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14年学年考试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1页
荆州市2014年学年考试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2页
荆州市2014年学年考试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3页
荆州市2014年学年考试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4页
荆州市2014年学年考试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州市2014年学年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荆州市2014年高中一年级学年质量检查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题由学生保存。本科目考试时间:2014年6月28日上午8301100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HTSS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脊髓/编辑捉摸/卓绝 夹道/脸颊 残羹冷炙/少不更事B.蹂躏/赁屋炮烙/庖丁 旗杆/干禄 道义相勖/殒身不恤C.诽谤/绯红 夙愿/漱盂弥望/弭谤 义愤填膺/绿草如茵D.纤细/籼米纳罕/宸翰攥住/赚钱敛声屏气/屏息以待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凄婉切蹉万户侯毁誉共之B.钮扣怨府倒计时白浪滔天C.噩耗峰巅照相机衣衫褴褛D.厮打帐簿俘获物各执己见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充满了诗意。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得红艳艳的野草,像是满山红杜鹃。()穿行远安,一路美景,让人:绿绿的山林,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村庄远安就像一名待嫁深闺的少女,假以时日精心,定会出落得国色天香。A.染几乎目不暇接装扮B.浸简直应接不暇妆扮C.染简直目不暇接妆扮D.浸几乎应不暇接装扮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届中非民间论坛本着“分享经验、深化合作、付诸行动中非人民共同实现减贫脱困的目标”为主题,回应了中非人民的共同关注,必将密切中非人民传统友谊。B.关于城市内涝的原因,公众已有基本共识:一方面是因为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加重了暴雨的危害;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城市管理者过于重视“面子”,忽视了“里子”。C.除大量证人传召外,控辩双方也动用了超豪华的律师阵容对抗,或将成为香港历来涉及官员层级最高、讼费最高昂的刑事审讯。D.“逆商”,相对“情商”和“智商”而言,是用来表示挫折承受力的一种指标,反映的是一个人面对逆境、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是衡量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忍受逆境、战胜逆境的素质标准。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巴金先生作为中国感伤主义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作品中充满了悲悯情怀和忧伤基调。但这种悲悯和忧伤又不是基于对自身个人苦难经历的哀婉与倾诉,而是源于他内心深厚的人道主义理想。他的随想录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在解剖自己的同时,也剖析了当时的社会对人性的极端压制,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B.汉魏之际三曹、“建安七子”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作品以风骨遒劲而著称,有悲凉慷慨的阳刚之气,习惯上被称为“建安风骨”。曹操的诗歌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其代表作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等。C.雨果,19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文学家,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其作品不缺少激情、想象、夸张和渲染的浪漫主义,同样也不缺少对于社会的深刻省察和对弱小群体的关心,因此有人评价雨果是“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了人类的良心”。D.