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肿瘤医学PPT.ppt_第1页
病理学 肿瘤医学PPT.ppt_第2页
病理学 肿瘤医学PPT.ppt_第3页
病理学 肿瘤医学PPT.ppt_第4页
病理学 肿瘤医学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第二节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第三节泌尿系统常见肿瘤第四节生殖系统常见肿瘤 常见肿瘤 1 医药交流PPT 第一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一 鼻咽癌 一 病因病毒本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 遗传因素鼻咽癌患者有家族聚集性和种族易感性 与遗传因素有关 化学致癌物一些化学物质 如多环芳烃类 亚硝胺类 微量元素镍等 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 二 病理变化好发于鼻咽顶部 其次是外侧壁和咽隐窝 1 肉眼观呈结节状 菜花状 溃疡型和粘膜下浸润 粘膜粗糙或稍隆起 2 镜下观 1 鳞状细胞癌 分高 中 低分化鳞癌三型 以低分化鳞癌最多见 2 腺癌 有高 中 低分化腺癌之分 3 泡状核细胞癌 又称大圆细胞癌 癌巢不规则 细胞体积大 核呈空泡状 核膜清楚 右见核仁 4 未分化癌 癌细胞小 细胞质少 呈圆形或短梭形 癌细胞弥漫分布 不见明显癌巢结构 3 癌细胞胞质丰富 境界不清呈合体状 核大圆形空泡状 有嗜酸性核仁 4 1 直接蔓延癌组织向上侵犯颅底部 向外扩展侵犯耳咽管进入中耳 向前侵犯鼻腔或至眼眶 向后侵犯颈椎 2 淋巴道转移由于鼻咽粘膜的淋巴管丰富 鼻咽癌早期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即咽后 颈深上淋巴结 颈内静脉淋巴结 3 血道转移可转移至肝 骨 肺 胃等处 四 病理临床联系早期有持续偏头痛 鼻塞 鼻血刃 耳鸣 甚至听力下降等症 继而出现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患者一般以胸锁乳头肌上端前缘无痛性肿块而就医 恶性程度高 对放射治疗敏感 尤其是低分化鳞癌与泡状核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效果好 三 扩散 5 二 肺癌 肺癌 CarcinomaoftheLung 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及其腺体的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40 60岁左右 男性多于女性 6 一 病因 1 吸烟吸咽是肺癌的最危险因素 通常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高25倍 并与吸烟时间长短 吸烟的量有关 由于烟血中的致癌物质多达22种 故吸烟可使呼吸道上皮增生 鳞状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 2 空气污染工业废气 家庭排烟中含有苯并芘 亚硝胺等致癌物 长期吸入这种受污染的空气可引发肺癌 3 职业因素长期接触石棉 无机砷 铬 镍 煤焦油等可发病 7 二 病理变化 1 肉眼类型 1 中央型 肺门型 位于肺门部 为主支气管可叶支气管发生的肺癌 占肺癌总数的60 70 肺门及其附近形成灰色的巨大癌块 8 2 周围型 位于肺叶周边部 为段支气管或远端支气管发生的肺癌 占肺癌总数的士30 40 肺叶周边约乒乓球大小的球形肿块 9 3 弥漫型 少见 占肺癌总数的2 5 起源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呈弥漫性浸润生长 往往侵犯部分大叶或全肺叶 2 组织学类型 1 鳞状细胞癌 为常见类型 占肺癌总数的30 50 肉眼观多为中央型 在支气管粘膜产生鳞状上皮化生的基础上而致癌变 组织学上有高 中 低分化型之分 且以低分化型多见 10 肺组织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癌巢 细胞有明显异型性 11 2 腺癌 占肺癌总数的30 35 多为周围型 组织学上可分为高 中 低分化三各 按WHO新分法 细支气管的肺泡癌 肺瘢痕癌 粘液癌等均为肺腺癌的特殊类型 3 小细胞癌 又称小细胞未分化癌 占肺癌总数20 25 镜下 癌细胞小 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 