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课时 方法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结合语境理解“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并能正确运用。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概括游记类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画金华双龙洞景点游览图,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从而学习游记的写法。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感受双龙洞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品味意境,想像画面。4.在体会景物特点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按照游览的顺序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概括游记类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画金华双龙洞景点游览图,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从而学习游记的写法。2. 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感受双龙洞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品味意境,想像画面。难点:在体会景物特点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按照游览的顺序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三、前置学习活动1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2.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 ,整体把握 (一)回忆旧知,引入学习1.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向我们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景,前三篇课文是不同风格的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再随叶圣陶老先生去金华的双龙洞旅游。看看他笔下的双龙洞有时什么样的呢?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二)理清顺序,感知内容过渡: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1.导游小姐们、先生们,你们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们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出示课件:仅作参考 2.指定一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绍课文围绕课题按顺序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3.知道了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谁来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游游双龙洞的经过和看到的景象)小结概括游记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后再遇到游记类的文章你会怎么概括主要内容?(先弄清作者都记录了什么,再进行概括。)4.总结游记的写法。(1)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这篇游记与前面两篇写景的文章有什么不同。(按游览的顺序写了游双龙洞的经过,还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2)请再默读课文,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写了游双龙洞的经过?请画出来。集体交流。(3) 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环节二:实践-重点突出,语意兼得(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过度:作者是怎么记录游览的经过的,又是怎么描写所看到的景象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上山去看看。1.品赏路上的见闻(1)刚才你们这些小导游做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观察沿途景物,并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介绍“新绿”。(4)组织交流 ,感受路上景色的明艳,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生谈到哪儿,就指导读到哪儿,重点引导交流以下两句:交流出示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齐读,你觉得这景象怎么样?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指生抓关键词谈。师引导,作者是如何把这如此明艳的美景表达出来的呢?交流(学生可能会说用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师总结:在描写景物时,如果用上一些表示颜色的词,会使你笔下的景物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感情朗读,读出“眼前一片明艳”,读出欣喜陶醉之情。教师可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一生读,学生闭眼想象、享受,感受路上明艳的美景。交流出示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齐读,觉得这景象怎么样?你又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指生抓关键词谈。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在不断地变化。“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师引导,作者是如何把这美景表达出来的呢的呢?交流(作者用了排比句)你能用上“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句式描述一种景象吗?感情朗读,读出“时时变换调子”的感觉,读出欣喜陶醉之情。教师可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一生读,学生闭眼想象再一次享受,感受路上明艳的美景。2. 合作学习宽大的外洞过渡: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 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2) 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学生学习行为预设:作者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和联想的方法,如“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具体写出了外洞大的特点。) 教师小结: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如果恰当地运用比喻、列数字和联想的方法,可以把景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加具体、清楚。 (3)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4)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大”“宽敞”,感受外洞的奇特。 3.自学感悟窄小的孔隙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船小a找读句子;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c哪些词句能突出船小?体会出什么?(窄)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行船的方式a找读 工人拉 ; b为何不能“划”?乘船的动作a找读 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 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感觉a齐读 b感觉到什么?(挤压)(1)方向不同(学生示范) (2)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 稍微、一点儿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 练读、 指名读 。(2)教师适时课件出示: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走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抬起一点儿,就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3)这两段话,你觉得那段写得好?为什么?(挤压、稍微和准会这三个词写出了作者仰卧在小船里进洞的真实感受,说明孔隙很窄、很小,第二段表达的效果不如第一段好。)小结:看来在描写事物的特点时,不仅要写自己看到的,还要写感受到的,这是作者独到的观察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还要选用更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这样效果才会更好。(4)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孔隙的窄小。(5)指导填空背诵:我怀着好奇的心情 ,自以为从 ,到 ,到 ,没有一处不 ,才说一声 ,船 。眼前 ,可是 似乎 。我又感觉 ,准会 。4. 细细品读奇特的内洞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6、7自然段。 (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黑、奇、大”)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引导体会“即使也”的表达效果。这样更加充分的表现了内洞的景象奇特美丽。) (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师补充: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出示图片。(4)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感情朗读。指读。 (5)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教师小结: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如果恰当地运用比喻、列数字和联想的方法,可以把景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加具体、清楚。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拓展,归纳方法1.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1)作者在这篇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好几个景点,你觉得哪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预设:学生很有可能说孔隙和内洞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学生谈到哪个景点,老师就引导其当小导游介绍哪个景点。)(2)为什么这两个景点给我门留下的印象深刻?作者用了什么好办法?(这两个景点作者写的很详细,不仅写了看到的还写了感受到的、联想到的,很具体。)小结:我们游览一个地方,会看到很多景点或景物,如果把这些景点或景物都简略地写下来,文章会显得不够生动具体,如果都详细得写下来,又会显得太罗嗦,如果选取印象最深的详写,其他的略写,就会使文章既生动具体,又不显得罗嗦。2.感受作者严谨巧妙的构思(1)同学们理清了作者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贯穿本文的还有一条线索, 那就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 黑白遮光双面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低空经济产业园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设计
- 天然气管道防腐技术实施方案
- 桥梁沉降监测与评估方案
- 江河生态修复与管护策略研究
- 给水净水厂工艺优化与提升方案
- 产品制作技术协议书
- 以息代租合同协议书
- 伐树责任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卫生职称副高级考试《输血技术》副高真题含答案解析
- 给村医培训课件
- 部门主要人力资源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
- 2025年烈士纪念场馆讲解员招聘考试技巧与模拟试题
- 重庆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人工智能(AI)训练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药膏摩技术操作
- 2025-2026学年辽师大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高级经济师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标准(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