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一、苏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杨炎正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注】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1)从全词来看,诗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9(1)逢秋伤悲,客居异乡,山河破碎,报国无路。(每点1分,共4分)(2)拟人(或“比喻”,或“双关”)。(2分)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4分)二、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字好?为什么?(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1)(3分)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每点1分。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2)(3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3分)(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每点1分。)(3)(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明确认可的用字,给1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1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给2分。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参考答案一:“犹”字好。(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2分)参考答案二:“空”字好。(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2分)三、盐城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缺 题刘禹锡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1)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9(1)首联睹物思人,由“尘满琴”想到“故人日已远”;颔联写因故人不在而独酌无趣;颈联写夜深露重表达思念时间之久;尾联写身边一切都能触发情思,表达思念之深。(4分。每层意思1分)(2)空阔、幽清、寂静;(3分。每层意思1分)孤独、寂寞(孤寂)、感伤。(3分。每层意思1分)四、南通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江 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榆塞:代指北方边塞。赏析:这首词原有自注:“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杭金的念头。 词的上片从对往日军营生活的回忆写起。“记当日”表明时间是回忆往日,写自己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之气,当时刘克庄在李狂幕府做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本人也颇为自负,正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接下来“磨盾鼻”三句,显示出自己写文书时的文思敏捷,倚马可待;“铁马”两句源自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和“夜渡”相对,表明强敌压境,战斗紧迫,对仗工整。最后“有谁怜”三句,是借“李广难封”典故表明自己曾经满怀壮志,最后却是无功而归,充满怨愤和遗憾之情。总体看来,上片在回忆往日情形时经历了由高昂到怨愤的情绪过程。 下片是抒写诗人心中悲凉深沉的哀叹之情。诗人现在已是无路请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正话反说来倾诉心中的愤慨。第一句说那些杭敌恢复的方略和军中生活的记录,已经零落殆尽,而自己也没有心思去整理。只能靠着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这句与辛弃疾鹤鸽天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的都是一种无奈之情。“生怕”两句写出过去遭遇给作者留下的伤痛,不但自己不谈,而且连客人也要避之。末尾一句语出烛之武:“臣之壮也,扰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看似叹息时光流逝,实际上感叹的是自己如今壮志未酬身先老,运用了曲笔的手法。 整首词风格与辛词极似,在慷慨淋漓之中满含悲凉深沉之哀叹。主题是要收复中原建立功名,曲笔的运用恰当地表现了英雄失志却又不甘寂寞的思想。【一诗一得】正话反说:类似于反语,立意较为含蓄,如本词的第二句,作者极力写自己放弃抗敌大计,一门心思致力于温习茶经香谱、教孩子诵读花间集这样平庸日常的琐事。一个“时时”,一个“生怕”,从反面表达了自己恢复山河的抱负难为所用的无奈和悲哀。这种无奈和悲哀对于作者来说,难以直面,只能出以自嘲的口吻。这正话反说的背后,有着作者对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伤痛。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夸张、比喻(1分)。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2分)。】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借代),答对其中一种得1分;答对其中两种得2分;多答不扣分。扣住“比喻”、“借代”或“夸张”手法分析作用且表述准确,则再得2分。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3分)答案:【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翻滚,高大的战船正在抢渡(2分)。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两军交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1分)。】语句通顺,描述基本准确,一句1分;采用分总或总分结构均可;生硬翻译,则此处的2分不可赋予。概括,意对即可,1分;若概括不准确,此处的1分,不可赋予。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上阕,以李广自况,表达了虽有战功却不获封赏的怨愤之情(2分);下阕,通过叙写温书、课子、懒得整理旧时诗文疏奏等貌似闲散的生活,表达了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2分)。】感情,3分;答出其中(虽有战功却不获封赏的怨愤之情,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一种,得2分;两种,得3分;意对即可。若联系诗句作答,则再得1分。五、苏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1)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2)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5分)9(1)(5分)玄蝉(或“蝉”,1分)。对比(或“衬托”、“反衬”,2分),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2分)。(2)(5分)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的毛(1分),大雕顾盼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1分),诗人笔下的骏马和大雕蕴含着生气和力量(1分)诗人就是抱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却豪情不减(2分)。六、南京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_ _ _、_ _ _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_ _ _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答;_ _ _9(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2)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孤:流落江湖的孤独;思: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3)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七、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临绝顶小亭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高宗朝,叶梦得任建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的渡淮入侵。本篇是他晚年退居吴兴后的作品,当时宋王朝南渡已有八年。(1)请指出“万里横烟浪”中“横”字的作用。(2分) (2)试析“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表现手法。由此句可以联想到曹操龟虽寿中的哪两个句子?(4分) (3)“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情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1)(2分)用一个“横”字,与 “万里”相应,描写出江河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2分,答出“描写出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即可)(2)(4分)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衬1分,分析1分,诗句2分)(3)(4分)“空惆怅”抒发了作者虽有报国雄心却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勉励下一代并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爱国情怀。