巴尔扎克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其长篇小说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本作品虽名为“高老头”,但贯穿全文的主要人物却是拉斯蒂涅,之所以以“高老头”为名,是因为高老头的悲剧是拉斯蒂涅社会教育的的最重要一课,是拉斯蒂涅野心家性格形成途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作为意象的神圣劳工人力车夫因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平等、自由的理念,人力车夫的身体在成为高呼“劳工神圣”的五四文人创作与臆想对象的同时,也被有着同情心的文人尴尬地消费着。“五四”时期,受西方熏染的文人重身体力行,倡导“劳工神圣”,但字里行间又摆脱不了万般皆下品的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桎梏,这才有了“到民间去”的呼召、践行,直至发展成为“向泥腿子学习”的边区文艺政策。“宁为牛马于通衢,犹胜转死于沟洫”之类的诗行就明显有着骨气过剩的书生意气。作为向来自然而然被社会忽视并消费的一群,“五四”时期因为蔡元培、李大钊等启蒙者高呼的“劳工神圣”口号,人力车夫进入了文学场域,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人力车夫派”。车夫的身体成为文人最直接的消费对象与意象。“饿肚皮”、“年纪小”、“衣衫单薄”、“又饥又寒”等类似语汇大量出现在“人力车夫派”的文学创作中。抛开人力车夫派诸位方家在诗歌、小说等白话文学体裁、题材的开创之功,这些本土文人出于一片同情心而描摹车夫身体的苦难,与洋人镜头下老旧北京残垣断壁上的荒草、踟蹰而行的骆驼异曲同工,相映成趣。至今为止,这些创作中影响最大、引用最多的是鲁迅的一件小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对人力车夫的态度很是温和,并认为需要仰视才见,以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尽管在鲁迅笔下,人力车夫面前的文人道德上是如此“微不足道”,但人力车夫的背影也带上了一缕阴郁、决绝甚或畸形的道德阴影。与现实生活中人力车夫实像相较,在五四“劳工神圣”的光环下,这个需仰视才见的高大背影不过是一瞬间浪漫主义的臆想。无论同情心和良心的拷问是如何本真,当文人“消费”劳工时,感性始终高于理性,笼罩在字里行间的是坐车、拉车双方都无力自拔、无可奈何而苍白、惨淡的光晕与晕眩。对此,身体力行倡导白话写作的胡适写得更为直白。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凄惨”,但车夫却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感性的客人只得最后点头上车。如果说胡适诗作还多少展现了文人内心的纠结,那么新青年同期刊载以“日光淡淡,白云悠悠,风吹薄冰,河水不流”为开篇的沈尹默的人力车夫则更像一首云淡风轻的儿歌,不图功用。最终,沈氏给单衣已破、汗珠儿颗颗往下堕的车夫只是一片唏嘘,当然也是难能可贵的同情心而已。在现实中,车夫的身体被军人、洋人等高高在上者的使用消费的外延与内涵都相对单一。与此相左,在文学场域中,文人对车夫身体的消费是多元与混搭的:对劳工神圣的光环下高大身影的歌颂,面对老幼车夫求生计的进退维谷,文人浪漫主义情愫下不合时宜的渲染,等等。不过,这一时期也有些许不同的声音,有些是无意的,只是叙事写实。对人力车夫派的亢奋写作,梁实秋不合时宜地冷语道:“其实人力车夫凭他的血汗赚钱糊口,也可以算得是诚实的生活,既没有什么可怜恤的,更没有什么可赞美的。”此话自然引发了鲁迅和梁实秋之间的一场论战。但就在文人论战如火如荼时,对此无知无觉的祥子们,继续挥汗如雨地奔跑着。无论现代启蒙者如何做困兽之斗,在后人辨析出的现代与现代性的牢笼中左右手互搏,他们在生活和写作实践中对人力车夫的双重消费却是无法开脱的事实只有一个祥子因为老舍而长留文学史,数不清的祥子则没有名姓,下落不明。但是,这里并未将骆驼祥子作为文人消费人力车夫的典型。一则骆驼祥子是1930年代老舍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与五四文学领域的人力车夫风潮已有一段间隔;二则虽同是写人力车夫,老舍的笔触显然更为老道,深沉悲怆,他以祥子起落颠簸的人生反映的已不是单单人力车夫这一群体的生存何以苦痛。(选自2014年第1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有删改)6下列对“车夫的身体成为文人最直接的消费对象与意象”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到民间去”的呼召、践行,到“向泥腿子学习”的边区文艺政策,人力车夫是向来被文人重视并消费的群体。B“五四”时期,蔡元培、李大钊等启蒙者高呼“劳工神圣”的口号,领导了“人力车夫派”,人力车夫进入了文学场域。C在人力车夫进入了文学场域以后,“饿肚皮”、“年纪小”、“衣衫单薄”等类似语汇大量出现在蔡元培、李大钊的作品中。D本土文人出于同情心而描摹车夫身体的苦难,但让人感到尴尬的是这些描摹与洋人对老旧北京的荒草的关注没有差别。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五四”时期受西方熏染的文人重身体力行,倡导“劳工神圣”,字里行间已经开始逐渐摆脱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桎梏。B鲁迅认为“微不足道”的文人对人力车夫需要仰视才见。这种描摹是现实生活中人力车夫的实像,不是浪漫主义的臆想。