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其他读背诗歌赏析再走雨巷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怅的诗。一个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飘然而过。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相逢,只是想象;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细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现了, “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仿佛一场梦境。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幻想逢着一个希望逢着的姑娘。这并非是现实的巧遇,而是幻觉的邂逅。而那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许是前清宰相府后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诗人以前的邻家少女。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她最终要消散在诗人的视线中。 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浓重的象征色彩衬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诗人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带着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悠长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它转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 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而在诗人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于是,它成了含有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包含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包含诗人美好愿望幻灭的痛苦。诗人曾经说过:“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雨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最终消散,体现了诗人当时理想的幻灭。 在新诗中,雨巷是一个“忧愁”的文本。诗中的“丁香”意象、迷离的音乐美和情绪的抑扬顿挫,使它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感。在文学的雨巷中,读者往往不满足于“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还想企图捉住她,于是,她“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般飘过我们的身旁,消散在我们的视线中这,就是它的“愁怨”所在。预言赏析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时诗人才1 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可是”年轻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尽管如此诗人也愿意为它引路要在阴森黑暗的路途中给它抚慰、温暖和力量。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它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何其芳喜欢在回忆和梦幻中寻找美。他的诗总是在淡淡的哀怨中透出一些欢快的色彩。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作者捕捉的是“一些在刹那问闪出金光的“心灵的语言“省略去那些从意象到意象之间的链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天地,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婉的朦胧美。这首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顿又大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发表后,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许多人将它背得滚瓜烂熟,时常吟诵。直到今天,这首诗仍散发动人魅力。预言一诗把爱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地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感叹与无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缈,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一般说来逝去的东西人们才愈觉其可贵,已成“珠泪玉烟”的爱情使诗人沉湎于记忆中,患了刻骨相思的“季候病”。陈敬容窗赏析 时代背景:30年代末,40年代初,辛笛,陈敬容等一大批青年诗人。由于对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的困惑和思索,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发生了心灵的共鸣,提出了“诗歌现代化”,要求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同时抒写个人心绪,二者互相沟通,要求诗歌应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知性感性相溶合。并大量进行诗歌实践,形成一个“九叶诗派”,此诗就是这种主张的一个实践。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39年4月,那时作者居于成都,作者虽为一介书生,却关心时代风云,人民的忧患。诗人的思想在寒冬里奔走,在恶梦里抗争。本诗即通过象征和联想,运用含蓄的语言,让幻想和现实交织,抒发了诗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光明的憧憬,对现实的抗争,以及诗人在寒冷压抑的环境中忧郁凄苦的心境。 分析: 第一层、诗人对光明的憧憬。窗外的太阳,四月的蓝天,和煦的春风,是诗人的幻想,是诗人的憧憬。然而,这些却被重帘隔断,寻觅复寻觅,失落又叹息。诗意具有暗示性:重帘岂非层层铁幕?光明的太阳岂非真理的光辉,民族的希望? 第二层、写诗人忧郁凄苦的心境。