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基础设施建设概论.doc_第1页
接触网基础设施建设概论.doc_第2页
接触网基础设施建设概论.doc_第3页
接触网基础设施建设概论.doc_第4页
接触网基础设施建设概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毕业业设设计计 论论文文 中文题目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 学习中心 函授站 沈阳铁路局长春学习中心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 名 李云霄 学 号 14621387 指导教师 韩丽云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20 年 3 月 毕业设计 论文 承诺书与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 写作的成果 除了文中 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 包含为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读期间所完成的学业的组成部分 同意学校将本论文的部分或 全部内容编入有关书籍 数据库保存 并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呈交 复印件 电子文档 允许采用复制 印刷等方式将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李云霄 2016 年 9 月 10 日 指导教师签名 韩丽云 2016 年 9 月 10 日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成绩评议成绩评议 年级2014 秋层次专升本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李云霄 题目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 指 导 教 师 评 阅 意 见 该生在撰写论文期间 态度积极 认真 能够按要求有质有量的完成各阶段 的论文 论文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语句通顺 能用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工 作结合起来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评定 及格 指导教师 韩丽云 2016 年 9 月 10 日 答 辩 小 组 意 见 答辩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任务书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 2014 秋 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学生 李云霄 设计 论文 题目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 一 一 毕业设计 论文 基本内容毕业设计 论文 基本内容 1 工程特点 2 施工组织方案 3 施工工艺及方法 二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选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2 毕业论文选题要具体并有针对性 3 论文写作过程中要熟读相关资料 4 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合理 论证清楚 5 要求独立完成 三 重点研究的问题三 重点研究的问题 施工工艺及方法 四 主要技术指标四 主要技术指标 1 论文题目 一般不超过 25 个字 要简练准确 可分二行书写 2 开题报告 由学生认真书写 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开题报告有效 开题报告中 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应不少于不少于 15001500 字字 3 摘要 中文摘要字数应在 400 字左右 包括论文题目 论文搞要 关键词 3 至 5 个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 目录 按三级标题三级标题编写 用宋体小四号宋体小四号字 要求层次清晰 且要与正文标题一 致 主要包括 正文主要层次标题 参考文献 附录等 5 正文 论文正文应包括绪论 提出问题 论点 论文主体 分析问题 论 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 论证方法和步骤 结论 工科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 正文文字应在正文文字应在 1200012000 字以上 字以上 6 参考文献 所列参考文献应不低于 7 项 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且在正文 中有引用的 以近三年发表的期刊类文献为主 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 且要与论文工作 直接相关 参考文献要求在正文中引用处进行标注 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 作 者 著作或论文的标题 刊物名称 卷 期 出版社 出版时间等信息 7 附录 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 有关图纸 计算机源程序 如果安排有毕业 实习 需提供毕业实习报告等 五 其他要说明的问题五 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1 论文统一用 A4A4 纸纸打印 正文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宋体小四号字 版面上空 2 5cm 下空 2cm 左空 2 8cm 右空 2cm 每页中字符数 行数使用默认字符数 行距设置为 1 5 倍行距 字符 间距设为标准 2 对字体字体和字号字号的要求 a 题目题目用一号 分两行书写时用小一号 黑体字 b 第一层次第一层次 章章 题序和标题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 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字符 不加 标点 下同 c 第二层次第二层次 节节 