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2/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1.gif)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2/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2.gif)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2/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3.gif)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2/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4.gif)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2/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3df7146a-bbbe-43f1-9ff2-5c88a89d9c1f5.gif)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 通航安全评估报告通航安全评估报告 初审稿 安徽省长淮海事工程有限公司 二二 一一 年十月年十月 0 0 淮南港潘集鑫淮专用码头工程淮南港潘集鑫淮专用码头工程 通通 航航 安安 全全 评评 估估 报报 告告 项目建设单位 淮南市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单位 淮南市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 承担单位 安徽承担单位 安徽省长淮海事工程有限公司公司 二二 一一 年十月年十月 0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 通通 航航 安安 全全 评评 估估 报报 告告 项目负责人 吴隽如 高级工程师 项目其他组成人员项目其他组成人员 序号姓名职称职位专业方向 1 吴隽如高级工程师港航工程 2 高 新高级工程师港航工程 3 韦永章工程师交通运输 0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3 3 1 1 项目背景 3 1 2 评估依据 7 1 3 评估原则 8 1 4 评估主要研究内容 9 第二章第二章 基础内容基础内容 1010 2 1 拟建码头工程设计概要 10 2 1 1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选址及总平面布置 10 2 1 2 码头建设方案 11 2 1 3 代表船型选择 13 2 2 气象水文特征 16 2 2 1 水文 16 2 2 2 流量 泥沙 17 2 2 3 气象 17 2 3 航道概况 19 2 4 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主要建筑物情况 20 2 4 1 船闸 20 2 4 2 桥梁 21 2 4 3 相邻码头 23 2 4 4 相邻渡口 23 2 4 5 排灌站 24 2 5 码头水域交通管理情况 26 2 5 1 船舶交通流量情况 26 2 5 2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及现状 26 2 5 3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26 第三章第三章 码头建设符合性和理性分析码头建设符合性和理性分析 2727 3 1 鑫淮专用码头建设与岸线规划符合性 合理性论证 27 3 1 1 码头建设与岸线规划相符合 27 3 1 2 码头选址合理性分析 29 3 2 码头建设与航道规划 标准及其适应性论证 30 3 2 1 符合航道规划要求 30 3 2 2 符合内河通航标准规定 30 3 2 3 符合调整后锚地规划要求 31 3 3 码头建设与其他相关规划符合性论证 32 3 3 1 与城市规划 土地规划符合性 32 3 3 2 与水利规划相符合 33 3 3 3 符合防洪安全要求 33 3 3 4 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3 第四章第四章 码头建设对通航安全环境影响的评估码头建设对通航安全环境影响的评估 3535 4 1 拟建码头对航行水域 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影响评估 35 4 1 1 拟建码头前沿航行水域分析 35 1 4 1 2 拟建码头停泊水域分析 36 4 1 3 拟建码头回旋水域分析 36 4 2 拟建码头航路规划 流态 航道稳定性影响评估 37 4 2 1 拟建码头航路规划分析 37 4 2 2 拟建码头对航道流态的影响分析 38 4 2 3 拟建码头建设对航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9 4 3 拟建工程本身通航安全评估 39 4 3 1 对通航安全影响因素 39 4 3 2 拟建码头建设对通航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40 第五章第五章 施工期和竣工后安全保障措施施工期和竣工后安全保障措施 4242 5 1 鑫淮专用码头施工期安全的保障措施 42 5 1 1 拟建码头施工方法及进度安排 42 5 1 2 拟建码头施工期主要安全保障措施 43 5 2 码头竣工后运营期主要安全措施 45 5 2 1 码头靠泊设施的安全 45 5 2 2 航行和避让原则 46 5 2 3 靠码头的操作 47 5 2 4 船舶调头的操作 47 5 2 5 码头装卸作业安全 48 5 2 6 对中洪水期船舶通航影响及助航设施及锚地的设置 49 5 2 7 锚地设置 50 第六章第六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5252 6 1 拟建码头处于弯道的凹岸 对下行船舶通航安全不利 52 6 2 上端 1 号码头与下端 7 号受回流影响有一定淤积 52 6 3 邱家湖圩堤防洪标准较低 洪水影响码头正常使用 52 6 4 码头前沿岸坡较陡 对岸坡稳定不利 53 