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年 8 月 第3 8 卷 第 1 6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 NE T O0L HYDRAULI C S Au g 2 01 0 Vo 1 3 8 No 1 6 D OI 1 0 3 9 6 9 j is s n 1 0 0 1 3 8 8 1 2 0 1 0 1 6 0 1 2 基于 A N S Y S的无心外圆磨床砂轮架系统热变形研究 冯渊 范圣耀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 1 4 1 2 1 摘要 运用三维软件 P r o E建立了砂轮架系统模型 并将 C A D模型转成有限元模型 通过定义系统热载荷和边界条 件 获得砂轮架稳态和瞬态温度分布 采用间接热结构耦合法对砂轮架系统进行热变形分析 为改善磨削工件的加工精度 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无心外圆磨削 热变形 A N S Y S 中图分类号 T G 5 8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3 8 8 1 2 0 1 0 J 1 6 0 3 2 3 The Re s e a r ch o f He a t Dis t o r t io n o f t he Cy lind r ica l Ce n t e r le s s t y p e Gr ind ing M a ch ine Ho u s ing Ba s e o n ANS YS FENG Yu a n F AN S h e n g y a o Wu x i I n s t it u t e T e ch n o lo g y J ia n g s u Wu x i 2 1 4 1 2 1 C h in a Ab s t r a ct T h e mo d e l o f g r in d in g ma ch in e h o u s in g is ca r r ie d o u t wit h P r o E a n d t h e fi n it e e le me n t mo d e l is co n s t r u ct e d Af t e r t h e t h e r ma l l o a d a n d b o u n d a r y co n d i t i o n s a r e d e fi n e d t h e s t e a d y s t a t e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t r a n s i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d is t r ib u t i o n a r e o b t a in e d B y u s i n g in d ir e ct t h e rm al s t ruct u r e co u p li n g me t h o d h e a t d is t o r t i o n o f t h e g r i n d i n g ma ch i n e h o u s i n g i s fi n i s h e d w h i ch wi ll h e lp the wo r k pie ce imp r o v e t h e ma ch in e p r e cis ion Ke y wor ds Cy lin d r ica l ce nt e r le s s t y p e n din g He a t d is t o r t io n ANS YS 无心外圆磨削作为一种获得高精度 低粗糙 度 的精加 工 工 艺 方法 在 汽 车 零 件 制造 领 域 占有 重要地位 例 如 气 门 喷 油 嘴 针 阀 的成 形 磨 削 活塞 销 的高 精度 磨 削 薄壁 缸 套 的 切入 磨 削 喷 油泵 柱塞 的配磨 等 在 磨 削 时 工 件 直 接 放 在 砂 轮 导 轮之 间 用 托 板 支 承 以被 磨 削 的外 圆 面 作为定位面 如 图 1所示 由于其 特殊 的加工方 式 因此无心外圆磨床的动态性能对工件 的加工 精度有很大影响 作者对无锡某企业 的无 心外 圆磨 床砂 轮架 系统 进行 了稳态和 瞬态热 分析 并 通过 间接热结 构耦 合 法对砂轮架系统进行 热变形 分析 为 进一步 的结 构 优化 性能提高提供 了改进 的依据 从 而提 高磨 削 加工精度 1 砂轮架系统有限元模型 1 1 砂轮 主轴 系统 砂轮主轴系统 中 如图 1 所示 有一对型号为 7 2 1 4 C的角 接 触 球 轴 承 背 对 背 安 装 和 一 个 型 号 为 N N 3 0 1 4 