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类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1页
中学类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2页
中学类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3页
中学类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4页
中学类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心理学定义和发展历程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儿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成份较多)(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注重结合教育实际,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总结成果: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的研究。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这些作用在实际运用中的四个方面:、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3、心理发展的定义及特征答: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4、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5、青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特点: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6、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内容: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分化,思维才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与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具灵活性。7、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8、人格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9、认知差异表现: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10、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11、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差异表现对现实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但影响学习方式性格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12、学习的心理实质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3、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14、联结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P37)(狗流唾液)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强化:正强化、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5、认知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理解)(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所以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关于“先行组织者”技术定义: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教育上的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51-53)、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16、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能:激活、指向、强化17、学习动机含义及其基本结构?指激发个体进行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有的学习动机,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里状态。有学习需要和学习期望组成。18、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内驱力由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外部动机。19、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马斯洛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0、成就动机理论提出者:阿特金森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21、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者:班杜拉。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 三是自我强化22、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直接发生途径:间接转化途径2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4、迁移的种类和作用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作用: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前提条件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学习者是否拥有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26、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7、知识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28、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29、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与形象配合: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30、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31、遗忘理论痕迹衰退说(最古老亚里士多德、桑代克):记忆痕迹衰退干扰说(占统治地位):受到刺激干扰。前摄抑制;后摄抑制同化说(奥苏伯尔):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动机说(弗洛伊德):压抑,不想记3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33、操作技能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模仿: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成为定型的、一体化动作。5.操作熟练:动作对各种变化了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3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35、认知策略复述策略常用的几种方法: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精细加工策略常用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常用方法: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36、元认知策略常用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37、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38、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3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40、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41、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考试的形式与内容上,考虑如何评测学生创造性)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42、心理结构道德认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只有观念,没有信念,会有明知故犯的错误。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与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44、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45、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46、心理健康标准(六条):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4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4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49、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指导与帮助教师对学习结果进测量与评价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50、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51、发现教学四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根据某些材料,提出解答的假设,从理论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引出结论52、教学设计四原则(布鲁纳):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53、课堂管理影响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重要因素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54、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55、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两部分: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56、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57、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提供反馈信息2.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58、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