6 5 码头设计未考虑锚地和船舶污染回收设备 53 第七章第七章 建议与结论建议与结论 5454 7 1 建议 54 7 2 主要结论 55 附件 附件 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淮南港总体规划的批复 2 安徽省淮河和道局 2009 278 号批复 3 淮南港潘集港区规划图 4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总平面布置图 5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前沿航道横断面图 6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断面图 2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1 11 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淮南市是华东地区中的煤炭和火电基地 潘集地区有着丰富的 煤炭储量 年开采量 400 万吨的大型矿井 6 对 有火电平圩 电厂 煤炭和粉煤灰外运量大 淮河为三级航道水运条件优良 为满足潘 集区腹地物质外运 发展地方水运经济 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 司拟在潘集平圩镇淮河大桥下游 800 米左岸原有煤炭码头基础上改 建两个 500 吨级兼顾 1000 吨级煤炭散货码头泊位 计划年发运货物 量 80 万吨 该码头拟建 500 吨 兼顾 1000 吨级 的泊位两座 静 态投资约需 600 1000 万元 该码头建设完成后 可大大减 少潘集区域内的各国有煤矿煤炭水陆运输的公路中转里程 积极推动我区煤炭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 并可实现水运煤 炭 煤泥 80 万吨 年 带动相关人员 60 人就业 对地方 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鑫淮码头主要承担淮南潘集矿区所 产煤炭出口 码头所在的潘集区煤电资源十分丰富 已探明煤炭总 储量 37 亿吨 建有潘一矿 潘东 潘三 3 座现代化特大型煤矿 年 设计总产 1000 万吨 正在建设的潘四矿预计 2009 年投产 设计生 产能力为 400 万吨 鑫淮码头现有的出口能力已不能满足水运煤炭 3 发运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该企业距离潘集煤矿距离近 改建港口泊 位能充分发挥公司业务优势是十分必要的 拟建的码头岸线选址 防洪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已经完成评估 或审查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 等 有关规定 我公司于 2010 年 9 月与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签订 协议 接受委托 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探和资料收集 编 制该码头工程的安全通航评估报告 拟建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 司鑫淮码头所在航道位置见下图 4 5 下图为鑫淮码头陆域装卸作业实景图 下图为鑫淮专用码头所在航段实景图 6 拟建码头的建设对该段淮河的通航环境和通航安全会产生一定 的影响 为了确保码头建成后船舶能安全通航 达到陆路 水路两 条通道均畅通无阻的目的 我公司对拟建码头的通航安全问题进行 专题研究评估报告 经评审修改后 可作为海事管理机构审批该工 程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和业主 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和工程竣 工后安全生产的依据 并规范该水域过往船舶的航行秩序 确保过 往船舶航行安全和码头的正常装卸营运 1 21 2 评估依据评估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国发 1987 78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 国务院 1995 第187号令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2 第355号令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交工字 1991 609号 5 内河航标管理办法 交通部 1996 第2号令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 交通部 1991 30号令 发布 交海发 2003 357号修改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交通部 1999 第4号令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 交通部2006年 7 第1号令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 10 内河通航标准 GB50139 2004 11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 JTJ287 2006 12 内河助航标准 GB5863 93 13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 JTJ212 2006 14 安徽省航道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 1995 第62号 令 15 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2005 2020 16 关于同意全省内河航道技术等级 评审意见 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 1998 149号 17 安徽省港口条例 2009 年 6 月 20 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2009 