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教学课件2012copy.ppt_第1页
海商法教学课件2012copy.ppt_第2页
海商法教学课件2012copy.ppt_第3页
海商法教学课件2012copy.ppt_第4页
海商法教学课件2012copy.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商法 Maritimelaw 绪论 一 海商 一词的由来和海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1 海商与现代经济的关系海上货物运输是国际有形贸易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 2 海商 一词的由来 海商 一词是和古代欧洲的海上运输相联系的 海商 指航海贸易这类海上商业行为 3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 1 早期的海商法 汉漠拉比法典 罗马法 中世纪欧洲三大海法 奥列隆惯例集 巴塞罗那海商判例集 维斯比法 2 近现代各国海商法在中世纪欧洲三大海法的基础上 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海商法形成了不同的法系 3 海商法的国际统一化以及在货运领域的不统一 瓦解趋势和统一进程 二 海商法的调整对象及海商中的主要法律关系 海商法的调整对象是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 包括 船舶关系因经营船舶而发生的运输合同中的法律关系因海上损害发生的合同外的法律关系因海上危险 特殊风险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三 海商法的渊源 1 国内立法我国 海商法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2 国际公约我国 海商法 第268条第1款规定 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的规定的 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但是声明保留的除外 3 国际惯例我国 海商法 第268条第2款规定 国内立法 国际公约没有规定的 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4 判例在我国不属渊源 海商法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6 11 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 4 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9 2 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 2010 3 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 1 10 四 海商法的法律属性 关于海商法的法律属性 国内外颇有争议 注意两点 1 商法与海商法的关系是包含关系 海商法是商法的分支 2 国际经济法与海商法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五 涉外海商关系的法律适用 我国海商法第十四章规定了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总原则 第268条 第269条第270条 船舶所有权的取得 转让和消灭 适用船旗国法律 第271条 船舶抵押权适用船旗国法律 第272条 船舶优先权 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第273条 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 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第274条 共同海损理算 适用理算地法律 第275条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第一讲船舶和船员 第一节船舶的概念 一 船舶的 法律 定义我国 海商法 第3条规定 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 但用于军事的 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二 船舶的分类三 船舶的法律地位1 整体性 为合成物 2 不动产性3 拟人化 第二节船舶登记 一 船舶登记及其意义船舶登记是指船舶所有人提出申请和提供证件 经船舶登记机关审查符合规定后依法予以登记的法律行为 我国船舶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海事局 船舶登记的意义 1 取得登记国的国籍 有权悬挂该国国旗航行 并接受该国的保护和监督 2 船舶所有权 抵押权等权利 只有从登记完毕之时起才能对抗第三人 二 船舶登记的种类 所有权登记抵押权登记临时登记光船租赁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三 船舶登记条件 世界各国在船舶登记条件上 有一点是相通的 即要求国家与船舶之间必须具有真正的联系 我国 船舶登记条例 第2条规定 我国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 在中国登记注册的中外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企业 中方投资额不得低于50 所有 我国公民 该公民户籍所在地在中国境内 