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与代词的区别.doc_第1页
语气副词与代词的区别.doc_第2页
语气副词与代词的区别.doc_第3页
语气副词与代词的区别.doc_第4页
语气副词与代词的区别.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气副词与代词的区别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的副词,属于副词的一种,副词能修饰动词与形容词。语气副词能修饰整个句子,对整个句子的含义有一定影响,要翻译出来。语气副词一般出现在句首或者比较靠近句首的位置,在句中可作状语。例如,“割鸡焉用牛刀?”(杀鸡哪里用得上宰牛的刀呢?)”,“焉”译为“哪里”、“怎么”,表示反问语气,在句中作状语,是语气副词。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何”解释为“怎么”,表反问语气,是语气副词。 语气助词属于助词的一种,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某种语气的词。语气助词出现在句中时,起到舒缓停顿的作用,不需翻译;出现在句末时,表示或强调某种语气。语气助词在句子中没有实在意义,只是表示语气,对整个句子的含义影响不大。例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焉”,用在陈述句末,可不译出;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焉”,用在疑问句末,译为“呢”。 又如,“也”字做语气助词:公子畏死耶?何泣也?(表疑问语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表感叹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句中表停顿) 疑问代词属于代词的范畴,疑问代词在句中起名词词组的作用,用来构成疑问句。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疑问代词在句子中往往作主语或宾语。例如,“何贵何贱?”(什么是贵什么是贱),“何”充当主语,是疑问代词。又如,“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既然世俗的一切与我的情致相违背,我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言”为补足章节的助词,不译。“焉求”,“求”为谓语;“焉”属疑问代词作宾语。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一、 是语气助词,还是语气副词 例1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韩愈祭十二郎文)教材注释:【其】语气助词,这里表示反问语气。(见人教2004年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49页) 例2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国语勾践灭吴)教材注释:【其】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见人教2004年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90页) 例3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教材注释:【其】加强反诘语气的副词。(见人教2004年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87页) 【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见人教2006年版课标试验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8页) 语气助词与语气副词的区别主要可从位置和用法(含义)两方面去辨别。文言语气助词一般位于句末,除极少数(如也、乎)可位于句中表示停顿外,其余都位于句末,表判断、肯定、陈述、疑问、反问、感叹、推测、限制等语气。除表判断、肯定的语气可以不译出外,其余的一般都可以译出现代汉语相应的词语。 “其”作为语气助词时读j,在中学课文中很少见,表疑问语气常附在“彼”“何”之后,可译为“呢”“了”。例如:“彼人是哉,子曰何其?”(诗经魏风园有桃)可译为:“那人说得对么,你自己认为怎样呢?”又如:“夜如何其?夜未央。”(诗经小雅庭燎) 可译为:“黑夜怎么样了?黑夜还没结束。” 文言语气副词一般位于动词、形容词或句子前面,常表推测、希望或祈使、商量、反问等语气。“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 “其”作语气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还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如:其孰能讥之乎? “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其”表示测度的委婉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 吾其还也。 (崤之战) “其”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如例1句可译为:“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以上3个例子的“其”都位于句首,都表反问语气,都可译为“难道”,都应归为语气副词。例2与例3的注释虽有所不同,但可互为补充,将“其”归为语气副词是正确的;而例1的注释将“其”归为语气助词是错误的。 二、 是疑问代词,还是语气副词 例4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教材注释:【彼恶(w)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见人教2005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52页) 例5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教材注释:(41)【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也就是无所待。恶,何。