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核反应堆的毁灭.docx_第1页
巴格达核反应堆的毁灭.docx_第2页
巴格达核反应堆的毁灭.docx_第3页
巴格达核反应堆的毁灭.docx_第4页
巴格达核反应堆的毁灭.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格达核反应堆的毁灭1981年6 月7 日当地时间下午6 时30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郊外的塔穆兹。星期天的郊外显得格外宁静,夕阳西下,一座银白色圆顶的建筑物矗立在一片空旷的荒原上。它三面筑有马蹄形上堤,四周部署有地空导弹和高炮阵地,更显出它的神秘和重要,这就是令以色列恐惧不安的“乌西拉克”核反应堆。为了建造这座70兆瓦的核反应堆,伊拉克耗资4 亿美元,历时近5 年。突然间,宁静的天空响起了战斗机的尖啸声,14架以色列的美制战斗机突如其来地出现在反应堆的上空。战斗机轮番俯冲,炸弹呼啸而下。瞬时间,响起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核反应堆周围到处是浓烟烈火。空袭只进行了两分钟,庞大的核反应堆就被彻底摧毁。在空袭过程中,伊拉克的地空导弹没来得及发射,高炮也只是零乱地“空放”一阵,以色列飞机全部安全返航。这是一次不义的行动,受到了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国的谴责,连美国政府也不得不作出反应。但从军事上来评价,这却是一次很成功的空袭行动。为了使读者了解前后过程,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75年。长期以来,中东一直是世界上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战火绵延不断。以色列和阿拉伯的一些国家竞相加强武装力量,中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销售市场。作为中东地区的军事大国伊拉克,倚仗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在采购武器装备、加强军事实力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1975年11月,伊拉克先后与法国、意大利等国签订了协议,引进核反应堆装备和技术。主要由法国帮助,在巴格达东南约20千米的塔穆兹建造一座核反应堆。计划在1981年7 月14日伊拉克国庆时投入使用。核能,既能为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是否装备核武器,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而且也是抗争和对抗的重要“筹码”。多年来,以色列一直在密切注视阿拉伯国家发展核技术的动态,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和破坏。当情报部门获悉,伊拉克这座核设施将于1981年7 月投产,当年年底或下一年年初便能生产核武器时,以色列总理贝京感到十分不安。然而更令他焦急的是,以色列当年6 月底进行的大选也将临近,如果不能干几件漂亮的事的话,选民们是不会投他的票的。贝京前思后想,终于下决心要在大选前空袭和摧毁这座反应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拔除伊拉克的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大选中获取选票。一次十分神秘的空袭行动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了。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贝京亲自策划了这次偷袭行动,行动领导小组中有空军司令大卫伊弗里和情报部长舒亚萨古等人。为此,还专门制订了被称为“巴比伦”的行动计划。贝京决心十分坚定,下了“成败在此一举”的赌注。为了保障这次偷袭成功,以色列情报机构想方设法搜集了伊拉克核反应堆及其防卫情况的详细情报,把反应堆钢筋水泥外壳厚度、水泥成分、薄弱位置,防卫力量的作战实力,外国专家的活动规律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为了完成这一特殊的使命,以色列人专门抽调了6 架美制F 15和8 架F 16战斗机来执行任务。这两种飞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不但空战性能超群,而且用来执行空袭任务也是“得心应手”。由于这是一次航程很长的远程奔袭,F 16的油量稍显不足。为此,他们对F 16飞机进行了专门的改装。在飞行员的挑选上,以色列人也毫不马虎,他们从空军各个作战部队挑选了24名“尖子飞行员”组成行动突击队,指挥员是一名参加过三次中东战争的上校飞行员。