年 6 月 20 日安徽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13 号公布 自 2009 年 10 月 1 日 起施行 18 淮南港总体规划 2005 2025 19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省淮 河水利设计院2009年9月 21 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委托合同 22 工程相关图纸及其它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8 1 3 评估原则评估原则 1 符合国家 交通部有关法律 法规 规定要求 2 满足现行规范 标准强制性条文要求 3 符合现行规范 标准要求 1 4 评估主要研究内容评估主要研究内容 为了得出综合性的研究论证 根据拟建码头工程的实际情况和 评估要求及委托方的需要 对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通航安全技 术评估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码头及附近水域的通航环境基本情况 2 码头建设与相关规划 标准 规范的符合性论证 3 码头建设对通航安全环境影响的评估 4 施工期和竣工后安全保障措施 5 问题 结论与建议 9 第二章第二章 基础内容基础内容 2 1 拟建码头工程设计概要拟建码头工程设计概要 2 1 12 1 1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选址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及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位于潘集区淮河左岸 上距淮河淮南公铁大桥 1 0 公里 该段淮河河道基本顺直 左岸滩为鑫淮码头所在位置 该处常水位 水面宽 300m 左右 河底较平缓 深泓高程 0 69 1 00m 正常水深 5m 以上 通航条件良好 地面高程在 19 64 20 42m 之间 北岸淮 河大堤高程为 27 04 27 16m 之间 陆域宽度 50 米左右 陆域距离淮潘公路 2 公里 淮河北岸大堤混凝土路面直通淮河 大桥和凤台现成 码头位置距离平圩电厂 3 公里 距离潘集一二三 和潘北煤矿约 10 公里 有专用道路连接 因此 本项目拥有良好的 陆路运输条件 本码头水路运输路径是由淮南出发 经淮河 洪泽湖 苏北灌 溉总渠 京杭运河苏北段达长江中下游各地 其中淮河为三级航道 洪泽湖 苏北灌溉总渠也基本达到三级标准 京杭运河为二级航道 长江为一级航道 因此 本码头水路运输条件优越 拟建码头位置见下图 10 2 1 22 1 2 码头建设方案码头建设方案 根据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可 行性研究报告 拟建码头吞吐量按 80 万吨 年进行设计 工程主 要建设内容如下 1 500 吨级兼顾 1000 吨级煤炭出口泊位 2 个 设计吞吐量 80 万吨 年 2 港区道路 400 平米 3 港区占地 7192 平米 11 5 共占用岸线 160 米 主要内容有码头总平面布置 装卸工艺 水工建筑物 港区道 路 堆场等 推荐方案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2 1 1 表表 2 12 1 1 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指标分项 方案一方案二 吞吐量总出口 80 万吨 煤炭 60 万吨粉煤灰 20 万吨 设计通过能力150 万吨150 万吨 泊位数2 个2 个 泊位吨级500 吨级 兼顾 1000 吨级 设计船型67 5 10 8 1 9 长 宽 吃水 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 19 70 米 设计低水位 16 0 米 95 保证率 设计高程码头顶高程 20 5 米 码头堆场高程 20 5 米 港池底高程 13 30 米 码头长度29 5 米 2117 米 主要水工建筑码头平台和栈桥 12 占用岸线长度160 米 道路面积400 平方米 堆场面积7192 平方 主要工艺设备装载机 料斗 征地30 亩 工程总概算620 万元920 万元 资金来源自有资金 建设工期1 年1 年 财务内部收益率 39 6 投资回收期4 年 税后 拟建 2 个泊位单独布置 码头高程 20 5 米 为中低水位码头 码头靠船平台顺水流方向长 29 5 米 横向宽 12 0 米 高桩框架结构 码头纵向排架间距 5 5 米 横向排架间距 4 5 米 共 6 排 5 跨 基础 为 1000mm 钻孔灌注桩 每排设 3 根 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桁架式样 接岸为浆砌块石挡土墙 长度 160 米 陆域对应煤炭出口泊位码头布置 长 160m 宽 50m 紧邻淮河 北大堤 主要分生产区及辅助区 生产区布置在陆域西侧中间 主 要为煤炭堆场 辅助区布置在陆域东侧 主要有办公楼 机修车间 变电房 流动机械库 磅房 门卫等 进港道路位于陆域的北侧 通过河北大堤与省道 S225 连接 宽 13 7m 长约 1km 2 1 32 1 3 代表船型代表船型选择选择 天然及渠化天然及渠化 级航道的尺度级航道的尺度 淮河为天然及渠化河流 根据 内河通航标准 的规定 天然 及渠化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 2 1 2 中所列数值 表表 2 1 2 天然及渠化河流航道尺度代表船型尺设计度表天然及渠化河流航道尺度代表船型尺设计度表 航道 等级 船舶吨级 t 代表船舶 船队 代表船型尺度 m 总长 型宽 设计吃 水 1 驳船 67 5 10 8 2 0 1000 2 货船 85 0 10 8 2 0 拟建专用码头通航评估选择的代表船型拟建专用码头通航评估选择的代表船型 根据交通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 淮南市现有船舶分类 分段统 计 船舶现状如下 一是船舶绝大部份都为钢质船 货船船型基本 都是散货船 二是普通拖船的吃水一般在 1 7 1 9 米 总吨位 26 140 吨之间 新增拖船的吨位都在 100 吨以上 三是驳船的吃 水 空载 0 4 