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2部分、肉毒梭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ppt_第1页
第四章 第2部分、肉毒梭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ppt_第2页
第四章 第2部分、肉毒梭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ppt_第3页
第四章 第2部分、肉毒梭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ppt_第4页
第四章 第2部分、肉毒梭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检验 一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1 形态与染色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 革兰氏染色阳性 约为4 1 m的大杆菌 多单在 偶见成双或短链 两侧平行 两端钝园 直杆状或稍弯曲 芽胞为卵圆形 大于菌体宽度 位于次极端 使菌体呈匙形或网球拍状 偶有位于中央 常见很多游离芽胞 有4 8根周生鞭毛 运动迟缓 无荚膜 2 培养特性 最严格的厌氧菌生长最适温度 28 37 pH为6 8 7 6 产毒的最适pH为7 8 8 2 产毒培养温度 不同菌型产毒的最适培养温度不完全相同 C D型温度高些为宜 35 培养3d即可 而E型菌低温度长时间培养效果较好 对营养要求不高 在普通培养基上都能生长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菌落 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 形成类圆形 边缘不整齐 约3毫米左右的菌落 菌落半透明 表面一般比较光滑也有的呈颗粒状 界线不明显 向外扩散 呈绒毛网状 常常扩散成菌苔 肉毒梭菌的生化性状很不规律 即使同型 也常见到株间的差异 3 肉毒梭菌的生化特性 表1各型肉毒梭菌的生化反应 二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 肉毒梭菌能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大分子蛋白 根据毒素的抗原特异性将其分为A B C 1 2 D E F G七个型别 与毒素型别相对应 肉毒梭菌也分为同样的七个型别 其中A B E F四型毒素对人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A型毒素经60 2分钟加热 差不多能被完全破坏 而B E二型毒素要经70 2分钟才能被破坏 C D二型毒素对热的抵抗更大些 C型毒素要经过90 2分钟加热才能完全破坏 不论如何 只要煮沸1分钟或75 加热5 10分钟 毒素都能被完全破坏 肉毒毒素对酸性反应比较稳定 对碱性反应比较敏感 某些型的肉毒毒素在适宜条件下 毒性能被胰酶激活和加强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麻痹毒素 主要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引起肌肉松弛麻痹 特别是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 肉毒毒素的毒性极强 是目前已知在天然毒素和合成毒剂中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 据称 精制毒素1克能杀死400万吨小白鼠 一个人的致死量大概1微克左右 肉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美国以罐头发生中毒较多 日本以水产品较多 我国以发酵食品 如 臭豆腐 豆瓣酱 豆豉等 发生中毒较多 三 检验方法 1 检验标准 GB4789 12 20032 培养基和试剂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卵黄琼脂培养基 明胶磷酸盐缓冲液 试剂 肉毒分型抗毒诊断血清 胰酶 活力1 250 革兰氏染色液 另需实验动物 小白鼠 3 检验程序 检样 毒素检测 增菌 产毒培养30 5d 报告 一 毒素检测 报告 二 分离培养 培养检查 毒素检测 报告 三 增菌产毒培养30 5d 观察生长性状 染色镜检 观察菌落性状染色镜检 报告 一 检样中有无肉毒毒素以及有何型肉毒毒素 如仅为了肉毒中毒诊断 即可结束检验 报告 二 对增菌产毒培养物 一方面做生长特性观察 同时检测肉毒毒素 报告检样中有无肉毒梭菌以及有何型肉毒梭菌 有些样品如土壤 泥沙等基本上不可能含有毒素 则应从培养着手 报告 三 欲获纯菌株 可用增菌产毒培养物进行分离培养 对所得纯菌株进行形态 培养特性等观察及毒素检测 其结果可证明所得纯菌为何型肉毒梭菌 一般情况下 没有必要从检样中分离纯的菌株 但研究或特殊需要例外 1 肉毒毒素检测 注射液中若有肉毒毒素存在 小白鼠一般多在注射后24h内发病 死亡 液态或固体样品经过适当处理后离心 取上清液实验 上清液及其胰酶激活处理液 分别进行小白鼠腹腔注射 各3只 每只0 5mL 观察4d 确证试验 毒力测定 定型试验 取庖肉培养基五支 煮沸10min 15min 做如下处理 第一支 急速冷却 接种检样均质液1mL 2mL 第二支 冷却至60 接种检样 继续于60 保温10min 急速冷却 第三支 接种检样 继续煮沸加热10min 急速冷却 第四支 急速冷却 接种肉毒梭菌菌种 第五支 急速冷却 作为空白对照 以上5支试管于30 厌氧培养5d 若无生长 