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doc_第1页
《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doc_第2页
《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doc_第3页
《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doc_第4页
《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歙县郑村中心学校 范弢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1、导入课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颐和园。(板书课题)2、复习旧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美)师:对啊,颐和园可美了,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因此,课文里说,颐和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尽,那作者是选取了哪几处美景来重点介绍的?学生汇报,师板书。(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好的,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游览路线。(出示课件)师:请大家一起读一遍。(学生齐读四句表示游览顺序的语句)这种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描绘新景色的方法叫(生接:移步换景,师板书)。二、合作探究,披文入情。(一)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师:这三个景点的景色都很迷人,你最想在哪个景点摄影留念?别急着回答,请你们先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想象一下画面,然后再告诉我为什么喜欢那里。好吗?开始吧。生读课文。(二)“游赏”各景点。1、走长廊。a.师:谁想在长廊拍照的? 师:你来告诉我,为什么喜欢长廊? 生回答,师相机讲解。(板书:长、画多、花木多)【预设一:生:因为长廊很美。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美呢?生:长廊画多。(板书:画多)师:你能读出写画多的句子吗?生读。师:画上都画了些什么?长廊里有多少幅画?(几千幅)其实,长廊里有14000多幅画呀!这么多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惊讶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师:来,请你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预设二:生:长廊两边花木很多。(板书:花木多)师:从那句话可以看出花木很多?生读句子。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字写出了花木很多,你能找出来吗?生说。(满)师:对啦。“满”字可以看出这里是花的海洋。你们觉得该怎样读这句话?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师:嗯,老师仿佛看到了鲜花接二连三地开放,微风徐来,长廊里弥漫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预设三:生:长廊还美在它的长。(板书:长)师:长廊有多长?生回答。师:难怪这条长廊被称为世界第一廊!】b.师: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有着永远开不完的花,是花的海洋。来,请喜欢长廊的同学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出长廊的美。c.师:这么美的景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这段文字,思考一下,括号里的短语对我们写游记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括号里是一些什么词?(表明作者观察角度的词)按这样的观察顺序来写,有什么好处?(使游记条理清楚,感染力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d.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迷人的长廊?那就让我们随着画面细细游赏吧! e.师:看着同学们的表情就知道,你们都被它陶醉了。可是,前面还有很多美景等着我们呢。赶紧去下一个景点吧。 2、万寿山脚。师:现在,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板书:脚)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去观察美景的?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从“抬头一看”、“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预设:生:在万寿山脚下,作者是抬头向上观察的。师:文中有一个词表明了观察角度,是生:抬头一看。师:对,我们也抬头看看。(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师:什么样的佛香阁?什么样的排云殿?生:闪闪发光的佛香阁,金碧辉煌的排云殿。(相机出示课件)师:闪闪发光、金碧辉煌,一派皇家气息扑面而来!请大家再看看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耸立、一排排)生:师: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自豪地读一读。】 b.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c.小结:能留下佛香阁、排云殿的英姿,不错! 3、万寿山上。a.在万寿山上拍照的同学,你们又拍到了什么?(板书:上)b.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照向下看、向前看、向东远眺的顺序观察的。【预设:生:我拍到了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屋顶,还有朱红的宫墙。生:师:你们拍到了这么多的景色啊,真是站得高看得远哪!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色介绍给大家的?学生汇报,师演示课件。】c.引导学生体会“滑”字的精妙。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预设:师:文中有一个泡泡,泡泡里说了什么?生:(出示课件)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谁来说说,这里用“滑”字有什么好处?生:师:那可以换成这个“划”吗?(出示课件)为什么?生:师:(演示课件)“滑”与上文“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师: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我读表示观察方位的语句,你们读描写景色的语句。好么?】d.师生接读,体会感悟。师:同学们,前面的昆明湖这么美,我们赶紧下山去湖边玩玩吧。4、昆明湖。师:终于来到昆明湖了。乾隆皇帝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我们来看看,乾隆皇帝都很喜欢的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边走边看吧。a学生汇报,随机出示课件。【预设:师:昆明湖围着长长的生:堤岸。师:两岸栽着数不清的生:垂柳。师: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生:石桥。师:昆明湖中有小岛,这个小岛叫南湖岛。岛上有月波楼、龙王庙等建筑。还记得月波楼上的对联吗?生: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师:多美的意境呀!要去小岛上游玩,就要走过长长的生:十七孔桥。(板书:十七孔桥)师:十七孔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师:谁来读一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出示课件)生读句子。】b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预设:师:谁知道十七孔桥上一共有多少只狮子?据说,有544只呢。师:544只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出示课件,欣赏石狮。)师:看到这么多不同的狮子,你想说什么?生谈感受。】三、巩固梳理,拓展运用。1、请学生当导游,根据旅游示意图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师:古代的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颐和园这份大礼,我怎么看也看不够。谁愿意来当回小导游,再带领我们游一遍颐和园?(酌情而定,师可示范讲解“长廊”一节的导游词。)2、 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描写的游记表达方式。【预设:师: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作者没能一一道来,留待我们自己去细细游玩,细细品味。师:我们在写游记时,遇到美景说也说不完的时候,怎么办?生:师:对,我们要选择重点内容来介绍。(板书:选择重点内容)】四、课后延伸,学习建议。师:游玩过颐和园,我们心情特别愉快。大家看看,这是课后作业。能愉快地完成吗? 1、建议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2、结合颐和园一课的学习积累,写一篇游记。五、板书设计。 颐和园 移步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