所有的船舶才可在我国进行登记 中国籍船舶上全体船员一般应为中国籍公民 确需雇佣外国籍船员的 应当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四 船舶开放登记制度 船舶开放登记制度 是指在船舶登记的船舶所有权人 船员国籍方面不作任何限制的登记 只要交纳登记费 并且符合一些基本条件 一般都可获得船舶登记取得其国籍 并可悬挂其国旗航行 五 船舶检验 船舶检验 是指由国家授权的或国际上认可的船检验机构 根据国际公约和船舶规范要求 对于海上航行船舶的设计 建造和技术性能进行审核 测试和鉴定 第三节船员 一 船员的概念和分类船员是指基于和船东的雇佣关系而在特定的船舶上连续从事航运业务并持有海员证书的人 它包括船长在内的船上一切任职人员 船员分为高级船员和普通船员两类 二 船员的权利和义务 1 权利享有工薪津贴的请求权 商定治疗费或伤残补助费的权利 死亡的按死亡规定处理 船员在国外受雇佣 若雇佣合同终止 应由雇主把其遣返回国 由雇主承担遣返费用等等 2 义务按合同规定提供相应服务 按所任职务在有关部门工作 服从命令 忠于职守 不能擅自离船 三 船长的职责 1 地位对船舶所有人 船东 来说 船长是雇员 对于船东以外的第三人来说 船长是船舶所有人的当然代理人 2 职责负责船舶的管理和驾驶负责船舶的安全出具出生 死亡证明妥善处理船舶所遭受的海上事故接受船舶扣押司法文书的送达 第二讲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第一节概述 一 概念和种类我国 海商法 第41条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是指承运人收取运费 负责将托运人托运的货物经海路由一港运至另一港的合同 种类 航次租船合同 提单运输合同 多式联运合同 二 海上货运合同的关系人 1 不同种类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 有关基本当事人的名称也不相同 2 与承运人相对的另一方 统称为货方 即merchant 范围很大 除托运人外 还有受货人 发货人 提单持有人 货主 收货人 3 我国 海商法 和 汉堡规则 将承运人分为两种 1 承运人 也称契约或合同承运人 carrier 海商法 第42条第1项规定 承运人 是指 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2 实际承运人 actualcarrier 海商法 第42条第1项规定 实际承运人 是指 接受承运人委托 从事货物运输或部分运输的人 包括接受转委托从事此项运输的其他人 3 承运人 与 实际承运人 的责任划分 海商法 第61条规定 本章对承运人责任的规定适用于实际承运人 案例链接 三 承运人和托运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 承运人的责任与义务1 提供船舶并保证船舶适航 海商法 第47条 承运人在船舶开航前和开航当时 应当谨慎处理 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 妥善配备船员 装备船舶和配备供应品 并使货舱 冷藏舱 冷气舱和其他载货处所适于并能安全收受 载运和保管货物 2 管理货物的责任 海商法 第48条 承运人应当妥善地 谨慎地装载 搬移 积载 运输 保管 照料和卸载所运货物 3 不得进行不合理绕航的责任 海商法 第49条第2款规定了两种合理的绕航 1 船舶在海上为救助或企图救助人命或财产而发生的绕航 2 其他合理的绕航 2009年2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 承运人的权利 1 运费和其他费用的请求权运费是承运人运送货物的报酬 是其最大的权利 其他费用包括滞期费 亏舱费 由货方承担的共同海损分摊费用 承运人垫付的费用等等 我国 海商法 第87条规定了承运人享有留置货物的权利 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 费用没有付清 又没有提供适当担保的 承运人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留置其货物 2 依法或依合同享有单位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和免责的权利 1 依法或依合同享有单位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 法定单位赔偿责任限制制度A 按照货物件数或者其他货运单位来计算 每件货物或每个其他货运单位的赔偿责任限额为666 67个计算单位 B 按照货物毛重来计算 每公斤货物的赔偿责任限额为2个计算单位 计算题 1 如果一件毛重为400公斤的货物灭失了 且承运人对此负有赔偿责任 则依单位赔偿责任限额制度 其赔偿责任限额是多少 2 如果有两件货物灭失了 每件货物毛重为400公斤 且承运人对此负有赔偿责任 则依单位赔偿责任限额制度 其赔偿责任限额是多少 法定单位赔偿责任限制制度 C 关于集装箱 货盘或者类似的装运器具 承运人提供的 集装的货物单位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 有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提单中载明装运器具内货物的件数或者其他货运单位的 则以其货物的件数或者其他货运单位计算 二是如果提单中未载明装运器具内货物的件数或者其他货运单位的 则将其视作一件货物来计算 D 如果托运人提供的集装箱 货盘或者类似的装运器具灭失的 其本身也应视为一件或一个货运单位货物 法定单位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例外 A 合同单位赔偿责任限制的例外B 在货物装运前托运人已经申报了货物的性质和价值的例外C 我国 海商法 第59条还参照 汉堡规则 规定 