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执教新解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纸船》执教新解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纸船》执教新解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教纸船一文,出现了这样一幕我所始料不及的精彩: 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之后,我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对于阅读来说,最重要的是质疑。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下面就让我们从提问质疑开始。问题提出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讨论、甚至争论,总之唯真理是从。现在请同学们开始思考,然后提问。” 片刻,我问:“有没有同学发现问题?” 王香举手说:“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的纸船,为什么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而不是许多只。” 马上有学生举手了。 魏欣欣说:“前文说有的被一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说明在汹涌的海涛中,作者冰心欲借纸船来寄托思念的这个愿望,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能有一只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已经是一种奢望了,作者又怎么会企求很多只呢?” 我点头表示赞许。 又一生举手了“纸船只是一种思念的化身,而且每一只纸船都是作者用心去叠的,每一只纸船上承载的都是同样的厚重,一只和许多只所寄托的思念也是等量的,有一只就够了。” 又一生举手说:“如果把一只换成许多只,既不符合当时的情况,就是读出来也应得别扭,表达出的感情和全文整体的感情基调不协调。”说完又比较着读了一遍。 我很惊讶于学生如此深刻的体会和思考,我感慨地说:“几位同学发言非常的精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独立思考的结果。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我们面对的文章可能相同,但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却是同中有异。因为我们的性格、生活经历、阅读经验、思维方式等皆有差异,所以真正的理解应该是自己主动地于思考而得,而不能以别人的理解来代替,强加的理解不是真正的理解。因为真理不在书上,不在老师的手里,它只在我们每个人的思索中”。 王蕊举手说:“文中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和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两句中为什么用单人旁他而不是宝盖头它”。 这个问题是我课前预设的,如果学生不提,我想我也会在学生问完后提出来。 我对王蕊说:“你很会读书,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了不起!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董娜举手说:“纸船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在作者冰心的眼里已不再是一只小小的纸船,而是融入了她浓烈的情感的有生命的事物。” 张露补充说:“这满贮作者情感的纸船可能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作者希望纸船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其实就是希望自己能回到母亲的身边。” 她们的回答,着实让我感到孩子的潜力之巨大。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撑起地球。”我想说:只要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和谐的空间,他们同样能创造奇迹。 我由衷地向他们伸出了大拇指,然后说:“大家,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同意”是异口同声的。 “好!,有问题继续提。” 又一位同学举手了:“还是这一句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的流换成漂可以吗?” “流”换成“漂”可以吗?这是我在课前对文本的解读中未曾考虑过的一个问题。我顿时一愣,不知如何回答他,那一瞬间脑中一片空白,但我马上意识到:问题从学生中来,应该回归到学生中去, 应该相信学生。 我很诚恳地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 片刻,有几位同学举手了。我先请郭建起来说。 “我认为,用流好。” 我故意说:“是不是因为作者冰心用的就是流,你才说流好,大作家能用得不恰当吗?” 我说这话的用意是让学生明白不要轻信权威,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追求真理,唯真理永存,唯真理至上。 郭建笑笔说:“不是,老师,我是有理由的,我们常说逆流而上顺流而下,流到某个地方,表明流有明确的方向,而漂却是漂泊不定,是没有明确的方向的,文中作者的思念有着明确的方向,是母亲的身边,所以我觉得用流好!” 我欣喜的望着郭建,他独特的回答令我叹服。 “一石击起千层浪”,又多了几位举手的同学。王芳说:“我也认为流比漂好,除了觉得流表明方向明确以外,我还觉得流的速度比漂也要快,更能表现出作者思念母亲之切,希望纸船能快些到母亲的身边。” 我问:“大家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吗?” “同意。”大部分同学这样回答。 不过,胡伶俐举手了“纸船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正如刚才张露说的,纸船也可以看做是作者的化身,我觉得用漂更能表现作者当时要到海外留学,在海上漂泊多日的那种漂泊不定之感。” “我不同意胡伶俐的观点”。王猛说:“作为一个深受母亲而又漂泊在外的孩子,一定不会将自己的漂泊的伤感带给母亲。” “但是文章最后不是说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吗?” 我示意就此打住,说:“想听听老师的观点吗?” “想。” 我说:“诗歌是感情的产物,用哪个词,不用哪个词,这与作者当时的情感密不可分的。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对此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动了文字就同时动了思想情感。他举了一个人人皆知的例子:韩愈在月夜时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改成敲字。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的是他自己掩的。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那么冷寂。但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谐调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宿鸟,打破了寂静,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便令人怀疑。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时玩味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问题不是推或敲哪一个比较恰当,而是 于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谐调的。冰心写这首诗选用流而没有用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