胞质小形似裸核 有的形似燕麦 又称燕麦细胞癌 oatcellcarcinoma 小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嗜银细胞 电镜证实属神经内分泌癌 此癌恶性程度最高 预后差 12 癌细胞小呈短梭形 形似燕麦 胞浆稀少似裸核 又称燕麦细胞癌 13 4 大细胞癌 又叫大细胞未分化癌 占肺癌总数的10 15 以癌细胞体积大为主要特征 核大 核仁明显 胞质丰富 有的出现多核瘤巨细胞 此癌恶性程度高 生长快 易经血道广泛转移 14 三 扩散与转移1 直接蔓延中央型肺癌常直接侵犯纵隔 心包 心脏及周围血管 或沿支气管蔓延 周围型肺直接侵犯胸膜 胸壁 2 转移肺癌以淋巴道转移为主 常见于纵隔 肺门 锁骨上 腋窝 上腹部等处淋巴结 血道转移常见于脑 肾上腺 肝 骨和肾等处 15 四 病理临床联系早期症状不明显 发病隐匿 临床症状可有咳嗽 胸痛 咯血 持续发热等 肿瘤压迫大气管可出现呼吸困难 可并发肺感染 转移肺外器官可出现相应器官结构功能异常 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对防治肺癌尤为重要 16 第二节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一 食道癌二 胃癌三 大肠癌四 原发性肝癌 17 一 食道癌 食道癌 carcinomaofesophagus 是由食道粘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尤以60 70岁以上者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 18 一 病因 原因尚未阐明 流行病调查发现 与下列因素有关 1 饮食习惯饮烈性酒 吸烟及长期进食过热 过硬或粗糙食物与本病有关 高发区居民有嗜好食用自制的酸菜习惯 酸菜含有亚硝酸盐 是一种强致癌化合物 2 环境因素高发区的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 如钼 锌 铜等化学元素缺乏 缺钼可使农作物的硝酸盐含量增多 3 遗传因素食道癌患者中有家庭成员连续三代以上患此病的 高发区的移民发病率也比当地人高 说明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19 二 病理变化 食道癌以食道中段狭窄部多见 下段狭窄部次之 上段狭窄部最少 分为早期癌与中晚期癌 1 早期癌肉眼观 局部异常不明显 癌变处色泽较正常粘膜稍红 或轻度糜烂 或表面粘膜略粗糙 稍呈颗粒状 钡餐检查 食道粘膜基本正常或管壁轻度局限性僵硬 组织学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 及时手术 5年生存率90 以上 可以食道拉网确诊 2 中晚期癌此期有明显临床症状 大体形态分为 20 1 髓质型 癌组织在食道管壁内浸润生长 管壁均匀增厚 管腔变窄 切面灰白色 质软 似脑髓组织 癌组织在食道壁浸润性生长 管壁均匀增厚 管腔变窄 癌组织切面呈灰白色 质软 21 3 溃疡型 癌组织表面形成外形不整 边缘隆起 底部凹凸不平的溃疡 底部深达肌层 4 缩窄型 癌组织累及食道全周 形成环状狭窄 2 蕈伞型 癌组织如蕈伞状 向管腔内隆起 底部仅波及肌层表浅部 癌组织表面形成外形不整 边缘隆起 底部凹凸不平的溃疡 深达肌层 22 以上四型 组织学上鳞状细胞癌占食道癌总数的90 腺癌次之 偶见未分化癌报道 见大小不等的癌巢 其中央有红染同心圆状角化珠 23 三 扩散 1 直接蔓延癌组织穿透管壁可侵犯邻近器官 上段侵犯气管 喉 中段侵犯支气管 肺 胸导管 下段侵犯贲门 心房 膈等处 2 淋巴道转移经食道淋巴引流方向转移 上段转移到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 中段转移到食道旁及肺门淋巴结 下段转移到食道旁 贲门与腹腔上部淋巴结 淋巴道转移多见 3 血道转移见于晚期 以转移至肝 肺为多见 也可转移至肾 骨或肾上腺等处 24 二 胃癌 胃癌 carcinomaofstomach 是由胃粘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 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好发年龄40 60岁 男多于女 25 一 病因 与饮食习惯 食无定食 饮食过热 高盐腌制的鱼 肉类食品等 土壤性质 缺乏某种元素 慢性胃炎 慢性胃溃疡 遗传因素 吸烟和真菌感染等有关 二 病理变化 好发于胃窦部 以胃小弯多见 分早期与进展期 中晚期 两类 1 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大体观分隆起型 