米左右 满载 3 0 米左右 总吨位在 54 407 吨之间 新增的驳船一般都在 200 吨以上 四是机动货船的吃水 空载 0 5 14 米左右 满载 3 2 米左右 总吨位在 53 2196 吨之间 其中 100 吨级以下的船 一般只做短途运输 在淮河流域行驶的船舶的吨位 主要在 100 500 吨之间 五是进出港船型主要以机动货船和货驳为 主 淮南市货船平均吨位为 182 吨 货驳平均吨位 170 吨 外港船 在 500 吨级左右 少数达 1000 吨级 淮河航道规划和定级均为 级航道标准 结合对实际运输船型 的调查了解 工可报告确定该专用码头设计船型为 1000 吨级驳船 适用船型为我省新公布的 京杭运河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推荐船型 1000 吨级货船 考虑运输货物是煤炭 熟料等大宗散货 并且航线 较固定 根据淮河淮南段航道现状和规划 参照 内河通航标准 内河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 和 京杭运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 主尺度系列 结合 安徽省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 代表船 型和兼顾船型如下表 设计船型尺度表设计船型尺度表 主尺度 m 船型 总长型宽型深 备注 200 吨级机动驳 30 06 52 5 400 吨级机动驳 36 07 52 8 兼顾船型 600 吨级机动驳 47 08 53 0 800 吨级机动驳 57 09 53 1 1000 吨级机动驳 67 09 53 2 200 吨级驳船 30 06 52 5 400 吨级驳船 36 07 52 7 600 吨级驳船 47 08 52 9 800 吨级驳船 57 09 53 1 15 1000 吨级驳船 67 510 82 0 设计船型 500 吨级散货船45 478 6 8 82 0 2 1 600 吨级散货船48 50 9 2 2 0 2 3 700 吨级散货船50 52 9 6 2 2 2 5 800 吨级散货船52 54 9 8 2 4 2 6 900 吨级散货船54 56 9 8 2 6 2 8 兼顾船型 1000 吨级散货船56 58 9 8 2 7 2 9设计船型 具体选择主要设计代表船型尺度为 10001000 吨级驳船吨级驳船 67 5m 10 8m 2 0m67 5m 10 8m 2 0m 长 长 宽宽 吃水 和吃水 和 10001000 吨级货船 吨级货船 58 0m 9 8m 2 58 0m 9 8m 2 9m9m 长 长 宽宽 吃水 并兼顾吃水 并兼顾 900900 吨级以下的部吨级以下的部 分驳船 货船 以及上游霍邱周集作业区分驳船 货船 以及上游霍邱周集作业区拖带船队为拖带船队为 1 拖拖 8 1 拖拖 10 节的节的 1000 吨级左右的驳船队 驳船尺度为吨级左右的驳船队 驳船尺度为 55 10 8 2 3 10 8 2 3 米米 2 2 气象水文特征气象水文特征 2 2 12 2 1 水文水文 本河段地处淮河中游淮南市境内 工程河段上游有凤台 峡山 口 水位站 根据整体规划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下为 级航道 按照 内河通航标准 GB139 2004 的规定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 20 年一遇洪水重现期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用 95 的多年历史保证 率 根据凤台 峡山口 水位站 1953 2003 年历年最高水位统计分 析 码头处常见水位 17 0 18 0m 常见洪水位 20 0 23 0m 淮河洪 水退水速率 0 28m d 故码头标高确定为 20 50m 码头设计高水位 取 19 70m 断面平均流速对 0 9m s 对船舶停泊 装卸作业影响不 16 大 受蚌埠闸枢纽工程控制蓄水影响 每年 10 月至第二年 5 月淮河 淮南段正常水位保持在 18 30m 左右 通航条件良好 设计最低通航 水位采取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确定 相应于 95 的多年历时保证率 的水位为 16 0m 施工水位采用采用码头处常见水位 17 0 18 0m 码 头处相应水位分析结果见表 4 3 1 根据码头上游峡山口和下游的埚 河口相应水位按距离内差法推求 设计流量采用规划该河段规划成 果 推算的码头处 100 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 24 84m 相应设计流量 5000m s 见表 4 3 2 河道防洪规划设计流量成果表 表 4 3 1 码头相应处水位分析结果 名称码头高程设计高水位 设计低水 位 施工水位 100 年一 遇水位 水位 m 20 519 716 017 0 18 024 84 表 4 3 2 河道防洪规划设计流量成果表 节点名称王家坝史河口正阳关埚河口 埚河口以 下 100 年一 遇 s 900094001000013000 17 2 2 22 2 2 流量 泥沙流量 泥沙 淮河水系泥沙主要来自淮北支流 其中颍河占 51 洪汝河占 12 两者合计占 63 两者水量只占 13 4 和 19 合计约占 32 因而淮河来水来沙也存在水沙异源问题 淮河蚌埠站的径流与输沙 集中于汛期的 7 9 月份 而且输沙比径流更为集中 7 9 月的径 流占全年的 54 3 输沙量占 65 3 7 月份的径流量占全年的 20 输沙量占 32 1 根据淮干正阳关 鲁台孜 蚌埠 吴家渡 站 1956 2002 年 1950 1955 年资料 历年年径流量 年输沙量以及平均含沙量资 料分析 可以看出淮河的输沙量与径流量呈同趋势变化 当年的年 径流量大 年输沙量也大 另外年输沙量及年平均含沙量在 1970 年 以后有减少趋势 1980 年以来 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因此 可以看 出淮河水系泥沙减少的趋势是客观的 2 2 32 2 3 气象气象 1 气温 淮南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之间 的过渡带气候类型 四季分明 其特点是 冬春干旱少雨 夏秋闷 热多雨 冷暖和旱涝转变急剧 历年平均气温 15 历史极端最高 气温 41 2 1959 年 8 月 23 日 历史极端最低气温 22 2 