如果货物的损失是由承运人故意造成的或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作为或不作为造成的 则不能引用海商法上单位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承运人对货损应该全额赔偿 D 承运人迟延交付的赔偿责任限额的特殊规定 喜玛拉雅条款 维斯比规则 率先对此作了规定 后 汉堡规则 效仿 我国 海商法 第58条第2款也有同样的规定 前款诉讼是对承运人的受雇人或者代理人提起的 经承运人的受雇人或者代理人证明 其行为是在受雇或受委托的范围之内的 适用前款规定 免责和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2 免责的权利 我国 海商法 第51条对承运人对货物灭失和损坏免责的权利作了具体规定 共有12项 海牙规则 第4条第2项原文 船长 船员 引航员或者承运人的其他雇佣人员在驾驶船舶和管理船舶时的过失 火灾 但由于承运人本人的过失造成的除外 海上或者其他可航水域的危险或者意外事故 天灾 战争 公敌行为 君主 当权者或人民的扣留或羁押或依法拿捕 检疫限制 2 免责的权利 托运人或货主 其代理人或代表的作为或不作为 罢工 关厂 停工或劳动受到限制 暴动和骚乱 在海上救助或企图救助人命或财产 货物的自然特性或者固有缺陷 包装缺陷 标志不清或不当 尽到应尽职责亦不能发现的船舶潜在缺陷 不是因为承运人一方 包括其受雇人 代理人 的过失造成的其他原因 但承运人要免责 须承担举证责任 三 托运人的义务 正确申报的义务 海商法 第66条及时办理港口 海关 检疫检验等货运手续 呈交给承运人齐备的单据 海商法 第67条危险货物的通知义务 海商法 第68条支付运费的义务 海商法 第69条过失赔偿责任 海商法 第70条 四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终止 1 海商法 第89条 2 海商法 第90条 3 海商法 第91条 五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形式根据 海商法 第43条的规定 我国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可以采取书面形式 但航次租船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第二节提单 根据 海商法 第71条的规定 提单是指用于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 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 一 提单的沿革及有关法律提单产生于欧洲中世纪 后发展成为一种有价证券 可以买卖 转让 抵押等 国际公约 1924年的 海牙规则 1968年的 海牙 威斯比规则 1978年的 汉堡规则 2008年的 鹿特丹规则 二 提单的职能 提单是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据 债权凭证 提单是承运人对货物出具的收据 证明货物已由承运人接收和装船 提单是物权凭证 提单为合同证据提单为合同 初步证据 终结证据 托运人 承运人 收货人 三 提单的签发 1 提单的签发人法律规定承运人签发 但在实际中往往由承运人授权的公司代表或船长签发 2 提单的收受人一般为托运人 也可是托运人以外的货物的买主 3 提单的签发份数提单的签发份数按托运人要求而定 一般是签发三份正本 original 提单 每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 提单的签发日期有两种 收货待运提单的签发日期和已装船提单的签发日期 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 倒签提单 anti datedbilloflading 是指货物实际装船日期迟于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日期 为使装船日期与信用证规定相符 托运人要求承运人在提单上填写符合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日期 预借提单 advancedbilloflading 是指在货物尚未全部装船 或货物已由承运人接收但尚未开始装船的情况下 为顺利结汇 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日期将到 托运人要求承运人预先签发的已装船提单 四 提单的种类 按货物是否已经装船划分 有已装船提单 shippedB L 和收货待运提单 receivedforshippedB L 按提单上收货人的抬头划分 有记名提单 straightB L 不记名提单 openB L 和指示提单 orderB L 按照承运人在提单上对货物的外表状况有无加列不良批注来划分 有清洁提单 cleanB L 和不清洁提单 uncleanB L 按照运输方式来划分 有直达提单和联运提单 五 提单的基本内容 我国 海商法 第73条规定有11项提单的内容 但 提单缺少前款规定的一项或几项的 不影响提单的性质 但是提单必须符合本法第71条的规定 六 电子提单的法律问题传统提单的缺陷提单电子化的必然趋势提单电子化的法律障碍国际上的努力与尝试 第三节约束提单的国际公约 1924年的 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 简称 海牙规则 1968年的 修改海牙规则的议定书 简称 维斯比规则 1978年的 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 简称 汉堡规则 2008年的 鹿特丹规则 一 公约的适用范围二 承运人的责任三 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四 单位赔偿责任限制五 索赔期限六 诉讼时效 第四节航次租船合同 