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SIMULINK的客车振动特性的研究.pdf_第1页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客车振动特性的研究.pdf_第2页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客车振动特性的研究.pdf_第3页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客车振动特性的研究.pdf_第4页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客车振动特性的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 0 卷第4 期 V 0 1 5 0N o 4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Q U I P M E N T V E H I C L E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2 年4 月 A p t 2 0 1 2 d o i 1 0 3 9 6 9 巧 is s n 1 6 7 3 3 1 4 2 2 0 1 2 0 4 0 0 6 基于M A T L A B S I M U U N K 的客车振动特性的研究 赵文杰 王浩 2 3 0 0 0 9 安徽省合肥市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摘要 以国产某型号客车为例 以模态分析理论相关知识为基础 对客车的轮胎 车身 悬架系统 发动机体以 及发动机悬置等部件进行简化并建立六自由度振动模型 然后根据所建立的六自由度振动模型在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中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实模态分析 在保持一定的路况 车速和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得到不改 变任何参数时的车身加速度功率谱曲线 通过改变悬架系统和发动机悬置的相关参数 得到相应的车身加速度 功率谱曲线 将改变参数后的车身加速度功率谱曲线分 0 和原来的车身加速度功率谱曲线进行比较 分析这些 参数对客车振动特性的影响 从而为客车的减振降噪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 客车六自由度 仿真模型 加速度功率谱 振动特性 中圈分类号 U 4 6 9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3 1 4 2 2 0 1 2 0 4 0 0 2 2 0 5 T h eR e s e a r c ho fB u sV ib r a t io nP e r f o r m a n c eB a s e do n t A T L A B S 订U L I N K Z H A OW e n j ie W A N GH S c h o o lo fM a c h in e r ya n dA u t o m o b ileE n g in e e r in g H e f e iU n iv e r s it yo f T e c h n o lo g y H e f e iC it y A n h u iP r o v in c e2 3 0 0 0 9 C h in a A b s t r a c t T a k in gac e r t a ind o m e s t icb u sf o re x a m p le b a s e d0 1 1r e le v a n tk n o w le d g eo fm o d a la n a ly s is t h et ir e s b o d y s u s p e n s io ns y s t e m e n g in ea n de n g in em o u n t in gs y s t e mo ft h eb u sa r es im p lif ie dt oe s t a b lis ht h ev ib r a t io nm o d e l w it hs ixd e g r e e s o ff r e e d o m t h e na c c o r d in gt ot h ee s t a b lis h e dv ib r a t io nm o d e lw it hs ixd e g r e e so ff r e e d o m as im u la t io nm o d e liss e tu pw it h M A T L A B S I M U L lN Kt od or e a lm o d a la n a ly s is U n d e rt h es it u a t io nw h ic hm a in t a in sf ix e dr o a dc o n d it io n v e h ic les p e e da n d e n 西n er e v o lu t io n itisg o tt oo b t a