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中职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中职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中职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中职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林觉民及文章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采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的写作手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林觉民及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采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感悟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在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的有72位革命志士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2、 整体感知1. 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福州一中),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期间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革命斗争思想。1905年与陈意映结婚。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2. 背景介绍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另一封给他的妻子。4月27日,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3. 疏通字音、字义正音:晤(w) 称心(chn) 彀(gu)同“够” 肖(xio)旁(bng)同“傍” 恸(tng) 念(nin)同“廿”二十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揣摩,推测。今义:模仿。)吾充吾爱汝之心(古义:扩充,发扬。今义:满,足;冒充。)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但,但是。今义:用在整数的数词前,表示次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介词连用,把推及到。今义:表并列。)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所以,的原因,今义:表因果。)词类活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书”,名词用作动词,“写”的意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幼”“爱护”。)当尽吾意为幸(“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用作状语,像切瓜一样。)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4. 阅读感知(1)欣赏与妻书朗读录音(白话文版,喜马拉雅FM李进朗诵9分钟)(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体会感情。(3)请同学们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作者是怀着悲痛而又复杂的感情来写这封信的,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但为了国家、民族,最终选择了离开妻子,投身革命。(4)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翻译课文,理清全文的思路。以小组为单位,理清全文的层次。第一部分(1):遗书的开端,交代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24):信的核心,倾诉爱妻与忍痛别妻的心情和道理。第三部分(59):遗书的结尾,表达为革命献身的理想和临别嘱托。5. 教师小结本文是作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出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款款深情。反映出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第二课时三、深入研读1.复习导入林觉民作为进步的爱国志士和民主革命者,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革命事业。在外,他是一个慷慨激昂的英雄人物;在家,他是一个爱妻至深的体贴丈夫。外刚内柔,至情至性,他给亲人以温暖和骄傲,给后人留下一曲荡气回肠的颂歌。2.作者所表达的衷情是什么?明确: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3.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明确: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1)抒情:是主要表达方式。为革命英勇献身之前,从内心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第1、5两段基本上属于抒情)(2)记叙: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第3段有关于夫妻生活的回忆。(第3段抒发对妻子的爱恋)(3)议论: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向自己的妻子阐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第2、4、6段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4.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个生活场景,本文又是如何做到感人至深的?(1)忆关于夫妻先死、后死的争议。(2)忆两人双栖之所。(3)忆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文章第三段,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3件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爱恋和拳拳真情。这种“吾至爱汝”的夫妻之情外,至诚美好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精神。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是对其挚爱陈意映的说理,更是对自己的说理。正是因为它是对革命者本身的说理,革命者本身才由意志作出决断,自愿牺牲本身的生命、幸福、自由,投身于革命洪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自觉。5.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2)本文之所以感人至深,引起共鸣,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爱亲人和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上半部分写“吾至爱汝”的感情,后半部分写“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慷慨激情。五、本课小结文章中表现了林觉民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能够为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欣然就死的人往往正是最热爱生活的人。林觉民为了推翻黑暗的满清统治,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抛爱妻,舍幼子,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遗书中,作者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对他舍生取义能够理解,反反复复地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说明正是非常爱妻子,并由此推及爱天下的人,所以忍心舍生赴义的道理,使妻子明白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的道理,表现了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