海商法 第92条规定 航次租船合同 是指船舶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船舶或船舶的部分舱位 装运约定的货物 从一港运至另一港 由承租人支付约定运费的合同 第94条规定 本法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九条的规定 适用于航次租船合同的出租人 本章其他有关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规定 仅在航次租船合同没有规定或没有不同约定时 适用于航次租船合同的出租人和承租人 一 航次租船合同项下提单的效力 1 承租人不是收货人的情况 1 CFR CIF下收货人就是买方情况提单不为合同提单为合同承租人 货物托运人 出租人 第三人 提单持有人或收货人 卖方以租船合同为准买方 2 FOB下出现新的货物买主情况提单不为合同提单为合同出租人 承租人 买方 新买主 提单持有人或收货人 以租船合同为准2 承租人是收货人的情况 FOB 提单为合同提单不为合同卖方 第三人 出租人 承租人 提单持有人或收货人 以租船合同为准买方 二 船舶的转租 我国 海商法 第99条规定了承租人的这项权利 即承运人承租船舶后 可以受他人委托承揽他人的货物 转租后 原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受影响 三 航次租船合同的主要内容1 出租人提供约定的船舶2 出租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船舶3 装卸期限和滞期费 速遣费4 承租人应提供约定的货物5 选择港问题 第五节多式联运合同 一 多式联运合同的概念二 多式联运合同的法律问题谁是多式联运合同的当事人 是多式联运经营人还是各区段的承运人 多式联运合同采用的是何种责任制 是同一责任制 Uniformliability 还是网状责任制 Networkliability 如果采用的同一责任制 则采用何种统一的责任基础 如何规定单位货物赔偿责任限额 三 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 多式联运单证规则 和我国 海商法 对上述问题的规定 第三讲海上旅客运输合同 第一节概述 一 概念我国 海商法 第107条 海上旅客运输合同 是指承运人以适合运送旅客的船舶 经海路将旅客及其行李从一港运至另一港 由旅客支付票款的合同 二 客票三 海上旅客运输合同的当事人及其行李海上旅客运输合同的当事人是承运人和旅客 承运人有 合同 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之分 旅客则指根据签订的海上旅客运输合同而被运送的人 行李是指根据海上旅客运输合同 由承运人载运的任何物品和车辆 有 行李 与 自带行李 两种 第二节承运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 承运人的权利收取票款和行李托运费的权利对旅客携带 夹带的违禁品 危险品有处理权除非承运人与旅客有特别约定 对于货币等贵重物品的损失 承运人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二 承运人的义务承运人最基本的义务是 承运人对其或其受雇人 代理人在受雇佣和受委托范围内 在运送期间因过失造成的旅客人身伤亡和行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承运人的责任基础 1 与 汉堡规则 相同 采用 完全过失责任制 2 在举证责任方面 举证责任在承运人一方的情形有四种 第114条第3款 旅客人身伤亡或自带行李损失是由于船舶事故及缺陷引起的 则推定承运人有过失 承运人一方举证证明无过失而免责 第114条第4款 其他托运行李损失 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 都推定承运人有过失 承运人一方举证证明无过失而免责 第115条第1款 旅客人身伤亡及行李损失是由旅客本人过失或由旅客和承运人共同过失引起的 则也由承运人举证证明无过失或只有部分过失而免除或减轻责任 第115条第2款 旅客人身伤亡及行李损失是由于旅客本人故意或旅客本身健康状况引起的 则由承运人举证证明此事实 自己无过失而免责 第三节本章的强制性禁止规定 免除承运人对旅客应当承担的法定责任降低本章规定的承运人的责任限额对本章规定的举证责任作出相反约定限制旅客提出赔偿请求的权利 第四讲船舶租用合同 第一节概述 一 概念船舶租用合同是指出租人将其船舶的全部或部分租与承租人作一定的用途使用 而由承租人支付租金或运费的合同 分为三种 航次租船合同 程租船合同 定期租船合同和光船租船合同 二 特点合同中一般没有规定固定的航线和港口 只有航行区域要求 安全港口要求合同中一般没有规定固定的租金费率实际规范租船合同的法律很少合同适用于运输大宗货物 第二节定期租船合同 一 承租人的权利或出租人的义务交船条款交付的船舶要适航且符合约定的用途停租条款对船长的营运指示转租权合法的最后航次权承租人有权获得救助款项 二 出租人的权利或承租人的义务 承租人应保证在约定航区内 安全港口间运送约定的合法货物出租人有权按照约定收取租金出租人有权转让船舶 但必须及时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还船时应保持船舶的完好状态 第三节光船租船合同 承租人负责船舶的保养 维修及保险承租人未经出租人书面同意不得光船转租 出租人未经承租人同意不得设立抵押权租购条款 船舶融资条款 第五讲海上拖航合同 第一节概述 一 概念我国 海商法 第155条有海上拖航合同的概念 即 海上拖航合同 是指承拖方用拖轮将被拖物经海路从一地拖至另一地 而由被拖方支付拖航费的合同 二 形式海上拖航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三 海上拖航合同中的拖航和救助拖航的区分区分关键在于两种拖航性质不同 一般拖航是被拖物处于正常情况 