ina c c e le r a t io np o w e rs p e c t r a lc a lv e sw it h o u tc h a n g in ga n yp a r a m e t e r B yc h a n g in gt h er e le v a n t p a r a m e t e r so fs u s p e n s io ns y s t e ma n de n g i em o u n t in gs y s t e m 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n ga c c e le r a t io np o w e rs p e c t r a l c u r v e so fv e h ic le b o d ya r eg a in e d T h ec h a n g e da c c e le r a t io np o w e rs p e c t r a l c m v c Sa r ec o m p a r e dw it ht h eu n c h a n g e do n e t h ein f lu e n c eo ft h e s e p a r a m e t e r so nv ib r a t io np e r f o r m a n c eisa n a ly z e d a n dan e c e s s a r yp r o o fisp r o v id e dt or e lie v et h ev ib r a t io na n dn o is eo nb u s K e y w o r d s s ixd e g r e e s o f f r e e d o m s im u la t io n m o d e l a c c e le r a t io np o w e rs p e c t r a l v ib r a t i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引言 客车行驶时主要受到来自内部的发动机激励 和外部的路面不平度激励 从而引发车身振动 产 生较大噪音 影响乘坐舒适性 特别是当客车的振 动频率在人体共振区附近时 对舒适性的不利影 响更为明显 悬架系统和发动机悬置能有效吸收 与衰减来自路面的振动并保持车身姿态的稳定 对车辆平顺性能的改善有着极大的作用 因此 对客车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 分析悬架系统和发 动机悬置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是客车进行减振动 优化设计的前提 对提升客车整体的舒适性具有 实际意义 本文运用实模态分析的相关理论 对客车进 行自由度分析 简化客车部件 建立客车六自由度 收稿日期 2 0 1 2 0 1 1 1 半车模型 根据所建立的振动模型在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中建立仿真模型 依据加速度功率谱 曲线来探讨悬架系统和发动机悬置的相关参数对 客车振动特性的影响 找出对振动影响较大的结 构和参数 优化客车的振动特性 尽量避免振动出 现在人体的共振暖 C z l 从而提高客车的舒适性和 平顺性 1 模态分析理论 模态分析即是指将在线性定常系统下建立的 振动微分方程组 转换为模态坐标下的方程组 在 模态坐标下 解耦方程组 变成一组独立方程 该 方程是用模态坐标以及模态参数来进行描述的 对一个 7 自由度线性定常系统 其动力学方 程可表示为 肘 x t c 石 t l 眉 f 菇 掀 1 第5 0 卷第4 期赵文杰等 基于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的客车振动特性的研究2 3 式中 膨 置 C 系统的质量矩阵 阻尼 矩阵 刚度矩阵 通常 肼 为正定矩阵 K 为实系 数对称矩阵 它对于无刚体运动约束的系统是正 定的 对于有刚体运动约束的系统是半正定的 菇 t 正 x f 节点加速度 速度 位 移 厂 外界激振力 坐标采用的是系统物理坐标 在 l很大时 式 1 就会很难求解 模态分析的计算求解过程是把 基于系统物理坐标的微分方程转换成为基于模态 坐标的相对独立的微分方程 再通过求解解耦 获 取模态参数 而系统的模态坐标则对应的是该系 统无阻尼时的主振型 求出模态参数后 再通过公 式运算 求出物理参数 对式 1 进行傅里叶 F o u r ie r 变换 置 呦2 f M j t o C1 x lo 只 2 作为线性系统 基于以上介绍的模态分析的 假设 各个阶次模态响应具有可叠加性 对于系统 中的任一点 它的各个阶次模态响应的线性组合 就是该点的响应值 可以得第i点的响应为 辑 咖跚 3 1 式中q j c a 第 阶模态坐标 西i广一第f 个 测点第 阶模态振型系数 所谓第r 阶模态向量就 是由凡个测点的机 其中i 1 2 n 组成的列 向量 pk r 咖 虹 机 F O 由各个阶次模态向 量 pJ r l 2 n 组成的矩阵称为模态矩阵 表示为 pJ 妒 妒 PJ 4 令 Q q t g z 甜 g 因此系统响应列向量可以表示成为 x I 妒 Q 5 将式 5 带到式 2 得 置 喇2 M j 埘 c f 垆 Q F c a 6 当系统的振动为无阻尼自由振动时 式 6 可 写为 f I K 叫2 M p1 Q o 