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公转.doc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公转.doc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公转.doc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公转.doc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公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公转运动【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方向、速度、轨道和周期 黄赤交角 公转的四大意义【基础梳理】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_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_时针方向绕转 南极上空俯视:_时针方向绕转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轨迹形状近似正圆的_轨道速度平均角速度:1/d平均线速度:30km/s近日点(_月初)快,61/d,30.3km/s远日点(7月初)慢,57/d,29.3km/s周期一年(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意义昼夜长短变化赤道全年_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相反)时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影响日照时间长,接受太阳辐射_日照时间短,接受太阳辐射_北半球冬至日与夏至日相反春分和秋分全球_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过程及规律: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改变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影响太阳高度角大,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_太阳高度角小,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_四季形成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_,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_,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北温带四季(南半球相反)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各三个月五带划分界线回归线、极圈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疑难突破】一图表解析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示【特别注意】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二“昼夜长短状况”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的区别: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三地球上偏东的地点并不一定早看到日出。解析图示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偏东的钟表时刻要提早一些。例如,当60E的地方时是9时时,61E的地方时为9时04分,75E地方时为10时整。但如果不是同纬度地区,情况就不一定了。如右图中的B点较A点位置偏东,但A点早已日出,而B点仍处于黑夜,这是因为晨昏线的倾斜(即昼夜长短变化)造成的。四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说明:1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右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太阳直射点移动到的最大纬度极昼(夜)的最大幅度跨度范围。(2)902北(南)温带范围。(3)90极圈的纬度数晨昏线移动最大倾斜度数北(南)寒带纬度的范围。由此可见,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将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变化。五图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相应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和五带的影响两点前提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六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冬夏半年和冬夏至日均为北半球)(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纬度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回归线之间回归线上一年直射一次其他地区一年直射两次七图解:北半球昼夜长短季节变化、昼长的纬度分布、日出和日落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八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1)公式法:H90|,为当地纬度,永远取正值,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冬半年取负。(2)H90纬度差,纬度差指该地所在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纬度距离。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名题例析】例1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2010上海高考)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按东、西半球区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点。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小时。4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上海地区人们还需要等待约_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的一轮圆月。【解析】如图所示经度自东向西递减,应为西经,且阴影部分基本都在20W以西,应为西半球;甲点正好赤道上,且位于晨线上,为6时;从晨线倾斜方向推出日照方向,则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可推算出直射点经度为60E;此时乙地日出为6:30分,则其该日昼长为24-6.52=11小时;此时西2区为6时,东8区的上海为16时,此日昼长应超过13小时,农历15日,东经120上应为约18时月升,所以还需等约2小时;此日直射10N,则该日上海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外墙(呈垂直方向)的夹角应为90-(31-10)=69。【答案】1.西 6 2.北 东经603. 11 4. 2 5. 69例2(2009重庆文综)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解析】(1)图中地球公转轨道被分割成12段,每段大致一个月; 甲处日地距离最近,为近日点,时间是1月初,乙地大致为5月 初;从甲到乙,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重庆位于北回归线 以北地区,在此期间其正(2)由上题分析,甲位于近日点附近, 时间是1月初,正值北半球冬季,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潘帕斯草原为夏季,草木茂盛。【答案】(1)B(2)C【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12题。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从a到b的方向是 ()A向东 B先西南后西北 C向西 D先东南后东北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据此回答34题。3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达最慢时期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C北京昼长大于上海D北半球物体正午影长达到最长4此时,我国汕头市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40分钟 B12小时C12小时20分钟 D12小时40分钟二双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分)读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回答56题。5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6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昏线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三综合题(12分)7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C、D四位置中,洛阳地区日出最早的是 _,洛阳地区日落正西的是_。(2)地球由A向C运动时,南极附近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如何变化?(3)当甲图中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最大时,新加坡的日出时间约为_时。(4)乙图表示的节气前后,洛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基础梳理】太阳 逆 顺 椭圆 1 昼夜平分(等长) 多 少 昼夜平分(等长) 递减 多 少 最长最短【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D【解析】两图结合可判断出此为冬至日的图,所以出现极昼的应为南极圈以内,所以可见到如图所示的应为丁。2B【解析】接第1题,此为南半球图,所以可判断出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3.D4.A【解析】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则靠近180的经线为160E,进一步判读此图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日期为冬至日,第3题,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时期,中山站有极昼现象,北京昼长小于上海。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时,物体正午影长达到最长。第4题,由图可计算出南回归线上昼长约为13小时20分钟,与北回归线的夜长相等,则汕头的昼长约为10小时40分钟。二双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分)5CD【解析】图中四地昼夜长度不全为12小时,故此日不可能为二分日。甲地夜长为12小时,应位于赤道。乙地昼长24小时,丙地昼长小于12小时,丁地夜长大于12小时,说明丙、丁两地位于同一半球,且与乙地所在半球相反。6AD【解析】甲地位于赤道地区,昼夜等长,日落时刻为昏线;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有两次最大值;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三综合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