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中学2010届高三月考试题.doc_第1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2010届高三月考试题.doc_第2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2010届高三月考试题.doc_第3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2010届高三月考试题.doc_第4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2010届高三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石柱中学2009届高三月考试题命题人:谭根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在密封线内。答题内容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第I卷选择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显露贿赂绿林戮力同心烧杀掳掠B.诡谲倔强角色一蹶不振攫为已有C.真挚对峙炽烈停滞不前鳞次栉比D.昭彰着数召唤招摇过市朝令夕改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机杼如梗在喉毁家纾难涣然冰释B.陷井满腹经纶明火执仗琳琅满目C.蛰居莫衷一是独辟蹊径洞鉴古今D.翔实常备不懈迷天大谎轻歌曼舞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我从南方到北京求学,毕业后能在北京工作好,回家乡也不错。现在,国际形势很复杂,我们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些为好。放眼地图,如织的铁路线与公路线将大大小小的城市起来。市教委制定的新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从本学期起开始。A固然宁可贯穿施行B虽然宁肯贯串施行C固然宁肯贯穿实行D虽然宁可贯串实行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词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其作品结集为漱玉集。B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老舍写的著名小说,剧作龙须沟使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称号。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D桐城派是清代最著名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均是桐城人,被称为“桐城三祖”。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机构。你看当年,公元1100年左右,在意大利、欧洲兴起的大学,教授和学生都不是来自一个国家的,教授的内容也不限于一个国家。你再看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间的关系,更能体现出这种普遍主义的精神。剑桥大学是怎么来的?是一帮牛津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当时不满于牛津大学的一些做法,就走了,到剑桥办大学跟它竞争。哈佛大学是怎么来的?是剑桥一帮教授和学生不满于剑桥,不满于欧洲、英国,不满于旧大陆,到美洲去,然后在登陆美洲的地方哈佛开办一个大学和旧大陆相竞争。耶鲁大学怎么来的?是一帮哈佛大学的人不满于哈佛,开办一个耶鲁大学跟它竞争。斯坦福大学怎么来的?一个多世纪以前,当时的斯坦福家族想用一亿多美元的捐款要求哈佛大学给冠个名字,把斯坦福至少冠到哈佛的名字后。哈佛说,我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谁能让我改名?斯坦福说,你不要我这个钱,我到西海岸去办一个西部的哈佛跟你竞争。于是有了斯坦福大学。所以,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正体现在这个普天之下都是我的领地、世界的人才都是我的人才的精神气质中,才有了一所又一所不同的,但都星光灿烂的一流大学的涌现。如果当年牛津禁止自己的人走,就没有了剑桥;剑桥如果禁止人走,就不会有哈佛了,就不会有今天我们这么多的好大学相竞争,又互补。这种普遍主义在我看来,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员的来源必须是普遍的,它不能仅仅来自于本校,不能仅仅来自于本地,不能仅仅来自于本国。因为知识封锁疆界,越是近亲繁殖的大学,衰败得越快,而且,重新恢复它的生命力的代价也越高。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精神的第二个方面,它的学生的来源尽可能地广泛和多样化,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筛选学生。现在世界上一流大学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好多个国家的。所谓高手云集就是这样来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精神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它里面进行的研究和教学的内容必须是普遍主义的,是世界主义的。比如说,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很多地方资源还不够,为什么要研究古代的问题?我现在的问题都还没有弄清楚,我地面的问题都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要研究天上的问题?我们这个村、这个省的演化还没搞清楚,为什么要研究宇宙的演化?是不是浪费钱?世界一流大学说,我们的标准不是能不能马上用,也不是你认为有没有用,而是在世界上有哪些领域是非常有趣的。有人愿意去探讨那个奥妙,我们都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可能性。换句话说,你怎么知道今天探讨的这些领域,以后没有其他的含义呢?所以,教员的来源,学生的来源,社科的研究力量都应该是普遍主义和世界主义的,这才体现了大学的世界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精神实质。这一点,在当代,在信息时代,在全球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个时代,在人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政资源、智慧资源这些方面,都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如果是世界一流大学,你就必须在世界的规模上、在世界的尺度上统一竞争;否则,像在高速公路上,你很快就从快车道退到慢车道,然后从慢车道下去,下去以后想再上来就难了。在全球化时代里,产业的竞争、公司的竞争、雇员的竞争、政府效率的竞争、一个国家制度体制包括司法的竞争,都越来越变成为跨国的竞争和一种跨国的现象。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第一流的大学提供这些方面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来源的话,这样的一个国家就只能在世界分工上处于下等或者中下等位置,这一点是很清楚的。(作者:丁学良节选新华文摘)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种普遍主义的机构”与“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含义相同。B“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精神”与“这种普遍主义”含义相同。C“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精神”含义不同。