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与治疗便秘_第1页
关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与治疗便秘_第2页
关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与治疗便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与治疗便秘1肺与大肠的生理关系:肺之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而大肠如传导之府,凡经小肠泌别之糟粕,由大肠传导而下。使糟粕变为有形之类块,定时排出体外。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大肠者,传导之宫,变化出焉。”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其支者,以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由此可以看出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两经的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这从经络上一脏一腑,一阴一阳,表里相对,密切相关。1.1 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 这使大肠不致燥气过而便秘,犹如“河道不枯,舟能行之”,大便自然通畅无碍,顺利导下。1.2 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功能的动力 肺藏魄,肛门又称“魄门”,魄门为肺气下通之门户,故可谓“肺上开窍于鼻,下施于魄门”。1.3 肺之通调,是大肠主燥气的条件 由于肺气的宣发肃降,肺又能通调水道,有促进水液代谢和维持水液平衡的作用,故又称“肺为水之上源”,从而使大肠水分不致过多,保证大肠的“燥化”功能,大便不至因水谷不分,完谷不化,而成溏泻。2肺与大肠的病理关系:2.1 肺热壅盛,大肠燥结 临床常见高热病人,面部红赤,呼吸气粗,或咳嗽喘促,或咳吐黄稠粘液,甚或神昏谵语,而兼见阳明热盛之腹部胀满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结等大肠燥结之象,若单纯清肺热,或单纯泻大便,效果均不理想,而余用清热兼泻阳明,则可迅速奏效。2.2 肺阴不足,肠枯便秘 临床上因久咳耗伤肺阴,或脾虚不能为胃为其津液而上输入肺,肺不布津(母病及子);或热病后期,或产后耗伤肾精,肺肾阴虚(子病及母)等,常见干咳少痰,口干咽燥,口渴思饮,皮肤不泽,毛发憔悴,手足心热,而兼见大便秘结,行便困难。此时,养阴润燥,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滋养肺阴,即可润肠通便,大便通利,肺之宣降才能得以恢复。否则单纯滋养肺阴,大便不得通利。或单纯润肠通便,肺气不得宣降,均会效果不理想。2.3 肺气不足,大肠虚秘 慢性疾病,久治不愈,或失于调养,或久咳耗伤肺气,肺气不足,失于肃降,使大肠传导失职,而致大肠虚秘。此时倘若单纯通泄大肠,效果不佳,且通后复秘,亦易伤正气。若采用:“塞因塞用”之法,补肺降气,以助大肠传导之功,每每可以获效,常见老年人或体弱之人,肠蠕动减慢,即属此类证候。2.4 肺气上逆,大肠气秘 哮喘之人,胸闷气逆,张口抬肩,喘息不得卧,另耗气伤阴,肺气上逆,失于宣发,津液不得濡润大肠,大肠枯燥,传导不利,易肺气失于肃降,大肠传导受阻,而致大肠“气秘”。此时除宣肺平喘外,兼降气通利大肠,以促大肠传导之功能,可收到满意效果。2.5 肺失通调,大肠泄泻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一旦肺脾肾三脏气虚,水合精微失于运化,肾失于气化,肺失于通调,使水液代谢失常,清浊不分,大肠失于燥化,而泄泻,临床常见脾肾阴虚,肾不纳气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以及命火不足,不能温化脾土之慢性腹泻等症,此当补脾温肾,健脾利水涩肠,可获良效。3相关病例与治疗1患者,女,28岁, 1周前因受凉后,次日开始发热恶寒,咳嗽胸闷,经用消炎及退热药无效,继而寒战高热,神昏谵语,胸痛,咳吐红褐色痰液。经胸片检查为“大叶性肺炎”。诊:T39.5,P100次/min,R15次/min,BP15/9kPa,面部红赤,口唇燥裂,高热,神态昏睡,时时谵语,躁动不安,腹部硬痛拒按,5日未行大便,舌质红绛、苔黄燥,有裂纹,脉滑数。处以麻杏石甘汤清利肺热。用药2剂后,热微退,神态时清时昧,烦躁不安,大便未行。改拟清利肺热兼清泻阳明为法,麻杏石甘汤合大承气汤:石膏20g,甘草3g,知母、厚朴、枳实、麻黄后下各9g,芒硝10g,杏仁5g水煎服2剂,药尽泻下干燥便块,神志转清,能进流质,高热渐退。咳嗽气喘减,遂改用银翘散加减之剂,水煎服,7剂而愈。2患者,女,30岁,农民,干咳4个月,大便秘结2个月。患者4个月前,患子嗽、子喑证。病时正值夏季,天暑地热,妊娠8 + 个月,医者只顾得保胎,未行用药。分娩后,咳嗽依然,咽部痒痛,大便干燥,三日一行,便时,肛门疼痛如裂,时有少量下血,用果导片后大便通利,停药又复便秘。患者非常痛苦,延余试诊。患者面白无华,形容憔悴,咳声无力少痰,头晕耳鸣,腰膝软,舌体瘦削、无苔少津,脉细数无力。证属肺肾阴虚,肠枯便秘,治宣滋补肺肾,润肠通便。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16g,莱菔子、阿胶(熔化)、胡麻、麦冬、百合、玄参、贝母各10g,当归、熟地、白芍各9g,桔梗、甘草各3g。水煎服5剂,服时加白蜜适量。二诊:服药后咳嗽减轻,咳出少量痰涎,大便转润,继用上方加杜仲、淮山药各10g,继服5剂,药尽诸证悉除。为巩固疗效,改服麦味地黄丸,10天而获痊愈。3患者,男,58岁,哮喘发作1周,并服西药以及止咳药无效且感气短乏力求诊。患者患过敏性哮喘6年,大便不畅秘结3年。6年前,因点滴青霉素过敏,经抢救脱险,此后哮喘逐年加重,不能接触医院环境,且过敏源也增多,如:鱼、油炸食物以及中药黄芪等,均可致哮喘发作,每发则大便秘结不通。诊患者强迫坐位,喘促不得平卧,张口抬肩,痰声漉漉,咳吐白沫痰,腹胀满,大便秘结,1周未解,口干唇燥,面色无华,头汗出,舌紫黯,苔白厚而干,脉滑数。证属肺气喘逆失于肃降,大肠传导失职之气秘证,拟降逆平喘,宣肺导便法。方用定喘汤加减:白果(炒黄)10个,麻黄、苏子、杏仁各6g,款冬花、桑白皮、黄芩、法半夏、麦冬,阿胶(熔化)、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