题序和标题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d 第三层次第三层次 条条 题序和标题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e 第四层次第四层次 款款 题序和标题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f 第五层次第五层次 项项 以下标题和题序以下标题和题序与第四层次同 论文中所涉及到的全部附图 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 都应规范化 图表都图表都 应有题目 图题目在图下方 表题目在表上方 图表标号都要在正文中提到 应有题目 图题目在图下方 表题目在表上方 图表标号都要在正文中提到 符号符合 国颁标准 手工绘制要用绘图笔 图号标注无误 论文中不允许出现拷贝的图表 下达任务日期 2016 年 7 月 3 日 要求完成日期 2016 年 9 月 5 日 指导教师 韩丽云 开 题 报 告 题目 题目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李云霄 学号 学号 14621387 2016 年 7 月 10 号 一 文献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铁路运输作为经济大动脉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 除新建技术等级高 运输速度快的新线外 对营业线进行技术改造也不失为一种扩充运 能的有效手段 在既有电气化铁路增建二线 是增加既有电气化铁路运输能力的主要手 段 代表了既有电气化铁路的改造方向 其施工方法比较特殊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最 近 我国很多铁路施工单位在接触网上部施工中 已经实现了支柱装配 承力索架设 接触线架设与调整 吊弦安装一次综合考虑 一步到位 这是接触网施工中的新突破 对于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 统中唯一的无备用供电设备 其运营状态的好坏直 接关系到电气化铁路的运营安全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高速接触网的性能好坏 不仅涉及到 运营安全 而且还涉及到 受电弓网的取流质量 弓网关系己成为制约高速电气化铁路发 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弓网关系的因素很多 接触网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就是其中的 一个重要因素 高速接触网的施工与常速接触网的施工 在技术和要求上均有许多不同 之处 国内外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建设经验和运行维护经验都表明 要保证高速弓网系统的 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除在弓网系统设计时选用高质量 高性能的受电弓和高速运行指 标优异的接触网 并保证二者具有良好的匹配外 还必须针对不同形式的高速弓网系统找 出接触网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控制点 并进行广泛 深入细致的研究 掌握其施工的 关键技术 确保施工质量 消除因施工对弓网系统造成的附加干扰 其工艺原理为 利用工序间影响最终质量的主要因素加以综合分析 实行提前控制 和优化 据此对影响支柱装配 吊弦安装整体到位 承导线超拉的各数据中可变化的部 分 现场的支柱状态和线路情况 通过现场实测取得每一个实际数据 利用计算机应用 软件计算出实际预配安装尺寸 从而实现测量 计算 预配 综合考虑 一次到位的优 化工艺 接触网上部结构综合考虑 一次到位安装技术的应用 能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 工法特点是 有效改善弓网关系 减少硬点 提高接触网平滑程度 减轻受电弓磨损 从而杜绝弓网事故的发生 一次到位工艺流程设计比传统工艺在预配前多两个工序 即现场数据测量和计算机数据处理 但是减少了道架线前后的调整工序 使安装工艺起 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方法是按设计提供的支柱装配图预配后安装的 实际下部工程施 工时常因土质情况 地下管线 建筑物和施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支柱安装实际埋 深 侧面限界 斜率值等发生与设计值大小不一致的现象 在挂线前不易发现支柱装配 的准确程度 挂线受力后才发现承力索位置偏离 拉杆抬头 定位环位置偏高偏低等现 象 因此 不得不在负载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这样不仅浪费人力 物力 而且需占用封 闭时问使用作业车才能完成 支柱装配一次到位新工艺的显著特点是将实际情况均综合 考虑在预配尺寸内 使每一个支柱的装配达到标准范围 这样就消除了支柱受力后尺寸 的变化及前工序的各种累计误差等影响下列主要尺寸 如结构高度尺寸 承力索与接触 线在垂直面上的位置 拉出值等 新工艺减少了作业车作业次数 达到了支柱一次整体 到位的目的 接触网上部结构综合考虑 一次到位施工能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通常的返工 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改善弓网关系 提高电力机车受流质量 相信接触网上部结构 一次到位施工安装技术一定会在类似胶济线电气化工程的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中 起到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接触网就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 接触网的 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是影响铁路的运行状态的重要因素 加上近年来 我国高速电气化 铁路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对弓网关系 电力机车受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 要保证铁路接触网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运行 除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外 必须针对其施工 难点和重点进行广泛 