浅表型 凹陷型三种 镜下以原位癌或高分化管状腺癌多见 未分化癌少见 26 2 进展期胃癌 中晚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达肌层或胃壁全层 1 息肉型或蕈伞型 向胃粘膜表面呈息肉状 蕈伞状或菜花状突出 2 溃疡型 形成边缘隆起火山口样的深陷溃疡 钡餐显影如龛影 27 可见边缘隆起不规则的巨大溃疡 28 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形态鉴别 29 3 浸润型 癌组织在胃壁内弥漫性浸润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 胃壁增厚 变硬 粘膜皱壁大部消失呈革袋状 称为 革囊胃 linitisplatica 以上三型胃癌 若癌细胞生成大量粘液 癌组织呈半透明胶冻状 则称胶样癌 30 组织学类型 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 低分化腺癌 粘液癌或粘液腺癌 未分化癌 还有少见的腺鳞癌 鳞癌 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结构 有明显异型性 癌细胞内充满粘液 把细胞核挤至一侧 如印戒状 31 三 扩散与转移 1 直接扩散癌组织直接沿胃壁扩散 穿透浆膜后侵犯到肝 脾 大网膜等 2 淋巴道转移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癌细胞 幽门下及胃小弯淋巴结 腹主动脉旁 肝门及肠系膜淋巴结 左锁骨上淋巴结 晚期 3 血道转移多在晚期发生 转移至肝 肺 脑 骨等处 4 种植性转移癌细胞浸润浆膜后 可脱落至腹腔 种植于腹盆腔器官浆膜上 32 四 病理临床联系 早期症状不明显 逐步出现上腹部不适 疼痛 呕血 便血 消瘦 贫血等症状 癌组织坏死 溃疡侵袭大血管 消化道大出血 癌组织位于幽门及贲门部 引起幽门 贲门梗阻 晚期 恶病质 33 三 大肠癌 大肠癌 carcinomaoflargeintestine 是大肠粘膜上皮或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中 老年人 34 一 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高营养 低纤维饮食有关 此类食物除不利于规则性排大便 可延长机体与饮食中致癌物质的接触时间外 还有利于肠腔内厌氧菌生长 导致胆汁酸分泌 从而可转变为致癌物质 与遗传因素有关 目前发现一些大肠癌患者有家族成员高发现象 并认为家族多发性息肉 慢性血吸虫病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引发大肠癌 35 二 病理变化 大肠癌好发于直肠 50 其次为乙状结肠 20 顺后依为盲肠 升结肠 横结肠和降结肠 1 大体观分为隆起型 溃疡型 浸润型及胶样型等 以溃疡型多见 结肠增厚 肿块充满肠腔 肠腔明显狭窄 36 2 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多见 其次为低分化腺癌 粘液癌或印戒细胞癌 未分化癌 鳞癌 腺鳞癌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 排列紊乱的腺样结构 癌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 癌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的腺样结构 癌细胞呈多层排列 异型性明显 37 三 扩散 1 直接蔓延局部扩散沿肠壁作环状浸润 可穿透肠壁侵犯邻近器官 如前列腺 膀胱 腹后壁等 2 转移 1 淋巴道转移 直肠旁淋巴结 盆腔和肛周淋巴结 2 血道转移 晚期发生 可转移至肝 肺 肾 骨等处 38 四 病理临床联系 早期可无症状 逐步出现便血 大便次数增多或变形 腹胀 腹痛 消瘦 贫血等表现 左侧大肠癌 一般为环状形生长 可出现肠梗阻 大便变小等症状 右侧大肠癌因肠腔宽 不易梗阻 但肿块较大 可扪及右下腹肿块 检测病人血清中CEA 可帮助观察肿瘤的生长 如肿瘤手术后 CEA再度上升 提示癌肿复发或转移 39 四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primarycarcinomaofliver 是从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多发于中年以上 男多于女 40 一 病因 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2 