(见人教2004年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58页) 例6 猝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孟子见粱襄王)(见人教2005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58页)教材无注释。 “恶(w)”用在疑问句或反问句中,都可以译为“哪里”“怎么”,此种情况“恶”究竟是疑问代词,还是语气副词,关键要看其所在的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是疑问句则应属于疑问代词,是反问句则应属于语气副词。而疑问句、反问句的界定主要应看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在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在句中的是反问句,不在句中的是疑问句。如杨伯骏、田树生编著的文言常用虚词就将“且王攻楚,将恶出兵?”的“恶”归为疑问代词,代地点。全句译为“而且王攻打楚国,准备从哪里出兵?”将“彼恶敢当我哉!”这反问句的“恶”归为表反问的语气副词,全句译为“他哪里敢抵挡我呢?” 例4句可译为:“大王对百姓认为您吝啬不要感到奇怪,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最后分句表达的意思是“他们不知道您的用意”。很明显,句意已在句中,此句是反问句,“恶”应是表反问的语气副词,而不是疑问代词。 例5句可译为:“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此最后分句是反问句,也是宾语前置句,“恶”作了“待”的宾语,可译为“何”“什么”,应是疑问代词。 例6句可译为:“(粱襄王)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靠什么)才能安定呢?” ,属疑问句,“恶”译为“怎样”或“什么”也应是疑问代词。 【论文摘要】在古代汉语语法中,“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字。各家对其的词性用法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说法。代词、语气词、兼词这三种词性一般是大家都认可的,而疑问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这几种说法大家是有分歧的。本文从研究综述的角度,对各家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对“焉”字的词性用法进行了统一。 古汉语“焉”字的词性及用法,各家众说纷纭。角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从语法史的角度叙说,有的从阅读、弄懂古书的角度出发。 马氏文通认为“焉”字助句,表陈述语气,但往往有指代作用。因此“是焉字既可为代字,又可为助字,一字而两用明矣。”文通说:凡用“于之”两字之处,“焉”字代焉。同时把它归入助字(助词)。 王力也认为,“焉”字是一个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焉”字作代词,所指代的范围或方面,常与处所或人物有关。如: 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 这种用法的“焉”字,如果前面是形容词,就指代比较的对象。如: 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梁惠王上)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王力认为,“焉”字虽然是一个代词,但由于他的位置经常是在句尾,所以它逐渐取得了语气词的性质。有时候和“于”字介宾词组同时出现,它的代词性就冲淡了,语气词的性质就突出了,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有时候虽然没有和“于”字介宾词组同时出现,但也完全出现了代词性,只能算是纯粹的语气词,带有指点引人注意的语气。如: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也。(国语晋语四)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这种用法的“焉”字有点像汉语的“啊”字。 “焉”字也可以用于疑问句,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语法意义,不过由于句子里有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所以“焉”字似乎也帮助表示疑问语气罢了。如: 君何患焉?(左传隐公元年) 既富矣,又何加焉?(论语子路) 古书上还有些“焉”字用于句中,似乎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具备于天子,天子焉始乘舟。(吕氏春秋季春纪) 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墨子鲁问) 这种“焉”字又可以写作“安”或“案”,荀子书中比较常见。如: 故先王圣人安为之立中制节。(荀子礼论) 是案曰是,非案曰非。(荀子臣道) 王力认为,这种用法的“焉”字和指示代词的“焉”字仍相通,对于有人把它解释为“于是”“乃”“然则”,认为是连词,王力认为也是可行的,因为如果说指示代词的“焉”字用于句尾有可能逐渐取得语气词的性质,那么当它用于句中从而逐渐取得某种关联词的性质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焉”字的这种用法似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在古书上不常见。 “焉”字还是一个疑问代词,但只能作宾语和状语,用作状语要比用作宾语常见。作状语的例子,一般表反问语气,译成“哪里”“怎么”如: 姜氏欲之,焉辟害?(左传隐公元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作宾语,译为“哪里”,如: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董希谦认为“焉”字在古汉语里最基本的用法就是作兼词,相当于一个介词“于”和一个代词“彼”(或“此”“之”)。如在“余收尔骨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董就认为,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介词结构,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作补语。但有时候,兼词“焉”包含的代词指代的内容上文没有出现过,就只好让他出现在“焉”后。这时,“焉”的代词性消失,就只相当于一个介词“于”了,可译为“比”“于”,这种用法的“焉”字实际上是从兼词“焉”演变而来的。