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和FPGA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pdf_第1页
基于DSP和FPGA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pdf_第2页
基于DSP和FPGA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pdf_第3页
基于DSP和FPGA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2 年 9月 第 4 0卷 第 1 8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 NE TOOL HYDRAUU CS S e p 2 01 2 Vo 1 4 0 No 1 8 DOI 1 0 3 9 6 9 j is s n 1 0 0 1 3 8 8 1 2 0 1 2 1 8 0 3 5 基于 D S P和 F P G A的 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 杨韧 任德志 徐莉萍 河南科技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河南洛阳 4 7 1 0 0 3 摘要 在分析液压伺服系统特点的基础上 设计 了以 T I 公司的 D S P芯片 T MS 3 2 0 F 2 8 1 2 P G F A作为主控制芯片 采用 F P G A进行逻辑时序控制的电液伺服控制器 介绍了该伺服控制器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 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器具有 良好的稳态精度和动态特性 关键词 电液伺服控制器 D S P F P G A 中图分类号 T P 2 7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3 8 8 1 2 0 1 2 1 8 1 1 2 3 De s ig n o f Ele ct r o h y dr a u lic S e r v o Co n t r o lle r Ba s e d o n DS P a nd FPGA YANG Re n REN De z h i XU Lip i ng H e n a n U n iv e r s it y o f S ci e n ce T e ch n o l o g y L u o y a n g H e n a n 4 7 1 0 0 3 C h in a Ab s t r a ct Ba s e d o n a n a ly z in g ch a r a ct e ri s t ics o f h y d r a u lic s e r v o co n t r o l s y s t e m a n e w e le ct r o h rd r an lic s e r v o co n t r o lle r wa s d e s i g n e d b y u s i n g TMS 3 2 0 F 2 8 1 2 as t h e ma in co n t r o l ch i p a n d a d o p t in g F P G A t o r e a l iz e t h e l o g i ca l s e q u e n ce co n t r o 1 T h e h a r d w a r e co n s t it u t io n an d s o f t wa r e a r ch it e ct u r e o f the s e r v o co n t r o lle r we r e in t r o d u ce d B y e x p e r ime n t s it is s h o w n tha t t h e co n t r o lle r h a s g o o d s t e a d y s t a t e a ccu r a cy a n d d y n a mi c p e r f o r mance s Ke y wo r d s E le ct mh y d r a u li e s e r v o co n t r o l l e r DS P F P GA 由于电液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 输出功率大 控 制精度高 因而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 着 电子技术 信息 技术 的 飞速发 展 原 有 的功 能简 单 控制对象单一的电液控制器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 的 需 要 作 者 设 计 的 控 制 器 采 用 D S P 芯 片 T