(两点,每点2分)八、盐城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二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小 村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注】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1)这首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3分) (2)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3)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 请作具体分析。(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1)水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十分艰难。评分建议:共3分。答对1层给2分,答对2层给3分。仅对诗句加以解说而未加概括的不给分。(2)“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 “啮”,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评分建议:共4分。生动描摹形象,1分;巧妙点明季节,1分;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写出内容,1分。比拟,也可写成“拟人”。(3)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小村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评分建议:共3分。看似未指责、谴责做法、寄予同情三层意思,各1分。八、苏中三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2分)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4分)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2分)比喻,以“风尘”喻战争。评分建议:比喻,1分;说明,1分。(4分)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4分)“三城戍”“ 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得4分。如未结合诗句分析,酌情赋分。九、苏中三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三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注】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同:通“彤”。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3分)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展开联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评分建议:每点1分。(3分)反衬。(1分)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2分)评分建议:如答“衬托”亦可。如答“化用”并能作简要说明,得2分。如答“对比”,不得分。(4分)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1分)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难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分)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1分)十、南京市、盐城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三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温台唐朱放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雨夜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 (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答: (3)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答: 9(1)“渺渺天涯”表现了担忧之情;“浮云流水”表现了不舍之情(2。每点1分)(2)诗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怆的秋夜孤吟图。庭院幽深,瑟瑟秋风,摇动翠竹,掀动帘幕,客房者惟有孤灯相对,自吟自怜。(3分。特点“萧瑟凄怆”1分;画面描绘2分,其中“帘”“竹”“院”“客”“灯”每两个意象描绘合乎情境1分)(3)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1分)。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1分);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1分)。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1分),“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1分)。附鉴赏听听那冷雨张咏雨夜赏读【北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张咏是北宋名臣,家在濮州鄄城(今山东境内),一生多在朝外为官,辗转鄂、蜀、秦等地。真宗咸平二年知杭州,晚年又知升州(今南京),其诗多有怀乡思归之作。此诗约作于知鄂州崇阳(今湖北境内)时。这是一首宦游怀乡诗,风格平夷妥帖,语言谐婉自然,情致悱恻动人。首句写景,从官舍的室外空间环境起笔,用侧面描写手法表现秋风秋雨的萧瑟凄凉,暗扣诗题“雨夜”。“萧萧”二字使人宛然听到凌厉的秋风掀动薄薄帘幕、摇撼森森翠竹的飒飒之声,冰凉的秋雨敲打窗棂、洒落竹叶的沙沙之音。一个“深”既表明时节逢秋,凉意袭人;又突出写院落之幽深寂寥,暗示了诗人怀乡情愫之深沉。“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明诗),如此“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景象,尤其使客居他乡的人黯然伤神。此句以景传情,为下句写人物怀乡的心理、行为埋设了伏笔。次句紧承上句,画面转向室内,写客居者独处幽居生活的茕茕孑立、郁郁寡欢之状。“客怀孤寂”是直抒胸臆,这种“孤寂”感在那样的雨夜昏室的肃杀凄怆的环境中更是无法逃避。总不能就这样如同槁木一般在昏黄的灯下枯坐着吧!如何消遣这无边的孤独和寂寞呢?也许,战胜这种情感孤寂的唯一的方式是诗歌。于是,他自吟自唱,同自己的心灵对话。“伴灯吟”,然而没有知音来赏,惟有荧荧一盏孤灯相对。这种自守寒窗、形影相吊的处境,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此处,或许你可以依稀看到诗人眼角的斑斑泪痕了。第三句转折一笔,再次写景,主要从听觉角度写,以声来衬静。长夜漫漫,孤吟独唱得久了,倦了,累了,腻烦了,正当恹恹欲睡之时,他越来越清晰地听到了“雨打空阶”的声音,这凉凉的秋雨,一点点,一滴滴,不知疲倦地溅落在自己的耳畔。这可是异乡永夜的断肠销魂的音乐!“夜雨”“空阶”“孤灯”“幽舍”这些意象是中国古代别离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六朝诗人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中的“夜雨滴空阶,吹灯暗离室”,又如温庭筠更漏子中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都格外使人伤悲。此诗不避庸常,择取这些习见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美的氛围。“空”字极耐把玩,一则表明夜深人寂,院子杳无人迹;二则表明内心深处因身不在家园而起的莫名的恐慌;那台阶其实也并非空,风吹雨打,满地是“憔悴损”的竹枝竹叶,而诗人偏偏言“空”,主要是为了强调客居者远离故乡的种种理想失落、人生幻灭之感。“无端”两字用得神妙,无端是“没来由,没道理”的意思,“雨打空阶”本是自然情形,而诗人偏偏见怪;这虽无理,但有趣。秋雨不懂抚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学校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 南阳招教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软考试题及答案
- 儿童喜欢的题目及答案
- 批复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医院医保工作管理工作计划
- 2025年杭州物理高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医院行政干事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语文诗词考试题型及答案
- 2025年北京二建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生理学》课程标准
- 《中国铁路总公司物资采购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管理办法》(2015)327
- 千字文-带拼音A4完美打印版
- 主动脉夹层-课件
- 胸痹的中西医治疗课件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习加油站》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理财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542题)
- 虚拟化技术应用与实践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总经理助理岗位竞聘PPT范文-竞聘总经理助理演讲稿
- 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年)PPT
- 供电所技能竞赛装表接电技能实操试题含计算题与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