可再培养10d 培养到期 若有生长 取培养液离心 以其上清液进行毒素检测试验 方法同上 阳性结果证明检样中有肉毒梭菌存在 2 肉毒梭菌的检出 增菌产毒培养试验 选取证实含有肉毒毒素的增菌产毒培养物 必要时可重复一次适宜的加热处理 接种卵黄琼脂平板 35 厌氧培养48h 肉毒梭菌在卵黄琼脂平板上生长时 菌落及周围培养基表面覆盖着特有的虹彩样 或珍珠层样 薄层 但G型菌无此现象 根据菌落形态及菌体形态挑取可疑菌落 接种庖肉培养基 于30 培养5d 进行毒素检测及培养特性检查确证试验 3 分离培养 1 毒素检测 试验方法同上 2 培养特性检查 接种卵黄琼脂平板 分成两份 分别在35 的需氧和厌氧条件下培养48h 观察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 肉毒梭菌只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而在需氧条件下不生长 4 结果报告 报告 一 检样含有某型肉毒毒素 报告 二 检样含有某型肉毒梭菌 报告 三 由样品分离的菌株为某型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检验目标主要是毒素 不论食品中的肉毒毒素检验还是肉毒梭菌检验 均以毒素的检测及定型试验为判定的主要依据 第五节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一 生物学特性1 形态与染色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 有时呈棒状 甚至球状 丝状等 单端鞭毛 无芽胞 无荚膜 2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嗜盐 在2 NaCL培养基中生长最好 无盐或食盐 10 不能生长 最适温度36 pH7 5 7 8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凸起 混浊不透明 表面光滑 较湿润 边缘不整齐 在血平板上可见溶血环 3 生化特性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 蔗糖 H2S V P 靛基质 精氨酸 甲基红 赖氨酸 溶血 O抗原 O1 O1313种 H抗原 K抗原 K1 K7165种 缺编 K2 K14 K17 K35 K62 血清分型 所有副溶血性弧菌的H抗原均相同 但是O抗原和K抗原存在差异 以13种O抗原及65种K抗原将其分为13个群和845个型 4 抗原结构 二 致病性 1 致病因素 侵袭力 活菌 105 107 g 可使人致病 产生溶血毒素 耐热性溶血毒素 THD 和耐热性溶血毒素相关的溶血毒素 TRH 此外有的可产生不耐热溶血毒素 TLH 2 媒介食品主要是海产品 鱼 虾 蟹 蛤等 含盐量较高的食物亦可带菌 3 所致疾病食物中毒 急性胃肠炎 败血症等 1 检验标准 GB T4789 7 2008副溶血性弧菌检验2 培养基和试剂培养基 3 氯化钠碱性蛋白陈水 APW 硫代硫酸盐 柠檬酸盐 胆盐 蔗糖 TCBS 琼脂3 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 TSA 琼脂3 氯化钠三糖铁 TSI 琼脂嗜盐性试验培养基3 氯化钠甘露醇试验培养基3 氯化钠赖氨酸脱狡酶试验培养基3 氯化钠MR VP培养基我妻氏血琼脂 弧菌显色培养基试剂 氧化酶试剂 革兰氏染色液 ONPG试剂 3 氯化钠溶液 V P试剂 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等 三 检验方法 3 检验程序 1 样品处理及培养定量测定 样品用3 氯化钠蛋白胨水10倍连续稀释后取三个稀释度各接3支含有该培养基的试管 培养 定性检测 用上述1 10稀释液增菌培养 2 分离 有菌生长的试管分别接种TCBS平板或弧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 培养 3 纯培养 挑可疑菌落划线分离 4 初步鉴定 生化实验和镜检鉴定 5 确定鉴定 生化试验鉴定 6 报告定性检测或定量检测 7 血清学分型 选做 8 神奈川试验 分离 在所有显示生长的试管或增菌液中用接种环沾取一环 划线分离 副溶血性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圆形 半透明 表而光滑 质感类似口香糖 直径2mm 3mm的绿色菌落 培养基中含溴麝香草酚兰和H2S指示剂 因副溶血性弧菌不分解蔗糖 不产H2S 为绿色菌落 副溶血性弧菌 混合菌种 副溶血性弧菌在弧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菌落特征 呈圆形 半透明 表面光滑的粉紫色菌落 直径2mm 3mm 初步鉴定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 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初步鉴定 副溶血性弧菌 氧化酶试验 阳性 涂片镜检 G 棒状 弧状 卵圆状等多形态 无芽胞 有鞭毛 3 氯化钠三糖铁斜面 底层变黄不变黑 无气泡 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 有动力 嗜盐性试验 分别接种于不同氯化钠浓度的胰胨水中培养 在无氯化钠和10 氯化钠的胰胨水中不生长或微弱生长 在7 氯化钠的胰胨水中生长旺盛 生化试验 分别接种各类生化培养基 培养后观察结果 或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或VITEK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 生化性状符合下表要求时 