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而掌握其施工关键技术 本课题研究的正是 接触网施工技术 对施工难点和重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本文结合我国电气化接触网的施工情况和自身工作实践 对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接 触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控制点 施工中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初步地系统地研 究 重点探讨了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施工定测技术 基础施工与支柱安装技术 支持结 构计算及装配技术 恒张力架线技术 整体吊弦施工技术 组合定位装置 施工技术 刚性接触网施工技术 接触导线高度偏差控制 提出了许多符合高速接触网施工特点的 新技术和新观点 具有为进一步研究接触网施工技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的意义 三 研究方案 框架 根据沈阳铁路局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要求 针对现场实际施工所产生的问题 的特点 从而来分析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 四 进度安排 7 月 1 日 7 月 20 日 分析题目 查阅资料 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 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7 月 21 日 8 月 20 日 划分论点 进行方案论证 撰写论文 8 月 21 日 9 月 5 日 划分论点 进行方案论证 撰写论文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 修改毕业论文 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五 指导教师意见 题目符合当前铁路的发展要求 研究方案可行 进度安排合理 可以进行下一步工 作 指导教师 韩丽云 2016 年 7 月 19 日 中中 期期 报报 告告 题目 题目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李云霄 学号学号 14621387 一 进展情况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了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 即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 从选题题目之后 去图书馆网络上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 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 后 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 归纳 整理 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 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 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 质量高低 直接影响中期报告的水平 因此在阅读文献时 要写好 读书笔记 读书 心得 以便更好的写出论文 编制论文提纲 同时 确定外文翻译的内容 之后的数日 就进行外文翻译 首先将外文论文中的陌生单词进行查找并标注 之后一步一步循序渐 进的进行翻译 形成外文翻译的初稿 然后 将查找的文献进行整理 并撰写开题报告 并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 完成开题报告 准备迎接中期检查 现在可见依然在制作中 现已经取得了一定得成果 二 指导教师意见 论文按照进度计划进行 确定的整体思路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框架结构合理 可以 进行论文的撰写工作 指导教师 韩丽云 2016 年 8 月 20 日 结结 题题 验验 收收 一 完成日期 2016 年 9 月 8 日 二 完成质量 论文基本上符合要求 结构较完整 层次较清楚 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结合铁 路企业特点完成论文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存在问题 如能多增加实际运用中具体案例说明问题会更好 四 结论 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 态度较认真 基本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查找资料 总结现场存 在的问题 并能够与老师联系 沟通 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 中期报告 初稿的写作 并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 基本上达到了论文的写作要求 经检查可以结题 指导教师 韩丽云 2016 年 9 月 10 日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摘要 摘要 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已经进入跨速发展阶段 这对弓网关系 电力机车受流质量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采取接触网上部结构综合因素考虑 一步到位的施工方法 可以更 好的达到目标以及取得更好的效果 接触网 电力机车和牵引变电所并称为电气化铁道 的 三大元件 而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中唯一的无备用供电设备 其运 营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化铁道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 所以电气化铁道建设最重 要的一部分就是接触网施工 本文主要介绍新建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施工技术 总结新线接触网施工的整体流程 为了更好地阐述 