K的双 列短 圆 柱滚 子 轴承 安装 在 主 轴左 端 一 个 同型号的双列短 圆柱滚子轴 承安装在 主轴 右端 1 2 为一对角接触球轴承 3 4 为双列短 圆柱滚 子轴承 轴承均采用 克鲁博 A s o n i c H Q 7 2 1 0 2润滑脂 进行润滑 上 c D E 图 1 砂轮主轴系统 1 2 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 由于砂轮主轴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轴承摩擦发热的 影响 因此需要对砂轮架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 作者 采用间接耦 合 的分析 方法 考 虑到模 型本身 的复 杂 性 在对其进行热分析时 选用三维十节点四面体热 实体 S O L I D 8 7单元 划 分 网格 研 究其 热 变形 时 将 单元类型转变为等效的结构单 元 S O L I D 9 2 砂轮架 系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4 0 1 基金项 目 无锡市科技基础设施项 目 C M E S 0 9 1 3 作者简介 冯渊 1 9 6 3 一 男 副教授 主要研究 方向为 汽车制造 技术 电话 0 5 1 0 8 5 9 1 6 0 9 8 E m a il lu ck y f y h o t ma il co no 第 1 6期 冯渊 等 基于 A N S Y S的无心外圆磨床砂轮架系统热变形研究 3 3 统在 A N S Y S 1 0 0中的 有 限元 网格 模 型 如 图 3所 示 在 4个轴承处 单元划分较密 因为此处是热量产 生 的地方 较 密的 网格 可 以得 到较好 的计 算 精度 和 结 果 在 图 2的有 限元模 型 中 一共 生成 了 6 6 6 9 7个 实体单元 图 2 砂轮架 系统 的有 限元 网格模 型 在砂轮架有限元模型 中 将上端盖 砂轮 机架及 轴瓦定义为铸铁材料 主轴定义为钢材料 砂 轮定义 为金刚石磨粒砂轮 轴承 1 2 定 义为 G C r l5 轴承 3 4 定义 为 S i 3 N 4 1 3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的定义 I 3 1 轴承发热量 在磨床 工作过程 中 由于电机热量极少传人磨床 内部 液压 系统产生 的热量少并及时散发掉 而切削 热被 切屑和冷却液带走 因此一般 只考虑主轴 系统 中 轴承的摩擦 发热 同时 相对于导轮主轴而言 砂 轮主轴的转速远远高于导轮主轴 一般为导轮主轴的 7 0 8 0倍 故 磨床 工作 时 砂轮 主轴 系统 的发热对 磨床加工精度影响较大 其热变形也是影响磨床加工 精度 的主要 因素 作者考虑整体轴承 利用 P A L MG R E N经验公式 来计算轴承的发热量大小 并结合轴承材料参数 可 得各个轴承的发热功率如表 1 所示 表 1 各轴承的发热功率 w 根据表 1的发热 功率 和轴 承 型号 对应 的几 何 尺 寸 分别得到 4个轴承在 不 同温度 时的生 热率载 荷 如表 2所示 在有限元 分析的过程中 将生 热率载 荷 作 为体载荷进行施加 表 2 各轴 承的生热 率 m 温度 轴承号 1 样 2 3 4 撑 1 3 2 对流换热系数和温度边界条件 系统中的表 面对 流换热 系数 h为 h Nu k n 一 i a 1 一 l l J 式中 k n i d 是周 围空 气 的导 热 系数 N u为 努谢 尔 特 数 d为主轴平均直径 磨床在加工时 由于主轴的高速旋 转 会加快其 与空气 的对流 尤其是主轴前后端部分 其努谢尔特 准则方程 为 N u 0 1 3 3 R e P r 2 式 中 为雷诺数 P r 为普 朗特数 式 2 仅适用 于 R e 4 3 1 0 0 7 P r 6 7 0的情形 文 中砂 轮主 轴工作转速为 1 1 0 0 r m in 环境温度为 2 5 对于 自 由换热表面 取换热系数 h为 9 7 W m K 由于 砂轮架机架底 面与床身接触 故定义底 面的表 面温度 为 T 2 5 2 砂轮架系统温度场分析 2 1 砂轮 架稳 态热 分析 在前述基础上 对 砂轮架系统分别进行稳态热分 析 得到砂轮架 热平衡过程 中稳态温度 场的分布 如 图 3所示 图 3 砂轮架系统稳态温度场分布 从 图3整体 上来 看 砂轮架左侧部 分的温度 明显 比右侧 的高 最 高温度发生在 轴承处 为 3 9 1 9 6 主要是因为砂轮主轴左端有 3个轴承 总发热量 比右 端大 门 L m m 觎 L m m m 3 5 6 l 1 m m m 3 5 6 勰 l 1 加 3 4 机床与液压 第 3 8卷 2 2 砂轮 架瞬态热分析 在砂轮架系统 的瞬态热分析求解过程 中 考虑到 最终热平衡的时间问题 以 3 0 0 0 0 S 作 为热平衡终止 时间 