔行、随机间伐。21. 混交比例 (依据立地、树种、混交类型来确定):1)主要树种的混交比例宜大一些;伴生树种的比例可小一些;2)立地条件好,混交树种的比例可小一些(伴生树种灌木树种);3)立地条件差,宜增大灌木的比例;4)综合混交类型,混交树种的比例宜大一些;5)混交树种的比例在造林初期占2550。 22. 枯枝落叶的水土保持作用: 形成地表保护层,彻底消灭降雨动能,维持土壤结构稳定; 截留、吸收部分降雨; 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滤地表径流; 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避免土沙进入河川和水库 ; 防止土壤蒸发,稳定土壤湿度和温度,利于树木生长;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23.影响枯落物截留量的因素:1)枯落物的水容量:单位干重的枯落物所能吸收水分的最大数量。影响因子:库落伍的组成、分解程度。2)枯落物的数量:影响因子:输入量(树种、林分密度、林分年龄);分解速度(树种、温度、水分)。3)枯落物的干燥程度:干燥湿润 暴雨时明显,连续降雨时不明显。24.石质沟道水土保持林:(1)集水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在侵蚀极为严重的地段,坡度50,进行封山、封坡育林。在陡坡沟道段,受洪水冲淘强烈,侵蚀严重,应在与流水线方向垂直处用石头垒起护岸堤坎。在沟道中间应修筑干砌石谷坊,在各支沟和干沟的转折处设置密集的谷坊群,使沟道淤积的细沙形成川台,然后再栽植一些耐水湿的杨柳,以缓洪挂淤。若沟道两侧的坡积、塌积区坡度较小,土层深厚,可以营造油松、核桃楸等深根系树种,株行距为1.01.5m,以固持坡面,稳定沟道;(2)流过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有条件的沟道,留出一定宽度的水路,两侧营造根系发达,耐水湿树种构成的防冲林。a.一般的沟道宜修干砌石谷坊,并谷坊群,待泥沙淤积后再营造防冲林。(3)沉积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在沟道下游,宜顺着沟口在沟道的两侧修筑长条形的石坎梯田,在坎边稀植一些经济树种(核桃、花椒等)或用材树种(臭椿,杨树等)。25.重力持水量:在重力作用下,深层渗透进入地下水或土内径流或深层土壤再分配的那一部分水量 。其值越大,越有利于对降雨的吸收和重力水的排除。 26.森林对径流的影响:a.林冠截留 b.地被物截持 c.林分蒸发散 森林植被能增加流域蒸散量,从而影响径流量d.土壤入渗及贮水 e.人工造林 f.土内径流27.森林的缓洪作用:a.通过林冠截留减少流域降水量b.通过枯枝落叶层、土壤入渗及贮存、森林蒸发散的作用,减少流域的地表径流量c.通过枯枝落叶层的阻延流速、土壤的入渗及贮存,使部分地表径流转变为土内径流,因而延长缓解了流速,延长的汇流历时d.延长融雪时间,使流域各部分的融雪时间不一致,防止融雪水在时间上和流域上过分集中。28.水源涵养作用:指暂时贮存的水分的一部分以土内径流形式或以地下水的方式补给河川,从而起到调节河流流态和季节性河川水文状况的作用。一、森林对枯水流量的影响:枯水流量受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二、森林对流域径流总量的影响:森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调节河川径流、消减洪峰、增加枯水流量。29.树木的根系类型:a.主直根型、具有明显的主根,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向地性,例如马尾松,骆驼刺,柠条等 b.散生根型 树种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由若干原生或次生根向地层各个方向呈辐射状伸展,并由此扩散成网状结构,比较纤细的吸收根群,例如侧柏,冷杉等c.水平根型 无明显的主根,无明显的向地性,在地表40厘米以下的地层中一根须为中心大体呈水平向四周扩展,例如云杉,华北落叶松30.梯田梗地造林树种配置:造林树种中,以遮阴少,串根力弱,树冠不高于2米的直根型灌木或以乔木为主b. 配置部位:在地埂高一米左右的地段上,在离地坎顶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造林,采用单行密植,株距为0.5米;地坎高于2米且较陡时,应在中高或中下造林,栽上2-3行灌木;地坎不太高,且坡度较缓时,可在中部或中上部栽2-3行灌木 c.造林方法:插条长度:50-60cm 插条粗度:0.5-2cm31.梁峁顶防护林:a.立地条件;温度变化剧烈,土壤干旱贫瘠,风力较大,风蚀严重.水蚀相对较轻b.目的控制径流起点,固定分水岭,减弱风速,调节坡面小气候 c.配置部位顶部平缓一般用作农田,顶部比较尖削,一般用于防风林配置d.树种:山杏,白榆,小叶杨,刺槐,侧柏,柠条,紫穗槐等抗风耐干旱瘠薄的深根型树种32.梁峁坡防护林:a.目的;控制坡面的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稳定坡面,保护和改善农田小气候b.立地条件:坡度较大,坡长较短,植被稀疏,侵蚀强烈,坡面不稳定,易滑塌,水分条件不如沟坡,土层较厚 c.林带走向:大体沿等高线或径流中点连线,曲线和折线相结合d.造林树种:小叶杨、刺槐、沙棘、柠条、油松、白榆、紫穗槐、山杏=桑、梨等,造林容易 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萌蘖力强,抗干旱瘠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33.坡面形状:a.直线型斜坡:从分水线到斜坡底部坡度基本一致,越往下径流回合越集中,径流量增加,流速增大,水土流失严重,侵蚀形式由面蚀到沟蚀,由于侵蚀较轻,且分布比较均匀,以营造乔木为主的乔灌混交林;b.凹形斜坡:上半部分临近分水线,坡度较陡,水土流失严重。坡的中下部流量集中,但由于坡度的减小,径流流速减小,土壤侵蚀现象也随之减轻,常出现泥沙淤积,由于上部较陡,土壤比较干旱,下部凹陷,水分条件好,因此,上半部分以灌木为主的护坡林,下部营造乔木为主的混交林或果灌为主的混交林。C.凸形斜坡:临近分水线附近地面坡度平缓,随着坡长的增加坡度也随之加大,径流量也随之增加,土壤侵蚀严重,当坡面径流汇聚到斜坡中下部时,由于坡度更陡,径流流速更大,土壤侵蚀更严重,中上部主要营造乔灌混交林,灌木比重占60%以上 d.阶梯形斜坡 随着坡长增加和坡度的转折水土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