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源拓流.doc_第1页
怎样开源拓流.doc_第2页
怎样开源拓流.doc_第3页
怎样开源拓流.doc_第4页
怎样开源拓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开源拓流,让学生作文有话要写 常规作文教学难以走出“学生作文苦,教师批改累,写作收效低”的圈子,如何走出这个圈子?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和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和急切的愿望。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也曾步入这个圈子,深受其苦,后在创新作文大潮的冲击下,经过四年的摸索,逐步探索到一条可以摆脱这个圈子的途径,这就是“还作文之源,拓作文之流”。常规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最大的障碍是没有东西写,无话可说,提笔无从下手。动笔也是干巴巴的几句话,毫无生气可言。教师批改也感受到学生作文干瘪,不能做到血肉丰满。那纷繁复杂的生活,那细腻丰富的内心在作文中无所体现,仿佛世事皆与我无关:这都反映出作文的一个症结作文反映的什么?是生活!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视点导向生活,把学生那双涉世未深的双腿引向生活,让他们去观察、去感受、去体味,而不能让学生闭门造车,作一些不必要的无病呻吟,这就是还作文之源生活;教师的作文教学也不能再循“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老路了,而应拓展作文的主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多角度训练学生,让学生的知识、情感、理念在写作的兴趣中江成一条生活的大河,那么,作文教学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就是兴趣拓作文之流。 兴趣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本,兴趣是激起生活浪花的浆。学生能撷取生活的浪花,不就能酿出一篇篇的妙文么?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摸索出的这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走进生活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一语道出了中学生作文的根本问题没有观察生活,没有琢磨生活。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就没有写作的源泉。要想“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注意将学生的写作融入生活。1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利用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激以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一个学生只有对生活产生了热情,才会主动去洞察这个世界。如在所教班级举行的“初中的花季”、“今年我十四”、“生活中的风雨”等主题班会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生活的兴趣。2成立作文兴趣小组。在上述基础上,将一些有写作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红杏作文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体会写作乐趣,从而调动其他同学的写作欲望,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如组织“文湖公园金秋写作素材搜集”、“望长江水东逝水”等写作采风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3构造家庭、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鼓动、支持学生参加家庭举行的生日聚会、寿宴、小型演唱会,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知识竞赛、论辩、演讲、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大胆主持或致辞,让学生得到各种文化生活的熏陶。4开掘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不仅要了解生活,还要了解自己。能不能坦率地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是克服学生作文障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一个关键。学生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文教学开源不能忽略学生的内心世界。开展“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师生对问对答”等活动可将学生引进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5广泛阅读。每星期安排一节读书课,让学生广泛阅读有益的书籍,扩大生活的认识面。有了生活作基础,再加上多角度的训练,学生就不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二、讲成语故事(或格言名言及学生自己的名言)。 常规作文教学似乎只钟情于“写”而忽视了“听、说、读”与“写”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演讲成语故事等到就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以“听、说、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作法是:间隔一天由一名学生在朝读时上讲台演讲一则成语故事(或有关格言、名言的故事)。演讲的同学必须做到:1、讲出成语或格言名言的出处;2、讲述成语故事或格言名言出自的文章大意或涉及的故事;3、成语的比喻意义和引申意义及格言名言的意思;4、对成语或格言名言的意义进行联想;5、并要求用该成语造句或创设使用格言名言的语境。以上五条演讲的同学必须将其组织成文写在成语故事片本上并作好演讲的准备。在演讲完后教师作必要的指点和提出必须注意的问题。在台下听演讲的同学也必须做到三条:1、认真识听演讲者讲述的内容;2、对讲述的内容加以整理并记在成语故事本上;3、对其联想部分可以进行再创造。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听说读写的积极性,对演讲者而言,得先读后写再讲,对听者而言,得先听后想再写,如此几个反复,每一位同学都有是演讲者,又是听者,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至今,包括已毕业的一届学生,我们共演讲了四百多则成语故事和一百多条格言名言,既扩大了学生阅读量、知识面,又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如今,班上的学生不仅会写会读,而且会听会说,做起演讲来可以说是神情自如,得心应手。这种训练着重于学生形成语言、组织使用语言的能力。三、五分钟联想思维训练。 这是与讲成语故事交叉进行的又一个写作基本训练。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构思文章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1、先由学生按自己观察生活的结果提供一些自己认为可供写作的事物,(每人每次提供五个),再由教师集中评阅确定可供写作的题目,间一天在朝读时间公布在黑板上;2、学生利用朝读时的五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对其进行联想训练,要求同中求异;3、讨论后每个学生按自己的联想用文字表述在思维训练本上(利用课余时间),字数要按年级区分;4、第二天由教师分小组抽查部分学生,对其优、缺点进行评析,指导修改。如此反复,从不间断。这种基本训练可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训练学生的单向联想思维。如“石头天空”要求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通过其他的中介事物将其联系起来,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联想,有同学这样联想:石头山树鸟天空“;第二层次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即给一个事物,让学生作多方面的联想,进行多向思维,如“树根”、“门”等思维训练;第三层次是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力,这里所说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别于数学上的抽象思维能力,它指的是学生在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对生活体味的一种能力,即对生活对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会提炼,会概括。这种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确定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如对“人云亦云”、“亡羊补牢”、“有志不在年高”等联想思维训练。这三个层次是逐层加深的。 五分钟思维训练能激发学生写作训练的兴趣,每天早晨各小组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它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又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了训练。至今,这类训练已达到了五百多次。四、自由作文。这是在上述听说读写片断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篇文章写作训练。以往作文训练都是定题定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再加上自由作文的训练形式,将会弥补常规作文写作内容窄、构思不足的缺限。自由作文是在大纲要求的八篇之外的作文训练,自由指的是定题自由,构思时间的自由。具体作法是:规定每两星期学生交自由作文一篇,文体与学年训练重点同步,也可适当训练它文体,学生作文须在两星期内随交随改随评。这一作法打破了以往作文沉闷的局面,学生踊跃交稿,教师即看即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即自改,大大缩短了常规作文的反馈时间,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极明显的提高,特别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这种超常训练形式有很好的效果。五、优秀习作点评 这是对学生进行的作文欣赏能力的培养。做法是将学生的练笔、作文中的优秀范文或同学推荐的好的文章利用每天晚修前的十分钟范读,同学们自由点评,作者谈写作的感受,主持人综合评点。这种方法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对文章的赏析评价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极大的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容易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为什么这种作文教学能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端而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呢?我们认为,这种作文教学方法是教育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反映。从信息的角度看,学生作文也就是将头脑中的住处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加工提炼的文字反映,而是生活就是学生作文信息的来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是为获得写作的材料;从教育控制论角度看,一次完整的写作能力训练必须具备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住处反馈、矫正提高四个阶段,走进生活是信息输入,讲成语故事,进行思维训练,自由作文、是以说、写的形式将信息的输出,教师通过评析、指导,学生评点范文是信息反馈,学生及时修改总结是矫正提高;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这五个方面的构成了一个从积累素材到语言训练到文章构思到形成整篇文章到赏析训练的科学完整的体系,它体现了作文训练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部分到整体的训练的层次。 其次,这种作文教学方法把写作跟阅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行广泛阅读是以往作文教学中较少使用的。因此,这种训练使学生如鱼得水,不愁写不出好文章来;再者,这种作文教学体现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