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浦东新区语文二模试卷 2011.4一、80分(1)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直面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汪品先华夏文化有着历史上的辉煌,但在深层次里存在着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阻碍科学创新的因素很多,有物质上的、文化上的;但根子还在文化,这是科学创新的土壤。每个民族都有一种说不大清楚却又无所不在的特征,往往习惯到不能自察,只有和别的民族比较才能发觉,但又深入血脉之中,好比文化细胞里的基因;虽经千年流散,性格鲜明依旧。创新文化就是属于这种层面的东西,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得向这样的深层次里反思。如果拿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为东西方文化源头的代表进行比较,孔子谈的主要是社会现象、人际关系;而亚里士多德从物理学到生物学都有兴趣,现代科学之产生于西欧,不无文化历史原因。自然科学的产生,源自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不是为了实用。但这种兴趣在中国古文化里比较淡薄。中国人感兴趣的,一种是儒家之道,另一种是技术的应用。科学研究只为实用服务,“为科学而科学”是受批判的。这种重实用、轻精神的科学观容易导致浮躁、肤浅。科学_是生产力,_是文化,对科学有如痴如醉的热爱,_会有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创新。东西方文化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权威崇拜”。基于农耕经济的华夏文化,特别主张尊师敬祖,学子的任务在于“替圣人立言”,只需引据“子曰”“诗云”,并不要求科学论证。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好背道而驰。如果在学术上只会师承、“紧跟”,对国内外权威唯马首是瞻、看脸色行事,创新就无从谈起。 近百年来中国经历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反复,又对创新形成了新的障碍。170年前的鸦片战争,逼出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讨论。与之伴随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百年来快速、频繁的文化反复,“尊孔”和“批孔”就是一例。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会像我们那样在如此短暂的历史时期里,对自己的主流意识全面否定和再否定,让是非、善恶的概念,如此频繁地经历180度的翻转。反复过多的后果,一方面是文化支柱的损坏和精神信念的丧失,另一方面是外来文化和低俗文化的泛滥。历史表明,文化多样性才是创新的最佳环境,相互交流而又相对独立,对外开放又保持特色,例如春秋战国时的中国,或今天的西欧。当今世界在文化上的一边倒,并不见得是好现象。 随着亚洲经济的复兴,东方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将被重新确定,但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在新条件下对传统古文化作重新认识和“信息挖掘”,是中国创新路上的“法宝”之一。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这固然不利于早期分析科学的发展,但对于今天的系统科学整合研究,这种思维方式有没有优势可以发扬?而中国的当今文化中,也包含着许多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文化反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提上日程的国家大事。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令全世界同行羡慕的科学春天。然而要使科学投入变为科学创新,不但要有规划,还要有推进创新文化的系统举措。科教和文化单位,对创新文化最为敏感。导向最重要,学校的特色各有不同,但决不可以去培养扭曲了的“社会人”。担负着科技传播责任的媒体,不少却患有趋同和广告化的通病,把科学家当模特儿宣扬,把研究成果当商品炒作,这种陋习有待主管单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加以纠正。从文化角度发展科学,重要的发力点在于科普的质量。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迫切需要将科学进展用非专业的语言进行传播。其中的关键在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会是一个各地齐步走的过程。德国以“科学城市”的评比来促进科普,中国能不能也提倡建设创新型城市?举例说,“海派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如果能重新定位、去芜存菁,上海能不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总之,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和建设小康国家一样具有历史意义、而又不可分割的宏伟目标。那时候的中国不单是经济腾飞,而且在精神上一扫暮气旧习,新意盎然地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前景!1第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这样”在文中指代_。(2分)2在第段空格处填入最合适的选项( )。(2分)A不但更就 B不但更才 既又就 D既又才3本文主要从和两个角度“直面”我国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4分)4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段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比较,阐明了古代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的观点。B作者认为,是否重视“技术应用”和“权威崇拜”,是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标尺。