1995 年 1 月 6 日 18 2 降水 1955 2000 年 淮南市平均降水量 939 3mm 月平均最大降水 量 521 2mm 1956 年 6 月 日最大降水量 145 0mm 历时 1 小时 最 大降水量 77 5mm 1960 年 7 月 15 日 一次最大降水量 116 6mm 1968 年 6 月 历时 14 小时 13 分 年最多雷暴雨天数 52 天 1961 年 年平均降雨 107 天 年平均降雪 8 天 每年 5 9 月 为雨季 其中 6 8 月为汛期 3 风况 淮南市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冬季主 导风向为东北风 1996 2000 年平均风速 2 7m s 历年最大风速 20m s 常风向 SE 频率 11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m s m s 淮南港风玫瑰图淮南港风玫瑰图 19 4 雾况 雾天主要发生在冬 春两季 年平均雾日 20 天 平均延时约 1 3h 5 地震 1 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土 场地覆盖层厚度 27 4m 50 0m 由 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2008 年修订版表 4 1 6 查得 建筑场地类别为 类 2 场地稳定性 场地无活动断裂通过 第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软弱土层 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土 场地为可以进行建设的不利场地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10g 属第一组 2 3 航道航道概况概况 淮河干流自豫皖两省交界的三河尖 航道管理的界定点 至苏 皖两省交界的红山头 航道管理的界定点 在皖境全长 378 公里 鑫淮专用码头工程所在淮河河段上游鑫淮专用码头工程所在淮河河段上游 102km102km 为临淮岗水利枢纽 距为临淮岗水利枢纽 距 下游蚌埠枢纽下游蚌埠枢纽 74km74km 属天然及渠化河流 属天然及渠化河流 淮河自洪泽湖三河闸 蚌 埠闸 临淮岗枢纽先后建成后 从而使淮河干流航道安徽段形成 3 个 区段 自三河尖至临淮岗枢纽 58 公里航道 临淮岗枢纽至蚌埠闸 176 公里 蚌埠闸以下至红山头 144 公里航道 淮河三河尖至临淮岗枢纽 58 公里航道为天然河流 河宽在 200 400 米之间 在通航水位保证率为 95 时 三河尖至临淮岗水深 在 1 3 2 0 米 航宽在 50 90 米 弯曲半径 260 600 米 现状可 满足 级航道技术要求 临淮岗至正阳关段 43 公里水深在 2 0 4 0 米 航宽在 60 80 20 米 弯曲半径除淠河口至溜孜口航段有个别段 260 米外其余均在 400 1000 米 航道条件较好 满足 级航道技术要求 该段主要 浅滩是十八里长湾 不能满足定级要求 正阳关至蚌埠闸 133 公里 航道受淮河蚌埠水利枢纽控制 为渠化航道 具有良好的航道条件 水位通航保证率为 98 正阳关 颍河入淮河口段航道水深可保持 在 2 0 米以上 航宽在 80 米以上 弯曲半径在 347 米以上 可满足 级航道标准 颍河入淮河口 蚌埠闸段航道水深在 3 0 米以上 航宽在 80 米以上 弯曲半径在 480 米以上 航道满足定级要求 主 要浅滩有八公山浅滩 蚌埠枢纽至红山头区段 144 公里航道 受洪泽湖蓄水位和蚌埠 闸 下泄量影响 在水位通航保证率为 98 时 航道水深在 3 0 米以上 航宽在 90 米以上 弯曲半径在 550 米以上 跨河建筑物有桥梁 6 座 除蚌埠老铁桥净高 3 80 米 洪水期碍航外 其余 5 座均在 8 米左右 满足通航要求 主要浅滩有龙窝 黄家湾 十里城浅滩 21 2 4 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主要建筑物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主要建筑物情况情况 2 4 12 4 1 船闸船闸 淮河干流安徽段现已建成的通航设施有蚌埠和临淮岗两座船闸 分别于1961年和2005年竣工 蚌埠复线船闸已于2007年10月动工建 设 各船闸技术指标见下表 设计通航水位 米 门槛高程 米 上 游下 游 序 号 船 闸 名 称 船 闸 级 别 船闸有效 尺度 长 宽 门槛水深 最高 10 最低 95 最高 10 最低 95 上闸 首 下闸 首 建成 年份 1 临 淮 岗 船 闸 130 12 2 5 26 917 626 717 414 914 92005 22 2蚌埠 船闸 195 15 4 2 1 22 3715 6722 3311 1713 479 071961 3 蚌埠 复线 船 闸 230 23 3 5 22 3715 6722 3311 17 12 27 7 在建 淮河江苏段洪泽湖航道自红山头至高良涧枢纽长78km 经高良 涧船闸通过苏北灌溉总渠至淮安入京杭运河至扬州六圩入长江 京 杭运河上已建有多座一 二线船闸 有些已建三线船闸 本码头航线上各船闸均可通航1000t级船舶 与码头设计及兼顾 船型符合 2 4 22 4 2 桥梁桥梁 淮河干流安徽段已建或在建桥梁15座 在二十年一遇频率的洪 水位时 除蚌埠船闸公路桥和蚌埠铁路老铁路桥净高分别为6 8m和 3 7m外 其余桥梁通航净高均在8 0m左右 各桥梁技术现状情况见 下表 沿线有水上过河电力 电信线20道 水下过河电缆线18道 沿线桥梁现状表 净空尺度 m 序 号 航道里程 桩号 桥 名结构型式 通航 孔数 最高通 航水位 m 净宽净高 建设 年代 1阜六高速公路桥连续梁 引桥 空心板 128 378010 0在建 23 2G105 南照淮河公路桥梁桥 引桥 空心板 1 240m 桥宽 23 m 27 80908 01999 3 合淮阜高速公路桥连续梁 1 桥宽 7 m 25 79 1308 02008 4 S102 凤台淮河公路桥预应力斜拉 引桥 空心板 1 桥宽 23 m 25 322247 681990 5 淮南公铁两用桥钢桁架结构 2 桥宽 9m 24 54857 651982 6 荆涂淮河大桥连续钢构 122 5614010 01996 7 涂山淮河公路桥连续梁 引桥 T 梁 1 桥宽 23m 22 2812010 02001 8 蚌埠船闸公路桥简支梁 122 33166 81961 9 朝阳路淮河大桥连续钢构 1 桥宽 9m 21 901208 02002 