“空漠”的当不是时空,它应当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没有太阳的“黑屋子”的黄昏,在寒冷的黑夜里做着“不安的梦”,叫人情何以堪?不尽深意,尽在诗外。但诗人执著的追求,始终朝向“星空”。 你的窗,也许就是希望,或者说就是憧憬。我的窗与此对应,也就是失望。第一层与第二层是基本相对称的,第一层中的“太阳”与第二层中的“阳光”,“重帘”与“重帘”,“春风”与“晚风”,寻找与“远去了,你带着你的明灯”,以及“迷失”等等,但是,第二层明显比第一层更加压抑,凄凉。第一层是“静夜星空”或许尚可带给你“无忧的睡眠”,而第二层却是“不安的睡梦”以及“无言的星空”。 第一层与第二层,采用象征与联想,运用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希望与失望两种境遇下,从“寻找”到“迷失”,从“失落”到“无尽的黄昏”的心灵体验过程。 孤独的收割人鉴赏 1.作者与背景: 华兹华斯生于英国西北部湖区一个律师舰艇,8岁时离家求学,爱好大自然和诗歌。1787年进剑桥大学。1790年暑假徒步游历法国、瑞士、意大利。1791年毕业后徒步漫游了威尔士。他曾多次到苏格兰各地游历,广泛接触大自然和乡村风土民情。这首诗歌据说是他游历时的收获;另一种说法是,诗人读了朋友哈金森的一则日记后写的。哈金森在日记中写道,在一次远足中,他偶然看到一位苏格兰高地农家女在麦田里一面劳作,一面唱歌。歌声悠扬哀婉,凄切动人。这些材料经过诗人点化,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2.读准字词,点拨韵律,然后齐读这首诗。 3.分析赏鉴: 第一节:“你看!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 这一节以祈使句式开头,突出视觉和听觉,描绘一位高地姑娘在田野收割的实景,诗人使用“独自”“凄凉”等字眼,写出收割女的孤寂。 第二节:“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 诗人运用反衬手法,一方面写出了姑娘歌声的动听,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听到歌声时难以言传的耐心美感。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疲乏的旅人突然听见夜莺清脆的啼啭,这无异于一杯甘露;遥远寒冷的赫伯利岛在严冬过后一朝出现了报春的杜鹃啼声,这有像是为岛上灌注了新的生命。但它们都不如姑娘的歌声动人心房。 第三节:“谁能告诉我她在唱些什么今后也这样?” 这一节写抒情主人公对歌词的内容的猜测。不管是为过去哀伤,还是在悲悼古代战场,或是在歌唱生活无尽的忧伤,都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第四节:“不论姑娘在唱些什么吧却仍长久地留在我的心上。” 4.开创性的诗歌风格: 1798年华兹华斯与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在1800年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里,他详细地阐述了浪漫主义新诗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诗歌创作原则。在孤独的收割人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注重观察和感受,吸取民歌传统,运用民间口语,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人类的基本情感等,就是他的创作原则的具体体现。他的诗取代了18世纪平板、矫柔造作的诗风,对雪莱、拜伦、济慈都有影响,为英国诗歌引进了新的内容和语言,开创了新的风格。豹的赏析 恰好卡夫卡在饥饿艺术家中也有一段关于被囚禁的豹子的描写:“这只豹子什么也不缺,可口的食物看守人员无须长时间考虑就会送来。失去自由对它似乎都无所谓,这个高贵的躯体应有尽有,不仅带着利爪,而且连自由好像也带在身边,自由似乎就藏在它利齿的某个地方。它生命的欢乐总是同它大口里发出的强烈吼叫而一起到来。观众从它的欢乐中很难享受到轻松,可是他们克制住自己,挤在笼子周围,丝毫不肯离去。” 两者描写都非常精彩,但同时也有晦涩的方面。里尔克的豹子是旋转的意象,在铁栏等参照物的对比下,连宇宙也在豹子的活动中昏眩、静寂,让我们联想到梵高的一些油画的感觉,可以想到里尔克的艺术鉴赏力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在心中化为乌有”一句结语无声胜有胜,里尔克能把读者的心理之弦绷紧又突然放开,这是他独有的诗结构;而卡夫卡的小说语言更为奇特,似乎每一句话都是矛盾的,都是对读者阅读心理的考验。“连自由好像也带在身边,自由似乎就藏在它利齿的某个地方。”这样的句子简直就是象征主义诗人的得意之作,而且读者可以联想到这只豹子的笼子实际上是饿死艺术家的笼子,可是还有很多人“挤在笼子周围,丝毫不肯离去”,就有一种人际关系的荒漠感,一种精神上的恶心,卡夫卡的小说结构通常以这样压力巨大的句子结尾,象一座大山,把小说的重量全部置于地面。 两者尽管走在不同的文学道路上,但是方向却是一样的。 两者对世界采取的态度在总体上是一种揭示的态度,人的存在意义在于对生命的体验,但这体验不能在人自身中完成,必须通过人对世界的领悟才能获得。 其次,两者的孤独,实际上是最独特的生命体验,这种孤独还意味着一种痛苦的觉悟,并不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对抗中产生的。它包含的是人在其生命中所获得的体验,虽然存在着被他人理解的可能性,但他人的理解并不构成精神上的安慰。 但是在后来的阅读中,这种孤独所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院宣教课件讲解稿
- 健康知识培训材料及考卷课件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点石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麻醉药生产管理办法
- 企业电力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月度安全计划培训课件
- 社会游散僧尼管理办法
- 老年流动餐车管理办法
- 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的协同
- 办公自动化考试《办公自动化设备》易错题型试卷及答案(2025年版)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等级题库及答案
- 物流客服培训课件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Home Sweet Home教案
- 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小学学生校园安全学习教育基本知识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农商行农业保险融资担保贷款合同模板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开学第一课
- 中药煎药室人员培训课件
- CT检查的课件教学课件
- 电动汽车原理与构造- 课件全套 第1-9章 绪论 -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