肝硬化3 某些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类化合物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 用黄曲霉菌感染的食物喂养动物可诱发动物肝癌 41 二 病理变化 1 肉眼类型分早期肝癌 小肝癌 和中晚期肝癌两型 1 早期肝癌 小肝癌 是指单个癌肿块最大直径在3厘米以下或肿块数目在两个以内的合计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原发性肝癌 癌肿块圆形 边界清楚 切面灰白 无出血性坏死 2 中晚期肝癌 可分为 42 巨块型 肿块圆形 直径大于15cm 中心有出血坯死 肝右叶内有一巨大癌块 肝体积缩小 质硬 弥漫性细小结节 肝下部有一胎头大小癌块 43 多结节型 肿块多个散在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 肿块可互相融合 弥漫型 少见 癌组织在肝内弥漫分布 呈微小结节 多个癌结节散在分布在整个肝脏 44 2 组织学类型 1 肝细胞癌 多见 由肝细胞发生 分化好的 异型性小 类似正常肝细胞 分化差的癌细胞异型性大 常有巨核及多核瘤细胞出现 癌细胞排列条索状或腺管状 癌细胞排列成梁索状 每个小梁由数排癌细胞组成 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似 核分裂易见 45 2 胆管上皮癌 较少见 由肝内胆管上皮发生 为腺癌与单纯癌结构 3 混合性肝癌 由肝细胞癌与胆管上皮癌两种结构组成 46 三 蔓延与转移 沿门静脉扩散在肝内形成转移结节1 肝内蔓延沿肝外门静脉主干逆行蔓延形成癌栓门脉高压沿淋巴道转移肝门 上腹部和腹膜后淋巴结2 肝外转移晚期沿血道转移肺 肾上腺 骨 脑等处 47 四 病理临床联系 早期症状不明显 随着癌组织进行生长 临床上可见病人进行性消瘦 肝区疼痛 肝肿大 黄疸或腹水等症 肝表面癌肿破裂 腹腔内大出血 48 第三节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一 肾细胞癌二 膀胱移行细胞癌 49 一 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 renalcallcarcinoma 简称肾癌 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5 年龄好发于60 70岁 男性为女性的2至3倍 50 一 病因 除常见的致癌物质可致癌外 吸烟者发病率也高于正常人的两倍 肥胖 接触石棉 石油产物与重金属是肾癌的危险因素 同时遗传因素可起一定的致癌作用 51 二 病理变化 1 肉眼观可发生肾的任何部位 以肾上极多见 肿瘤直径3 15cm 切面淡黄或灰白 边界清楚 肿瘤周围可见小瘤结节 52 2 组织学分类 1 透明细胞癌 多见 占肾癌的70 80 肿瘤细胞圆形或多角形 胞质呈空泡状或颗粒状 核小固缩位于基底部 细胞呈片状 梁状或管状排列 大多数分化好 也有异型性大的畸形或瘤巨细胞出现 53 癌细胞呈圆形 片状排列 胞质呈空泡状 54 2 乳头状癌 占10 15 肿瘤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 有乳头状结构 3 嫌色细胞癌 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 胞质淡嗜碱染 核周常有空晕 胞膜明显 血管周围有大瘤细胞围绕 55 三 病理临床联系 血尿 肾区疼痛和肾区肿块间歇性血尿为最有诊断意义的特征 镜下血尿为主 肿瘤产生激素和激素样物质时 出现红细胞增多症 高钙血症 高血压等多种副肿瘤综合症 肾癌有广泛转移的特点 先有转移灶出现 才出现症状 转移灶常发生肺 骨 肝 脑等处 局部淋巴结也有转移 56 二 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 transitionalcallcarcinomaofthebladder 是膀胱移行上皮发生恶性肿瘤 占膀胱癌的90 好发年龄50 70岁 男性发病为女性发病的2 3倍 一 病因苯胺染料 吸烟 病毒感染和膀胱粘膜的慢性炎症等与膀胱移行上皮癌有密切关系 57 二 病理变化 1 肉眼观好发部位为膀胱三角处和膀胱侧壁近输尿管开口处 肿瘤大小不等 单发或多发 分化较好的多呈乳头状或息肉状 有蒂与膀胱粘膜相连接 分化差的常呈扁平突起 无蒂 膀胱侧壁可见乳头状的癌结节 伴有癌组织坏死 58 2 组织学类型分为三级 1 移行细胞癌I级 肿瘤组织呈典型乳头 移行上皮层次增多 细胞有一定异型性 核分裂少见 细胞极性轻度丧失 