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实验目标: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出示要求: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2、检查自学效果。(3)出示词语。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练习巩固1、描红。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2学习第二自然段。(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3)指导朗读。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教师点拨: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三、拓展练说(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四、学法练笔1、齐读第三自然段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5、怎么说就怎么写。五、练习巩固1、小练笔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计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之三作者: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教学过程: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1、揭题。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质疑。(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1、学习第一节。(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2、细读第六节。(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3、研读第二节。(1)自由读课文。(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1)引读。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2)齐读第一、六节。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5、练习说话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之二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施凌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扣图引题。(1)出示雕像图。(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板书课题,解题。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范读讨论。(1)录音范读课文。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2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3试读课文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三、指导写字1、“泄、侮”按笔顺描红。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四、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细读课文3、细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2、细读第六自然段(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3、|细读第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4)讨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4)齐读第二自然段。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4、细读第35自然段。(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学习第一至三句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齐读这三句话。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习第四、五句。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3)细读第五自然段。指读第五自然段。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指导读课文。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1)引读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2)齐读第1、6自然段。这部分说话训练可在学习相应自然段时在老师指导下就完成,不必放入第3课时。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二、复述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意思说清楚的?2、讨论上述思考题。出示:值得纪念的日子海滩轰动的场面硝烟开始百姓欢呼硝烟结果伟大意义3、指导复述。(1)四人小组练习复述。(2)指名到讲台前复述。(要求尽可能用上书上的有关词语)三、练习说话,写话1、出示幻灯文字。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板书:撒盐抛烟倒石灰)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3、小结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5、练习写话。 板书:2 虎门硝烟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7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实验目标: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出示要求: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2、检查自学效果。(3)出示词语。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练习巩固1、描红。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2学习第二自然段。(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3)指导朗读。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教师点拨: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三、拓展练说(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四、学法练笔1、齐读第三自然段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5、怎么说就怎么写。五、练习巩固1、小练笔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二来源:网络 2009-12-15 14:55:20标签:教师 学习方法 填报指导奥数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课时目标:、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2学习第二自然段。(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3)指导朗读。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教师点拨: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三、拓展练说(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四、学法练笔1、齐读第三自然段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5、怎么说就怎么写。五、练习巩固1、小练笔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虎门销烟两课时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 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 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销烟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 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上网搜集资料,可以点击“虎门”,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可以点击“鸦片”,了解鸦片的危害,还可以点击“林则徐”,去更一步理解这位被史学界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英雄事迹。2、课件(包括资料介绍,图片,销烟的视频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美丽娇艳的婴粟花。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学生发言。)