MS 3 2 0 F 2 8 1 2 处理各任务 用可编程数字逻辑器件 E P M1 2 7 0 T 1 4 4 C 5集成大部分外围数字器件 实现了 L C D的显示 驱动 数字信 号的计数 处理 提供 了 R S 4 8 5 R S 2 3 2接 口和 P R O F I B U S D P接 口 适应信息 时代工业 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1 总体结构设计 D S P 不仅具有运算速度快的特点 而且集成了丰 富的片内外设资源 能够为控制器完成高速 高精度 的伺服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为控制器实现各种复杂功 能提供硬件支持 为了能够采集编码器信号 解决高 速 C P U与低速 H M I 的匹配 问题和实 现灵 活 的硬件编 程 利用 F P G A的硬件可编程功能 减少了外围器件 的数量 简化了电路设计 控制器的总体硬件方案如 图 1 所示 可以看出 控制器的核心采用的是高速数 字信号处理的 D S P 检测反馈接口的输入信号主要有 传感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总线通讯包括工业现场 总 线 如 P r o fib u s C A N 和 工 业 通 讯 接 口 如 R S 2 3 2 R S 4 8 5 图 1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方案图 2 电液伺服控制器硬件 电路设计 2 1 D S P和 F P G A外 围电路 设 计 2 1 1 D A转换和运放电路设计 数模转换器选用 A D公式生产 的双通道 l6位 D A C芯片 D A C 8 5 3 4 芯片内部结构包括 C M O S逻辑 单元 薄片电阻单元 双极 MO S线性单元 图 2中 D A C 8 5 3 4左侧信号都来 自于 F P G A芯片 内的接 口电 路 其工作过程是 当 D S P对 F P G A中的 D A接 口 进行相应操作时 外来数据在时钟 S C L K的同步下输 入到 D A C 8 5 3 4 一旦通道使能信号有效 输入芯片 收稿 日期 2 0 1 1一 l0 0 9 作者简介 杨韧 1 9 8 6 一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电液控制 自动化 E m a i l y a n g r e n 2 0 0 0 1 6 3 co m 第 1 8期 杨韧 等 基于 D S P和 F P G A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 1 1 3 的数据立刻进入相应的 D A数据转换寄存器 中 同 时启动相应的转换器 在芯片输出端得到相应的输出 电压 经过一个运算放大之后分别去驱动相应的伺服 驱动器 4 3 VDD VREF 工一 L 士 1 2 5 一 T 一 置 A VDD VREF SYNC 1 ok 0 l 1 5 丽 V OD V 7 一 n l I 卜于 1 0 LDAC VOC Z 一 l S CL K VOB DI N J I r 6 A s 4 7 r V 0 A kn l l P 1 广 H AI L 卫 A 0 G N D 亘 图2 D A转换和运放电路 2 1 2 差分整形硬件电路设计 增量式编码器和光栅所输出的数字量信号 由A B和 z三相脉冲组成 在 F P G A接收A B和z相脉 冲之前 必须进行信号调理 差分整形电路选用 的 芯 片是 T I 公 司 的 S N 7 5 L B C 1 7 5 D芯 片 是具 有 三 态 输出的单 片四差分接收器 每对接收端都 有使能 端 共模输入 电压范 围为 1 2 V 灵敏度高达 2 0 0 m V 抗干扰性强 采用了 5 V电源供 电 适用于 噪声环境中长总线线路的多点传输 差分整形电路 如 图 3 所 示 SV 图 3 差分整形硬件电路 2 2通讯模 块 电液伺服控制器开放性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具 有 网络通讯 的功能 控 制器采用 3种通 讯接 口 即 R S 2 3 2通讯接 口 R S 4 8 5通讯接 口和 P r o fib u s D P通讯 接 口 R S 2 3 2常被用于短距离传输场合 R S 4 8 5采用 差分传输方式 抗干扰能力强 常被应用于长距离传 输的场合 目前工业现场的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很多 都使用 P L C以及由P L C构成的现场总线网络系统 为 控制器设计广泛使用的 P R O F I B U S D P现场总线可以 使控制器集成于企业的工业现场总线网络中 R S 2 3 2 和 R S 4 8 5电路接 口如图 4所示 5V S CI TXDA SCI RXDA SClTXDB SCI RXDB G盎 RIO UT RIl N 图4 串行通讯接 口电路 2 3 电源模 块 电源模块为整个硬件系统供电 在设计时要考虑 