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doc_第1页
2014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doc_第2页
2014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doc_第3页
2014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doc_第4页
2014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知识目标: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本新闻文本阅读的要求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能力目标:1.洞悉实用类新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2.掌握解答实用类新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 通过文本阅读明辨是非、关注社会。教学重点:1.洞悉实用类新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2.掌握解答实用类新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教学难点: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教学时数;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新闻文本阅读的要求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考试大纲对于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的阅读属于实用文体阅读的范畴。考纲明确,考查包含三个层级能力: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三是F层级的探究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二)对于考纲的具体阐释 分析综合,针对新闻类实用文本来说,就是从现实的具体材料中,分析并整合其关键信息,抓住其价值所在;能把握其语言、结构、文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概括出其中心意思。思维的角度尽量扣住文体特征和“实用”特点。鉴赏评价,对新闻类实用文本来说,就是基于背景条件下的深层把握。入手角度侧重于从文本 “现实”中感受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其价值和影响,发掘作品深层意义和艺术性。大纲所说的“探究”,从文学类阅读文本和实用类阅读文本所罗列的考点上来理解,应是基于对“作品”和“文本”自身的探究,即围绕“作品”和“文本”内部方面,而不是游离文本,跳出文本。(三)文体概念及特点1. 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2. 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专指消息。(注:这里所谈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3、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往往包含以下三项(或其中任两项):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是对新闻内容的详细叙述,或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等等。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各类新闻样式A. 消息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2、特点(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3)活生动活泼,鲜明具体,用形象说话。(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5、消息的写作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二. 阅读方法除遵循上面所谈的广义的新闻的阅读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并把握标题和导语。2. 依靠关键语句捕捉主要信息。3. 重点体会消息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B. 通讯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2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3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等。4通讯的写作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是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二. 阅读方法 因为通讯除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形象化,注重以情感人,所以,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遵循一般新闻的阅读方法,又要参照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方法,此略。C.特写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 2.特点 (1)生动而集中持再现场景(场面)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3. 种类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4.写作要求 (1)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2)抓住人物和事件的显著特点。 (3)抓住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件的动态、动势。 (4)抓住有感性色彩的东西,让情融于事中。 (5)抓住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6)运用较多的描写手法,把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板,更不能无边想象。二. 阅读方法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D. 时评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是对时政和民生的关注,是公众参与社会的发言。属议论文范畴。2. 特点(1)一事一议,观点明确(2)直截了当,一针见血(3)立场鲜明,讲求时效3. 时评的写作(1)尊重事实,有的放矢;(2)民主有序,和而不同;(3)恪守理性,有理有节;(4)积极稳妥,有责任感。