同学们,这些花虽然有着娇艳美丽的外表,但它们却能制成一种迫害人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板书 鸦片 大烟)2、说说你所了解到的鸦片对人类的危害。教师随即出示鸦片危害人类的一组触目惊心的图片。3、鸦片对人类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一旦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的丧失劳动能力,致使摧残人命,家毁人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销毁鸦片的文章。板书:虎门销烟 学生齐读课题。二、了解历史背景,简介林则徐。1、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们知道是谁在虎门销烟吗?(林则徐)谁能根据课题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虎门在哪儿?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老师相信你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逐一介绍,教师随即补充并出示林则徐铜像和虎门销烟池遗址图。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过渡:下面我们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1、播放课文录音。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a、读通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几遍。b、读懂课文。读完后想想你在初读中知道了什么。3、检查自学情况。a、出示生字词,检查记忆和认读情况。咆哮 收缴 销毁 历史 响彻 嚣张 欺侮 应邀 值得山寨壮举 沸腾 一担担 水泄不通 震惊中外 彩旗林立b、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咆哮 嚣张 销毁 彩旗林立 水泄不通c、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给予指导。d、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四、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 欺( ) 销( ) 嚣( ) 毁( ) 期( ) 消( ) 器( ) 设( )2、补充词语。水( )不( ) 成( )上( ) 群( )( )腾 ( ) 炮( )鸣 ( )旗( )立 伟大(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林则徐是( )年( )月( )日,在( )( 填地方 )销毁鸦片的。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虎门销烟的经过。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 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虎门销烟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二、细读课文。(一)、直奔重点段,了解销烟经过。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林则徐颁布禁烟章程,下令禁烟,他是怎样销毁鸦片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哪一节具体写了销烟的过程。(第三自然节)2、指名读第三自然节。师:这一天的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那么,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学生自读第三节,画出描写销烟过程的语句。指名说出语句,教师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销烟分几步完成?(三步)哪三步?板书: 撒盐巴 同时,在出示的这段话中用红笔圈画出“先.再.然后”三个词语。抛鸦片倒石灰齐读这段话。学生看板书练习叙述销烟的过程,用上“先.再.然后”三个词语。指名复述。3、林则徐销烟仅仅是1839年6月3日这一天吗?(不是,整整持续了23天)指名读第五节,从“23天”、“二百多万斤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体会到销烟持续时间长,销毁数量多,从中也可以看出流入国内的鸦片数量之多,对国人的危害之深。)(二)、学习二、四两节,感受销烟场面的壮观。过渡:这篇课文不仅写了销烟的经过,作者还 不惜笔墨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自由读二、四两节,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语,把自己的体会简单写在旁边。1、学生自读二、四两节,圈画,批注。2、同桌交流。3、指名谈体会,重点品读。教师做如下预设,对学生的发言随即点拨,并指导朗读。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分外”是“格外”的意思。蓝天当顶,碧海无垠,绿树成荫,它们把虎门装点得美丽、幽雅。然而今日的虎门寨却不同于往日,因为这里将会发生震惊中外的事件,所以它显得格外壮观。)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一大早”就赶来,说明虎门销烟这件事事激动人心的,老百姓明明知道午后才销烟,却一大早就赶来,可见他们 对这件事是多么关心;“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水泄不通”表明前来观看的人极多,渲染出场面的轰动,同时,也不难体会出虎门销烟反映了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这是大快人心的正义之举。)你能把这种人多的场面和老百姓的激动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学生练读。指名赛读。分组读。齐读。c、过渡:还没开始销烟,老百姓就如此激动,当看到害人的鸦片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老百姓更是-齐读第四节。指名读,看谁读得最激动。师:是啊,外国侵略者们把大量得鸦片运到中国,危害我们的国民,骗取我们的金银。多少人骨瘦如柴,多少人家徒四壁,多少人沿街乞讨,多少人冻死街头!这一切都是害人的 鸦片造成的,都是外国侵略者犯下的滔天大罪。林则徐下令销毁鸦片,就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中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受鸦片的侵害了。这样利国利民的事,你说老百姓能不高兴吗?再次齐读第四节,读出激动的心情。三、总结全文,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过渡: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再也不要遭受鸦片的毒害了,他们唱啊,跳啊,激动的心情无法诉说。可以这么说,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历史上的一项-(学生齐说: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1、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回读一遍,想想为什么说此次销烟是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学生读课文,说出自己的理解。2、这一伟大壮举,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齐读最后一节。3、师:林则徐下令禁烟,他以虎门销烟这一行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好欺侮的。同学们,看一看虎门销烟的场景,看一看林则徐的塑像,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时近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不少人又陷身毒品不能自拔,害人害己害国,你又想说什么呢?四、作业设计:1、进一步搜集资料,探讨今天在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复燃,它的危害又表现在哪儿?我们应该如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2、小练笔。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可以讴歌中国人民不可欺侮的斗争精神,可以抒发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可以表达自己远离毒品,强身为国的坚定决心等等。虎门销烟课堂实录师:看着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生:说。师:再来说一遍。人把时间、地点、人物都说清楚。生:1839年月日林则徐等人在虎门寨,把200多万斤鸦片销毁了。师:这是非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让我们看一看这段片子,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放映录像)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生:老百姓在舞龙舞狮迎接林则徐。师:他们在迎接林则徐吗?生:他们在销烟。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他们脸上都很高兴。师:你看到那些人怎么样?师:多。生:山坡上,都是人。师:课文中是怎么样描写这个场面的?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描写人多的。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生:水泄不通。