C沈尹默的人力车夫虽然不能像胡适诗作那样展现文人内心的纠结,但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心也是难能可贵的。D军人、洋人、文人对车夫身体的消费是多元与混搭的:对高大身影的歌颂,对老幼车夫的同情,还有浪漫主义的表达。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人出于同情心和良心的拷问来塑造人力车夫形象,但是感性始终高于理性,有些是浪漫主义情愫下不合时宜的渲染。B从语言风格上看,胡适“客告车夫”的白话文比沈尹默人力车夫的四字句更显直白,更能突出“劳工神圣”的主题。C与人力车夫派的亢奋写作不同,梁实秋认为无需对人力车夫进行怜恤或赞美,这种看法引发了鲁迅和梁实秋之间的论战。D因为创作时代在人力车夫风潮以后,作品反映的群体也更加广泛,老舍的骆驼祥子并不是文人消费人力车夫的典型。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过秦论(节选)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ZZ1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纳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制服,控制C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烈:功绩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池塘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都是秦攻取天下的举措的一组是(3分)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蒙故业,因遗策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ABC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暗中窥伺,后来采取了商鞅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对内、对外政策,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B惠文、武、昭襄三代秦君继承旧业,遵循遗策,相继用武力蚕食四邻,疆域日广,国力日强,使秦国和列国的矛盾日益尖锐。C九国采取“连衡”的策略,结成强大的抗秦战线,凭借十倍于秦的土地,调动百万大军攻打秦国。秦军开关迎战,九国军队望关却步,不攻自溃,并争相割地,臣服于秦。D本文叙述史实,以时序为经,以事迹为纬。先叙秦孝公时的“兴”,继而写惠文、武、昭襄、孝文王、庄襄王时的“强”,接着写始皇时的“盛”。12请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3分)(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3分)(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项羽之死)(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这首词抒写“黍离之悲”,试就词的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中的“厌”字作简要赏析。(3分)(2)词中多用对比,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挟飞仙以遨游,。(苏轼赤壁赋)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诗经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是日也,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山寺钟鸣昼已昏,。(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7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黑色温暖蒋子龙有些东西之所以叫“纪念品”,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生的脚步。我有一个很大的扁柜,占据了家中最大最完整的一面墙,里面存放的每一件纪念品,都记录了我的一段经历,都有一个故事。其中摆在显著位置、看上去极普通却让人觉得很特别的“藏品”,竟是一快煤,一块实实在在的闪着光泽的煤,放在一个精美的托架上。它是我在平朔煤矿的地下掌子面亲手捧回来的。压在煤块下面的卡片上写着:“9号煤,平均发热量5948KCOL/KG,干基灰分21.6%,干基硫分1.38%,干基挥发分31.1%”。每当我独自端详它或向朋友讲解它的来历的时候,伴随着回忆心里会泛起一股温暖,一种向往和敬意还有警策和思虑。我对煤矿并不陌生,曾多次下井,有些还是全国著名的大矿。下井时无一例外都从上到下地穿戴好矿工的装备,头上顶着矿灯或爬进去,或乘升降梯到地心,然后再坐轱辘马进入采掘现场。来到平朔煤矿井工一矿,才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全国第一”,我们是乘大型吉普车下井并直达采掘面。其实既不“采”也不“掘”,更不是“挖”,而是“割”。