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个历史易错点.doc_第1页
77个历史易错点.doc_第2页
77个历史易错点.doc_第3页
77个历史易错点.doc_第4页
77个历史易错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个历史易错点作者:试题调研1.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但青铜农具未被广泛应用。2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则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3商鞅虽被施以车裂之刑,但商鞅变法的措施却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也就是“商君虽死,其法未败”,所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不是由改革者的个人命运来判断改革成败的。4.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而非秦朝。5.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潮流,不仅包括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还包括: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6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词,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7“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8.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特指由长安向西直通欧洲的商路,而不包括向东的商路。9.西汉时,刺史能够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不是因为其权力超越百官,而是因为其代表中央。10作为重要的产粮区,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是后来出现的,而成都平原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是“天府之国”了。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只是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而不是南方已经超过北方;并且是为以后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而不是经济重心开始南移。12佛教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是在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后,而不是西汉末年佛教刚开始传入之时;道教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是在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之后,而不是在其刚开始形成之时。13隋朝大运河只能说是“开通”,而不能说是“开凿”,因为诸如邗沟原来已经开凿出来了。14吐蕃(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元朝,而不是在唐朝。15日本仿照唐都长安城建造的都城并非东京,而是当时的都城平城京(即今日奈良)。16北宋完成的只是局部统一,而不是全国范围的大统一。17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小农经济的正常存在以确保国家的赋税收入,一般会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但北宋统治者则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18有人说“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延缓了北宋的灭亡;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的腐朽。19在认识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三次和议(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和议)时,不仅要注意对宋政权来说所具有的屈辱性及给人民带来的负担,而且要看到其客观进步性,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等。20明朝的“省”并不等同于元朝的“省”,它是指明朝在地方分权后的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21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并不是禁止对外交往,而是严格限制,当时还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22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而不是“西学东渐”的结果。23半殖民地半封建并非指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而是指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表现。2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激化。25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只有一个,即天朝田亩制度,而不是资政新篇。26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区别在于是否引用西方先进技术,而在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方面二者则是一致的。27慈禧太后属于顽固派,只是暂时支持洋务派,并不是真心支持洋务运动。28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29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法令中废除了八股取士,但科举制则在1905年被废除。30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但由于只是部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并不彻底,也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31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派别内部的政体之争。3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33护国运动从反袁的角度来说是胜利了,并恢复了共和国号,但这个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最终还是失败了。34中共三大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但不等于中共没有参与领导国民革命运动。35新三民主义并不等同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36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既不是一次革命运动,也不是军阀混战,而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政变。37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只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38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党并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一个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39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没有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40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矛盾。41第四次反“围剿”时,“左”倾错误已经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但由于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的错误指令,才取得了这次斗争的胜利。42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只是在军事上、组织上,而在思想上清除“左”的错误则是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上。43遵义会议只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当时中央负总责的是张闻天而不是毛泽东。4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也标志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45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对日作战是积极的,但由于其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战役大多失败。46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而到了相持阶段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则是抗战的主战场。47抗战期间,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是“双减双交”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以及联合地主阶级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政策承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制度,但也限制了封建剥削。4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于1937年7月7日,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而不是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为标志。49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50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错误的,因为在南京国民政府覆灭后,人民解放军依然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51内线作战是指在解放区继续消灭敌人,外线作战指的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52注意区分重庆谈判与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不同。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国共两党为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而召开的会议,会上签订了双十协定。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发生在1946年初,国共双方争论的问题的实质是要不要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要不要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性的问题(是重庆谈判会议上未达成协议的问题)。53抗美援朝属于民主革命任务,但不属于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没收官僚资本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性质。541951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进行的,对象是国家干部;而“五反”运动是在私营企业中开展的,对象是不法资本家。55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集体所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56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其中的“和平过渡”既不是指由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也不是指由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而是指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57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正式形成是在党的十三大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管理方式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59“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却成功地解决了香港与澳门问题。60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而非麦哲伦本人,因为他在菲律宾群岛的内部冲突中被杀了。61文艺复兴的实质并非是古典文艺的复兴,而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反封建斗争。62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其发生是必然的,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63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其失败是必然的。64俄国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65林肯颁布宅地法的最主要目的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扭转战局,而不是开发西部,但它的实施在客观上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及美国经济的发展。林肯受到美国人民尊敬的最主要原因是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不是解放了黑人奴隶。66日本的明治维新不是受工业革命的推动,而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67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民族矛盾的尖锐,而非宗教歧视。68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国经济都有发展,只是发展程度不同而已。注意英法只是发展缓慢,而不是没有发展。69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美国并不是当时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当时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仍为英国。70一战的性质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只有塞尔维亚进行的战争带有民族解放性质。7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是德国,而不是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德国的美国。72一战爆发后,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最终加入了协约国方面作战。73意大利法西斯与德日法西斯上台的背景不同。意大利法西斯不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上台,而是在此之前上台;德国法西斯是以政党形式通过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