C第段以“尊孔”和“批孔”的例子来证明我国近代文化主流意识曾屡遭颠覆。D文章结尾论证了创新型国家和小康型国家的关系,认为两者目标其实是一致的。5从议论文语言讲求准确、严谨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特点。(3分)6第段作者提出上海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请你为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简述理由。(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泰山,鸿毛陈 霁 我一下车就看见了那些龙柱。十二根。排列在大道两边,有皇家气派。泰山就在龙柱的前方。山上一半是石头,一半是树,袒露着非同一般的嵯峨、凌厉与霸气。 从这里到山顶,十来公里的路程,司马迁、李白、杜甫之类名人的脚印,早已密密地叠加在六千多级石级上。五六千处石刻挤满沿途的石壁,隐藏着中华民族一个个朝代的一些秘密。一般平庸的皇帝,没有底气,是不敢厚着脸皮来觐见泰山的。 游人越来越多。所有的人都在赶路,所有的人都仰望着山顶。所有的人到此一游,直接或者间接都与一个人有关。 他叫孔子。泰山上的人流物流,孔子都是源头。 作为中国最早的职业教师,孔子让教育从贵族走向民间,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也没有过时。作为文化集大成者,他是一个火炬手,有他点燃火种,领跑,薪火相传,才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生不息。作为思想家,“仁者爱人”闪耀着最具普世价值的人道主义光芒。除了孔子,谁还可以代表和象征中国的文化传统?除了孔子,谁还可以被视为中国的精神符号?从登山的第一步开始,石刻就是绕不开的景观。它们像是人身上过度的文身,冲击着我们的视觉。 从古至今的中国人,都喜欢将“某某某到此一游”往石上树上乱刻乱画。前年春天,那位退休的常州老汉,本来是去宝岛为台湾同胞提振旅游业做贡献的,但就是因为骨子里这样的传统沉淀太深,也就随手在台湾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自己的大名,结果把老脸丢尽。不过,在岩石上刻字,似乎也应了那句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即便是泰山上那几千处石刻,也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勒石留名,很少有人经得起这种诱惑。皇帝们,将相们,巡抚、知府甚至县令们,到了这里都手痒痒地想在泰山写点刻点什么。不能留名青史,难道不能留名青山么?他们握有大权。那些题词,看似深刻,细看也不过是虚张声势或者装腔作势的空话大话。看似在礼赞泰山,实际是想通过对泰山的攀附满足自己的虚荣。 但是,泰山上最气势磅礴最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金刚经石刻却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作者是谁?他躲在这艺术巨制的背后,让我们永远敬仰。也没有看见甚至也没有听说孔子在这里刻了什么,但是他与泰山同在。山脚的槐花、山腰的梨花和山顶的樱花,盛开如雪。我找到了“孔子登临处”,准备从孔子的起点开始与孔子一路同行。但是为了节约时间,我还是决定从半山腰开始我的泰山之旅。然而,到了十八盘才知道泰山的威严。才一个多小时,我觉得体能已经严重透支。这时,每向上跨一步都在挑战极限。望了一眼远在云端的南天门,更加感到了压力和威慑。再看一路的游客,个个气喘吁吁,表情痛苦地在蹬道上艰难地挪动脚步。就是下山的人们也是相互搀着攀着,一瘸一拐,甚至还有倒退着走的。我相信,这是人的退化。我相信,在两千五百年前,这里一定没有整齐的石级,配套的服务,更没有汽车和缆车。但是,孔子的泰山之行一定是健步如飞的。他那高一米八的硕大身板,在泰山崎岖山道上的移动,是一幅怎样令人钦慕的风景啊。中华五千年文明,孔子总结了前两千五百年,又深深地影响了后两千五百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不但没有出现第二个孔子,相反,他那些生机勃勃原汁原味的学说,却被历代统治者反复阉割,篡改,曲解,僵化,神化,为已所用,中华文明进化的进程也一次次被内乱与外患打断。历史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今天,许多人竟还要孔子一个两千五百年前的教师、一个生前并不怎么得意的政治人物,来为他们眼中中国的一切看不顺眼负责。孔于被神化、妖魔化,由此而导致中华文明的停滞不前、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这是更大的退化。退化,也包括孔子的子孙后代们。除了孙子孔伋在文化上略有建树外,此后的孔子后裔们大都是平庸之辈,坐吃俸禄,不劳而获。第七十六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劝袁世凯称帝,与辫帅张勋结为异姓兄弟,更是孔府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堕落。孔子,和他身后那些“衍圣公”们,各自在朝着相反的方向飞奔。流动的游人成为十八盘活的血肉。借势于这条飞动的长龙,我终于也有了一个眺望的高度。仁者乐山。孔子登泰山并非是慕泰山之名。因为那时皇帝们还没有来,诗仙、诗圣们也还没有来。他们都是隔好多年甚至几十代以后,才踏着孔子的脚迹来泰山的。孔子的登临几乎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脚下是一条罕有人迹的道路,他登的还是一座“素”山。孔子一生都在山上攀登,最终抵达中华文明的人文绝顶,与泰山双峰并峙,成为一个民族五千年的高度,供我们仰望。在南天门,我接受了泰山的洗礼。云开雾散的时候,世界不再神秘。泰山显出原形,山下的泰安城区也清晰可见。像是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像是梦境回到人间。我无法理清这里面纷披的哲学和美学的思绪,只是在日观峰捡起一块石头、一小块阅尽人间沧桑的花岗岩石,放进背包。(21)迎着层层叠叠的山峰和拾阶而上的人群,我在下山的梯级上健步如飞。蹬道像是孔夫子的一部竹简,在前面徐徐展开。我觉得我就是一羽鸿毛,在上面轻轻地飞了起来。7第段加点词“攀附”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8简要分析第段的表达效果。(3分)9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写排列在大道两边充满皇家气派的龙柱,意在表现泰山的嵯峨、凌厉与霸气。B司马迁、李白、杜甫等人文化成就之高,致使平庸的皇帝们不敢贸然觐见泰山。C孔子由于其学说遭反复曲解、神化,所以不能为今天中国的一切看不顺眼负责。