肿瘤组织形成典型乳头 移行上皮层次增多 细胞有一定异型性 59 2 移行细胞癌II级 癌组织仍呈乳头状或菜花状 肿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 核分裂多见 上皮层次增多更明显 排列紊乱 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 可达肌层 癌细胞有明显异型性 上皮层次增多更明显 排列紊乱 细胞核密集深染 60 3 移行细胞癌III级 癌组织呈菜花状或扁平斑块状 肿块表面坏死明显 癌细胞呈高度异型性 排列紊乱 核分裂明显 并有瘤巨细胞出现 癌组织可浸润深层 直达肌层及邻近器官 癌细胞呈实体状排列 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易见 61 三 病理临床联系 无痛性血尿为主要临床症状并发感染可有膀胱刺激症 引起尿频 尿急 尿痛 肿瘤侵犯输尿管及尿道口 可引起泌尿道阻塞 肾盂肾炎和肾盂积脓 一般经淋巴道转移 晚期经血道转移 早发现 早治疗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膀胱镜检与组织活检是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 62 第四节生殖系统常见肿瘤 一 子宫颈癌二 滋养层细胞肿瘤三 卵巢肿瘤四 前列腺癌五 阴茎癌六 乳腺癌 63 一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 carcinomaofcervix 为子宫颈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好发年龄40 60岁 64 一 病因 认为与早婚 多产 性生活紊乱 宫颈裂伤 丈夫包皮垢及感染有关 近年研究发现与人头乳头状病病毒 HPV 16 18 31型感染有密切关系 65 二 病理变化 发生部位 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与宫颈管的粘膜柱状上皮交界处 致癌因素作用下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鳞状细胞癌柱状上皮非典型增生腺癌 66 1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 可见细胞大小 形态不一 核大深染 形状不规则 核分裂 1 不典型增生I级 轻度 细胞异型限于上皮层的下1 3 2 不典型增生II级 中度 细胞的异型限于上皮层下2 3 3 不典型增生III级 重度 细胞的异型超过上皮全层的2 3 67 2 原位癌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全层 但未突破基底膜 称原位癌 如癌细胞经过宫颈腺口伸入腺体内 称原位癌累及腺体 3 早期浸润癌当原位癌细胞部分癌细胞穿破基底膜 侵入间质 深度不超过5cm 68 4 浸润癌癌细胞穿破基底膜侵犯间质超过5mm 肉眼形态为菜花型 内生浸润型和溃疡型 子宫颈肥大 宫颈处可见菜花样肿块 癌组织有坏死 脱落 69 5 组织学类型鳞癌最常见 可分为高 中 低分化鳞癌 腺癌少见 也可分为高 中 低分化腺癌 可见乳头状腺癌 腺鳞癌等 癌细胞累及上皮全层 但未突破基底膜 70 三 扩散 1 直接蔓延往上侵犯破坏子宫颈全段 往下侵犯阴道穹窿及阴道壁 往前侵犯膀胱 往后侵犯直肠 往两侧侵犯输尿管 阔韧带 子宫旁及盆腔壁 2 淋巴道转移经淋巴道先后转移子宫旁 闭孔 髂外 髂总等盆腔淋巴结 3 血道转移少见 晚期经血道转移至肝 肺及全身器官 71 二 滋养层细胞肿瘤 一 葡萄胎葡萄胎 hydatidiformmole 又称水泡状胎块 好发年龄20 30岁 72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 1 是一种肿瘤性疾病 由胎盘滋养层的细胞肿瘤性增生所致 2 为一种病理妊娠 胎儿发育障碍而死亡 绒毛内血液循环不复存在 母体进入绒毛的液体 不能送出绒毛而蓄积在绒毛间质内 使绒毛水肿 3 近年研究发现 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1 病因 73 2 病理变化 1 大体观 部分绒毛水肿形成半透明水泡状 大小不一 形如葡萄串珠状 部分绒毛高度水肿形成半透明 水泡状 大小不一 成行成串 状如葡萄 74 2 镜下观 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间质血管减少 滋养层细胞为局灶性增生或轻度增生 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血管减少 