7 式 7 有解的条件为 f 置 刊2 M1l o 8 如想求得系统固有振型 p 由式 8 先求出 系统固有频率为Z 剐 2 仃 再代回式 6 为了得 到正则坐标下的主振型 通常按质量规一化将固 有振型 p 正则化 3 2 客车振动模型的建立 本次车辆振动模型的建立中涉及轮胎 悬架 系统 车身 发动机悬置以及发动机体几个部分 由于轮胎的阻尼对车辆振动影响较小 可以忽略 不计 因此在建模时 只考虑轮胎的刚度 而将轮 胎简化为一个线性质量弹簧系统 悬架系统主要 包括减振器和弹性元件 在此将减振器简化为线 性的阻尼元件 弹性单元简化为无质量的线性弹 簧 车身简化为具有一定质量和绕横轴转动惯量 的几何体 发动机悬置简化为具有一定刚度的线 性弹簧 忽略其阻尼 发动机与车身相类似 简化 为具有一定质量和绕横轴转动惯量的几何体 根 据以上分析 由此 所建立的客车六自由度半车模 型 如图1 所示 图1 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F ig 1D y n a m icm o d e lw it hs ixd e g r e e so ff r e e d o m 模型相关参数 m m 广车辆前后轴的非悬 挂质量 m 卜车身质量及车身绕横轴的转动 惯量 m 4 卜发动机总成质量及发动机总成绕 横轴的转动惯量 k 而厂 前后轮胎的等效刚度 I 后广前后悬挂系统的等效刚度 k 七广发 动机总成前后悬置系统的等效刚度 G C 广 前 后悬挂系统的等效阻尼 g g 广前后轮路面不 平度激励 p 发动机垂直方向激振力 p 厂 发动机绕横轴的激振力矩 z l 非悬挂质量 7 1 垂直位移 z 卜非悬挂质量m 2 垂直位移 舀一车身质心垂直位移 舀一车身质心绕横 轴转角 卜发动机总成质心垂直位移 舀一 发动机总成质心绕横轴转角 另用厶 k 分别表 示汽车质心与前后轴之问的距离 L g B k 分别表 示汽车质心与发动机总成的前后悬置系统之间距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 0 1 2 年 离江眠玩分别表示发动机总成质心与发动机总 成的前后悬置系统之间距离 该客车的相关参数 如表1 裹1 客车的相关参数 T a b le1T h er e le v a n tp a r a m e t e r so fb u s 3 模型仿真分析 根据所建立的振动模型 在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中建立仿真模型 如图2 所示 圈2 六自由度仿夏模型 F ig 2 S im u la t iv em o d e lw it hs ixd e g r e e so ff r e e d o m 采用B 级路面进行仿真 由于该车在高速时 振动较为明显 不利于观察 因此只选取在车速为 7 0 k m h 发动机转速为1 7 0 0 r r a in 下的情况 此时 的车身加速度功率谱如图3 所示 疑率 图3 车身加速度功率谱曲线 F ig 3A c c e le r a t io np o w e rs p e c t r a l c u r v eo fv e h ic leb o d y 3 1 悬架系统刚度对车辆振动的影响 见图4 将客车前后悬架系统的刚度分别增加及减少 1 4 仿真分析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 检验悬架 刚度变化后对客车振动的影响 糍率 H 2 a 前悬架刚度增加1 4 I n c m j in g1 4r ig id it yo ff r o n ts u s p e n t io n 频率 H z b 前悬架刚度减少1 4 b D e c r e a s in g1 4r ig id it yo ff r o n ts u s p e n t io n 赣率订 I z c 后悬架刚度增加1 4 c I n c r e a s in g1 4r ig id it 0 fl 8 1 rs u s p e n t io n u lu 2 03 0 4 05 0 删7 0挪钟1 0 0 顿率 l lz d 后悬架刚度减少1 4 d D e c r e a s in g1 4r ig id it yo fl e a rs u s p e n t io n 图4 悬架刚度对车辆振动的影响 F ig 4T h ein f lu e n c eo fs u s p e n t io nr id ig it y0 1 1v e h ic le v ib r a t io n 通过图4 a d 与图3 比较 可以看出 1 前 后悬架刚度的改变对车辆的振动有比较明显 一 ljvv 倒掌密静霄珏倒曩 悼 皇 一v 越船整 雷越馏晨 H墨 一n一一 趟精密静督恻增量 第5 0 卷第4 期 赵文杰等 基于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的客车振动特性的研究 2 5 的影响 且后悬架刚度比前悬架刚度影响大 后悬 架刚度增加时 加速度功率谱的峰值增大 振动有 增强的趋势 而后悬架刚度减小时 振动呈减弱的 趋势 2 前悬架刚度增加时 振动减弱 刚度减小 时 振动增强 功率谱曲线变化不是十分明显 其 影响较小 3 2 悬架阻尼对车辆振动的影响 依次改变前 后悬架阻尼的数值 仿真分析车 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 