二. 阅读方法1. 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发表了什么看法。2. 弄清作者观点产生的依据。3.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4. 要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文章,并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实用类新闻文本阅读部分练习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典例分析了解实用类新闻文本阅读的要求 ,掌握解读方法。教学过程:一高考对接(20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梦碎雅典杨明 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导语部分一般是判断不错的,这是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其作用是概括本新闻的要,权,这也是基础知识。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开头就点出比赛结果“又输了”,接着点出原因“依然输给了坏运气”,这就暗示读者该赢的没赢,出了意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头两段语言是充满着惋惜和崇敬之情来记叙奥蒂的失败的,而后文记叙中均贯穿着这种感情,这就自然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本文与其他新闻很不相同的一个地方就是用了较长篇幅写背景材料,本题考查抓住了这个特色。背景材料总是为主要事件和人物服务的,弄清了这些,将奥蒂前几次坏运气的这些背景材料与此次所要介绍的其人其赛联系起来,考生就可以既扣住事又扣佳人,全面地答题。【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理解句子要找准阐释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片静默”而不是喝倒彩?奥蒂朝起点慢慢走意味着什么?联系上文,知道奥蒂起跑完美,速度惊人,可惜因有人抢跑无效,她自己又没听到犯规的枪声、联系下文,9、10、11段介绍的是背景材料,第12段回到“现在”的“走”,作者对此发出了自己的感慨和议论。将此感慨议论与所考句子时接,答案就有了【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是探究题,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该题审题注意不要偏谈了奥林匹克精神,它实际是要求从奥林匹克精神的角度分析奥蒂的英雄形象。弄清了这点,抓原文中对奥蒂评价的相关句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就可以。【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意思队即可)二复习技巧(一) 阅读方法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内容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深度鉴赏探究。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阅读把握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第一步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时评除外),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梳理文章的脉络、顺序,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目的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第五步“挖内容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特点,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层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二)解题要领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用类文本的命题,一般既要遵从“实用”的特点,同时,又要从阅读的角度出发,而新闻类实用文体又具有强烈的新闻性特点,所以,进行本考点的训练首先要兼顾以上三个方面。在复习迎考的策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熟悉考纲要求,明确考查目标。考试大纲规定,对这一部分的考查内容共有三个层级能力,九项考点要求。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注意题目是怎样体现九项考点要求的,以明确命题的基本方向和考查样式,确定复习的目标、复习的重点和复习的策略。2. 把握文体特征,摸清基本规律。新闻类实用文本,具有特殊性,它们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突出形象性,强调文学性。它们更突出的特征是,结构简单明了,语言准确鲜明,表现手法相对单一。因而,其特征和规律相对比较好把握。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其难度小,而轻视他们,相反,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掌握其中变与不变的规律,同与不同的关键,从文体的角度来捕捉命题的信息和解题的方法。3. 关注模拟方向,训练做题技巧。各地模拟题能给我们提供比较实在的参考载体,模拟题的方向往往能比较贴近高考题的命题方向,关注模拟题,并进行积极的训练,就是在为高考题“候脉”,就能够较大限度地培养适应高考试题的能力。4培养敏感触角,广泛了解现实。新闻类实用文本,往往都是有“背景”的,它们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关注社会,留意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真实地体会到这些文本的内在特质,培养敏锐的感觉,从现实的角度去解读文本,从而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实用类新闻文本阅读部分练习第三课时教学要点:通过阅读训练掌握解读方法。教学过程(一)阅读下面的实用文段,完成14题。洛克如何理解超女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年)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人类理解论是洛克最重要著作之一。在该书中,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论”。在他看来,人的心灵如同一张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从经验中来。