没有任何危险只需要拖力服务情况下实施的 而救助拖航是海上救助的一种手段 是被拖物 通常是船舶 处于危险状态下 需要脱离险境而采取的 四 海上拖航合同与海上货运合同的关系 海上拖航合同与海上货运合同是两种不同的合同法律关系 海商法 第164条 拖轮所有人拖带其所有的或者经营的驳船载运货物 经海路由一港运至另一港 视为海上货物运输 在拖轮和被拖轮不属于同一船东 船舶公司 所有 被拖轮上载有其他人的货物时 则必须视不同当事人来确定其不同的合同关系 第二节拖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 承拖方的义务承拖方最大的一项义务就是使拖轮处于适航 适拖状态 二 被拖方的义务尽到被拖物适拖支付拖航费和其他合理费用 第三节拖航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 一 合同内的责任我国 海商法 第162条是一种混合性规定 由一方过失造成的 有过失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由双方过失造成的 则各方按照过失比例分担赔偿责任 承拖方对下面两种情况造成的损害免责 1 驾驶过失和管轮过失 即航行过失 2 拖轮在海上救助或者企图救助人命或财产时的过失 即救助过失 若合同对此有约定的 则依合同约定 二 合同外的责任 合同外的责任即为承拖方或被拖方对第三人人身 财产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 海商法 第163条之强制性规定为 第三人完全无过错时 由承拖方 被拖方对第三人的损害负连带赔偿责任 承拖方 被拖方以及第三人都有过错时 则按各自过错比例承担责任 完全由第三人过错引起的损害 由第三人自己完全承担责任 第四节海上拖航合同的终止 海商法 第158条 起拖前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能归责于双方的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 双方均可解除合同 并相互不负赔偿责任 除合同另有约定外 拖航费已支付的 承拖方应当退还给被拖方 海商法 第159条 起拖后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能归责于双方的原因致使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 双方均可解除合同 并相互不负赔偿责任 海商法 第160条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能归责于双方的原因致使被拖物不能拖至目的地的 除合同另有约定外 承拖方可以在目的地的邻近地点或者拖轮船长选定的安全的港口或者锚泊地 将被拖物移交给被拖方或者其代理人 视为已经履行合同 第六讲船舶碰撞 第一节有关船舶碰撞的国际公约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碰撞公约 民事管辖权公约 刑事管辖权公约 里斯本规则 第二节船舶碰撞的概念及构成 我国 海商法 第165条 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 造成损害的事故 其构成条件 必须是船舶与船舶之间发生接触 船舶碰撞地点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船舶碰撞必须要有损害结果发生 第三节船舶碰撞的种类及其损害赔偿责任 一 种类1 无过失碰撞由不可抗力引起的船舶碰撞由其他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原因引起的船舶碰撞因为原因不明而引起的船舶碰撞2 有过失碰撞单方过失碰撞双方过失碰撞 二 船舶碰撞过失及责任的确定 1 船舶碰撞过失的确定确定共同过失碰撞各自过失比例的原则是 造成碰撞紧张局面的负主要责任 碰撞已难以避免 应急措施欠当 只负次要责任 2 船舶碰撞责任的承担基本上按过失比例分担责任 并分为无过失碰撞和有过失碰撞两大类型 在财产损失的责任承担方面不采用连带责任的规定 在人身伤亡的责任承担方面 由碰撞各方对其承担连带责任 三 船舶碰撞赔偿责任数额的计算 船舶碰撞赔偿责任数额的计算步骤是 1 先确定造成损失的情况及大小 2 如果有人身伤亡 则先由各方对人身伤亡承担连带责任 内部责任划分依协议 3 对于财产损失 则按过失比例分别计算各自的责任 双方过失碰撞责任的计算原则 本船船东对本船货损不承担责任 因为免责 并不承担连带责任 本船货损由对方船东依过失比例承担 剩下的由本船过失引起的本船货损则一般由货主自行承担或由保险公司 已承保的情况 承担 计算题 甲船与乙船碰撞 对于此碰撞双方过失比例是甲船60 过失 乙船40 过失 甲船船损为400万元 货损50万元 乙船船损为700万元 货损80万元 此外还有丙人身伤亡损失200万元 计算甲船与乙船的具体赔偿责任数额 甲船与乙船碰撞 对于此碰撞双方过失比例是甲船1 4过失 乙船3 4过失 甲船船损为80万元 货损20万元 乙船船损为40万元 货损10万元 甲船与乙船共损失80 20 40 10 150万元 如何计算船方各自损失赔偿额 船 货方最终损失额 自负损失额 赔偿额 是多少 四 双方有责碰撞条款 双方有责碰撞条款 的内容是 双方有过失的碰撞 各方按平均比例 即50 分担责任 并且双方承担的责任都为连带责任 无论财产损失还是人身伤亡方面 为了使 双方有责碰撞条款 与 碰撞公约 规定一致 船东为保护自己的利益 往往在提单上再加上 互有过失碰撞条款 即规定本船货主从对方船舶获得货物全部损失赔偿后 应将其中50 交还给本船船东 第四节船舶碰撞后的施救 我国 海商法 第166条规定 船舶发生碰撞 当事船舶的船长在不严重危及本船和船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 对于相碰的船舶和船上人员必须尽力施救 碰撞船舶的船长应当尽可能将其船舶名称 船籍港 出发港和目的港通知对方 