10 蚌埠老铁路桥钢桁架结构梁 引桥 小箱梁 2 桥宽 28m 21 5756 83 71911 11 蚌埠新铁路桥钢桁架结构 2 桥宽 18m 21 57608 02002 12 S101 蚌埠公路桥预应力混凝土 引桥 小箱梁 1 1125m 桥宽 26m 21 482247 741989 13 郑家渡铁路桥梁桥 2 桥宽 18m 21 42857 671974 14 蚌宁高速公路桥连续钢构 1 桥宽 18m 20 2612010 02003 15K15 750G104 五河公路桥梁桥 引桥 小箱梁 2 1125m 桥宽 26m 18 68807 91977 最高通航水位洪水重现期为20 年 沿线跨河建筑物除蚌埠铁路桥在大洪水期间有一定碍航外 基 本满足本码头工程通航净空要求 2 4 32 4 3 相邻码头相邻码头 目前 拟建工程位置为老码头作业现场 上游 1km 内均无码头 工程 下游 500 米为卢庆春煤炭出口码头 下实景图为码头岸坡现 状图 24 2 4 42 4 4 相邻渡口相邻渡口 在拟建码头岸线下游约 400 米处设有卢沟渡口 下游 700 米设 有刘沟渡口 渡口与码头之间航道间顺直 通视条件较好 对航行 的过往船舶通过渡口 码头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让措施 对码头的 正常作业和通航没有不利影响 2 4 5 排灌站排灌站 码头处下游约 100m 有芦沟涵 下游约280m 有泥河排涝站 拟建码头位于河 滩地上 符合淮南市城市发展规划和港口规划 码头陆域占地为河滩地 进港 道路不占用耕地 符合土地规划 表 2 3 1 码头附近穿堤建筑物特性表 涵闸结构尺寸 建筑物名称建设时间桩号结构型式 孔数 宽 高 m 闸 涵 底高程 m 长度 m 备注 25 芦沟涵1955 671 637钢筋砼箱涵12 0 2 515 468 0已改建 泥河排涝站2000 571 740钢筋砼箱涵45 0 5 516 532 0中型涵闸 芦沟涵为自排涵闸 汛期时候使用 因为汛期码头装卸基本停止 该设施对码头使用影响可以不计 由于排涝站渠道与淮河交汇口在拟 建码头下游约 280 米处 离码头距离符合离码头距离符合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 JTJ212 2006 的规定 对码头建设无不利影响 的规定 对码头建设无不利影响 下实景图为芦沟涵和泥河排涝站 2 4 5 船闸船闸 泥河是淮河北岸的一条支流 位于淮南市北部 发源于凤台县 境内 经潘集区卢家沟入淮河 西北东南流向 全场 60 公里 流域 面积 606 公里 在泥河入淮河口出建有泥河芦家沟水利枢纽 其船 26 闸闸室长 190 米 宽 12 米 门槛高程 13 30 米 闸槛水深 2 5 米 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 900 万吨 目前船闸下上游引航道尚未开挖 不能通航 距离上游芦家沟船闸下游引航道入淮河交汇处约 200 m 对码头建设有一定影响 对码头建设有一定影响 2 5 码头水域交通码头水域交通管理情况管理情况 2 5 12 5 1 船舶交通流量船舶交通流量情况情况 本码头工程所在淮河航道过往运输船舶主要是淮河干流上游黄 沙 煤炭 以及沙颍河煤炭 过往船舶较少 年通过量 960 万吨 每天通过该航段的 80 至 100 艘 通过量不大 该水域近年来没有发 生交通部颁布的 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 中所列举的交通事故 水上交通安全环境的现状良好 2 5 22 5 2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及现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及现状 该段水域的当地海事管理机构为潘集地方海事处 该处是安徽 省地方海事局下属的淮南市地方海事局直属机构 是该辖区水上交 通安全监督管理的管理机构 负责本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防止船舶污染水域 船舶登记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 航行通 警 告发布 水上搜救等工作 拟建码头水域在施工期间及竣工 后均由潘集区地方海事处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与管理 27 2 5 32 5 3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船舶航行在该水域应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 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 1991 安徽省 淮南市 地方海事局有关该水域的安全航行管理规定以及有关防火防污等方 面的规定 第三章第三章 码头建设符合性合理性分析码头建设符合性合理性分析 3 1 鑫淮码头建设与岸线规划符合性 合理性论证鑫淮码头建设与岸线规划符合性 合理性论证 3 1 13 1 1 码头码头建设与岸线规划相符合建设与岸线规划相符合 根据 淮南港总体规划 以下简称 总规 报告 报批稿 规划淮南港分为六个港区 毛集 凤台 潘集 八公山 田家庵 大通港区 凤台港区为煤炭出口主港区 兼有件杂货 化学危险品 和黄砂 同时积极推动矿港联动 努力把凤台港区建成集港口 仓 储和市场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区 潘集港区以煤炭出口为主 积极发 展化学危险品 兼顾件杂货及黄砂 形成综合性港区 毛集港区以 煤炭出口为主 八公山为煤炭专用港区 兼有少量的黄砂泊位 田 家庵港区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 新建集装箱码头泊位 大通港区经 改建后为散货和件杂货港区 潘集港区位于潘集区境内的左岸 淮河两岸 是淮南港的主要 港区之一 港区内有 丁郢 平圩 卢沟四个港口作业区 码头岸 28 线总长 2084 米 陆域面积 11 82 万平方米 该港区现有港口经营人 24 家 拥有泊位 30 个 其中煤炭企业 13 家 300 吨级以上泊位 20 个 码头结构型式主要为桩基梁板式和浆砌块石重力式 可常年 靠泊 300 500 吨级船舶 腹地有已经探明煤炭总储量 37 亿吨 建 有淮南矿业集团潘集一 二 三矿 潘北矿 4 座大型煤矿 年设计 总产 1000 