为副溶血性弧菌 确定鉴定 表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性状 定性检测 报告25g ml 样品中是否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定量检测 根据证实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的试管管数 查MPN检索表 报告每克 毫升 副溶血性弧菌的MPN值 报告 神奈川试验 测试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是否存在特定溶血素 与致病性显著相关 将测试菌点种在我妻氏血琼脂平板上 培养后观察是否有溶血现象 阳性结果为菌落周围呈半透明环的 溶血 第六节 蜡样芽胞杆菌 一 生物学特性1 形态与染色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宽度在1 m或1 m以上 芽孢呈卵圆形 不突出菌体 多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于一端 需氧 最适生长温度30 32 在肉汤中混浊生长 有菌膜或壁环 振摇易乳化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 菌落灰白色 不透明 边缘不整齐 表面粗糙 呈毛玻璃状或白蜡状 在血平板上 菌落呈浅灰色 不透明 似白色毛玻璃状 有溶血环 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平板上 菌落呈粉红色 具有白色混浊环 不发酵甘露醇 产生卵磷脂酶 2 培养特性 能分解葡萄糖 麦芽糖 蔗糖 水杨苷 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 甘露醇 阿拉伯糖 山梨醇 木糖H2S 尿素酶试验 卵磷脂酶 V P试验 液化明胶 3 生化反应 食品蜡样芽胞杆菌数量 106 g mL 时常可导致食物中毒 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产生的肠毒素 肠毒素类型 耐热性肠毒素 100 30min不能被破坏 常在米饭中形成 不耐热肠毒素 能在各种食物中形成 临床症状 食物中毒 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类 二 致病性 三 检验方法 1 检验标准 GB4789 14 20032 培养基和试剂培养基 肉浸液肉汤培养基酪蛋白琼脂培养基动力 硝酸盐培养基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血琼脂培养基木糖 明胶培养基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 MYP 琼脂培养基 试剂 0 5 碱性复红染色液 革兰氏染色液 3 过氧化氢溶液 甲萘胺 乙酸溶液 对氨基苯磺酸 乙酸溶液 3 检验程序 36 1 12h 20h 37 18h 24h 36 1 12h 20h 检样25g mL 加225mL生理盐水 菌数计算 做成10 1 10 5的稀释液 选择性培养基 分离培养 MYP 营养琼脂培养基 生长及菌落观察 染色镜检 生化试验 菌株保存 报告 选择性培养基 菌数测定 MYP 包括四个步骤 菌数测定 涂布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 MYP 平板计数 分离培养 从MYP上挑可疑菌落进行纯培养 证实实验 包括形态观察 培养特性 生化性状和生化分型试验 与类似菌的鉴别 主要是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鉴别 结果报告 报告每g mL 检样中所含的蜡样芽孢杆菌数 将样品稀释液0 1mL涂布于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 MYP 琼脂平板上培养后 选取适当菌落数的平板进行计数 计数后 从中挑取5个典型菌落做证实试验 根据证实的蜡样芽孢杆菌的菌落数计算出该平板上的菌落数 蜡样芽孢杆菌数 可疑菌落数 证实为阳性菌落数的比例 稀释倍数 10 菌数测定 MYP培养基中含有卵黄 甘露醇 多粘菌素和pH指示剂酚红等 多粘菌素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蜡样芽孢杆菌不发酵甘露醇 菌落为粉红色 否则为黄色 该菌产生卵磷脂酶 由于脂肪和卵磷脂被分解 在菌落周围产生粉红色的晕 分离培养和证实试验 分离培养 从MYP平板上挑可疑菌落到营养琼脂上进行纯培养 证实试验 1 形态观察 2 培养特性 3 生化性状及生化分型 生化性状本菌有动力 能产生卵磷脂酶和酪蛋白酶 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 溶血 不发酵甘露醇和木糖 常能液化明胶和使硝酸盐还原 在厌氧条件下能发酵葡萄糖 生化分型根据蜡样芽孢杆菌对柠檬酸盐利用 硝酸盐还原 淀粉水解 V P反应 明胶液化性状的试验 分成不同的型别 表1蜡样芽孢杆菌生化分型 表2蜡样芽孢杆菌与其他类似菌的鉴别 与类似菌鉴别 鉴别 蜡样芽孢杆菌在形态以及生化性状上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极为相似 要进行鉴别 主要是通过观察伴孢晶体来判断 苏云金芽孢杆菌有伴孢晶体 蜡样芽孢杆菌无 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伴孢晶体 蜡样芽孢杆菌 第七节 其它致病菌的检验 一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