本文还介绍了接触网的基本组成 其特点是 满足高速度 高密度 大运量 长距离 高舒适性及多种运输组织形式需求 兼容不同速度等级的列车 配备 多种编组形式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 采用高平顺性 高稳定性 高耐久性且少维修的基 础设施 建立智能化的调度指挥系统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及信息化的运营管理系统 高 度重视环境保护 追求高安全性 高可靠性及低运营成本 关键词 关键词 铁路建设 电气化 接触网 问题与措施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The high 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in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antograph catenary system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lectric locomotive 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act line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in the first place it can achieve the goal and achieve better results The catenary and electric locomotive and traction substation of electrified railway and known as the three elements while the catenary is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in standby power supply equipment only its oper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electrified railway operation safety and economic benefit so electrified a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act lin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w contact network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line catenary In order to better explain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contact network Its characteristic is to meet the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large capacity long distance high comfort and oth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needs compatible with different speed grades of the train equipped with a variety of forms of dynamic grouping distributed EMU by Gao Pingshun high stability high durability and infrastructure maintenance operation management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nd information scheduling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igent trai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ursuit of high security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operation cost KEYWORDS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contact network problems and measures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1 绪论 1 1 工程特点 2 1 1 多专业同时施工 交叉干扰严重 2 1 2 停电天窗占用次数多 2 1 3 网态在停电天窗内必须达到行车条件 2 1 4 新旧网并存 同时投入使用 安全隐患大 2 1 5 窝工 抢工现象突出 3 2 施工组织方案 4 2 1 施工准备 4 2 1 1 熟悉设计文件 4 2 1 2 施工调查 4 2 1 3 劳动组织 4 2 1 4 调查的目的 方法及内容 4 2 1 5 收集封闭点 运输等有关资料 5 2 1 6 重点工程的调查 5 2 1 7 编写施工调查报告 6 2 1 8 技术准备 6 2 2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 7 2 2 1 编制主要依据 7 2 2 2 编制主要原则 8 2 2 3 编制主要内容 8 2 3 物资准备 9 2 3 1 开工前应具备的物资条件 9 2 3 2 接触网上部安装工程的备料要求 9 2 3 3 物资供应进度计划的编制 10 2 3 4 物资申请计划的编制 10 2 4 施工机具准备 10 2 4 1 施工机械化的基本要求 10 2 4 2 施工机具的种类 10 2 4 3 开工报告 10 2 5 施工组织方案 11 2 5 1 新建部分 11 2 5 2 改建部分 13 2 5 3 站场改造施工 14 2 5 4 区间换侧施工 15 2 6 施工配合 17 2 6 1 与铺架工程施工的配合 17 2 6 2 与建设单位的配合 18 2 6 3 与设计单位的配合 18 2 6 4 与监理单位的配合 18 2 6 5 与铁路运管部门的配合 18 2 6 6 与接触网设备运营单位 供电段 的配合 18 2 7 施工技术措施 18 3 施工工艺及方法 20 3 1 施工定测 20 3 1 1 施工准备 20 3 1 2 劳动力组织 20 3 1 3 施工机具准备 20 3 1 4 工艺流程 21 3 1 5 区间中间柱测量 21 3 1 6 车站道岔支柱 中间支柱测量 21 3 2 基础开挖 21 3 2 1 基坑坑位的确定 21 3 2 2 基础浇制 22 3 3 支柱安装 