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往事依依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先把握结构,后整体感受内容,2重点品位、体会叙述与描写真切、生动的表达效果,总结学习借鉴。3引导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深化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二、学习重点1、重点:着力品位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2、难点:主体部分描述的四件事的内容,引导生尝试对比阅读。三、学法指导采用“活动式”学习法。用重点词语对应寻找活动,快速把握整体结构;用“听读思议”四步活动,整体感受内容;用“做”,“演”的体验活动辅助重点把握与难点化解。教法设计:活动探究式四、预习导学1、课前预习读准音,学会利用工具书。读顺文,尤其是引用的古诗词。读懂义,指文章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2开课导语 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文学便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印象。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于漪老师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五、活动过程。1、正音活动下列加点字该怎么读?(投影显示,学生认读后注上拼音)倘佯 浩淼 素娥 婵娟 雕镂 镌刻 心旷神怡 绚丽 芳菲 慷慨 谆谆教诲2、听读活动文题是“往事依依”,哪些是写往事的?写了哪些往事?请边听边划出关键词语,将课文作结构划分。你在预习时已对文中叙述描写的内容寄托的感情,已有初步感受,请再听听老师的诵读,进一步加深感受。3、思考活动学生活动要求:将自己读的感受与听老师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听读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教师学法辅导:启发学生用视读法浏览重要段落,结合问题,作好批注。4、交流活动关于结构切份明确:第1自然段,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开启下文。第26自然段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第7自然段,收束全文,往事依依,催我奋进。关于“思想感情”的整体感受引导:读水浒传充满了激情;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充满了豪情。这是出自孩子的天性。请男同学齐诵第2自然段,第7自然段品一品是不是有这种感觉。(齐诵)读千家诗沉醉意境,听国文老师讲田汉的南归似乎老师的眼睛注满了情思。这是孩子受到深深的感染。请女同学齐诵第4、5自然段,读出深情,读出意蕴。5、品析活动关于文章首尾的品析:用词的对应:开头抓了两个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结尾也有两个词“青春激情”“不断奋进”情感的呼应:开头“年华似流水”结尾“金色的回忆”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关于过渡段的品析:文中写了四件事,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生速读,找答案)讨论后明确:第3自然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中的“也”字。还有67页“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中的“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关于文中诗句的品析:找一找色彩性的词:说一说诗句的顺序:想一想描绘的画面:用即兴作画题诗的形式或用语言表达的形式,小组间竞赛表演。六、课堂训练多音字注音并组词重 泊 降 模主题总结:作者通过学生生涯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技巧总结: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读课文第3、4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1、“编织的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意思是第一节叙述,引出对的回忆。3、“黄郦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完整的句子是4、引用千家诗的诗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5、第4自然段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划,并且在下面概括各层次的内容。6回忆春夏秋冬的诗句,越多越好。7 你读过什么名著,是否曾经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请把它写出来。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引出回忆 看 读 品 听 登 选材精当 山 水 千 国 北 回忆往事 = 水 浒 家 文 = 固 语言优美 画 传 诗 课 楼 前后照应 蕴含哲理 篇末点题幼时记趣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简介作者及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创作背景。2反复朗读课文,品位文章的童真童趣。3疏通课文脉络,了解课文结构形式,掌握课文大概内容。学习重点目标2、3方法设计:参照注释,推断语义学法指导1、在反复朗读中,咀嚼文言味道。2、教会学生能抓住重点句子疏通全文内容。学习过程预习导学童年的记忆象广阔的大海,采撷几朵浪花,跳跃着律动的节奏,拍打着轻快的音符,那些随风飘散上午零零碎碎的感动与怀念,拼组成清晰的画面,留存在记忆深处。让我们聆听经典旋律-罗大佑的童年,在音乐声中揭示课题幼时9趣。(一)自查沈复相关资料。找寻诗、词、歌、赋中有关童年的经典句子。(二)自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练习。1、借助工具书,自行扫除生字词。2、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空。(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5)作青云白鹤观。(6)果如嗬立云端,怡然称快。3下列句子你能翻译吗?(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3)长蹲其身,使与台齐。(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5)见二虫斗草间。(6)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学习研讨(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三)合作探究,品读欣赏。1、朗读第一节,思考:作者说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为什么叫“物外之趣”?2、课文的结构有何特点?3、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从童稚小事中获得“物外之趣”?课堂训练1、继续巩固预习题。2、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项为之强(2)以土砾凸者为邱。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2)吓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延伸拓展1、初学幼时记趣后,你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什么感受呢?请用一段话,写你童年时代的某种生活体验。(300字左右)2、解释下列多义词(1)之 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2)以 徐喷以烟以虫草为林(3)为 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4)其 常蹲其身神游其中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具体分析三件趣事,和作者一起回忆天真的童年。尤其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习重点 重点分析课文的第二、三件趣事。完成学习目标的1、2。让学生娓娓诉说童年生活,感受物外之趣的魅力。学法指导。1、童年趣事的材料也许会有许多,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剪裁。2、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久远,教会学生用学现代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3、结合自绘插图让学生对知识心领神会。