由此出发,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洛克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若要人服从于政治权力之下,必得出自他们的同意。在此基础上,洛克致力于建设一套宽宏而有希望的政治,强调法律旨在保护和扩大公民自由,并不受他人束缚与强暴。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所以在强调教育的同时,也指出了承载教育的根基:每个人都应该自由思考,而且只能通过自己思考,每个人都只能通过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获得触摸世界的经验。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洛克这样写道:“我们如果不运用自己的思想,就好像用别人的眼来看,用别人的理解来了解世界。”洛克认为,人的脑子里有的一切观念,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的。谁也不能直接给你关于“甜”或“红”的经验。你必须自己尝一尝,看一看。换言之,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看见的是“红色”,但是映射在各自脑海中的“红色”也未必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意义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而不是处于文化之中。洛克因此强调人要保卫自己的两个财产,一个是实体的财产(生命与不动产等),一个是个人的意识财产(观念)。人必须决定自己的价值观,靠自己的经验来感知世界,因为“如果个人不控制意义,或者说意义在个人的经验之外,暴政就会在附近徘徊。”在此基础上,我们就不难解释当有人一厢情愿地指责超女“毒害”观众并要求取缔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要求捍卫自己“有被毒害的权利”。洛克所说“每个人都应该自主地控制意义”,即传播学上说的意义形成之关键在于受众。1973年,墨西哥电影贞洁堡垒的主人公加比雷尔利玛靠着制售老鼠药为生,为了避免外面“肮脏世界”的污染,他纪律严明,从不让妻子和三个孩子走出家门半步。整整十八年,为了这个位于墨西哥市中心的“城堡”的“纯洁”,他甚至将三个孩子的名字分别改为“将来”、“乌托邦”和“意志”,以此表明他将包办孩子的精神、思想与未来。显然,利玛将自己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强加给了自己的孩子。这种例子很多,套用心理学上关于“恐怖症”的一些理论描述,在此我们不妨称之为“户外恐怖症”或“开放恐怖症”。前两年,有则关于“母爱”的新闻足以令人悲叹:哈尔滨一位叫姜滨蓝的母亲,因为害怕自己和女儿受到外面世界的污染与伤害,于是钉死房门足不出户,与女儿一起过了十五年与世隔绝的日子。当然,以上极端的事例并不能反映我们生活的全部。但是,作为一种象征或隐喻,它有助于我们解释和分析在文化与精神领域遇到的诸多问题,甚至包括当下的一些争论。不难发现,无论是那位墨西哥的利玛先生,还是中国的姜滨蓝女士,都是“以爱行恶”,以父母的积极自由压倒孩子的消极自由。具体而言,就是用自己的经验没收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知觉代替孩子本可自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知觉。在此情形下,孩子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大脑,而且只能作为大人肢体的延伸而存在。(2006年5月15日南方都市报,有删改)1、简要概述洛克人类理解论的主要理论及其主张。2、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你如何理解“作为一种象征或隐喻”这句话?3、洛克如何理解超女,本文似乎并未作答而答案却又在其中了,请你简要回答。 4、请阅读下面材料美国时代周刊对超女的评论:“实际上,李宇春现象早已超越了她的歌声。李宇春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李宇春的胜利在很多其他方面都显得与众不同:类似“美国偶像”而非中国现状“超级女声”以一个民主的方式运作。”“李宇春确实拥有更多含义:她代表了张扬的个性,这就是她成为全国偶像的原因。”网民:“阴阳人,年轻一代的悲哀。”“畸形的意识形态下的垃圾。”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新闻中心联合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填答问卷的5425人中,51.0的人认为“超女”低俗,另有36.3的人持相反意见。说心理话,你喜欢超女吗?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答案】1、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论”,主张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主张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获得触摸世界的经验。 人必须决定自己的价值观,靠自己的经验来感知世界。2、用自己的经验没收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知觉代替孩子本可自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知觉。类似利玛、姜滨蓝这种“以爱行恶”的极端事例在现实社会的百姓生活中依然存在。这种“以爱行恶”的极端做法也表现在文化和精神领域这种“以爱行恶”的极端做法其结果都是可怕的。23、答案关键词:尊重 相信参考答案:解放思想,开放思维,走出封闭,尊重孩子(观众)对新生事物的直觉,相信每一个有着自由心智的人可以做出合乎自己的趋利避害的选择。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对超女妄加指责。24、参考1、关键词:活力 个性 通俗文化 文化多元性参考2、关键词:低俗 玷污艺术 毒害青少年 功利心理答案不必过分拘泥一个标准,只要言之成理则可。(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纽约时报记者7月2日电讯:这个周末,中国开通了世界上最高的铁路。总长度710多英里的青藏铁路蜿蜒穿越连绵起伏的青藏高原,最后抵达藏传佛教的圣城拉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六出席了在格尔木举行的盛大的通车典礼,格尔木是青藏铁路的起点。这是人类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其最高路段海拔超过了16000英尺,比法国的勃朗峰还高。青藏铁路的总造价约41亿美元,整个工程历时十几年的时间。青藏铁路的建成是中国开发辽阔西部的里程碑,青藏铁路不仅会带来大批游客,也将为西藏带来繁荣和财富。中国政府一直都把青藏铁路作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官方预期青藏铁路的建成将使到拉萨的游客人数增加一倍,更为重要的是,进藏物资的运输费用将因此减少四分之三。 中国铁道部青藏办常务副主任朱振升在上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对青海省和西藏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