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_第1页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_第2页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_第3页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_第4页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重点考虑和讨论的问题 把握城市用地的分类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城市分类 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概述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概念 地者 万物之本原 诸生之根苑也 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是财富之母 图片上可清晰看到我国大部分土地没有被绿色植被所覆盖 中国沙化土地已达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 每年仍以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干旱频繁发生 造成沙尘暴 森林覆盖率降低 草原退化严重 天然水域缩小 河道断流 水资源锐减 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等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 土地的基本特性 土地 作为生产资料 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 有自然 经济 社会三方面的基本特性 自然属性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区域的差异性使用的持久性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经济属性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区位的效益性边际产出的递减性变更土地利用的困难性 例 美国一个城市建筑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一块价值150万美元的土地上建造不同楼层的建筑 获得的投资利润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 先增后减 下图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社会属性人类在利用土地 占有 使用 收益 分配 的过程中 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生产关系 这是进行土地产权管理 调整土地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城市用地的价值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城市用地的区划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规划地价区划 14 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 除农民集体所有外 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城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 归属 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机制 管理机构 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 国土资源部 管理 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演变 1949 1954年 在某部门内设置土地管理机构在内政部内设置地政局 1954 1982年 不单独设置机构 土地管理职能若干职能部门农业部 土地利用农垦部 荒地勘测调查和国营农场的土地利用规划水利部 水土保持城建或农业部门 建设用地征用 审批 1982 1986年 在某部门设置机构农牧渔业部 土地管理局 1986 1998年 成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土地管理局 1998 至今 成立国土资源部 成为国务院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 深深影响着城市的生成与发展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 形成特有的城市环境 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 地质 水文 气候 地形 植被 资源等 注意 1 由于地域的差异 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大小不用 2 个别自然条件 需要超越其所在的局部区域 从更大的范围进行考虑 3 各要素间 有些存在相互制约和抵消的关系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建筑地基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同的地基承载力 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建设项目合理分布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非常重要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地质条件 建筑地基 滑坡与崩塌 冲沟 地震 矿藏 崩塌 滑坡滑坡与崩塌是一种物理地质现象 常发生在丘陵或山区 在选择建设用地时应避免不稳定的坡面 在用地规划时 应确定滑坡地带与稳定用地边界的距离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地质条件 20 滑坡与崩塌 雅安地震 因地震造成山体滑坡 道路受阻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地质条件 冲沟由间断流水冲刷形成的沟槽 在用地选择时 应分析冲沟的分布 坡度 活动与否 采取相应治理措施或防止沟壁水土流失 高速路边冲沟治理 采取了用编织袋装三七灰土累叠起来回填冲沟 并用水散喷于编织袋表面 使袋内灰土吸水 提高粘结性和强度 然后在袋子表面涂抹麦糠 土和泥 保证坡面的平整和强度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地质条件 地震在城市规划市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 同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 地形情况 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 1976年 中国唐山市发生的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在这次地震中死亡 242769人重伤 164851人 水文条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的逐渐现代化 水资源保护十分突出 城市规划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对城市建设工程影响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包括 太阳辐射 风向 温度 降水与湿度 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尤其在为居民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 因此城市规划师应充分分析气候条件 避免影响的不利方面 气候条件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地质条件 25 地形条件地形地貌分类 山地 高 中 低山 丘陵 平原 高原 台地 阶地 盆地 冲积平原 水系 河漫滩 沙洲 礁石 沟坳等 地形地貌与城市规划建设 影响城市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高程 高差与城市规划建设 坡度与城市规划建设 地形与小气候 地形对通讯 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地质条件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是对城市的自然环境 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 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 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概念 为城市用地选择和城市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作用 案例 苏州市土地适宜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重要性灾害风险 土地资源丰度水环境容量 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可达性 空间开发适宜性 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超越狭隘的建设视野 转为全球的人居视野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用地评价考虑综合要素作用总和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37 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城市用地分类 根据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010年12月24日 我国市域内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 9中类 14小类 38 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8大类 35中类 42小类 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城市用地构成 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