突击队的训练是十分严格的,飞行员常常在干燥闷热、没有地面标志、荒凉的沙漠地区上空进行长时间的超低空密集编队飞行,有时飞机与飞机之间的间隔竟不到1 米!F 15战斗机航线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以色列空军基地到巴格达,单程距离近千千米,途中还要飞过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领空,要做到隐蔽秘密,真是难上加难!根据飞机的最大航程限制和尽量避免被别国雷达发现的要求,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反复推算、分析比较了多种方案,最后选定了从西奈埃齐翁基地穿越亚喀巴湾,绕过约旦南端转向东北,沿约旦和沙特阿拉伯边界穿过幼发拉底河谷,直达巴格达的航线。这是一次往返飞行2000千米的行动,要穿过3 个国家,最后进入伊拉克“心脏”地区,攻击严密设防的目标,这可真是“虎口拔牙”!但是,既然已经下了“成败在此一举”的赌注,贝京也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空袭日期定在6 月7 日。”贝京发出了最后命令。这个日期是精心考虑后选定的。1981年夏,两伊战争僵持不下,伊拉克深陷困境,无暇西顾。以色列又在“导弹危机”问题上故意大做文章,造成以色列同叙利亚即将开战的假象,使伊拉克放松了对以色列的戒备,这是实施偷袭的好时机。据以色列情报部门报告,当时反应堆已安装完毕、正待料运转,此时进行空袭,可以避免核污染危及巴格达市民的生命安全。这并不是贝京等人的“慈悲”,而是为了减轻国际舆论的压力。6 月7 日是伊拉克“圣灵降临节”的前一天,又是星期天。在这一天,不仅伊拉克值班部队容易松懈,而且外籍专家均远离反应堆休息。这样空袭易于“得手”,又可避免因外籍专家的伤亡而引起外交上的“麻烦”。计划规定飞机在巴格达时间下午6 时30分左右飞达目标区。选用这个时间有不少有利之处:6 时30分的巴格达近郊,天光还很亮,飞行员可对目标准确投弹;飞机是从西向东背着夕阳实施攻击,视野清楚;而伊拉克防空部队则面对阳光,难以正确瞄准;以机返航途中,夜幕开始降临,阿拉伯国家的空军难以追击。为了这次袭击的成功,以色列空军真是“算尽了机关”。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行动了。空袭行动更是十分诡秘。连参加突袭的飞行员也是在6 月6 日才知道具体的行动时间。飞机出发后15分钟,贝京才向内阁部长们通报了这一消息。在座的部长们听了以后,十分惊讶,有的人还以为是贝京的“口误”。6 月7 日格林尼治时间16时左右,埃齐翁基地响起了一片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架架涂着伪装涂料和约旦空军标志的战斗机依次起飞,一场空前的空中偷袭开始了。这次空袭由8 架F 16任“主攻手”,6 架F 15担负掩护任务。8 架F 16位于编队中央,每架飞机上挂装二枚炸弹和2 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带队长机带2 枚电视制导的“灵巧”炸弹);6 架F 15在编队的前上方和两侧,机上挂装着“麻雀”和“响尾蛇”空空导弹。这个队形的“奇特”之处是,飞机之间的间距非常小,在雷达荧光屏上看起来很像一架大型民航机,这是为了欺骗沿途国家的地面雷达站的。出航后,飞机间基本上没有通话,几句必要的通话用的也是阿拉伯语。一切进展得十分顺利,就连当时在空中巡逻的沙特阿拉伯预警飞机E 3A,也没有发现这个庞大的机群!事情总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当机群飞到沙特阿拉伯边界时,飞行员耳机中突然响起沙特阿拉伯的地面指挥所的指令:“报告国籍、任务!”以飞行员根据预先制订好的方案,从容地用阿拉伯语回答:“约旦空军,例行训练。”随后,约旦地面站也发出了询问,以色列飞行员用国际民航通用语回答:“民航机。”机群就这样“蒙混过关”了。起飞90分钟后,于当地时间下午6 时30分突袭机群到达了目标上空,并很快就发现了这座银色圆顶的核反应堆。说时迟、那时快,编队立即散开,F 15飞机跃升,进行空中掩护;F 16爬升高600 米左右,单机跟进轮番轰炸核反应堆。带队长机投放了2 枚“灵巧”炸弹,精确命中目标,穿透了混凝土结构的圆形屋顶,漂亮的银色圆顶上瞬时间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其余的F 16飞机一架跟着一架地瞄准轰炸,有的俯冲投弹,使炸弹垂直穿透主建筑的厚水泥层;有的水平投弹,让炸弹斜穿较薄的墙壁;有的向建筑四周投弹,以破坏地下建筑。浓烟滚滚、炸声不断,一场仅仅两分钟的空袭,就使这座价值数亿美元的核反应堆被彻底摧毁了。在场的一位法国专家事后评论说:“轰炸的精确度令人目瞪口呆。”面对这场精心策划的空中突袭,伊拉克的防空部队却显得相当松懈和无力c 直到以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