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4、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5、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6、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主旨。教学课时:2节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1、导语: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2、作者作品简介:见教师用书3、背景链接4、字词掌握(1)字音:所恶(w) 辟患(b hun)一箪(dn)食蹴(c)尔不屑(xi)苟(gu)得(2)字意所欲:“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w,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蹴尔:脚践踏着。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奉:奉侍。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何加:(有)什么益处。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四斗为一钟。 万钟:指很厚的俸禄。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向为身死而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 “礼义”宁死也不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读wi,介词;第二个“为”读wi,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3)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得”通“德”,恩惠(动词)、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请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3、齐读全文。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三、内容主旨鱼我所欲也一文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告诉人们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有“羞恶之心”,要保持善良的本性,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所固有的品德,只要守住“善性”,“人皆可以为舜尧”,本文便对这个道理进行论证,提出“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舍生取义”为全文中心论点。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论点,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不为苟得”“不避祸患”来。这是正面论述;由“莫甚于生”、“莫甚于死”,引出“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述。结论: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让人厌恶的东西。四、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是人所固有的”。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分析论证第三层:说人人皆有义第二部分(2):举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论证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第二课时一、请学生逐段翻译全文,分析课文难句释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意思是:事实上有这种情况,有时通过某种方法可以保全生命,然而人们却不愿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某种方法可以逃避患难,人们却不愿采取这种行动。问题探究;1、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论点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十分形象生动,引人人胜。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3、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明确:用因果和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再举例、设喻、对比 进行论证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4、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明确:“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5、“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明确: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二、文章的思想 明确: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三、文章写法1、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语言特点 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语句流畅,气势充沛,增强说服力3、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具有雄辩力量。四、延伸思考1、孟子“舍生取义”与孔子“杀身成仁”的主张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标准,你认为这两个观点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吗?2、孟子认为“宁死不食嗟来之食”,你赞同这种观点吗?3、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4、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提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5、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明确: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板书设计:鱼我所欲也 孟子 文章主题: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 将正义放在首位, 摒弃利己的私心。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资料助读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4、嗟来之食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意思是: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终不肯吃,最后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历来是有气节的表现,吴晗先生就曾著文谈到这一问题。5、鱼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鱼在今天,特别是南方人看来,是极平常的菜肴。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对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而猪肉、狗肉乃至鸡肉、羊肉是普通食品,一般人都可以吃到。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北方少河流,当然鱼也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7828:2025 EN Solid biofuels -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 【正版授权】 ISO 11277:2020/Amd 1:2024 EN Soil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mineral soil material - Method by sieving and sedimentation - Amendment 1
- 【正版授权】 IEC 60079-19:2025 EN Explosive atmospheres - Part 19: Equipment repair,overhaul and reclamation
- 校车出车前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
- 交通安全试题及答案
- 北京面部面诊知识培训班课件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会议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花卉速写考试题及答案
- 屈光不正试题及答案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
- 火电厂检修培训课件
- 学校文印室外包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电力公司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4年度医院心内介入科医务人员述职报告课件
- 安徽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默写总复习
- 医院培训课件:《输血管理查房》
- 2022-2023年医疗招聘药学类-西药学高频考点题库附加答案
- 珠宝设计服务合同
- YS/T 285-2012铝电解用预焙阳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