D“这种普遍主义”与“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含义不同。7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中谈论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是怎么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普天之下都是我的领地”这一普遍意义的原则。B近亲繁殖必然酿成悲剧,这已为实践所证实,生物界如此,人类也如此。人才培养上也莫不如此,因此,知识无疆界。C在全球化的时代,一切竞争都归结为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落后的国家在世界分工上必须处于最差的下等位置。D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世界的规模和尺度上统一竞争,否则,将很快蜕变为二流三流以至不入流的大学。8对“普天之下都是我的领地,世界的人才都是我的人才”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体现了一种开拓扩张和兼容并包的意识。B是对一种因不满而闹分裂搞独立竞争的肯定。C体现了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的两方面。D人才指的是学生的来源尺可能地广泛和多样化。9下列各项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合理的一项是A如果现在的一流大学不禁止自己的人走,就会继续涌现星光灿烂的一流大学。B在具有普遍精神的世界一流大学里,只要是有人愿意研究的任何项目,都会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C现在的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到最好的生源、师源和科研项目。D本文所讲的普遍主义精神,其范围不仅指大学教育,也包括产业、公司、政府等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其他领域。三.(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昔者,秦穆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穆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穆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穆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兴兵翟。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10.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B.毕力为穆公疾斗于车下C.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D.期吾君骡,请即刑焉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君主“行德爱人”的一组是(1)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2)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3)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5)主君之臣胥渠有疾(6)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A.(1)(3)(5)B.(2)(3)(6)C.(2)(4)(6)D.(1)(4)(5)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指出:当士处在生活贫困时,贤主去关心他,爱护他,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最优秀的人才。B.秦穆公乘马车出行,车坏了又丢了马,当他发现农夫将他的马宰杀烹食时,他表现得宽厚大度,一年后,在韩原之战中终于得到了回报。C.胥渠得病,医嘱要食白骡的肝才能治愈,其主赵简子不顾手下反对,杀白骡取肝救了胥渠。不久,也得到了回报。D文章引诗中语,是与赵简子和秦穆公的故事相呼应的;而文章的主旨是劝人主努力行德爱人。第II卷非选择题四.(15分)14将上面一段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2)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1)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2)马鸣。注蓬:一种遇风便脱离根部拔地起飞的草。班:分离之意。(1)“萧萧马鸣”本是诗经车攻中的诗句,“萧萧”指马的长鸣声。李白在化用此句时添一“班”字则翻出了新意,请结合作品谈谈新意所在。(2分)答:_(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联,是传诵既久的佳句,请结合全诗谈谈此二句在抒发情感方面的妙处。(4分)答:_16将下面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任选四小题)(4分)(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2)细草微风岸,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5)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五.(本大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牡丹的拒绝(有删节)张抗抗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苦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成公园。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形如仙桃。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从云缝中漏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它木然,无动于衷。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栀梅兰谁敢不从?惟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如今,莫非它改了禀性?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象,想象牡丹的在春晖中的激情与璀璨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放浪形骸,宏伟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迸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想象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借若狂”的盛况之中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来年的希望。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而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的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体味至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在阴冷的四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的规律。