检验其变化后对客车振动 的影响 见图5 通过图5 p d 与图3 比较 可以看出 1 后 悬架阻尼的改变对车辆振动的影响要大于前悬架 阻尼对其的影响 前悬架阻尼增加时 加速度功率 谱峰值稍微减小 振动减弱 前悬架阻尼减小时 加速度功率谱峰值稍微增加 振动增强 2 后悬 架阻尼增加时 O I H z 内峰值明显减小 但4 一 晕 窀 专 嚣 整 鲁 巷 馏 量 频率 H z a 前悬架阻尼增加1 1 4 a ln e r e a s in g1 4d a m p in go ff r o n ts u s p e n t io n 频率 地 b 前悬架阻尼减小1 4 b D e c r e a s in g1 4d a m p in go ff r o n ts u s p e n t io n 糍率 I k c 后悬架阻尼增加I 4 c I n c r e a s in g1 4d a m p in go fr e a rs u s p e n t io n d 后悬架阻尼减小1 4 d D e c r e a s in g1 4d a m p in go fr e a rs u s p e n t io n 图5 悬架阻尼对车辆振动的影响 F ig 5T h ein f lu e n c eo fs u s p e n t io nd a m p in g0 1 1 v e h ic lev ib r a t io n 1 2 5 H z 频段内加速度功率谱曲线明显增大 影响 乘坐舒适性 后悬架阻尼减小时 加速度功率谱峰 值增加 振动增强 3 3 发动机悬置刚度对车辆振动的影响 依次改变发动机悬置刚度的数值 仿真分析 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 检验其变化后对客车振 动的影响 见图6 通过图6 a d 与图3 比较 可以看出 1 发 动机前 后悬置刚度的改变对车辆的振动影响较 大 尤以对4 1 2 5 H z 频段内的峰值影响明显 由 于人体对这一频段振动较为敏感 对此主要分析 发动机悬置刚度对这一频段内峰值的影响 通过 至 毪 柱 拯 胥 嚣 魁 馏 暑 01 0 帅 6 07 0舯 9 0 1 0 0 赣亭 lh a 发动机前悬置刚度增加I 4 a I n c r e a s in g1 4r ig id it yo ff r o n tm o u n t in g 频率A I t b 发动机前悬置刚度减小1 4 b D e c r e a s in g1 4r ig id it yo ff r o n tm o u n t in g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 0 1 2 年 HH j 一 一一一 一 1 一 i 4 k 01 0 3 0柏 o 加加帅I 翱摩 F I r C 发动机后悬置刚度增加1 4 c I n c r e a s in g1 4r ig id it yo fr e a rm o u n t in g 碾翠 I lz d 发动机后悬置刚度减小1 4 b D e c r e a s in g1 4r ig id it yo fr e a rm o u n t in g 图6 发动机悬置刚度对车辆振动的影响 F ig 6T h ein f lu e n c eo fe n g in em o u n t in gr ig id it y o nv e h ic lev ib r a t io n 比较可以发现发动机后悬置刚度的改变对车辆振 动的影响要大于前悬架刚度对其影响 2 发动机 前悬置刚度无论增加还是减小 4 1 2 5 H z 频段内 的峰值都在增大 振动增强 发动机后悬置刚度增 加时 该频段内的峰值明显减小 振动减弱 但当 刚度增加时 峰值明显增大 振动加强 4 结论 1 通过建立客车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较 为真实地反映了客车实际行驶时的振动情况 运 用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仿真建模并进行参数化 分析 得到了不同参数下客车的振动特性情况 有 利于优化参数 改善客车舒适性 2 客车的后半部分车身对振动的影响较大 若要进行减振 应首先考虑车身的后半部分 可通 过减小车辆后悬架刚度 增加发动机后悬置刚度 而对于后悬架阻尼 因此应当综合考虑 适当调 整 以期达到两方面的平衡 参考文献 l 罗凯杰 张良 空气悬架客车平顺性分析与优化 J 汽丰科 技 2 0 11 4 3 7 4 0 L u oK a i j ie Z h a n gL ia n g R id eq ll8 lit ya n a ly 9 isa n do p t im im t io nf o rac o a c h 啡u ip e dw it ha irs u s p e n s io n J j A u t oM o b ile S c ie n c e T e c h n o lo g y 2 0 1I 4 3 7 0 2 万棚程 陈剑刑用C A E 方法分析某客车整车共振问题 J 噪声和振动控制 2 0 0 7 1 5 4 5 6 W 口P e n g c h e n g C h e nJ ia n A n a ly s isO nt h ew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