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城市发展与图书馆发展的互动作用1上海图书馆事业发展的4个时期从上海城市发展促进上海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即上海城市开埠时期,图书馆开始萌芽;上海城市发展时期,各类图书馆不断涌现;上海城市繁荣时期,中心图书馆体系开始形成;上海城市确立世界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上海图书馆也确立了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愿景。11 上海图书馆的萌芽时期公元1291年(元代至元二十八年),中国元朝政府开始设立上海县。宋末元初,出现了一批藏书家,到了清代,藏书家已有百人左右的规模,甚至出现了与著名的毛氏“天一阁”、鲍氏“知不足斋”齐名的李筠嘉的“慈云楼”(藏书多达30万卷)1 o。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鉴定,翌年11月14日,英国在上海设立领事馆,并宣布上海于同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口o。就在上海开埠后的前几年,即1844年和1846年,清政府被迫先后两次宣布天主教驰禁。19世纪中叶,天主教开始在中国大为发展,而上海的开埠也为西方传教士在上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842年7月,首批法国耶稣会士南格禄等进入上海,并随身携带了一些与传教有关的图书文献。这样,原来以北京为中心的传教文化中心南移至上海的徐家汇。4J。1847年7月,西方传教士开始在徐家汇建天主堂藏书楼,并在将所携书移入的基础上,开始集中存放欧美来华传教士携带的文献以及在华收集的文献,该藏书楼被认为是上海近代图书馆产生的标志。上海开埠后,西方各国来华来沪人士逐年增加,也带来了相应的文化需求。1849年3月,一些来华西人组成的西侨社团(Foreign Community)自发组织了一个上海书会(Shanghai Book Club),两年后,1851年,改称上海图书馆(ShanghaiLibrary)。直至1913年由工部局接办,才易名为工部局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服务范围也由少数的外侨逐步扩大到普通市民,成为上海较早的社区公共图书馆。1857年,英国传教士怀利(Alexander Wylie)在上海发起成立上海文理学会,后成为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1871年,在上海原博物院路(今虎丘路)6号正式建立会所和图书馆。该图书馆系统收集了外国传教士和学者调查研究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著作,以西文图书为主。馆藏文献曾达到14万多册。图书馆的读者基本上是在沪的外籍人士。亚洲文会会员可入库查检书刊并外借。1874年,由英国驻沪总领事麦华陀提议,由当时在江南制造局主持技术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徐寿(18181884年)和当时担任上海英华书院首任院长及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职的英国人傅兰雅(18391928年)共同创办了格致书院,书院内设有藏书楼,藏书1300余种,近万卷,多为西学新书。藏书楼的主持者杨慎之曾主持编有格致书院藏书楼书目六卷,商务印书馆1906年铅印出版旧。随着上海城市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起,大学图书馆开始出现。如1879年圣约翰大学开始建罗氏图书馆(因由纽约罗氏兄弟捐资建“思颜堂”,藏书迁入,故名),其中,中英文图书各居半数。1903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创办于徐家汇的震旦大学图书馆开始建立。1908年,基督教美国南北浸礼会在沪开办神学院并设立大学部,并同时在杨树浦军工路内建立了图书馆,后改名为沪江大学图书馆。1906年11月,受西学的影响,上海一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邓实、黄节、刘师培、章太炎等在上海创办仿欧美公共图书馆的“国学保存会图书馆”,并将各自的藏书5万卷以捐增、寄存方式作为藏书基础,一个月之内,藏书发展至16万卷,先后在上海虹口和市中心的四马路建立了馆址。从上海城市开埠时期图书馆开始萌芽这一发展阶段来看,城市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当时的图书馆明显地带有受西学和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影响的特点;由于上海城市的发展尚处于开埠初期,公共图书馆意识较为淡薄,城市公共图书馆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与当时上海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为低下、封建文化较为深厚是相适应的。12上海图书馆的发展时期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上海城市的航运、房地产、商业、贸易、交通、工业、金融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逐渐确立了近代中国轻纺工业基地、金融中心、交通运输枢纽和内外贸易中心城市的地位,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多功能的经济城市和国际化城市。上海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开放的格局对当时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上海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各类人才汇聚,一些专业人士和机构自发地建立起各类专业图书馆,如1920年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建立的图书馆;1920年10月由一批留日归国学生创办的中华学艺社图书馆;1921年5月1日上海银行界一批职业青年建立了互助性的上海通信图书馆;1933年3月,上海职业青年文化团体蚁社相继建立了蚂蚁图书馆及私立鸿英图书馆;1938年10月,上海市民文化团体益友社创办益友社图书馆;1948年,上海商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光甫创办了海光西方思想图书馆。随着上海城市经济贸易和文化的发展,各类专门图书馆也不断涌现。如1922年5月22日,上海市商会商业图书馆正式建立;1931年元旦,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正式开馆;193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海关图书馆在上海新闸路建立并对外开放;1933年,侧重收藏中国与国际关系方面文献的上海中国国际图书馆建立;1933年11月26日,居士林佛学图书馆对外开放。20世纪上半叶,上海有数百家出版社,包括几家全国最大的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这些出版社创办的图书馆也繁荣了上海的图书馆事业。1916年,中华书局图书馆创办,后发展成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1924年,在原来涵芬楼图书室的基础上,商务印书馆拨银11万两,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兴建了高5层的东方图书馆,其中新馆的三楼为古籍善本专藏,仍名涵芬楼。1925年5月3日,在商务印书馆成立30周年之际,东方图书馆向市民开放,并增设了儿童图书馆。至20年代末,东方图书馆的藏书已多达50多万册,成为当时全国城市中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令人痛心的是,1932年1月29日凌晨,在日军轰炸上海阐北地区时,商务印书馆及其所属东方图书馆均被炸毁,成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和文化事业的一场浩劫。1932年12月1日,上海申报馆因创办60周年而建立了流通图书馆。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至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城市人口已近350万,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当时的上海市政府规划将江湾一带作为市中心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1933年8月,上海市政府拨款30万元,开始在江湾筹建一所新的市立图书馆(后定名上海市图书馆)。