我跟着“割煤机”向前走,竟产生一种坐在联合收割机上在丰收的田野上向前挺进的错觉。不只是我们,矿工们每天下井出井也都乘坐卡车,像地面上的人乘坐公司的班车上下班一样。平朔煤矿的地下,像一个浓缩的地面上的高速公路网。地下数百米深处蛛网般的巷道,就是一条条相互连接的公路,其灯光、路标、信号以及各种指示牌,周密而规范。它缺少的只是路边的广告,多的是安全警示语。任何一个矿工只要想出一句有利于安全的话,就制成一个牌子,配上灯光和他的照片,镶嵌在巷道壁上,光芒闪烁,格外醒目。每隔200米有一个“救生仓”,可供30人生活四天。每隔50米,道边有一个自救站,备有淡水和氧气他们的理念是:“生命至尊,安全为天!”我当时感觉,即便爆发一场战争,也未必能摧毁平朔的“地下王国”!因此我在平朔获得的第一个感觉是“温暖”。就因为这里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与他们的生产规模和所创造的价值大体是相称的。他们仅去年一年就为国家上缴税费81亿元,创造利润79亿元,实现产值310亿元这是多少钱哪!国家赖以自豪的所谓“占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大头是靠许多像平朔煤矿这样的企业给撑起来的。要知道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虽然属于国家,可埋在他们祖辈生存的地方,平朔人给共和国提供的是“乌金”,是热能,是动力,这里面也有他们的精神。正像平朔之歌里唱的:“共和国的炉膛里燃烧着矿工的赤诚。”那么共和国呢?是不是更应该感谢、尊重、爱护这种赤诚,乃至以同样的赤诚温暖矿工?平朔地处“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外,统称塞北。至今还保有古战场的遗韵,内外长城及高高低低的烽火台举目可见,“草带烽烟色,蝉为朔吹声。”当我们乘着一阵风沙登上世界一流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大岸时,似依稀听到了角声连连,重鼓震天,浓烈的烟尘遮住金戈铁马,却挡不住诗人李贺的吟唱:“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奇怪,这塞外的风沙来得猛,走得也急,尘暴一退,一个令人震惊的巨大煤坑呈现在眼前。采煤工作面是几十平方公里,全部机械化,其程序就是“铲”和“运”。一铲下去就是一个60立方米的大煤堆被轻轻端起,转头倒进一次可装载292吨的运煤车里,然后沿着螺旋形的车道攀援而上,一辆接一辆,势如游龙般夹雷携电地驶向选煤厂。即便没有去过平朔的人也可以想象一下,那巨大的铲车若一下一下铲下去,似能把地球给挖穿,一辆辆运煤车则如一座座小的煤山在移动,它的一个轱辘的直径就是3.7米上千台这样的设备同时作业,该是怎样的一种气势?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仅平朔煤矿就年产1亿吨,全国还有13个年产亿吨的煤炭基地。世界上约35%的煤矿产量出自中国。我们不仅是煤炭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耗国,中国在经济上所感觉到的“温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对“乌金”的开采和燃烧。所以,我将其称为“黑色温暖”。(选自新华日报2011年11月11日第7版,本文曾获2011年度最佳散文)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A全文主要介绍了平朔煤矿井工一矿和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前者侧重展现其生产工作的条件与环境,后者侧重表现其生产的规模与气势,体现了选材的匠心。B第段划线句子中的一个“割”,既形象说明平朔煤矿采煤速度之快,技术之先进,又突出了平朔煤矿之大,交通网络之发达,用词精妙。C第段中通过记叙典型事例意在说明平朔人将“生命至尊,安全为天”的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揭示了平朔煤矿工作条件和环境的优越。D第段划线句子运用反问句与平朔矿工的赤诚进行对比,暗含着作者对当今社会中某些人漠视矿工的付出、不关心矿工权益和安全的现象的不满。E本文华美流畅,又夹杂口语和引用,恰到好处地将自己与平朔煤矿的缘分娓娓道来,行文之中饱含着作者对煤矿工人的浓浓深情。17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黑色温暖”的理解。(4分)18第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9为什么一块极普通的煤,被作者视为很特别的纪念品?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有如作者一样的“纪念品”,让你恋恋不忘?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5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悲剧人物,他们让读者深思。请从“项羽、荆轲、刘兰芝、祥林嫂”等人物中任选一个,根据示例仿写一句话。要求:符合作品内容和人物思想性格;句式相近。(4分)【示例】林黛玉的悲剧,不仅仅是体弱多病,忧郁哀婉,更是由于孤标傲世,家长阻挠,最后在宝玉成亲的唢呐声中孤独地死去。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