施救义务仅是针对当事船舶的船长而言 不是船舶所有人的责任在不危及本船和船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 船长才有责任对他船施救当事船舶的船长还负有通知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已于2008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6次会议通过 自2008年5月23日起施行 第四条船舶碰撞产生的赔偿责任由船舶所有人承担 碰撞船舶在光船租赁期间并经依法登记的 由光船承租人承担 第八条碰撞船舶船载货物权利人或者第三人向碰撞船舶一方或者双方就货物或其他财产损失提出赔偿请求的 由碰撞船舶方提供证据证明过失程度的比例 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证据的 由碰撞船舶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或者由双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七讲海难救助 第一节概述 一 海难救助的概念及构成海难救助是指无救助义务的人自愿提供的 用以解除船舶和其他财产在海上或其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所遭受的危险的有偿服务 其构成要件 被救标的 船舶和其他财产 必须遇到海上 水域风险 救助人的救助必须出自自愿 而不是出于法律上或合同上的义务 一般情况下 救助必须要有效果 获救者必须是法律认可的标的 我国法律除对救助船舶有非军事 公务限制外 对救助方没有其他任何限制 三 海难救助的种类及性质 海难救助分纯粹救助和合同救助两种 区别在于 1 法律性质不同 2 救助报酬确定方式不同 3 救助指挥权不同 4 救助依据不同 第二节救助合同的订立和变更 一 救助合同的订立1 合同形式救助合同可是书面的 也可不是书面的 2 订立合同的代表人一般是由遇难船舶的船长出面与救助方签订海上救助合同 3 订立合同的时间救助合同可在危险中订立 也可在危险解除后订立 二 救助合同的变更 1 协议变更救助作业完成后 双方可经协议改变原先约定的款项 2 裁决 判决变更 海商法 第176条规定 仲裁机构或法院裁决 判决变更的情况有两种 1 合同是在不正当或危险情况下 如胁迫 欺诈或乘人之危等 订立 显失公平的 2 根据合同支付的救助款项明显过高或过低于实际提供的救助服务的 第三节救助方与被救助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 救助方的权利与义务1 权利救助方最大的权利是有权获得救助款项 包括三种 酬金 救助报酬 补偿 救助款项的确定和支付 救助报酬的确定 海商法 第180条 特别补偿问题 海商法 第182条 救助报酬的负担人救助报酬的享有人无权获得救助款项或者应当取消 减少救助款项的情况救助款项的担保问题救助款项的先行给付和拍卖 2 救助方的义务 以应有的谨慎进行救助 以应有的谨慎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 在合理需要的情况下 寻求其他救助方的援助 当被救助方合理地要求其他救助方参与救助作业时 应接受这种要求 但要求不合理的 原救助方的救助报酬不受影响 二 被救助方的义务 与救助方通力合作 以应有的谨慎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 被救助方应接受救助方救助的财产 第八讲共同海损 第一节共同海损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 船舶 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 为了共同安全 有意地 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 支付的特殊费用 海商法 第193条 船舶 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 采取避免危险的措施必须是有意的 自愿的或称人为的 故意的 采取避免危险的措施是合理的 有效的 作出的牺牲和支付的费用必须是特殊的 特殊牺牲或费用必须是为了保障船 货的共同安全 共同海损必须是此事件直接造成的损失 第二节共同海损理算规则 约克 安特卫普规则 York AntwerpRules 北京理算规则 BeijingAdjustmentRules 第三节共同海损损失项目 一 货物损失抛弃货物湿损其他货物损失二 船舶损失舍弃船舶属具有意搁浅 脱浅造成的损失凿洞损失其他船舶损失三 运费损失专指 到付运费 的损失 四 费用损失 救助费用避难港费用代替费用理算费用共同海损垫付费用保险费 共同海损利息和垫付共同海损费用的手续费 2 等 第四节共同海损损失的理算与分摊 一 理算的时间 地点与准据法理算的时间 地点应以航程终止的时间 地点为准 理算的准据法有约定从约定 无约定适用理算地法 二 共同海损的理算 1 理算步骤 1 确定共同海损损失金额和分摊价值 2 从共同海损损失金额和分摊价值中求得共同海损的百分比 X 总共同海损损失金额 总分摊价值 3 确定各受益方的共同海损分摊金额 各受益方的共同海损分摊金额 各受益方的分摊价值 X 2 具体计算方法 G A 损失金额的计算G A 分摊价值的计算共同海损分摊金额的计算方法 计算题 有一共同海损事故 确知下列数额 单位为元 船舶到岸时的完好价值90000船舶火损P A 10000救火凿洞修理费G A 2000 货物卸货时的完好价值17000货物火损P A 2000为避免沉船而抛弃货物损失G A 1000因救火货物湿损G A 500 本应获取的运费6000共同海损后为完成航程而支付的营运费用1300因抛货 货物湿损而损失的运费500因货物共同海损牺牲而少支出的营运费用200 救助费用G A 1000请计算各方共同海损分摊金额 第九讲海上保险合同 第一节海上保险合同中保险人的赔偿责任 一 