22 3 3 1 施工工艺及流程图 22 3 3 2 起吊和安装 23 4 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1 绪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铁路运输作为经济大动脉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 除新建技术等级高 运输速度快的新线外 对营业线进行技术改造也不失为一种扩充运 能的有效手段 在既有电气化铁路增建二线 是增加既有电气化铁路运输能力的主要手 段 代表了既有电气化铁路的改造方向 其施工方法比较特殊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2 1 工程特点 既有电气化铁路增建二线接触网工程 主要是配合线路工程对既有网进行改造 并 新建二线接触网 由于既有接触网要满足行车的需要 处于带电状态 因此接触网改造 施工 大量作业都必须在停电天窗点内进行 停电天窗点内施工不是单一的工程 需要 设计 运营及相关单位协调配合 共同完成 而且必须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行车观念 应精心组织 合理施工 其特点如下 1 1 多专业同时施工 交叉干扰严重 既有电气化铁路已经运营多年 行车密度大 改造施工过程中 行车对施工的干扰 相当严重 另一方面 受施工工期制约 施工天窗影响 往往站前站后工程同步进行 共同占用停电天窗时间 天窗点接触网工程施工作业既要与相关单位交叉施工 同时本 专业各工序之间也要交叉进行 多专业 本专业多工序 多区段同步作业 交叉施工 导致网上作业与轨道施工互相影响 互相制约 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叠严重 机械与轨行 设备互相冲突 人力互相干扰 大大降低了接触网施工对停电天窗的利用率 一般来讲 在 60 分钟的停电天窗内约有 5 10 分钟接触网无法施工或只能作一些准备工作 以避开 对线路施工的干扰 1 2 停电天窗占用次数多 由于受行车的影响 接触网改造施工除基坑开挖 基础浇制 部分支持结构 补偿 装配等少量作业不利用停电天窗外 其余大量作业内容均需利用停电天窗进行 此外 施工中涉及到的过渡工程和拆迁工程较多 也需要停电作业 天窗点内工作量大 任务 繁重 因此 必须提高停电天窗的利用率 1 3 网态在停电天窗内必须达到行车条件 在站场改造施工中 为了减少对行车的干扰 要求停电天窗结束后接触网当天能立 即投入使用 并保证机车受电弓良好的取流 确保行车安全 因此 接触网的弹性 张 力 导高 拉出值等参数在消令送电前必须达到行车条件 尤其是线岔 关节等关键部 位不允许发生弓网事故 对施工的技术性 准确性要求较高 1 4 新旧网并存 同时投入使用 安全隐患大 既有接触网已运营多年 设备锈蚀 磨损严重 受行车影响 改建施工中 新网与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3 既有网倒换不可能一步完成 在改造完成前 部分既有网无法拆除 新旧网同时投入运 营 为消除安全隐患 保证良好的取流 新旧网间的电气连接必须良好 受电弓在新旧 网间的过渡要求平稳 因此 新旧网间的参数配合 如抬高 等高 拉出值等 必须合 理 此外 在进行下锚倒替 关节延长等牵涉新旧网间过渡施工的作业过程中 还需考 虑既有网的磨损与腐蚀程度 新线延伸率 新旧网间的电气连接等问题 选择合适的过 渡方法 保证足够的绝缘距离或良好的电气连接 避免新旧网电位差引起的放电 接头 部位抽头等事故的放生 确保行车安全 1 5 窝工 抢工现象突出 受行车影响 接触网改建不能均衡施工 常常发生施工人员 施工机械就位 施工 天窗当天不能按计划兑现 造成窝工的现象 需第二天重新进行施工组织 浪费了人力 物力 由于停电天窗不能兑现 引起工作内容积压 改建工期并未因此而延长 就必须投 入更多的劳动力 抢时间 抢任务 按计划完成改造施工 另一方面 站场改造 区间 换侧接触网改建必须随线路改造当天完成 有的工作内容 如新旧线接头 调整 既有 网拆除等 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才能完成 受线路制约又无法提前进行 因此线路改 造当天必须一次性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才能完成施工任务 按时开通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4 2 施工组织方案 2 1 施工准备 2 1 1 熟悉设计文件 组织各级施工负责人 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熟悉设计文件 1 本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政治 经济意义 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建设要求 工 期 投资 造价 主要技术条件及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等 2 工程概况 主要工程数量及主要技术指标 3 设计原则 设计要求及设计采用的新技术 新结构 4 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 施工组织安排是否与施工队伍现状相符 生产能力 施工技术水平等 施工方案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施工组织措施是否落实 5 了解与电气化工程有关的线路改造工程 站场扩建工程的交工期限及工程质 量是否满足电气化工程需要 6 施工与运输干扰的处理方法 封闭线路施工的条件及期限 利用列车间隔施 工的可行性 7 建设所需主要物资的来源及供应保证系统 8 开工前或施工中应注意解决的重大施工难题 9 设计上尚存在的问题 10 全部设计文件目录及供应期限 2 1 2 施工调查 各级施工组织在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 应按规定的任务范围积极进行实地施工调 查 2 1 3 劳动组织 由工程负责人组织主管工程师 主要施工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参加 2 1 4 调查的目的 方法及内容 1 目的 在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施工调查是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的重 要依据 是合理组织施工的先决条件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5 2 方法 徒步沿线路考察或步行与车行相结合 向有关单位索取资料 与有关单位座谈 访 问或召集协作会议 走访沿线职工及居民 3 主要内容 收集沿线气象 水文 地质资料 了解各站工程物资 