得到最终的子步数为 n 6 3 在瞬态热分析的时间历程后处理 中 定义 图 1中 砂轮架左侧面 6个点处的温度值 如 图 4所示 并得 出 6 个点的温度随时间的上升规律 如图 5 I h 1 尊 t 鼻 r 静 T 一 雅 蕾 t 一憎 墨 l f 摊 l I 呻 hh I t 矗 g 悄 慧 7 研 l H h d a r I h 1l r l 一 一 一 鲤l鬣蓄 警 i毫 l鏊 i 誊 誓 0 0 翌 37 34 4 31 8 2 9 2 26 6 2 4 3 蓍 2 赠 图4 6个点温度值的定义 0 6 1 2 1 8 2 4 3 0 时 间 1 0 s O 6 l2 1 8 24 30 时间 1 0 s 37 34 4 2 3 1 8 篝 26 6 2 4 37 34 4 辩 26 6 24 37 34 4 31 8 2 6 6 2 4 0 6 1 2 l8 24 3 0 时 间 1 0 s 0 6 1 2 l8 2 4 30 时间 1 0 s 0 6 I 2 1 8 2 4 30 时 间 1 0 0 s f 点 图5 典型位置6个节点温度 一 时间关系曲线 由图5的 a 一 f 可见 这 6个点的温升曲 线在最初 的时间里上升比较缓慢 尤其是点 D E F 这一趋势较明显 在很短一段 时间之后 这 6个点 的 温度急剧增加 但不久它们的温度都趋于稳定 升幅 很小 3 砂轮架系统热变形分析 根据热结构耦合理论 在稳态温度场求解结果的 釜 基础上 对砂 轮架 系统 中 砂轮与工件 的接触部 分施 加图 6所 示 的大 小 相 等 方 向相反 的切 向磨削力 和 图6 磨削力曲线图 法向磨 削力 并 设置 砂轮 机架 底 面的位 移 方向均 固定 通过热结构耦合场的分析 得到砂轮架系统热变 形如图 7所示 可以看 出 砂轮架 系统的最大变形发 生在上端盖左边的前端部分 因为整个系统左侧部分 的热量较右侧的高 使得砂轮机架左边热膨胀比较 大 导致与 机架结合 的上端 盖前端 呈现 上翘 状 态 同时砂轮主轴左端也发生较大变形 这对磨床的 加工精度有很严重 的影响 图7 热变形分析结果 表 3为图 2 所取 6 个点 的位移值 比较 6个点在 l z方向上 的位 移大 小可 知 在 y方 向上产 生 的位移 大于在 z方 向上 的位移 且在点 A处位 移 最大 对于横 向进给 磨削 由于 方 向上 的位移对 加工精度的影响不大 y和 z方 向上的位移 才是研究 的重点 表 3 砂轮主轴上点的位移 m 位移 X方向 Y 方向 z方向 总位移 一 2 2 4 5 8 1 5 1 4 5 5 8 41 4 4 3 2 3 8 4 6 2 1 9 8 6 7 2 4 51 3 2 4 4 8 5 1 9 5 0 1 1 6 5 9 3 5 l3 6 8 5 5 1 0 7 6 6 1 5 9 3 7 0 8 1 0 7 9 7 5 8 3 8 l 7 7 O 6 1 7 5 7 41 7 4 4 0 5 6 5 3 4 6 71 31 2 6 2 2 3 3 4 1 9 1 7 5 1 6 0 9 6 l4 7 3 7 5 而 l 和 z方 向的较大移 动就导 致前端呈 现 上 翘 的现象 这将会 直接影响工件径 向尺寸的磨削 对磨床的加工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热变形后 砂 轮主轴左端呈现上翘 向前倾的状态 砂轮在 方 向上 的位移对工件 的加工精度 形位公差也会产生一 定的影响 4结束 语 作者运用三维建模 软件 P r o E n g i n e e r 建立 了砂轮 架系统 的三维 C A D模 型 通过 P r o E与 A N S Y S 软件 下转第 1 2页 鲫 博 n 6 时 0 1 2 机床与液压 第3 8卷 从测量分析的结果可判断 工件略微欠切 第四次试切 仅减小 向偏置值 0 0 0 1 5 1 T n T I 安装工件并找正后 重新切削对刀件 测量工件结果 如图 2 d 所示 全轮廓的面形误差 P 0 0 7 3 0 tx m 工件球径 R 4 0 6 3 7 9 I z m 从测量分析的结果 可判 断 工件 面形精度以及球冠半径均满足要求 通过以上的4次试切 完成了刀具的精确对刀 表 3 列出了4 次切削的对刀参数修改和对应的检测结果 表3 试切对刀参数修改和加工对刀件测量结果 一 W 0 均匀 0 0 3 M 0 均匀 一 0 0 6 6 4 0 1 4 4 9 1 5 03 9 一 O 0 0l 4 0 61 0 2 0 O 9 5 7 O 0 0 3 4 0 6 3 7 1 0 0 9 7 8 0 4 0 6 3 7 9 0 0 7 3 0 3加工工件 s q y4 6 I nnl t t u l qo a 1 1 V 上接第 9页 传递的力矩也有一定影响 2 内 外筒之间间隙 h对磁流变液传动机构的 凋速范围影响也很大 选择大的h有利于提高调速范 围 但太大又不利于提高系统 的动态 品质并增大 系统 的黏性功率损失 因此 