万吨 国家电力公司的平圩发电厂 发电厂 潘三自备电 厂分布在潘集区内 主要是出口煤炭 粉煤灰和煤泥等产品 2009 年实际完成港口吞吐量 347 万吨 2008 年 6 月 6 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了安徽省交通运输 厅和淮南市人民政府上报的 淮南港总体规划规划 本工程位于淮本工程位于淮 南港潘集港区淮河大桥下游约南港潘集港区淮河大桥下游约 10001000 米处 为原卢昌社码头改建项目 米处 为原卢昌社码头改建项目 淮南港总体规划淮南港总体规划 描述 潘集淮河大桥下游描述 潘集淮河大桥下游 800800 米开始约米开始约 350350 米米 岸线为规划岸线 改建成岸线为规划岸线 改建成 2 2 个个 10001000 吨级泊位年吞吐量吨级泊位年吞吐量 100100 万吨的煤万吨的煤 炭作业区 规划占用岸线炭作业区 规划占用岸线 150150 米 陆域宽度米 陆域宽度 100100 米 此项目建设规米 此项目建设规 模与等级符合模与等级符合 淮南港总体规划规划淮南港总体规划规划 3 1 23 1 2 码头选址合理性码头选址合理性分析分析 1 鑫淮码头属淮南港潘集港区规划作业区 平圩淮河大桥下 游 740m 处 该段淮河河道基本顺直 左岸滩为鑫淮码头所在位置 该处常水位水面宽 300m 左右 河底较平缓 深泓高程 0 69 1 00m 正常水深 5m 以上 通航条件良好 建设码头也是可建设码头也是可 行的 行的 2 该码头位于淮河大桥下游 1000 米处淮河左岸 水面宽度 29 300 米左右 水流平稳 河道平直稳定 多年没有变化 淮河淮南 段总输沙平衡 来沙量和输沙量基本相当 主河槽稳定 主断面无 明显变化 无大面积冲刷和淤积现象 淮河自临淮岗以下为渠化河 流 河势激烈演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该段淮河石姚湾退堤后 对 码头区段河势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该河段将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河床演变的趋势是冲淤平衡 河道平面形态和边界条件相对稳定 3 本工程位于潘集区淮河左岸 上距淮河淮南公铁大桥 1 公 里 陆域距离淮潘公路 2 公里 淮河北岸大堤混凝土路面直通淮河 大桥和凤台现成 码头位置距离平圩电厂 3 公里 距离潘集一二三 和潘北煤矿约 10 公里 有专用道路连接 因此 本项目拥有良好的 陆路运输条件 本码头水路运输路径是由淮南出发 经淮河 洪泽湖 苏北灌 溉总渠 京杭运河苏北段达长江中下游各地 其中淮河为三级航道 洪泽湖 苏北灌溉总渠也基本达到三级标准 京杭运河为二级航道 长江为一级航道 因此 本码头水路运输条件优越 4 该码头距离潘集新区较近 地方建材和物质通过公路运输 比较方便和快捷 建设码头所需的水泥 黄沙等建材通过水运可直 接到达码头施工现场 该码头供电供水线路在 500 米距离内就有接 入供给 供电容量可保证码头建设和正常运营 因此 该码头具有 30 良好的外部协作条件 综上所述 该码头位置选择基本可行综上所述 该码头位置选择基本可行 3 2 码头建设与航道规划 标准及其适应性论证码头建设与航道规划 标准及其适应性论证 3 2 13 2 1 符合航道规划要求符合航道规划要求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的 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2005 2020 拟建码头所在淮河航道规划为 级航道 可常年通 航 1000 吨级船舶 根据水域地形 码头前沿线顺河道布置于等高线 18 0m 处 施工水位为 17 0m 18 0m 码头前沿线距航道中心线最小距 离约 160m 船舶回旋水域布置在码头前方 基本不占用部分主航道 码头前方水域宽阔 可满足通航安全和 500 吨级兼顾 1000 吨级船舶 停泊和回旋水域尺度要求 3 2 23 2 2 符合内河通航标准规定符合内河通航标准规定 淮河航道规划和近期整治均为 级航道标准 根据 内河通 航标准 级航道代表船型为 1000 吨级驳船 67 5m 10 8m 2 0m 长 宽 水深 货船为 58 0m 10 8m 2 0m 根据该码头初步设计 具体选择主要设计代表船型尺度为 1000 吨级驳船 67 5m 10 8m 2 0m 长 宽 吃水 和 1000 吨级 货船 58 0m 9 8m 2 9m 长 宽 吃水 并兼顾 900 吨级以下 的部分驳船 货船 符合 内河通航标准 关于 级航道代表船型 31 航行要求 也基本能满足该码头实际通航船舶营运要求 3 2 33 2 3 符合调整后锚地规划要求符合调整后锚地规划要求 淮南港内航道风浪 水流变化均不大 常年适宜船舶锚泊 目 前淮南港船舶停靠为自由停靠 没有锚地 考虑到淮南港为内河港 对船舶密度不是很大的码头作业区 在不占用主航道的前提下 总 规 中不设永久性锚地 视码头作业区的上 上游航道的边缘水域 作临时锚地 对船舶密度大的码头作业区设置锚地 总规 中共设 4 个锚地 见下表 锚地规划表 控制点坐标 锚地名 称 功能 水域面积 万平方米 长 宽 点XY J1475100736136086 M1474879936140970 Q1474952436141316 毛集 1 号锚地 散货船4 24 R1475205336136548 a2471511436180814 b2471452436186767 c2471360436186665 凤台 2 号锚地 散货船 件杂货船 4 8 d2471432136180814 a3492084936162709 b3492387536165760 c3492433936165405 潘集 3 号锚地 散货船 件杂货船 化学危险 品船 2 58 d3492131136162335 a5503080236175364 b5503327636176887 c5503284636177599 田家庵 4 号锚地 散货船 件杂货船 集装箱船 2 43 d5503004236176083 32 淮南市地方海事局根据淮河航道船舶锚泊需要 在潘集淮河大淮南市地方海事局根据淮河航道船舶锚泊需要 在潘集淮河大 桥下游左岸桥下游左岸 200200 米到米到 600600 处设置一个临时锚地 宽度约处设置一个临时锚地 宽度约 6060 米 占用米 占用 水域面积水域面积 2 42 4 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3 3 码头建设与其他相关规划符合性论证码头建设与其他相关规划符合性论证 