海上保险人负赔偿责任1 构成要件保险标的遭遇海上风险被保险人遭受了损失海上风险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近因原则 2 海上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期间 保险期间 仓至仓 条款 是指自被保险货物离开保险单所载明的起运地仓库或储存处所开始运输时开始 直至该项货物到达保险单所载明目的地收货人的最后仓库或储存处所或被保险人用作分配 分派或非正常运输的其他储存处所为止的期间 如未抵达上述仓库或储存处所 则以被保险货物在最后卸货港全部卸离海轮后60天为止 如在上述60天之内被保险货物需转运到非保险单所载明的目的地时 则以该项货物开始转运时终止 我国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第3条第1款 3 海上保险人应及时承担赔偿责任 及时赔付是保险人的法定义务实践中未及时赔付的表现 一是保险人长时间不表态 意见不明 造成未及时赔付 二是保险人以被保险人提供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 不齐全为由 拒绝赔偿 最后导致迟延赔付 二 海上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的情形 1 合同或法定的除外责任 海商法 第242 243 244条2 被保险人未履行合同或法定义务而拒赔被保险人的法定义务 A 告知义务B 保证义务C 通知和防灾减损义务3 保险人合理拒赔的其他法定情况 海商法 第224 230 264条 三 海上保险人负赔偿责任之后的代位求偿权 1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涵义保险标的发生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如果是由第三方的责任引起的 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 自保险人支付赔偿之日起 相应转移给保险人 这种制度被称 代位求偿 保险人因此取得的权利 被称为 代位求偿权 2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性质为法定的自动的 权利的转移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债权转让 3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 一般代位求偿程序代位求偿诉讼程序代位求偿仲裁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6年11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5次会议通过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1条 审理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 适用海商法的规定 海商法没有规定的 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 海商法 保险法均没有规定的 适用合同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 第11条 海上货物运输中因承运人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造成的损失不属于保险人的保险责任范围 保险合同当事人另有约定的 依约定 第二节船舶保赔保险 一 船东保赔协会概述保险公司一般对货损货差责任 1 4的船舶碰撞责任 油污赔偿责任 人身伤亡 遣返费用 打捞费用等不予赔偿 船东保赔协会是船东们自愿结成的 以共同分担船东责任的互助性质的保险组织 如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二 船舶保赔保险的承保范围 船舶保赔保险的承保范围就是那些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的风险责任 保赔协会对油污损害责任的赔偿大多有最高限额规定 保赔协会对承保范围内所承担的赔偿责任规定了免赔额 三 船舶保赔保险的除外责任 1 由一般海上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及责任 2 核风险或其他核货物造成的责任 费用支付等 3 双重保险的责任和费用 4 由于船舶承运违禁品 偷越封锁线或从事非法活动 从事不安全不适当航程易引起额外责任的 5 会员违反运输合同且是由于会员故意所造成 第十讲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第一节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概述 一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概念和意义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是指在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时 作为责任人的船舶所有人 包括经营人 承租人 救助人 保险人等可根据法律的规定 将其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制度 意义 保护 鼓励航运业的发展 促进商品流通 航海贸易 二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单位赔偿责任限制的关系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责任人的总的责任限制 