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一中2014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定稿.doc_第1页
汉寿一中2014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定稿.doc_第2页
汉寿一中2014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定稿.doc_第3页
汉寿一中2014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定稿.doc_第4页
汉寿一中2014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寿一中2014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时量:6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丁方毅 袁序球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卷上,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B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C解决权利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 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 三哥(20岁) B. 四哥(14岁)妾一(侧室)C. 大哥(25岁)妾二(侧室)D. 二哥(22岁)4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A宗法等级制 B皇权专制 C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5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 A地域关系 B血缘关系 C.信仰关系 D财产关系6“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7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B夏、商、西周时,享有受教育及从政资格的主要是贵族C“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D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8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9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10公元前403,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A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C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 D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11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D法家思想的影响12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13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14姚小麦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小说,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回到明朝当承宣布政使,管理一个地方的行政事务 B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中一回状元 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回到汉朝当个侍从,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15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16某史书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所说的“盖隐然执政之府”指的是:()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17“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废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8“为了使贫穷公民出任官职,他规定“公职津贴”制度,并给一般公民“观剧津贴”,以吸引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他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进到高度发展阶段,但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都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材料中的“他”是古代雅典的:(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亚里斯多德19公元前8前6世,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20“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往往长达数十年。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设计了一个出路。”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C剥夺贵族的土地 D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21“在国际关系中,同早期的私人关系一样,信义发挥着首要的作用,这一术语的含义广泛它既可以涉及从属关系,也可以涉及平等关系在同迦太基(非洲北海岸的国家)的第一个条约中,曾提到遵守公共信义的义务。”这说明古罗马法:()A依靠诚信来规范人际关系 B鼓励私人发展对外贸易C把诚信上升为国际法律原则 D保护不平等的人身隶属关系22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2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如下规定:“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该材料:()A体现了罗马法重罪轻罚的特点 B说明了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C显示了对私有财产的高度关注 D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适当保护24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A减少诉讼案件 B注重法律程序 C维护贵族利益 D强调证据作用25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二、材料解析题:26、(共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12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4分)27、(共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材料二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三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四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8分)(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8分)(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6分)汉寿一中2014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答题卷 班次: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解析题:26题:(共28分)答案:(1)(2)原因:(3)变化:(4)认识:27题:(共22分)答案:(1)(2)(3)汉寿一中2014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CAABADBBABB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ACACCACADBC二、材料解析题:26题:【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中心问题,考查对与其相关的制度、背景、特征、评价等。第(1)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和“ 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紧扣史料,逐条列举。第(3)问可抓住“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都必须通过任命”等关键词句组织答案。第(4)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和辩证思维,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答案】(共28分)(1)指分封制(2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4分)(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8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4分)(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6分)(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4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