该馆于1935年10月竣工,1936年5月1日正式建成,1936年9月对外试行开放。但不到一年抗日战争爆发,服务活动停止。1946年10月,由宋庆龄主持的中国福利会儿童图书馆第一儿童阅览室正式开放。上海城市的发展使各类文化名人纷纷移居上海,而时局的动荡也使各类文物的交易在上海增多。为拯救中国古籍,叶景葵、张元济、顾廷龙等文化名人于1939年5月在上海创办上海市私立合众图书馆,1941年8月正式建成,成为现代上海有影响的专门从事收藏古籍与近代文献的专业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上海首任市长陈毅元帅十分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将原来市中心的上海跑马总会建筑划归上海图书馆,并为新建立的上海图书馆题写了馆名。1952年7月22目,上海图书馆正式建立,标志着上海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上海图书馆建立的同时,颇具规模的各类专业图书馆也相继建立,如1951年10月16日建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952年10月建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图书馆、华东化工学院图书馆、华东政法学院图书馆等;1953年3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建立;1955年1月,上海市报刊图书馆建立;1956年2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在原明复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1958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建立。为了使市级图书馆规模与上海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发挥资源共享的规模效益,上海市于1958年将4家颇具规模的图书馆即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图书馆、上海市报刊图书馆、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合并,从而使上海图书馆成为仅次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的中国第二大馆。从上海城市发展各类图书馆不断涌现这一时期来看,上海城市的发展对图书馆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四馆合并为确立上海图书馆在上海城市图书馆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创造了条件;各类图书馆的涌现为以后上海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3上海图书馆的繁荣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城市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上海的经济发展多年来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正在朝着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城市发展;而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上海市民对文化与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上海城市信息化的进程也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创新以及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技术平台,这就为上海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内在和外在的环境及条件。1995年10月,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从而使上海图书馆成为一个集图书情报为一体的特大型图书馆,其规模已跻身于世界十大图书馆行列。1996年12月,83万平方米的上海图书馆新馆落成并对外服务,成为上海的一个标志性文化景观。2000年12月,上海市在原城市图书馆市区街道三级网络的基础上,开始建设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体系。这一中心图书馆体系既包括区县公共图书馆,也包括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2001年6月,黄浦区图书馆、静安区图书馆、南汇县图书馆和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率先加盟上海中心图书馆的行列。至2004年上半年为止,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已有成员馆33家,其中区县图书馆21家,大学图书馆10家,专业图书馆2家。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实现了全市市级和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之间异地借书还书一卡通;各馆之间的书目数据、收藏借还数据等在计算机上的统一检索和显示;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之间在网络资源、外文文献资源、数字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共享;对公共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在理事会体制下进行管理和资源共建共享作了探索,从而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图书馆工作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从上海城市发展与图书馆发展的互动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公共图书馆特别是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布局不合理,文献采购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馆员素质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同时,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少儿图书馆的空间设施已不能适应市民知识与信息的需求。针对这些不足,上海市政府在2004年9月召开的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20042010年上海市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内容包括:构建和完善市、区(县)、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梯级网络,启动上海图书馆二期工程(包括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国际友谊图书馆工程,新建或改扩建5个市级主题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的空间分布按照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双重指标确定。区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半径规划确定为2公里(即步行30分钟左右的路程)。20042007年将建设100个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20082010再建设100个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这些社区活动中心将与社区图书馆合并建设。