师:是什么意思?生:人很多。连水都排不出去。师:还有哪些词语是写人多?生:人山人海。生:人流如潮。师:用上学期在金子一课学过的一个词语?生:蜂拥而至。师:都有哪些人来了?生:有男男女、老老少少,外国商人师:请你把这段话读好。生1:读。师:非常好。生2:读。师:我觉得你可以把“宽阔”一词读得大一些。生:再读。生:齐读。师:还有那些文武百官,他们是生:身着朝服。师:从这个“身着朝服”,你体会到什么?生:英勇。师:这个词用得不恰当。他们都来参观虎门销烟,可见他们对这件事情生:非常重视。师:所以他们才要身着朝服。还有那些外国商人生:读。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旧中国外国商人在中国的地位。还有鸦片,都是从他们那儿收缴来的?生:这回是对他们一个警告。师:下次下这样的话生:就要杀头。生:我们就要把这些鸦片销毁。师:对,挫挫他们的锐气。齐读。师:这一段告诉我们人多,场面壮观。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场面壮观?自己读。生:我觉得分外壮丽虎门寨还要壮丽。师:再来看天气?生:晴朗师:连天公也作美了。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场面壮丽?生:彩旗林立。师:什么时候我们学校也会彩旗林立?生:六一节。生:国庆节。生:开学典礼。师:表示人们对这些日子的重视,场面非常隆重的。请你把这一段场面读出来。生:读。师:场面壮观读出来了吗?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全体女生来读。女生读。师:男生也一齐把这壮观的场面读出来。男生读。师:大家的等待中,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登上了礼台,震惊中外虎门销烟开始了。看(放映影片)学生看录像。师:这一回你看到了什么?生:人们把鸦片和盐撒下去,冒出了难闻的味道。生:我看到人们把鸦片都倒进了池子里。外国商人看到了,连忙向林则徐道歉,表示不再卖鸦片了。师:这个销烟需要哪些材料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生:需要水、还有一大块一大块的盐巴、鸦片放入池内,还要一袋袋的生石灰。师:材料大家都知道了。作者是怎么把这个销烟过程写清楚的呢?生:读。师:他用到了生:先,再,然后。师:这三个词语表示什么的?生: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师:是表示顺序的。来,一起读。生:先(生读)师:作者用这三个词把这个过程写具体了,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上这些词,把过程写清楚。你能把这个过程读好吗?(看好黑板)生:读。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学生读不通。师:请一个人来帮助他。生:同桌两人齐读。师:要知道,在以前销毁鸦片是把桐油洒在鸦片上这样用的时间多,还不彻底。林则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样,鸦片就销毁了。你觉得这样的方法简单(好)吗?生:简单。师:方便吗?生:方便。师:我们就把这段话读好。生:齐读。师:这个方法你记住了吗?生:记住了。师:看着它把这段话记住了。“只见一群群_,先_,再_,然后_。”生:说。师:其它小朋友会了吗?生:会了。师:会了就一起说。生:齐说。教师帮助说。师:告诉我,销烟就一天吗?生:持续了23天。师:就这么一点鸦片吗?生:200多万斤。师:老百姓怎么样?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生:读。师:刚才你也看到了。我们一齐读。师: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会这样高兴吗?生:因为鸦片害人的。生:外国人用鸦片把中国的强壮男子弄倒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这样我们中国人就没有力气了。这种鸦片会慢慢地让人上瘾,吸上瘾时就会发作。生:鸦片也是大烟,假如一个人迷上大烟的话,你抽上大烟的话,就会瘦得像葱似的,就没有力气干活了。师:没力气干活了。他们就会卖儿卖女,只剩下妻子在家里干活。假如士兵吸了鸦片后,就会生:读。师:有个资料说:早时士兵手里有两杆枪,银子也流到外国去了。当时我们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老百姓看到鸦片被销毁了,怎么能不激动呢?生:读。师:他们会叫些什么?生:鸦片被销毁了!师:再激动一些。生:我们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了!师:我们会一天一天强壮起来了。让我们一齐读。生:读最后第二节。师:销烟持续了(引读)生:读最后一节。师: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离我们过去了。160多年。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生: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师:也销去了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同时也销出了中国人的决心。还销出了什么?生:耻辱。师:威风。所以书上说:引读。生:读最后一节。师:看,这就是林则徐的像,看看那咆的大海,看看那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像,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可以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我想到了对我爸爸说,他非常爱抽烟。抽烟对身体有害,我想对爸爸说,把烟戒掉,生:我爸爸原来是不抽烟的,他可以洗衣服,现在他只知道不干活了,他想让他把烟戒掉。师:你想对林则徐说什么?生:我爸爸以前也是抽烟的,但我妈妈强制把他的烟戒掉了。我想告诉吸毒的人们,只要你坚持不吸的自豪感,你就可以戒掉了。【吸烟不等于吸毒。吸毒的危害远大于吸烟。】师:相信自己吧。生:我看到吸毒人们身上会发炎,警察把它们抓起来。师:毒品对人是有害的,只要我们坚强一点。我们的国家也会强盛起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教师板书。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全中国人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师:告诉全世界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师:同时也激励自己吧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师:只要我们远离毒品,就能不受外国人的欺侮。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要记住这一个人。生:林则徐。师:记住这一天。生:1839年6月1日。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教学谈虎门销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让人激动、自豪的一幕。文章语言简练,赞美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英勇豪迈的精神,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难以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这一障碍,本课的设计思路为: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资料,积淀情感;扣住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爱国之情。一、展示课外阅读。积淀丰富情感1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查找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大背景,形成对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初步印象。2以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浮雕图片导人课题,认识这一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齐读课文的第一句话。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时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存储库管理制度
-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用工合同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
- 离婚协议中股权分割及收益分配补充协议范本
- 离婚协议签订时婚姻财产分割法律依据解析
- 珠宝玉石饰品品牌授权销售及售后服务合作合同
- 离婚后财产分割及双方生活费用支持协议
- 儿童成长环境改善与共同抚养责任协议书
- 医疗健康科技公司股权转让及产品研发合作协议
- 离婚协议书模板大全:债务处理与经济补偿方案
- 新能源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共享及市场推广协议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 GB/T 5780-2016六角头螺栓C级
- GB 1903.50-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 横河DCS-培训讲义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 初中数学几何1000题专项训练(含详解分析)-最新
- 欧洲非常规的知识产权战略课件
- 外滩建筑介绍
-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
- 你好,无废校园主题班会
- 中药煎服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