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知识清单.doc_第1页
原子结构知识清单.doc_第2页
原子结构知识清单.doc_第3页
原子结构知识清单.doc_第4页
原子结构知识清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清单第一节 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 、少量的 以及极少量的锂。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合成其他元素。H、He宇宙中的主要元素。地球上绝大多数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22种。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 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能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 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个电子)(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 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 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 个电子2、能层与能级(1)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每个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能 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能量由低到高)符 号 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2)能级: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如同一能层的电子可分为 、 、 、 能级),在第n能层中,各能级能量的大小顺序是:EnsEnpEndE(n1)sE(n2)s、EnpE(n1)pE(n2)p、EndE(n1)dE(n2)d、EnsE(n2)fE(n1)dEnp(n表示能层序数,能级交错)。(5)近似能级图:将多电子原子中能量相近的能级划分为一组,并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成近似能级图,能级组依次为:1(1s)、2(2s,2p)、3(3s,3p)、4(4s,3d,4p)、5(5s,4d,5p)、6(6s,4f,5d,6p)、。用近似能级图概括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大都与事实相符,只有少数元素出现例外,如:Cr、Cu等元素。请写出He、Be、C、N、Mg、Al、P、S、Ar、Ca、Ti、Cr、Fe、Ni、Cu、Zn、Br的电子排布式:简化的电子排布式:把内层电子达到 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如钾:【Ar】4s1电子排布图:用方框表示 ,每个箭头代表 ,如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4、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 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 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里)。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 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 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 能量。 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2)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 光谱或 光谱,总称原子光谱。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如:Cs、Rb其光谱图中有特征的_光和_光。发射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 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也叫 光谱。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 光谱。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与明线相对应,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太阳的光谱是 光谱。5、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电子运动的特点:质量极小 运动空间极小 极高速运动。(1)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可以用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 的大小来描述,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通常用小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大。离核越 ,电子出现的概率越 ,黑点越密集,如2s电子云比1s电子云更扩散。S能级的电子云为 形,只有一种空间伸展方向;p电子云有三种伸展方向( 形,互为 的方向);d电子云有 种空间伸展方向)。(2)原子轨道: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 。能层序数(n)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 ;不同能层的同种能级的原子轨道形状 (都呈球形或哑铃形等),只是 不同;s1个轨道;P3个轨道;d5个轨道;f7个轨道。S的原子轨道都是 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即:1s、2s、3s、4s、5s等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P的原子轨道是 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x、Py、Pz为符号。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同如:2px、2py、2pz轨道的能量相等。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高低:nsnpndIIIA、VA VIA族)。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 ;主要化合价 ,金属性依次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 );非金属性依次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依次 );电负性依次 ;第一电离能依次 。3、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一看”能层数:当能层数不同时,能层 ,半径 (一般)。“二看”核电荷数:当核外电子排布(或核外电子总数)相同时,核电荷数 ,其半径 。“三看”核外电子数: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核外电子总数越多,其微粒半径越 。五、电离能(KJmol-1)、电负性:1、电离能:(1)定义: 原子失去 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即1价阳离子)所需要的(即吸收的)最低能量叫 (I1),通常叫电离能。(2)常用符号I(或E)表示,单位为kJ/mol (3)意义:通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 的难易程度衡量金属性强弱。(4)递变规律: A、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 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 ,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 。 B、同一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 趋势。C、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I4I5。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 的。(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以后再失去电子都是能级较低的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多;同时,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5) 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与其化合价的关系:一般来讲,在电离能较低时,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价态为该元素的常见价态。Na的I1,比I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a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Mg的I1和I2相差不多,而I2比I3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十2价离子;Al的I1、I2、I3相差不多,而I3比I4小很多,所以A1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价离子。(6)反常:反常的原因:多数与全空(p0、d0)、全满(p6、d10)和半满(p3、d5)构型是比较稳定的构型有关。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 ,该元素具有较 的第一电离能。特别提醒 在比较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时,要注意第 族和第 族较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大。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依次明显增大(但其中有些曲折)。例如:Be的价电子排布为2s2,是 结构,比较稳定,而B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1,比Be不稳定,因此失去第一个电子B比Be容易,第一电离能小。同理,氮的第一电离能比氧的大,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Mg的第一电离能比Al的第一电离能大。(7)运用: a. 电离能的突跃变化,说明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I1越小,金属性越 ,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 .2、电负性:(1)定义:原子在分子中 能力相对大小的量度。(2)元素电负性的值是个相对的量,没有单位。电负性大的元素吸引电子能力 ,反之就 。(3)元素电负性的概念最先是由鲍林于1932年在研究化学键性质时提出来的。以氟分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然后根据化学键的键能推算其他元素的相对电负性的数值。(4)变化规律: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B:同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金属元素越容易 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 ,电负性越 ,其金属性越 ;非金属元素越容易 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 ,电负性越 ,其非金属性越 ;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表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5)元素电负性的应用: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的判断: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 。 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