使提供的电源噪声小 输出电压稳定 根据硬件系统 各芯片的供电要求 以及为外设传感器供电 系统设 计有 2 4和 5 V电源输入接口 由专门的电源模块提 供 电源种类及其用途如表 1所示 电路如图 5所 示 表 1 电液伺服控制器电源种类 电源种类 主要用途 2 4 V DC 1 2 V DC 5 V DC 3 3 V DC 1 8 V DC 传感器电源 系统总电源 运算放大器电源 差分接收器 2 3 2 4 8 5 D P驱动器 L C D电源 D S P F P G A A D C D A C L C D电源 D S P内核 电源 1 1 4 机床与液压 第 4 0卷 图 5 系统 电源 电路 3 电液伺服控制器软件设计 稳定 可靠和高效的软件系统是数字式控制器设 计的重点内容 电液伺服控制器软件设计包括驱动层 软件 系统层软件及任务层软件 的设计 下面 以驱动 层软件设计 为例说 明 驱动层 软件直 接面向控制器 的物理硬件系统 它 是控制器各项功能 实现的基础 它 向上层软件提供了 与具体硬件无关的软件接 口 驱动层软件大体上可以 分为 A D与 D A驱动 数字量采集与驱动 人机界 面驱动 通讯驱动以及其他扩展驱动 5个部分 驱动 层软件体系结构如图6所示 其中控制器的数字量采 集 与输 出分别通过 F P G A的硬件接 口以及 D S P片内外 设 接 口实现 软件系统驱动层 A D 与 D A l I 数字量采 J 人机界面 驱动 l f 集与输 出l l 驱动 口 采 集 驱 动 委 l l i 蓁 l 曩 l 萋 l 其他 驱动 工 其 他 扩 展 功 能 驱 图 6 软件系统驱动层结构图 4实验及分析 电液伺服实验系统原理如图7 在电液伺服实验 台上 调节液压系统压力为 6 M P a 设定控制器最大 驱动电流为伺服阀额定电流的 1 2 0 即 1 2 mA 输入通过按 键 发 出位 移 阶跃控 制 信号 位移设 定 为 L 5 0 m m 系统阶跃响应 如图 8 所示 指令 图 7 电液伺服实验系统原理图 80 60 昌 4o 20 0 图8 电液伺服控制实验阶跃响应曲线 从图8 可以看出 其上升时间约为3 2 0 m s 运动 过程中 初始 阶段 伺服阀以额定 电流 的 1 2 0 工 作 系统达到最大响应能力 接近 目标值时 系统改 为完整 P I D控制 保证系统无超调 由在线调试软件 的采样数据可知 系统稳态偏差为0 0 2 m i ll 系统响 下转 第 1 3 9页 工 4 8 通信驱动 工R s 2 u 器 工 口 总 线 驱 动 第 1 8期 杨金鹏 等 配 F A N U C系统数控机床抗干扰措施 1 3 9 作 用 故必须安装断路器 4 因为正 常运行 时 没有 电流 通过 浪 涌吸 收 器 1和2 所 以断路器 5 A 可以与机床上其他电 气元件共用 可用于伺服单元中电源模块的电源控制 或主轴风扇电机的电源控 制 5 屏蔽接地 C N C需要进行屏 蔽 的电缆 必须使 用 下 面的方 法 进行卡紧 这种电缆卡子的目的是为了支撑电缆和电 缆屏蔽 为了保证 C N C系统操作 的稳定性 请按如 下介绍的电缆卡紧方法处理 将电缆外层剥掉一块露 出屏蔽层 用电缆卡子夹紧此处 并卡在地线板上 按 图 2安装 接 地板 图2 电缆卡子安装方法 接地板按图3设计 安 a 三 维 图 地端 子 b 二 维 图援地 板 图 3 接地板 注意 地线板应使用2 m m或更细的镍表面金属 板 电缆在做屏蔽安装时 注意动力线和信号线要分 开 即动力线与信号线的电缆卡子不要卡在同一块接 地板上 而应使用不同的接地板 6总 结 在数控机床的电气设计过程中 数控系统对干扰 的抑制是数控机床可靠性的最重要关口 如果处理不 好 经常会发生数控系统和电动机反馈的异常报警 在机床 电气完成装 配后 处理 这类 问题就非 常 困难 设计 的先 天缺 陷对产 品的可靠性影响非常大 有时是 无法补救的 采用文中介绍的几种方法可有效抑制干 扰 参考文献 1 日本 F A N U C 0 iC 硬件连接说明书 M 2 0 0 9 2 13 本 F A N U C 0 iC 功能说明书 M 2 0 0 9 3 日本 F A N U C 0 iC 参数说明书 M 2 0 0 9 4 日本 F A N U C 0 iC 系列机床维修说明书 M 2 0 0 0 5 杨卫玲 数控机床抗干扰性能 的检测及措施 J 电工 技术 2 0 0 8 1 0 4 6 4 8 6 王宏颖 抗干扰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J 机电设 备 2 0 0 6 2 3 6 3 7 4 0 上接 第 1 1 4页 应速度快 精度高 无超调 验证了智能 P I D控制算 法的分段控制效果 5 结束语 结合液压伺 服 控制 系统 的 特点 提 出一 种 以 T I 公司的 3 2位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 T M S 3 2 0 F 2 8 x为核 心 以 A l t e r a 公 司 C y clo n e lI 系列 F P G A为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