器材的运输 装卸 囤放条件 轨道车 工程列车停放条件 了解沿线各站工程及生活用水的水源情况 工程及生活用电电源情况 了解各站附近生活物资供应情况 工程燃料 动力用油供应情况 收集本区段全年列车运行时刻表及封闭点时刻表 了解线路改造工程 站场扩建工程的施工单位 工程进度 交工日期 工程质量及 存在的问题 了解各工务段 工务领工区管辖区段范围 线路稳定情况 近期改线 刷坡 换轨 起拨道等情况 了解跨越铁路的主要电力线 通讯线路等级 产权单位 拆迁协议签订及执行情况 其他主要跨越建筑物的施工干扰及拆迁工程量等情况 调查了解重点工程的施工条件 了解工点设置条件 三类房屋建造标准等 2 1 5 收集封闭点 运输等有关资料 1 主动与沿线各站及有关行车部门建立协作关系 正确处理运输与施工的矛盾 搞 好配合 相互支援 共同完成运输与施工双重任务 2 根据铁路局命令 落实各站 区间封闭点起止时刻 制订作业可利用时刻表 收 集本区段客 货列车运行时刻表 3 了解工程列车 轨道车等作业车辆停放站线的可行性 进出陈站的方便性 4 摸清接触网支柱 砂 石料 各种线材等大宗材料的装卸站线 屯放地点 5 调查可供施工利用的公路 便道情况 2 1 6 重点工程的调查 特大站场的专门调查 特大站场一般指车流密度很大的大型客货站 调车作业十分频繁的编组场 1 站场改造施工前 应及时成立以站方为组长 有施工 工务 电务 供电 监理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6 等有关单位参加的电气化改造施工协作领导小组 按上级要求 协调各有关单位搞好配 合 制订施工配合计划 并监督执行 2 坚持按基建程序办事 只有在前期工程交工后及主要施工干扰解决后 方可大规 模开展施工 3 根据站场特点 制订专门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及月 旬 日作业计划 4 对站场基础施工 可因地制宜 开展施工 5 制订严密的安全措施及事故预防处理方法 确保行车 施工安全 2 1 7 编写施工调查报告 施工调查报告是施工调查的总结资料 是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也是供上级机关制订施工方案 安排施工计划 指导施工的参考 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 线路概况 2 前期工程概况 3 封闭点情况 列车运行图情况 说明接触网施工可以有效利用的程度 4 平行 跨越铁路线的重要电力线路 通讯线路 地下管道 地下电缆等需拆迁处 理的工程数量 产权单位 拆迁协议签订 执行情况及处理措施 5 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6 施工组织方案 工点设置地点 工程段地点 7 物资器材供应方案 料库设置地点 主要物资到站站名 支柱 线材等大宗料屯 放地点 砂石料来源及运输方法等 8 沿线可利用的电源 水源 通讯设施 公路等情况 以及缺水 缺电 施工通讯 困难等地区的解决措施和意见 9 各工点三类房屋修建方案 及生活物资供应安排的意见 10 工程段驻地 料库及辅助设施的设置意见 11 需补充 修改设计概算的项目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意见 12 综合分析本工程的有利条件及困难因素 13 编制工程示意图 提出主要工程数量表 劳动力计划表 主要物资供应计划表 主要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表 施工进度安排意见表等以及简要说明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7 2 1 8 技术准备 1 复核施工技术文件 由主管生产技术工作的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 复核的重点 1 施工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是否完整 配套 及早提出缺少部分的详细目录 及要求供应期限的清单 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 及早解决 2 施工设计文件是否复核 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初步设计审查鉴定意见 如有 变更 应核实变更的依据 3 施工图和说明是否正确 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技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范 器材 设备的选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有关图纸是否一致 4 设计概算中的工程数量 工作项目与施工图是否一致 计算是否正确 5 拆迁 改建及用地协议是否齐全 协议内容是否完整 正确 6 设计新选用的主要器材 设备的生产 供应是否落实 质量是否可靠 设计 采用的新产品 新技术是否通过国家或部级鉴定 性能质量是否稳定可靠 7 对存在的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措施是否落实 2 根据施工调查资料及复核设计文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正概算建议 编制施工图 预算 3 根据设计文件及各级施工技术部门的要求 提出并准备好各种标准图及有关施工 技术资料 4 根据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 编制技术交底资料 编制现行施工标准中欠缺的补充 施工技术标准 编制安全质量补充措施 5 根据设计文件 编制出按站场 区间划分的物资申请计划 包括基本材料 消耗 材料 6 根据施工方案 提出各级施工队伍需用的施工机械 施工机具申请计划 7 根据设计文件 施工调查资料 上级布署的施工安排等有关文件 编制实施性施 工组织计划 8 作好工程中拟采用的水泥 砂 石 各种外加剂及混凝土配合比 水灰比等的试 验资料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8 2 2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 2 2 1 编制主要依据 1 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2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发包合同 3 上级下达的施工计划 总体施工部署 施工安排等 4 施工调查报告等资料 5 铁路局关于提供电话工程用封闭线路的文件及有关规定 6 施工队伍现状 劳动组织 技术水平 生产能力等 7 各站 场 区间的施工条件及工程量 8 有关规范 规则 验收标准 施工技术标准等 2 2 2 编制主要原则 1 