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牡丹的拒绝”,即牡丹的权利,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也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文章题目透露了牡丹的个性信息。B.这篇散文不但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而且将其“诗化”。作者藉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品格,讴歌真率无邪的情致。C.“花开花落二十日”,牡丹花期短暂,个性难现;而在漫长的“没有牡丹的日子里”牡丹才有个性。为此,作者提倡“拒绝”。D.“放浪形骸”,在文中属于成语翻新使用,没有贬义。它表现出牡丹在怒放时热情奔放的形象,符合所在段落的语境。E.作者取材于真实的经历,但文章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象,清丽的文字中兼容了崇敬与鄙视。18为什么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理由。(4分)19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文字的含义。(3分)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20怎样理解句子“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中的“一字之差”?(3分)21“牡丹之美,惊世骇俗”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六、(2225题)15分22修改下面一段文字,使其简明、连贯、无语病。(3分)为了支持2008年奥运会,依照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出台新政策,关于参赛运动员因比赛获得的奖金和其他奖赏收入,免交个人所得税。答:23.仿写。结合所给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3分)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_;_,_;_,你却给了我银白的世界。24.请把下面的三个词语扩写成一段话,表达一种感悟,不超过50个字。(3分)风筝长线飞翔25(1)某地拟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棵千年古柏正巧处于高速公路必经之地,须加以砍伐。各界人士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门,要求修改设计方案。请根据下列人物身份,各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3分)植物学家说:_历史学家说:_美学家说:_(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顺序番号是:(3分)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捐资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有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_。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1)我不算有钱(2)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3)有钱不一定快乐(4)看你怎么用(5)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七、写作(本大题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木桩支撑着棚架,爸爸的双腿支撑着我们的家;精神胜利支撑着阿Q,古老的地坛支撑着史铁生;细细的跳竿支撑起一代名将布勃卡,广阔的草原支撑起一位歌者腾格尔;支撑,可以是一种援助,可以是一个借口,可以是一个存在下去的理由请以“支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注(1)布勃卡:前苏联著名田径运动员,被誉为“世界撑竿跳之王”。(2)腾格尔:中国蒙古族著名歌唱家,代表作有天堂蒙古人等。试题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B项读音全部为ju(A项“掳”读l,其余读l;C项“炽”读ch,其余读zh;D项“召”读zho,其余读zho)。2.C(A梗鲠;B井阱;D迷弥)3.A(“固然”、“虽然”都是连词。“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因此,“虽然”只能用于表示前后意思不矛盾。本句应该用“固然。”“宁可”只单说选取的一面,后常加“的好”、“为好”。“宁肯”表示取舍,所选择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意愿。“贯串”从头到尾地穿过,自始至终地体现,对象多是抽象事物。“贯穿”穿过、连通,对象多是具体事物(如“城市”)。“施行”实施(法令、规章、制度等)侧重于执行。“实行”用实际行动来实现,侧重于实现,是使思想上的东西变成现实。)4D5C二、(12分,每小题3分)6.B7.C8.C9.D三10:C,11:D,12:B,13:A文言文参考译文给人衣穿,因为他受冻;给人饭吃,因为他挨饿。挨饿受冻是人的大灾,救这样的人,是正义的啊。人遭受艰难困厄。跟受饥受寒相比是更重的苦难,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怜悯陷入困境的人们,一定要同情遭受困厄的人。国君像这样做了,那么名号就显赫了,国家的人才就会得到了。过去,秦穆公坐马车出行,马车坐坏了,右侧驾辕的马脱缰跑掉,却被农夫捉住。穆公亲自去寻找这匹马,看到在岐山的阳坡一群农夫正将吃马肉。穆公叹息道:“吃了骏马的肉,而不马上喝酒,我担心马肉会伤害你们的身体啊!”于是穆公一一赐酒给他们喝,然后离去。过了一年,秦、晋发生了韩原之战。晋兵已包围了穆公乘坐的战车,晋大夫梁击穿的有六片之多。(这时),曾经在岐山的阳坡上分吃穆公马肉的三百多农夫们,竭尽全力为穆公在车下勇猛战斗,于是大败晋军,(秦穆公)反而抓住了晋惠公凯旋。这正如诗中所说的“给君子做国君就要公正,从而使君子的美德实行;给贱民做国君就要宽容大度,从而使他们尽力报答。”那样,君主他怎么可以不努力施行仁德、爱护百姓呢?施行仁德、爱护百姓,人民就会爱戴他们的国君;人民爱戴他们的国君,就都乐于为他们的君主牺牲自己。赵简子有两匹白骡子,非常喜爱。在广门邑做小吏的阳城胥渠病了,夜间敲赵简子的大门并求见说:“你的臣子胥渠有病,医生告诉他说: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好;弄不到白骡的肝(吃),就会死亡。”守门官进去向赵简子禀报,董安于正侍奉在赵简子身边,恼怒地说:“嘿!胥渠这个家伙,算计起我们主人的骡子来了。请允许我立即把他杀掉!”赵简子说:“把人杀掉而让牲畜活着,这不是太不仁义了吗?杀掉牲畜用来救活一个人,这不是仁义吗?”于是呼唤厨师杀掉白骡,取出肝来交给阳城胥渠。过了没多久,赵简子举兵攻狄,广门邑的官吏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都争先杀敌并获得披甲武士的首级。由此看来,君主怎么可以不爱士呢?(节选自吕氏春秋)四、14翻译(见参考译文)15(1)“班马”即行将分离的马,“萧萧班马鸣”意为一对即将分别的马儿发出眷恋的嘶鸣。诗人添一“班”字,寄情于物,巧妙地点出与友人的离别之意,颇有推陈出新的效果。(评分标准:本题2分,重在分析“班”字所造成的“物我交融”,由此才与诗意产生勾连,不能只答“班字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等简略语,答案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此二句用眼前的实景营造了一幅送别图:浮云飘舞,红日斜照,山水分外秀丽,在这样美好的景致中,友人却将远行,令人顿生眷恋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将离别的情意表达得颇为浓郁、深沉。(示例二)此二句将行踪不定的游子比作飘乎不定的浮云,将友人之间的别离比作日薄西山,化实景为抽象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