14上海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目标近年来,上海城市确立了世界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在文化上,确立了文明城市、学习型城市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与之相适应,上海图书馆也相应确立了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愿景。上海市把信息化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而上海图书馆也将构建起“文献资源数字化、知识传输网络化、支付结算电子化、网络平台集约化、服务方式个性化”的信息化知识服务架构。2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上海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促进上海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21提升了上海城市品质以上海图书馆为标志的上海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上海的文化积淀做出了重要贡献。图书馆的发展发挥了其文化展示、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交流、文化休闲等项功能。上海公共图书馆在19971999年开展图书馆行业规范服务活动期间,提出了40字的规范服务要求:“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着装统一,挂牌上岗;文明接待,借阅迅速;文字规范,有问必答;设施完好,环境整洁”。上海图书馆从2000年又开始了图书馆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提出了在全国图书馆行业中业务指标领先,对员工每年进行85学时的培训,读者满意率达到90以上,投诉率在3o以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每年推出一些方便读者的举措等文明行业创建要求。从2001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又与上海市残联、上海市邮政局合作,联合推出了为视障读者免费送书上门的服务。以上这些,都为上海城市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服务环境和氛围,为上海城市的发展增强了软实力。22 营造了没有围墙的城市教室上海的各类图书馆通过讲座、展览、读书会、演讲会、朗诵会、报告会、专题陈列、新书推荐、网络竞赛、音乐欣赏、影视观摩、参观考察、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为不同层次和需要的读者提供各类继续教育服务。以上海图书馆为例,创办于1978年的“上图讲座”到2004年已走过了26年的发展历程,共举办了1 000多场讲座,直接听众达76万多人次。而通过录音和光盘、网上讲座、报纸、广播、电视、讲座丛书及小册子等二次或三次传播的听众和读者不计其数。与此同时,“上图讲座”还从方便读者和提升市民信息素养出发,每周为读者举办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利用最新的数据资源、如何利用网络查检所需资料等内容的辅导讲座,深受读者欢迎。这种没有围墙的“城市教室”为上海不同收入的群体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权利,缩小了城市文化的鸿沟,为创造和谐的社会发挥了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积极作用。现在,“上图讲座”已在长江三角洲十多个城市如南京、苏州、昆山、杭州、绍兴、宁波等建立了服务信息网络,从而把“城市教室”扩展到了长江三角的都市群,体现出了城市发展对区域文化的辐射作用。23 增强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活力2002年,时值上海图书馆建馆50周年,上海图书馆举办了首届世界图书馆馆长论坛。2004年,上海图书馆又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图书馆馆长论坛。国际图联主席和管理委员会成员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等汇聚上海,与中国同行共同探讨知识导航与图书馆服务、城市与图书馆的发展等命题,展示出上海图书馆事业的国际化氛围和趋向。把“世界级城市图书馆”作为发展目标的上海图书馆,每年计划输送5名馆员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世界城市图书馆进行工作和学习;同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图书馆每年也将有5名参考馆员来上海图书馆进行工作和指导。到目前为止,来自韩国、美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6名参考馆员已来上海图书馆工作,上海图书馆的十多名参考馆员和参考咨询员也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进行学习。上海图书馆致力于多民族文化的文献采访、文献标识、读者导引及各类读者服务。其多媒体导读为市民提供了中、英、日文三种语言的导引服务,各类标识均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在采访中文文献的同时,积极采访了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等文献,以满足在上海城市居住或作短暂停留的外国人士利用图书馆的需求。上海图书馆新馆自1996年底开馆以来,接待的读者遍布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上海图书馆已与世界上3 000多家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并开辟了网上文献传递和支付平台,从而为全世界的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邮储银行2025秦皇岛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攀枝花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2025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 2025行业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 建设银行2025盘锦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宝鸡市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绥化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运城市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汕尾市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工商银行2025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黑龙江地区
- 《中药提取物生产技术》课件-中药常用的粉碎方法
-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1章 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第2章 政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特点
- 开放北二期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 22.5.16
- 一年级行为好习惯养成教育课件
- 唐山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演练 英语试卷(含答案)
- 2.1 认识自己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湖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
- 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技术 课件 模块七 集成卫浴
- 人体解剖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