贯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 尽量压缩战线 突出重点 照顾整体 紧缩施工 周期 讲究经济效益 杜绝搞疲战 持久战 2 为了充分利用天窗时间 应加强关键工序的施工调度工作 运用统筹法安排多工 点同时立杆 架线的平行作业法 各工点范围内则应组织按工序衔接要求 以流水作业 法和交叉作业法相结合的作业方式进行施工组织 从而达到最有效利用天窗时间 3 作好人力 物力的综合平衡 尽可能组织均衡生产 4 积极而稳妥推行先进施工方法 采用新施工技术 不断提高综合机械化 施工工 厂化的水平 5 尽量利用当地砂 石等地方料 以节约运费 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6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狠抓安全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 2 2 3 编制主要内容 1 编制依据 应列出编制依据的设计文件 上级文件 承发包合同 施工调查报告等的文件名称 编号 日期等内容 并作必要的说明 2 工程概况 应说明工程承包范围 施工路段 工程总量 劳动力总量 工期 投资 建安工程 价值 造价 地形 地质及气象条件概况 线路要素简况 线路改造工程进度情况 拆 迁工程总量 作业方式 利用固定封锁点作业还是利用列车间隔时间作业 综述施工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9 有利条件及困难因素等内容 3 主要工程数量 按站 场 区间为单位划分的主要工程数量表 全线段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示意图 全线段线路平面缩图 全线段接触网平面缩图 4 施工方案 包括施工任务的划分 劳动组织 工点设置 施工顺序 施工方法等 并用图表说 明 5 天窗点占用计划及合理使用措施 6 工程形象计划进度图表 7 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划 8 工程列车及主要施工机具 包括大型运输机具 的配备及调配使用方案 9 支柱 线材 砂 石等主要材料分布表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工地料库设置地 点 规模及建筑标准 10 工点三类房屋 生活设施及防疫 医疗工作安排 11 拆迁工程总量表及拆迁处理的解决方案 措施 12 路内 路外协作关系的建立及要求 13 工程中采用的技术标准目录 补充技术标准项目及执行要求 14 提高工程质量及确保行车 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15 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的工序及主要技术措施 技术革新课题 增产节约措施 16 实行全优经济承包责任制 17 设计文件供应情况及需用量计划表 施工图 标准图目录及需用量计划表 18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2 3 物资准备 2 3 1 开工前应具备的物资条件 开工前应以站场 区间为单位将其下部工程用料准备到位 存放地点应尽量接近施 工地点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10 水泥 砂 石 模型板材料 基坑防护材料等应按设计数量增加 5 左右的储备裕量 基础螺栓 钢柱等应按设计数量增加 1 3 的储备裕量 混凝土支柱 横卧板 底板 等材料应按设计数量增加 3 5 的储备裕量 2 3 2 接触网上部安装工程的备料要求 接触网上部安装工程使用的零配件 绝缘材料 各种线材等材料应在下部工程开工 后按工程进度分批准备 按站场 区间划分 并按设计数量增加 5 的备用量 所有材料均应建立检验制度 并作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生产厂名 出厂日期 合 格证编号 检验项目及结果等 不合格产品坚决剔除 不准使用 2 3 3 物资供应进度计划的编制 由于接触网工程改造施工点多线长 材料品种繁杂 料源方向不定 全部材料难以 短期内备齐 为了保证工程需要 可按工程计划进度要求编制材料供应进度计划 严格 按照计划组织进料 供料 并推行送料到工点的制度 在执行计划中 应根据工程实际 进度情况及时调整供料计划 确保不发生停工待料的现象 2 3 4 物资申请计划的编制 物资申请计划一般包括三部分 即工程材料计划 施工材料计划 低值工具 易耗 品计划 工程材料是指组成工程实体所使用的各种构件 零配件 原材料等建筑安装材料 如水泥 支柱 线夹等 工程材料计划根据设计施工图统计计算及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结 果编制 施工材料是指为安装工程材料所必需的消耗性材料 如模型板 炸药 铁线等 施 工材料需用量随接触网结构型式 工程地质条件 施工方法的不同而变化 低值工具易耗品是指工程施工所必需的周转性使用的常用工具 如小型机具 劳保 用品 以及不属于固定资产的仪器 仪表等 2 4 施工机具准备 2 4 1 施工机械化的基本要求 施工机械的选用及配备应考虑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即要求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工程成本 又要缩短占用线路作业时间 加快建设速度 因此 要求施工机具应有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11 适应性强 使用 维护性能好 安全 可靠 效率高等性能 施工机械的配备应贯彻 少而精 的原则 不能盲目追求 大而全 2 4 2 施工机具的种类 接触网工程中采用的施工机具可大体分为三类 即通用机械 专用机械 小型机具 通用机械的适用性广 利用率高 价格较低 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机械 专用机械用途 单一 利用率低 价格昂贵 应合理的调配使用 使其提高利用率 充分发挥其专用效 能 小型机具灵活 方便 使用效果好 价格便宜 2 4 3 开工报告 开工报告制度是加强基本建设前期工作 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保证组织平衡施工的关键一环 开工报告未经批准 不得开工 开工报告是竣工验收 文件的组成部分 接触网工程属于电气化铁路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工程 只有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并经 检查 审批后方可开工 2 5 施工组织方案 根据既有线施工与运营两兼顾的特殊性 接触网工程大多按分段开通 全面建成的 原则组织施工 以线路开通方案为依据 按照先站场后区间 区间条件先成熟先开工的 