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解放“手”的最早发明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飞梭 2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某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战争 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晤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你无法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 A穿印度的棉衣 B打电话聊天 C吃美洲产的玉米 D喝中国产的茶叶 5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无法调和,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 A工业品进出口问题 B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C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6历史上第一个圆了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而被称为“航天飞行器的先驱”的是( )A奥托 B莱特兄弟 C富兰克林 D蒙特哥菲尔兄弟 7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手机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8这是一场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性解放、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奠定了欧洲新时代的思想基础,使欧洲人走出了愚昧的时代,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列。这场运动是 (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9“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种18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看法,被下面哪一位著名科学家创立的伟大理论打破?( ) A.牛顿 B.达尔文 C.托尔斯泰 D.爱因斯坦 10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时,在位的执政官是( ) 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凯撒11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 ( ) A.蒙娜丽莎 B.哈姆雷特 C.神曲 D.人权宣言 12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作出的最主要的贡献是( ) A缩短了由欧洲到亚洲的航程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C使世界逐步连成为一个整体 D给东方带去了欧洲的文明13今天的美国奉行强权政治,任意干预他国事务,充当世界警察,然而,它的历史只有200多年,它宣布独立的时间是( ) A1775年 B1776年 C1777年 D1783年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中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有( )A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B制定了本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C开始了议会制政治制度 D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15战争征服与和平交往是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和融合的两种形式。下列事件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战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马可波罗来华 二、非选择题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在电力的运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电报、电话等新兴电器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2分)(3)两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新能源,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是什么?(4分) (4)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以后,你有何感想?(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1)材料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2)“新政治制度”指什么?在英国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为确立“新政治制度”颁布了一部文献,其名称是什么?(6分) (3)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4分) 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善于创造,勤劳智慧、奋发向上。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就先后2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人民以有限的国土资源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日本在制造业、信息、金融、物流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拥有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技术。这是日本人民的骄傲,也值得中国人民学习。 2008年5月8日,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进行的一次改革叫什么?日本明治维新又是借鉴了哪里的“先进文明成果”?请写出一点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6分) 两次改革分别使日本的社会制度产生了什么变化?(4分) 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国家应怎样做?(2分)19(21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解放是历史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也是社会发展的先导。14-16 世纪, 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 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什么思想解放运动?(2分)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口号)? (5分) 材料三 1986年3月3日,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呈送到邓小平面前,上面附着一封简短的信。信中写道: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淦昌、陈芳允、杨家墀、王大珩)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查阅裁夺。 (3)根据材料三中四位科学家的建议,我国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了什么计划来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请举出一例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4分) 材料四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世界历史岳麓版 材料五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摘自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4)材料四描述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材料五描述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大改革的内容?这两次改革的影响有什么主要的共同之处?(6分) (5)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 D C B C 610:B D A B A 1115:C C B D D二、非选择题 16(1)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 (3)“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7(1)封建制度。 (2)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3)因为革命不仅对本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了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因此,马克思认为,这两次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18大化改新 西方(欧洲) 国家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任意一点皆可)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等。(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19(1)文艺复兴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