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拓展训练.docx_第1页
沪教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拓展训练.docx_第2页
沪教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拓展训练.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拓展训练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山水”,自古以来就是颇为稳态的词组,我们说“大自然”就往往想到“山水”。但较起真来,这“水”跟“山”还真有不同,孔子就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是将二者分而论之的。这“水”,孔子将它定位为关乎生命或生命意识的含义,于是,就有了他站在水边感叹的那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水流一去不回头,这常识从孔子嘴里说出,就经典了。以后呢,“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以悼近”,潘岳秋兴赋这样说就深沉了;“逝水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李白古风这样说就哲理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后主浪淘沙这样说就沉痛了总之,都是看到那水啊,就很高层次地生发出对人生、生命的感喟。 由此还衍生出更苍茫深邃的历史沧桑感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争得便如岩下水,从他兴废自潺潺。”那神情有旷达、有哀伤、有豪迈、有潇洒,但都同样是水漉漉湿淋淋的。在这里,“水”是亦正亦邪的角色,它千古长流,象征着恒定不变,见证了历史古往今来;但它又川流不息,意味着变化多端,伴随着时间一去不返。在它身上,凝结了永恒与短暂,亘古与瞬息。 这“水”于古人还有一个令我们羡慕的实用价值归隐之所。归隐,就是你在人世上活得没滋味了,就找个去处远远地离开人世躲开去。古人管这叫“归隐”,还有更雅致的“野鹤闲云”。实际中的归隐大都是在深山老林,但说起这归隐的历史却又还真跟水有关,当年孔夫子发牢骚就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就是要坐木排子到海上漂流去啦。为什么要到海上?大抵是大海一派苍茫,无际无涯,漂进去踪迹难寻吧。 稍后范蠡对漂海归隐的传统进行了改良。传说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带上爱人西施漂进五湖去隐居了。不漂海啦,改漂湖。为什么?大海风恶浪凶啊!漂湖就不同了,就看后来漂湖归隐者的描绘吧:“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真正人间仙境啊!着实令人神往!难怪日后人们说归隐大都关涉五湖:“世路任渠险,襟抱五湖宽。“一壶清酒一竿风。山月与鸥长作伴,五湖中。”潇洒得紧啊!“水”被古代文人广泛运用的另一场合就是在抒情之际了。水的形态变化万千,正适宜模拟人复杂多变的感情状态。于是,在抒情时,人们就往往跟水联系上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以江海的磅礴感发广阔的胸襟。(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流水的绵长,比喻愁怨的不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羁旅别离相思眷恋,也都少不了这水的浸泡沾溽。当然,从审美角度看,“水”在古典文学中也可以大展光彩:“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江、河、湖、海,皆可尽显其千姿百态的天然美景。这里有一个特点是明显的:成功的“水”意象,大都体现在描写南方自然山水的作品中。其缘故应该是很好解说的,南方是水泽之乡,江河纵横,湖泊遍布,而且气候湿润,雨水繁多,文人写景,就处处是近水楼台啦。作品中波光水影的表现就更显要也更重要日色霞辉跟波光水影交映,倍增旖旎光彩;花草跟波光水影相衬,更见绰约妍姿;风烟雾霭跟波光水影融汇,尤显氤氲境界万般风物皆因“水”的滋润,而尽显其晶莹清丽之美了。1请将文中第段画线句中的诗句填完整。 , 。(2分)【参考答案】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第段中(1)和(2)两诗的作者分别是(1) (2) (2分)【参考答案】2(1)曹操 (2)李煜3第段中“亦正亦邪”的具体含义是 (3分)【参考答案】3它千古长流,象征着恒定不变,见证了历史古往今来;但它川流不息,意味着变化多端,伴随着时间一去不返。4本文关于“水”在中国古文化中的含义丰富,具体包括:(3分)(1) (2)作为归隐之所的实用意义。 (3) (4) 【参考答案】4(1)生发出对人生、生命的感喟。 (3)广泛运用在抒情中。 (4)从审美角度看,“水”在古典文学中也可以大展光彩。