原则 紧跟铺架工程施工进度 铺架完成一段 接触网建成一段 尽量减少对运营的影 响 工程开工后 先期安排拆迁影响二线铺架的既有接触网设备部分 并与站前施工单 位密切配合 进行站前接触网改造施工 新建区段紧随铺架工程进度逐步推进 2 5 1 新建部分 新建部分大多采用分段开通的原则 建成一段 运营一段 尽量减少施工与运营的 相互干扰和影响 按照施工任务 在即将开通的区间两端 分设两个施工作业点 分驻两端车站 天 窗时间内 进行两端车站接触网改造施工 天窗时间外 进行区间新建接触网施工 必 要时 可在区间中部增设一个施工作业点 负责新建部分下部工程施工 各施工作业点 相互协调 相互补充 共同完成施工任务 对新建接触网工程 按 接触网工程施工程序图 的施工程序 成立基坑开挖 桥 隧打灌 支持结构安装 线索架设 悬挂调整等专业化作业组 采用流水线作业和交叉 作业相结合的作业方式 紧随铺架工程向前推进 当铺架工程进度滞后 导致接触网轨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12 行施工机械不能按计划进入新线区间施工时 加强同轨道工程施工单位的联系和协调 联系站前单位进行交桩测量 提前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并利用既有线采取跨线立杆的方 式 必须有完善的安全保证措施 进行支柱安装 避免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为使新建区间接触网不带电 减少新线施工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 在新线接触网引 入站场时 注意将新线与站场既有接触网进行临时电分段 使新建绝缘锚段关节或靠车 站最近的非绝缘关节不带电 避免利用天窗时间内进行关节调整 在新建绝缘锚段关节 或靠车站最近的非绝缘关节不可避免不带电时 也应在关节外距车站最近的区间支柱处 进行临时电分段 并将新线做好可靠的临时接地 进行新线悬挂调整作业时 为防感应 电伤人还应在作业区段两端加挂接地线 待区间检测结束并处理完缺陷后 再拆除所有 临时接地线 利用天窗时间将临时电分段拆除 进行接头 开通区间 专业化作业组施工组织如下所述 1 测量作业组 工作内容 施工定测 交桩测量 桥 隧定测 支柱装配 软横跨 吊弦测量计算 等 人员配备 测量工程师 3 名 测量工 7 名 主要机具 经纬仪 2 台 水平仪 2 台 接触网激光检测仪 2 台 50 米钢圈尺 1 把 5 米钢圈尺 4 把 2 基坑开挖及基础浇制组 工作内容 各类基坑开挖及基础浇制 支柱底板下设 下部基础加固 培土 砌石 等 人员配置 总人数 40 人 主要机具 混凝土搅拌机 1 台 空气压缩机 3 台 风枪 10 套 凿岩机 2 台 发电 机 1 台 震荡器 10 台 手推车 4 辆 对讲机 4 部 3 桥隧打灌作业组 工作内容 桥隧打眼 锚栓浇灌 人员配备 行车联络员 1 人 司助人员 4 人 作业人员 7 人 主要机具 作业车 1 辆 发电机 空气压缩机各 1 台 电锤 1 套 工序质量检验 以自检为主 保证螺栓间距符合钢柱底部尺寸 4 支柱安装作业组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13 工作内容 检查各种支柱的外观质量 装卸 吊立支柱 进行水泥制品及大宗地方 料的搬运工作 支柱整正 基坑回填 基础加固 开挖锚坑并下锚板 人员配备 行车联络员工 1 人 司助人员 6 人 作业人员 20 人 主要机具 安装列车 1 组 汽车起重机 1 辆 整杆器 2 套 对讲机 4 部 工序质量检验 由支柱安装和附加悬挂作业组共同进行 主要检查杆型和设计是否 相符 支柱埋深 斜率等 5 支持结构安装作业组 工作内容 检查各种零配件的外观质量 腕臂 软横跨予配 安装 支持结构安装 拉线安装等架线前的准备工作 人员配备 总人数 18 人 行车联络员工 1 人 司助人员 3 人 作业人员 14 人 主要机具安排 安装作业车 1 辆 载重汽车 1 辆 对讲机 4 部 工序检验 由支持结构安装作业组和架线作业组共同进行 主要检查软横跨各部尺 寸 支柱装配是否齐全 拉线角度等 6 架线作业组 工作内容 承力索 接触线架设 中心锚结安装 人员配备 总人数 14 人 行车联络员 4 司助人员 3 人 作业人员 9 人 主要机具 架线车 1 组 载重汽车 1 台 汽车起重机 1 台 对讲机 6 部 工序检验 由架线作业组和悬挂调整组共同进行 检查主要内容 线索架设质量 承力索中锚驰度 坠砣对地高度 7 附加导线施工作业组 人员配备 13 人 工作内容 回流线 架空地线 供电线的肩架及架设 限界门安装 主要机具 导线展放机 1 台 载重汽车 1 台 汽车机 1 台 与支柱安装组共用 对讲机 4 部 工序检验 以自检为主 主要检查线索驰度 肩架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8 悬挂调整作业组 工作内容 吊弦预制及定位安装 接触线中锚安装 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调整 人员配备 总人数 16 人 行车联络员 1 人 司助人员 3 人 作业人员 11 人 主要机具 安装作业车 2 台 梯车 2 台 载重汽车 1 台 对讲机 4 部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14 工序检验 主要检查各种线夹 定位管 定位器 腕臂等安装工艺情况 承力索高 度 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 综合作业组 工作内容 设备安装 接地安装 及送电前的准备工作 人员配置 由已完工作业项目的施工人员担任 主要机具 载重汽车 1 台 发电机一台 切割机 1 台 对讲机 2 部 2 5 2 改建部分 既有线改建主要集中在站场和区间换侧等地方 所有工序施工都与既有线安全行车 息息相关 而且施工干扰也集中体现在这些地方 站场改造 区间换侧实施方案 必须 经过铁路运输部门 站前 站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 以保障运输为前提 各专业相互配 合 多次讨论形成的 因此 应从各个施工环节围绕保证行车安全 降低施工干扰进行 施工组织 2 5 3 站场改造施工 既有线大多数车站受行车影响 而且既有接触网的穿插布置 站改不能实现上下行 电分段实施方案 对这种车站改造只能利用停电天窗随线路改造逐步进行 根据不同的 车站 不同的既有网采用不同的站改方案 如宝成线小溪坝车站宝鸡端站改 既有 1 道改造后为新 4 道 既有 2 道延长为新 道 既有 3 道正线升级为新 道 拆除既有 4 6 8 号道岔 新铺交叉渡线 既有 4 5 道改造后为新 3 5 道 线路示意图如下 虚线为既有线路 要拆除 实线为 站改后的线路 施工方案和人员组织如下 第一步 投入劳动力 22 人 计划 15 天完成主要下部工程施工 具体分工如下 作 业组长 1 人 施工人员 21 人 首先与线下施工单位密切配合 通过交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