D第段中的画线句,是实写也是虚写,强调了孔子的中华文化拓荒者的地位。E第段中“洗礼”一词既指作者为泰山云雾所侵染,又指其思索后的精神升华。F文章重在记游,以作者游览泰山的踪迹为线索,完整地交代了游历泰山的经过。10第-段作者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泰山石刻的情感态度,试作具体分析(各举一例)。(4分)对比: 类比: 11第段作者说“我相信,这是人的退化”,是因为 。(3分)12联系文章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对文题“泰山,鸿毛”进行赏析。(4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若超过6空,以前6空计分)。(6分) 13(1)高山仰止, 。(诗经周南桃夭) (2)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3)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7)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8) ,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霜天晓角 梅范成大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霜天晓角 梅萧泰来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注释】赖是:好在。如何共,海棠说:海棠的花期在4月,而梅的花期在3月。14这两首词中的“霜天晓角”是 。(1分)15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词上片,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出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 B萧词最后两句,借两种花的花期不同,表现梅花不愿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 C两首词中的“雪”,分别渲染了梅花“一夜春威折”、“受尽寒磨折”的生活环境。 D这两首“咏梅”词,就语言风格而言,前者词风含蓄委婉,后者词风硬朗直白。16两首词都写了“梅”,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梁湘东王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后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后累官至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注释】梁湘东王绎:即后来在江陵称帝的梁元帝萧绎。具船将妻子来奔:颜之推欲借道北齐返梁,故从弘农偷渡奔齐。砥柱:砥柱山,一称天门山,为黄河中的石岛。显祖:即齐显祖高洋。17文中的庄、老是道家著作,礼、传是 家著作。(2分)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之推早传家业 (2)甚为西府所称(3)颇被顾眄 (4)从至天池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后绎为周军所破 乡为身死而不受B显祖见而悦之 归而求救国之策C虚谈非其所好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显祖乃曰:“且停。”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 (2)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2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3分)对颜之推的评价(引用原文)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时人以此少之喜好饮酒,放旷任性,不修边幅(1)(2)号为称职(3)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观鱼说 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 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 及春夏之交,淫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平如云,不见涯溪。渠亦潴而为大泽矣。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噞,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 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 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物,各得其所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故为之说。【注释】矧:况且。2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请写出高中课本中相同文体的篇名 。(1分)23“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这句话,作者要强调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A眼前的这些并不能使自己真正满足。B眼前的这些让自己快乐而没有遗憾。C眼前的这些景象够多了不要再看了。D自己看了足够多的景象而没有遗憾。24文中描绘了两幅图,一幅是鱼儿在()环境中()的情状;另一幅是鱼儿在()环境中()的情状。(4分)25作者在文末抒发了“重余之戚”的感慨,产生这种感慨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6联系全文,谈谈本文命名为“观鱼说”的理由。(3分)二、70分27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不要写成诗歌)。(70分)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浦东新区参考答案(一)第16题(17分)1(2分)民族文化特色(因素、基因) 2. (2分)B 3. (4分)传统、现实 或:反思、举措(对策、设想) 4(2分)C 5(3分)(1)用转折复句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的全面判断,看到不足,更看到当今的价值。