学习过程检查旧知 导入新课(一)、在知晓朗读节奏的基础上,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有文言味道。(二)、文章回忆了哪三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语言作详尽叙述。学习研讨(一)、合作探究 品位鉴赏1、这三件趣事的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顺序,可以随意打乱吗?2、你们对哪一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3、结合每一件事,请同学们自行画简笔画。老师也画。其中第二件事由老师重点分析。以。为。的句式。作者的观察与想象、联想。还有第三件事,老师主要抓住其中的动词来体会作者的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思想。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再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作者文章中的哪些景象或事物变得美丽而奇特了呢?5、很多人说“眼睛是窗户”,老师说“沈复的眼睛是放大镜,是美容镜”,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请用你们的双眼仔细观察教室里的一切,看有无新的发现。6、“一切景语皆情语”,毫不起眼的平凡物象,在作者眼里变了,寄予作者怎样的情感?(二)、让学生质疑,做到条条有落实。课堂训练1、本文作者是代的,本文选自2、本文以记趣为中心,记叙了哪三件事? 3、解释加点的字(1)私拟作群鹤舞空(2)项为之强(3)神游其中(4)鞭数十4、翻译句子(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拓展延伸一、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花非花,雾非雾”写了梦的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特点。“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写出了梦的特点。二、课内阅读1、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选文第1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2)选文第2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是-(3)底1、2段间有什么关系?(4)作者为什么“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5)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2、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3、体会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能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道理。4、培养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学习重点: 目标1、3、4学法指导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认真体会作者迸发出的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与众不同的个性。2、在朗读中,要想一想有些话若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3、体会文章诗意盎然,文辞优美,字里行间透着灵气的特点。第一学时学习过程: 亲爱的同学,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如今我们已十三岁,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十三岁,我们也许有时还想着向父母撒娇,而十三岁的田晓菲已是北京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她四岁就大量接触文学作品,初一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十三岁就被北大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相继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哈萨克佛大学博士学位,二十九岁时就走上了哈佛的讲台,这一连串闪光的足迹,令人惊叹,而当我们看了她在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时写的文章就能找到她辉煌经历的答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田晓菲,走进北大。(一)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北大和田晓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白驹( )过隙 迸( )溅 穹( )隆 积攒( ) 呜咽( ) 摒( )弃 x 利( ) 怪僻( ) 安恬( ) xi 取( ) 惆怅( ) 沉淀( ) 骤然( ) x( )语2、解释下列词语莫名白驹过隙涉足委于我心不系之舟安恬惆怅 小立3、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订正,没有错别字的就在括号内画个“”。湖光塔影( ) 漠然回首( ) 盲然若失( ) 津津有味( )一视同人( ) 谈笑风声( ) 和蔼可亲( ) 弹指一瞬( )4、这篇文章诗意盎然,字里行间透着灵气,作者的心跃然纸上。你能体会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吗?一、导入 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1、文章以空行空开,自成三个部分。课文开头写了作者幼时与北大之间的哪些事情?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与北大“尘缘”的“奇妙”?2、在45小节中,作者回顾了自己进入北大三年间的感受,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说明)3、进入北大学习后,北大的哪些东西对作者产生了影响?4、初见北大的图书馆,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插叙那位小姑娘抽泣有什么作用?5、“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你认为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作者又从北大的人中读到了些什么?6、朗读最后一部分。作者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北大的什么感情?才进校门,高年级的同学就带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都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颇( ) 呜咽(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清晰:_3请分析“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前后的破折号的作用。_4“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一句后面的冒号的作用是什么?“近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_5请用原文说明“我”的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具体指什么?_6 “400万册图书!”中,感叹号改成逗号好不好?为什么?_7对“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从记叙顺序上来说采用的是什么顺序?作者写这件事的用意是什么?_8“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中的“最小”能否去掉?为什么?_9作者为什么说“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_10如果不读下文,你能通过这一段的叙述推想出作者接下来会怎么样做吗?请试着说出你的猜想。_第二学时 一、复习导入 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二、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一)品味精美语句 1、“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谈谈你的感受。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