而单位赔偿责任限制是单位的赔偿责任限制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既包括合同之债 也包括侵权之债 而单位赔偿责任限制仅为合同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之债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单位赔偿责任限制的关系是第二次限制与第一次限制的关系 举例理解 某托运人的50件货物因承运人不可免责的事由在一次事故中灭失 共损失25万SDR 该事故未造成任何人身伤亡和其他财产损失 假设每件货物毛重2000公斤 运输船舶总吨位为300吨 则承运人最终实际赔偿此托运人的损失是多少 三 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国际公约 关于统一海上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若干规则的国际公约 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公约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 及其议定书 第二节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方式 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航次制度 事故制度 执行制度委付制度船价制度金额制度并用制度 选择制度 第三节我国 海商法 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一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船舶所有人 救助人船舶所有人 救助人的受雇人员和代理人保险人 二 限制性债权 在船上发生的或与船舶营运 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灭失 损坏 包括对港口工程 港池 航道和助航设施造成的损坏 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损失的赔偿请求 海上货物运输因迟延交付或者旅客及其行李运输因迟延到达造成损失的赔偿请求 与船舶营运或者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 侵犯非合同权利的行为造成其他损失的赔偿请求 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人 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本章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损失而采取措施的赔偿请求 以及因此项措施造成进一步损失的赔偿请求 三 非限制性债权 对救助款项或者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 中国参加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的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 中国参加的国际核能损害责任限制公约规定的核能损害的赔偿请求 核动力船舶造成的核能损害的赔偿请求 船舶所有人或者救助人的受雇人提出的赔偿请求 根据调整劳务合同的法律 船舶所有人或者救助人对该类赔偿请求无权限制赔偿责任或者该项法律作了高于本章规定的赔偿限额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油轮载运的持久性油类 油轮装载的非持久性燃油 非油轮装载的燃油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和专属经济区海域造成油污损害或者油污损害威胁所引起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适用本规定 第六条船舶油污事故发生后 船舶所有人就油轮载运持久性油类造成的油污损害 油轮装载的非持久性燃油或者非油轮装载的燃油造成的油污损害 分别主张将其赔偿责任限制在 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海商法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内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经证明油污损害是由于船舶所有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此种损害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 船舶所有人不得主张限制赔偿责任 但船舶油污损害责任保险人或者财务保证人可以主张将其赔偿责任限制在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内 四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的丧失 1957年公约的有关规定 实际过失或知情 放任 1976年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 海商法 的有关规定 第209条 经证明 引起赔偿请求的损失是由于责任人的故意或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不作为造成的 责任人无权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