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_第1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_第2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_第3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_第4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目录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指明了的 毛泽东指出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建立之间这样的社会形态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而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那么 为什么还一定要经历一个过渡性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呢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这个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 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 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 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特点及任务1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特点 国营经济领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社会主义性质 合作社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任务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 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 政治和文化上都处于领导地位 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这就决定了 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三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 政治条件2 经济条件3 思想文化条件4 国际条件总之 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 文化条件的积累和增长 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内在驱动力 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政治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 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优越的政治条件 毛泽东宣告新中国成立 经济条件 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 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国营经济不仅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而且除少数行业外 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强于和大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很大的增长 其数量与19世纪40年代西欧发达国家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差不多 思想文化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条件 国际条件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援助 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条件 二战后 社会主义生机勃勃 而资本主义却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 美国一开始对新中国就抱有敌意 中国不能不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的支持 是过渡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2年国庆节 首都人民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的游行 主体 工业化 两翼 对农业 手工业的改造 两翼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一化 三改 之间的关系 鸟的 一体 和 两翼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建设与改造并举 发展与变革同行 三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1 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是根本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 尽快发展生产力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根本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解放生产力的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 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 没有工业就是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毛泽东指出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 但是 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要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实现国家的富强 就必须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4年 不改变这种落后面貌 就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 旧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 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26 6 迅速推进工业化 在我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就成为全党 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3 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引导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共同富裕道路 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也是工业化对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 1 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化的理论 毛泽东主席 关于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传达到农村 坚持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1955 10 1956 底 1953 底 1955 9 195l 12 1953 底 到1956年底 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 3 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入社农户96 3 2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和政府采取了 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 的方针 第一步 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到1956年 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 7 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 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 A 中国的民族工业非常薄弱 B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尖锐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3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新中国和平赎买民族工商业的可能性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 中国工人阶级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经济 3 改造的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利润 四马分肥 国家税收 34 5 职工福利 15 企业公积金 30 资本家红利 20 5 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 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制度 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固定息率5 的 定息 私股共24亿元 从1956年起 国家每年支付5 的定息 支付期限10年 到1966年国家共支付32 5亿元 在党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的指引下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 到1956年底 全国私营工业的99 私营商业的82 2 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5年11月中旬 全国已经有近半数的私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4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一生 视频 荣毅仁和荣氏家族传奇 rmvb 火柴大王 刘鸿生 受周恩来感召返回大陆 新中厂总经理魏如 交出半生心血决心难下 张59年前的照片 摄于上海虹口区保定路2号 主角是名噪一时的新中厂 在搞社会主义方面 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视频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NO 7788 mpg 邓小平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与缺点偏差 2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偏差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意义及偏差 建国六七年来中国各方面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1955年冬天 敲锣打鼓 申请公私合营的滚滚人流中 虽然心情复杂 难于一概而论 但是希望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却是许多人的共识 这是抹煞不了的 有人说 当时的资本家是白天敲锣打鼓 晚上回家抱头痛哭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自己使用多年的一件器物忽而不归自己所有 在情绪上都要发生波动 自己甚至几代人苦心经营的企业一朝易主 在感情上产生一定的痛苦 是不难理解的 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上卷 428页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是一种又接受和平改造 又感到痛苦的心态 三大改造要求过急 虽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缺点 但是在短时间内 进行如此巨大的社会变革 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当时没有受到大的妨碍 而且得到发展 不象别的国家那样 一场农业集体化 要连续减产许多年 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上卷 464页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实际的情况是 一化三改 中的三大改造是加速完成的 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就完成了 在执行过程中一再 加速 加快 以致几年的时间 就完成了过渡 一化 的任务没有完成 三改 的工作也做得很粗 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上卷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 1956年 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标志着剥削制度的结束 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三大改造前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国营经济 国营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五种经济成分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1956年底统计 表明 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公有制绝对优势的确立 59 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社会矛盾的新变化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已经被消灭 地主富农被改造 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主体阶级 工人阶级为领导 工农联盟为基础 过渡时期存在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 变落后农业国为工业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东方大国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 很了不起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2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旧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 实现了中国空前的大团结大统一 第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使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 第三 社会主义制度在占全世界近1 4人口的中国建立 改变了整个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进一步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第四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 经济落后的大国能否以及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 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总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本章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