(2)用商榷的语气引导读者思考,不强加于人,使语义表达更准确严谨。 6(4分)建议2分,简述理由2分。(二)第712题(20分)7.(2分)勒石留名 8(3分)运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山花盛开的情状,以景写情,表达对泰山和孔子的景仰。 9(4分) D E 10(4分,只要写出一个类比、一个对比的分析即可)例如:(1)将统治者与孔子作对比,凸显作者对孔子人格精神的崇敬和对统治者的鄙视;(2)作者对帝王将相的鄙视与对金刚经刻石作者的尊敬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于富有内涵、不求虚名的人格精神的赞美;(3)将金刚经与孔子进行类比,表达作者对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热爱。(4)将普通人的“到此一游”与统治者的勒石留名进行类比,显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可笑。 11(答出3点给3分)(1)现代人的体能比之孔子已经严重退化;(2)漫长的历史长河,再没有出现第二个孔子;(3)孔子的子孙后代们大都是坐吃俸禄的平庸之辈,不劳而获;孔府在政治上道德上堕落;(4)中华文明停滞不前,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 12. (4分,情感1分,手法1分,分析2分)(1)标题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以泰山喻孔子,鸿毛喻凡人,生动形象而又鲜明突出的表现孔子的伟大、我们的渺小以及作者精神世界的升华,抒发作者的敬仰之情。(2)标题化用典故,兼用比喻,将文中的帝王将相各级官员、退休老汉、游山的人比作鸿毛,孔子比作泰山,以此抒发作者的敬仰之情。(三)第13题(6分)13(1)景行行止(2)任重而道远(3)一水中分白鹭洲(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5)所以游目骋怀(6)映阶碧草自春色(7)梧桐更兼细雨(8)世事洞明皆学问(四)第1416题(8分)14词牌(1分) 15(3分)C 16(4分)第一首用“梅”的形象衬托(1分)作者的孤愁心情(1分),第二首借“梅”的形象比喻(1分)自己的清高性情(1分)。(或第一首借景抒情,第二首借物喻人)(五)第1721题(17分) 17儒(2分) 18.(4分)(1)继承(2)称赞(3)看重(赏识、重视)(4)使跟从 19 B(2分) 20(6分)(1)正好遇上黄河水暴涨,之推备船带妻儿逃奔北齐,中间途经险要的砥柱山。(具、经砥柱之险、妻子各1分,共3分)(2)颜之推在军营外喝酒,段孝信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齐显祖。(介词省略、还、以状言之各1分,共3分) 21. (3分)时人称其勇决不愿事敌,冒死偷渡,忠义奋发秉承意旨,兢兢业业,勤快敏捷【参考译文】颜之推,字介,是琅邪临沂人。颜之推很早继承家传的学业。十二岁时,逢萧绎亲自讲说庄、老,他就参与到门生行列。他对清谈并不爱好,退学回家,自学周礼、左传。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无所不晓,文词典雅明丽。很受镇西府的人称赞。萧绎任他为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加授镇西府的墨曹参军。他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饰仪容,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萧绎派世子方诸出镇郢州,叫颜之推任管记。后来萧绎被周军所击败,周大将军李穆看重之推,推荐他去弘农,让之推在他的兄长阳平公李远处掌管书翰。正好黄河水暴涨,之推备办船只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齐显祖见到颜之推很高兴,立即授他奉朝请,召请他到内馆里,随侍在他身边,颇受重视。天保末年,随从至天池,准备任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颜之推正在营外饮酒,段孝信回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显祖,显祖就说:“暂且停下。”于是任命就停止了。后来官职慢慢升至中书舍人。皇帝不时有索取,常叫中使传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未来工作场景中的AR与VR技术探索
-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医疗培训模式创新
- 全方位、多元化推进全民胃肠道疾病知识的科学普及实践和反思
- 教育科技融合启航盛典见证新高度
- 全球铀矿资源分布与核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报告
- 公交优先战略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公共交通与城市社区建设协同报告
- ChEMBL22003-生命科学试剂-MCE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核医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省武威五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行为矫正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校学科重塑路径研究
- DB12T 1444-2025 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导则
- 硫化氢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房地产销售经理季度工作总结及年度计划
- 低压培训课件
- 教师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 保安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 井盖巡查管理制度
- GB/T 33490-2025展览展示工程服务基本要求
- 2024年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消防总队面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