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3分)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的只是生活常识,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B文中引用孔夫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是表明归隐的历史与“水”有关。 C人们抒情时往往跟水相联系,是因为水与人们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 D文中用范蠡功成身退后带西施漂进五湖一例,是为了说明“水”适合抒情。 E写“水”的作品全都描写南方的自然山水,是由地域环境的特点决定的。 F“水光潋滟晴方好淡妆浓抹总相宜”说明西湖的水给人以美的享受。【参考答案】5B、F6“水”的意蕴丰富,那么“山”呢?请由“山”展开联想,谈谈你对“山”的感悟。(4分) 【提示】6提示:仁者爱山,归隐之所等。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3分)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 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明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尽管我们现代的“鸢飞戾天者”,不会“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也不会“窥谷忘返”,然而却可从中得到一些必要的轻松、超脱,乃至反思与启悟,岂非大有益耶?更何况,旅游活动还被现代人当作开拓视野,了解一地、一国、一民族之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呢。不过,经验又常常这样启示我们:走山访水,欲臻山水妙境,得到最佳的效果,最好先读山吟水,即读一读那些描写山水名胜的诗文。因为,山水名胜诗文,乃作者经心灵感受,用文学描绘的山水,是艺术创造的第二自然。那里面有作者的性灵、心态、热情、才华的流动,也有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沉积。它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审美的导游。当你面对奇山异水惊诧莫名的时候,它能够很快沟通你和自然间的“灵犀”,帮你机敏地捉住景物的独特的美质和神韵;当你在古堡废墟面前茫然寻思的时候,它将为你打开那厚重的历史帷幕,让你窥见其中的奥秘。总之,它将帮助你真正读懂大自然。中国有无数的佳山秀水、名园胜迹,从塞北至岭南,从鱼米之乡至丝绸之路,到处有令人梦思神往的胜境。中国更是一个纪游文学特殊发达的国度。“性耽山水”、“情系田园”的中国文人,几乎个个都是描山画水的能手。他们以山水为知己,为情侣,闲暇时游赏之,失意时隐匿之;山屋著述,古寺谈禅,从事人生的反思与总结。中国文人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使其同庄严静穆、清远幽秘的大自然达到非凡的融合。他们给大自然以情感与生命,大自然给他们以灵感与启悟。人之性灵与山水之灵秀,合同而化。于是,人生况味,自然风采,宗教气氛,一起糅合成中国山水名胜诗文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展读中国的山水名胜诗文,你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寺,伴着那幽谷鸟鸣,云外钟声,聆听作者的清谈妙论、感慨隐忧。 就这样,中国文人,凭着他们那特殊的对山水自然的感受力,以其特有的审美趣味与高超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的山水名胜,塑造出像画一样精美,如梦一般空灵的形象,为中国山水名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文学背景。 走山访水,固为人生一大快事。然而欲真正享其快意,最好先行读山吟水。这倒用得上中国一句老话:“先读为快!”7简要地说,作者认为“走山访水”的意义有哪两点。(2分) (1) (2) 【参考答案】7(1)得到轻松、超脱,乃至反思启悟 (2)开拓视野,了解历史文化8第一段中“被污染的心灵”在文中是指:(2分) 【参考答案】8现代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9中国“是一个纪游文学特殊发达的国度”,其根本原因是:(限20字以内)(2分) 【参考答案】9中国文人对自然山水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态10.作者从四个方面评价“山水名胜诗文”的特点和作用,请予以指出。(每项限15字以内)(4分)(1) (2) (3) (4) 【参考答案】10(1)是艺术创造的第二自然 (2)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审美导游帮助你读懂大自然 (3)有独特的清幽、空灵之美 (4)为山水名胜提供丰富的文学背景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从阐述走山访水的意义起笔,引出读山吟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得出“先读为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