为改善圆筒式磁流变传动机构性能 应合理 设计结构参数r 和h 并选择合适的M R F 使机构的调 速范 围 动态品质和功率损耗均得到较好 的兼顾 参考文献 1 K o r d o n s k y W E l e m e n t s a n d d e v ice s o n m a g n e t o r h co l o g i ca l e f f e ct J I n t e l 1 Ma t e r S y s t e ms a n d s t r u ct 1 9 9 3 4 1 6 5 6 9 2 C h o i S B K i m S L L e e H G P o s it io n co n t r o l o f a m o v in g t a b l e u s in g E R clu ck a n d E R b r a k e C P r o ce e d i n g s o f t h e 6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e o n E le ct r o e o lo g ical F lu id s Ma g n e t o r h e o lo g ica l S u s p e n s i o n s a n d T h e i r Ap p li ca t i o n s J a pa n 1 9 9 7 6 61 6 6 9 3 C h o i S e u n g B o k N a m M o o H o L e e B y o u n g K y u V ib r a t i o n co n t r o l o f a MR s e a t d a m p e r f o r co m m e r ci a l v e h i cl e c P r o ce e d in g o f S P I E in S ma r t S t r u ct u r e a n d Ma t e r ia l S ma r t S t r u ct u r e s a n d I n t e g r a t e d S y s t e ms 2 0 0 0 4 9 1 4 9 6 4 黄宜坚 黄豪彩 朱石沙 圆筒式电流变传动机构的研究 J 机床与液压 2 0 0 2 4 4 2 4 5 上接 第 3 4页 的接 口 将 C A D模 型转成 A N S Y S有限元模型 并定 义了砂轮架系统的热载荷和边界条件 进行 了砂轮架 稳态和瞬态热分析 并通过问接热结构耦合法对砂轮 架系统进行热变形分析 结果表明 砂轮架温度沿主 轴方 向从左至右呈现明显的梯度 并逐 渐减小 为提 高磨削工件的加工精度提供了改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恒华 王颖 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J 机械制 造与 自动化 2 0 0 7 3 6 2 5 7 2 徐建宁 屈文涛 赵宁 滚动轴承的温度场和热变形分析 J 轴承 2 0 0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偏瘫的评定技术
- 生产班组月汇报
- 外科常用化疗药物注意事项
- 危险地点的讲解
- 全站仪技术交底
-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与手卫生管理
- 现代医药物流发展与管理体系
- 脑瘫儿童康复作业治疗
- 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汇报
- 升学宴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GB/T 8424.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相对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自动化在组装厂的应用培训资料
- 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课件
- PDCA降低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
- (高职)会展实务电子课件(全套)
- 合肥国际马拉松志愿者培训
- 开拓进取:零碳汽车的材料脱碳之路
- 空预器密封改造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医用放射性废水衰变池设计623朱韬
- 探究高中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其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