如: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五色、五声、五臭、无味凡四类,存焉天地之间。(尹文子卷上) 有时候,兼词“焉”里包含的介词“于”引进的对象就是前边动词意念上的宾语,这个“于”字译不译都可以。这时的“焉”字介词性已经很弱。它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代词“之”,这种“焉”也是从兼词“焉”演变而来的。如: 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又召乐乘问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时候,“焉”包含的介词“于”和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在句中已经出现,或者虽没出现,但看不出代词有所代,也看不出介词引进什么,这样的“焉”字介词性、代词性均已消失,已经成为一个纯粹的语气助词了。 董认为在阅读古书实践中,碰到处于句尾的“焉”,首先要把它按兼词来理解;如解释不通,再看它介词性与代词性的强弱。介词性若,代词性弱,代词性强,它就是代词;代词性、介词性都很弱,它就是语气助词。 在疑问代词的“焉”的用法中,洪成玉还提出了作定语的用法,但十分罕见,见于墨子: 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尚贤下“焉故”,何故。) 洪也认为,“焉”字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兼词,相当于“于是”。因为“焉”一般用于句末,兼有语气词的作用,但也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个单纯的语气词。西汉以后,“焉”字逐渐虚化为语气词,但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焉”的兼词和语气词作用还是同时存在的。如: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行必果,盖亦有足多者。(史记游侠列传)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汉书董仲舒传)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韩愈答李翊书) 前两例“焉”仍兼有“于是”的意思,最后一例可看作纯粹的语气词。 许嘉璐也认为语气词“焉”字由指示代词“焉”字演化而来,所以它有铺张指点的意味。这与语气词“耳”“而已”的限止作用是正好相反的。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季恒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国语鲁语下) 语气词“焉”有时也表延宕,如: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庄子秋水) “焉”也作词尾,用同“然”,如: 眷焉顾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 许认为“焉”字又用于表示承接,是连词的用法,可今译为“就”“这就”“于是”,如: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焉始乘舟。(吕氏春秋季春纪) 何乐士、王克仲认为“焉”字有五种词性:代词、连词、副词、语气词、助词。 代词用法用在形容词、动词后,可理解为“于是”,其中的“是”代人、事物或处所。用作疑问代词,在动词之前,多用来代处所,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这些是一般都承认赞同的用法,这里不再举例。用在动词后作宾语,可译为“他”“它”。如: 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 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用作连词,用于复合句后一分句之首,承接上下文,表示在上面所说的情况下如何如何,可译为“于是就”、“就”等。如: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墨子兼爱上) 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烈!(庄子则阳) 用作疑问副词,大多表反问,可译为“何必”“哪”“哪里”“怎么”“怎”。如: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孟子公孙丑下) 吴人焉敢攻吾邑?(吕氏春秋察微) 何、王对“焉”作语气词的用法的比较全面: 用在句末,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了”“呢”,如: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我二十五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用在句末,与句中的疑问词相呼应,表示疑问的语气,也有“焉为”连用的,可译为“呢”,如: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则焉?(孟子梁惠王上) 问曰:“荣体变为枯体,枯体即是荣体,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梁书儒林范缜传) 用在句中,大多位于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表示语气上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未完,有表示假定或提起下文的语气,可不必译出。如: 是故张军而不能战;围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实。三者见一焉,则可破毁也。(管子七法)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与蔽者乎?(荀子解蔽) “焉”与其他语气词连用,如“焉耳”“焉哉”“焉矣”“焉耳矣”“焉耳乎”,如: 嗜酤酒,好讴歌,巷游而乡居者乎?吾无望焉耳!(大戴礼曾子立事)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邶风北门) 战而胜,则无以加焉矣。(战国策东周策)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论语雍也) 何、王还列出了“焉”作助词的两种用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