滋养层细胞轻度增生 75 3 病理临床联系胎儿早期死亡 无胎心 胎动 也摸不到胎体 因绒毛高度水肿 充满宫腔 子宫明显增大 超过正常妊娠月的子宫 产生多量绒毛促性腺激素 HCG 临床妊娠试验呈强阳性 76 二 侵袭性葡萄胎 侵袭性葡萄胎 invasivemole 也称恶性葡萄胎 一般发生在葡萄胎后 77 特征 绒毛向子宫肌层侵入 也可向外侵袭 如阴道或外阴见转移结节 在子宫肌层内可见水泡状绒毛浸入 78 镜下 子宫肌层内有滋养层细胞侵袭 并见绒毛间质水肿 子宫肌层有滋养层细胞侵袭 并见间质绒毛水肿 79 三 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 choriocarcinoma 是发生于滋养层细胞的恶性肿瘤 简称绒癌 一般与妊娠有关 50 发生于水泡状胎块后 80 1 病理变化 1 大体观 出血性坏死是此癌的主要外观特点 子宫不规则增大 腔内见一个或多个紫兰色结节 表面可溃烂 子宫增大 其内可见多个癌节 出血坏死较明显 81 2 镜下观 癌组织由高度增生的异型性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组成 癌细胞成团 呈片排列 或条索状 常有核分裂 没有绒毛结构 无血管及间质 病灶周围常见大片出血 坏死 癌组织由分化不良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构成 片状 条索状排列 无绒毛结构 无血管和间质 出血 坏死明显 82 2 转移绒癌一般经过血道转移至肺 阴道 外阴 脑与肝等 骨也有转移 淋巴道转移少见 肝内可见多个肿瘤结节 境界清楚 结节内出血 坏死明显 与绒癌原发病变相似 83 三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分为三类 上皮性肿瘤性腺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 卵巢上皮性肿瘤是表面的生发上皮产生的 常见的有浆液性肿瘤与粘液性肿瘤 84 一 卵巢浆液性肿瘤 卵巢浆液性肿瘤是常见的卵巢肿瘤 好发于30 40岁 其分类为 浆液性囊腺瘤卵巢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 低变恶性 浆液性囊腺癌 85 1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多为单房性 少数为多房性 囊体内充满清亮的浆液 其内壁一般光滑 也可有乳头状突起 该肿瘤为单房性 充水满液 已流失 内壁有多个乳头状突起 86 浆液性腺上皮呈多个乳头状生长 空入囊腔 87 2 交界性浆液囊腺瘤 乳头分支复杂 细胞有明显异型性 无包膜浸润 3 浆液性囊腺癌 一般可为囊性或实性 乳头分支多或呈实心团块 上皮细胞高度异型性 核分裂象多见 有间质浸润 或血管内有瘤栓 88 二 卵巢黏液性肿瘤 肿瘤体积较大 多房 瘤体内含粘液 很少有乳头 好发年龄20 40岁 其分类为 黏液性囊腺瘤卵巢黏液性肿瘤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低变恶性 黏液性囊腺癌 89 1 黏液性囊腺瘤 常见 一般为多房性 内含粘稠粘液 囊壁光滑 被覆单层柱状上皮 该肿瘤为多房性 含粘稠粘液 囊壁光滑 90 囊壁被覆的上皮细胞胞浆内含大量黏液 呈乳头状突入囊腔 91 2 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细胞出现轻度到中度异型性 无间质 包膜浸润 核分裂少见 为低度恶性 3 黏液性囊腺癌 呈囊性或囊实性 乳头形成 上皮细胞重度异型性 核分裂象多见 包膜与间质可见浸润 92 四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carcinomaoftheprostate 是老年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 发生于前列腺外区腺上皮 好发于60岁以上 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发病原因 多数认为与老年人性激素紊乱在关 与种族 遗传因素有关 93 一 病理变化 大体观 多数发生于后叶 少数发生两侧与前叶包膜下 为单发或多发结节 质硬 切面淡黄 灰白 边界不清 镜下观 绝大多数为前列腺癌 97 少数为移行细胞癌或鳞癌等 腺癌可分为高 中 低分化腺癌 又以高分化腺癌多见 94 二 病理临床联系 早期可无症状 逐渐出现尿频 尿急 尿流缓慢 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