3 3 13 3 1 与城市规划 土地规划符合性与城市规划 土地规划符合性 拟建码头位于淮河河滩地上 与潘集区城市规划没有冲突 码 头陆域占地为河滩地 进港路基本不占用耕地 与土地规划也不冲 突 符合潘集区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 3 3 23 3 2 与水利规划相符合与水利规划相符合 鑫淮码头工程涉水对象主要是淮河河道与淮河左堤 本河段已实施或规划的主 要工程项目有淮北大堤加固工程 石姚段行洪堤退建及加固工程 由于淮北大 堤加固工程除堤顶防汛道路正在实施外已基本完成 石姚段行洪堤退建及加固 工程位于工程对岸 南岸 码头下方有汤渔湖行洪区 但距离下游汤渔湖行洪 区柳家沟排灌站约 3 55km 故码头工程不会对现有水利工程规划产生不利影响 码头工程位于淮北大堤饶荆段外河滩地上 码头前沿后退 4m 挖入式港池 泊 位栈桥深入河岸为 8 0m 占河槽上口宽度 宽度约 300m 不足 3 对主河道 航道过往船只不会带来多大影响 栈桥桩基距淮河左堤堤脚约 54m 不会对大 堤安全与稳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码头工程建设时可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避免与堤顶道路工程的实施相干扰 因此码头工程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无明显 不利影响 33 3 3 33 3 3 符合防洪安全要求符合防洪安全要求 业主单位按要求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码头工程建设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工 作 符合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的要求 码头设计为中低水位 汛期允许淹没 停止使用 故码头工程对防洪方面无特 殊要求 码头设计未考虑防洪标准 本工程位置处淮河的 100 年一遇防洪水位 24 69m 该处滩地高程 19 64 20 42m 近堤处略高 近河处略低 该码头设计 顶面高程 20 00m 堆场及场内道路高程在 20 00m 符合防洪标准 有关技术和 管理要求 拟建鑫淮码头工程布置在芦沟涵和泥河排涝站附近 在芦沟涵和泥河排涝站的 管理和保护范围内 其建设方应协调好与管理单位的权益 3 3 43 3 4 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码头建成后局部将产生一定的粉尘与噪声污染 通过设置除尘 设备 洒水除尘等措施 有效减少粉尘污染 码头与附近村庄距离 较远 在码头运营过程中加强管理 码头周围建立绿化带 可降低 噪声污染 对当地居民影响很小 34 第四章第四章 码头建设对通航安全环境影响的评估码头建设对通航安全环境影响的评估 4 1 拟建码头对航行水域 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影响评估拟建码头对航行水域 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影响评估 4 1 14 1 1拟建码头前沿航行水域分析拟建码头前沿航行水域分析 航迹带宽度 船舶在航道上行驶受风 水流及螺旋桨产生的横力矩的影响 其航迹很难与航道轴线平行 船舶常需不断地靠操纵舵角来校正航 向 使航行的轨迹线不至于偏离航道范围 船舶在导航中线左右摆 动前进所占用的水域宽度称为航迹带宽度 根据 内河通航标准 中航迹带计算公式 Bfd Bsd Ldsin Bfu Bsu Lusin 式中 Bfd 下行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度 m Bfu 上行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度 m Bsd 下行船舶或船队宽度 m Ld 下行顶推长度或货船长度 m 船舶或船队航行漂角 Bsu 上行船舶或船队宽度 m 35 Lu 上行顶推长度或货船长度 m 航道代表货船航迹带宽度为 Bfd Bfu 10 8 85sin3 15 3米 码头设计代表驳船航迹带宽度为 Bfd Bfu 10 8 67 5sin3 14 3米 2 船舶间富裕宽度 当船舶相遇时 为了防止船吸现象 两航迹带间应留有一定距 离 3 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间距 设计船型航行水域宽度为 15 3 15 3 0 8 15 3 15 3 55 08米 取值55米 码头处航道航行水域宽度达到码头处航道航行水域宽度达到160米以上 大于米以上 大于55米 满足设计米 满足设计 船型航行要求 船型航行要求 4 1 24 1 2 拟建码头停泊水域分析拟建码头停泊水域分析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 规定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不应占用 主航道 水流平缓河段的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可取2倍设计船型宽 度 鑫淮专用码头前沿停泊水域不占用主航道其宽度取值为2 5倍 船宽 满足规范强制性条文规定要求 根据初步设计代表船型中的 货船尺度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尺度为 2 5BC 2 5 10 8 27m 36 4 1 34 1 3 拟建码头回旋水域分析拟建码头回旋水域分析 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方便船舶靠离码头或进出港口的地点 其水域可以和航行水域共用 回旋水域的尺度应考虑当地风 浪 流等条件和港作拖船配备 定位标志等因素 船舶回旋水域的布置与尺度规范规定为 单船和顶推船队回旋 水域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单船或船队的2 5倍 垂直水流方向 的宽度不宜小于单船或船队长度的1 5倍 淮河该处水流较为平顺 拟建码头处没有异常流态 其回旋水域长度和宽度分别按规范规定 的2 5和1 5倍兼顾船型船长取值是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